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论叔本华的人类悲剧与艺术悲剧观
论叔本华的人类悲剧与艺术悲剧观
我国近现代最早引进的西方悲剧理论就是叔本华的悲 剧理论 。在《〈红楼梦 〉评论 》一书中 ,王国维最早引进叔本 华的悲剧理论解剖《红楼梦 》。叔本华的悲剧观对中国近现 代悲剧思想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因此 ,有必要清理叔本华的 人类悲剧与艺术悲剧理论 。
叔本华认为一切生命在本质上即是痛苦 。人的全部本 质是欲求和挣扎 ,而一切欲求的基地是需要 ,缺陷 ,也就是痛 苦 。“人从来就是痛苦的 ,由于他的本质就是落在痛苦的手 心里的 。”[1 ]
叔本华认为生命意志和意志 ,两者是一回事 。而意志只 是不能遏止的盲目冲动 。“意志自身在本质上是没有一切目 的 ,一切止境的 ,它是一个无尽的追求 。”[1 ]一切欲求皆出于 需要 ,所以也就是出于缺乏 ,所以也就是出于痛苦 。这一欲 求一经满足也就完了 。可是 一面有一个愿望得到满足 ,另 一面至少就有十个不得满足 。再说 ,欲望是经久不息的 ,需 求可以至于无穷 。而 (所得 )满足却是时间很短的 ,分量也 扣得很紧 。何况这种最后的满足本身甚至也是假的 ,事实上 这个满足了的愿望立即又让位于一个新的愿望 ;前者是一个 已认识到了的错误 ,后者还是一个没认识到的错误 。在欲求 已经获得的对象中 ,没有一个能够提供持久的 ,不再衰退的 满足 ,而是这种获得的对象永远只是像丢给乞丐的施舍一 样 ,今天维系了 乞 丐 的 生 命 以 便 在 明 天 (又 ) 延 长 他 的 痛 苦 。 ———因为这个缘故 ,所以说如果我们的意识还是为我们 的意志所充满 ;如果我们还是听从愿望的摆布 ,加上愿望中 不断的期待和恐惧 ;如果我们还是欲求的主体 ;那么 ,我们就 永远得不到持久的幸福 ,也得不到安宁 。而要摆脱痛苦 ,就
2005年 9月
Dong Yue Tribune
Sep. , 2005 Vol. 26 No. 5
论叔本华的人类悲剧与艺术悲剧观
蔚 志 建
(邯郸学院 中文系 ,河北 邯郸 056005)
[关键词 ]痛苦 ;生命意志的否定 ;解脱 ;悲剧艺术 [摘 要 ]叔本华的悲剧理论是围绕人类所受的痛苦并如何摆脱这种痛苦展开的 。这种痛苦的摆脱是人的主 观认识的产物 。他认为 ,悲剧艺术暗示着人生的本来性质 。悲剧冲突双方具有同一性 ,是同一个生命意志的显现 。 叔本华的悲剧理论是没有善恶分别的 。 [中图分类号 ] I109. 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 - 8353 (2005) 05 - 0193 - 02
[收稿日期 ]2005 - 07 - 08 [作者简介 ]蔚志建 (1957 - ) ,男 ,河北邯郸学院中文系副教授 。
193
东岳论丛 2005. 9
惧 、嫉妒 、盛怒 ,在不断的痛苦中来回簸弄我们的捆索 ,通通 都割断了 。”[1 ]美感的愉悦 ,不管它是由艺术品引起的 ,或者 直接由于观审自然和生活而引起的 ,本质上是同一愉快 。所 以 ,艺术可以称作为人生的花朵 。“因为艺术所完成的在本 质上也就是这可见的世界自身所完成的 ,不过更集中 、更完 备 、而具有预定的目的和深刻的用心罢了 。”[1 ]
220, 350 - 351, 352, 352 - 353, 353, 539 - 540. [ 2 ]黑格尔. 美学 (第 3 卷下 ) [M ]. 朱光潜译 ,北京 : 商
务印书馆 , 1981. 286.
[责任编辑 :曹振华 ]
而“无论是从效果巨大的方面看 ,或是从写作的困难这 方面看 ,悲剧都要算作文艺的最高峰 。”[1 ]叔本华认为悲剧 这种文艺上的最高成就以表现出人生可怕的一面为目的 ,是 在我们面前演出人类难以形容的痛苦 、悲伤 ,演出邪恶的胜 利 ,嘲笑着人的偶然性的统治 ,演出正直 、无辜的人们不可挽 救的失陷 ; (而这一切之所以重要 )是因为此中有重要的暗 示在 ,即暗示着宇宙和人生的本来性质 。这是意志和它自己 的矛盾斗争 。
叔本华提出了三种悲剧类型 。第一种类型是 ,“造成巨 大不幸的原因可以是某一剧中人异乎寻常的 ,发挥尽致的恶 毒 ,这时 ,这角色就是肇祸人 。”第二种类型是 ,“造成不幸的 还可以是盲目的命运 ,也即是偶然和错误 。”第三种类型是 , “不幸也可以仅仅是由于剧中人彼此的地位不同 ,由于他们 的关系造成的 ;这就无需乎 (布置 )可怕的错误或闻所未闻 的意外事故 ,也不用恶毒已到可能的极限的人物 ;而只需要 在道德上平平常常的人们 ,把他们安排在经常发生的情况之 下 ,使他们处于相互对立的地位 ,他们为这种地位所迫明明 知道 ,明明看到却互为对方制造灾祸 ,同时还不能说单是哪 一方面不对 。”[1 ]在这三种类型中 ,叔本华认为最后这一类 (悲剧 )比前面两类更为可取 。“因为这一类不是把不幸当 作一个例外指给我们看 ,不是当作由于罕有的情况或狠毒异 常的人物带来的东西 ,而是当作一种轻易而自发的 ,从人的 行为和性格中产生的东西 ,几乎是当作 (人的 )本质上要产 生的东西 ,这就是不幸也和我们接近到可怕的程度了 。并 且 ,我们在那两类悲剧中虽是把可怕的命运和骇人的恶毒看
因此 ,叔本华所说的生命意志的否定 ,不是死亡 。“生命 意志的否定是必须以不断的斗争时时重新来争取的 。”[1 ]世 界上本没有一个人能够有持久的宁静 ,而宁静和极乐只是从 不断克服意志 (这种努力 )产生出来的花朵 ,而同生命意志 作不断的斗争则是这些花朵所由孽生的土壤 。因此 ,叔本华 所说的生命意志的否定是 “一个人的意志不只是在一些瞬 间 ,如美 感 的 享 受 , 而 是 永 远 平 静 下 来 了 , 甚 至 完 全 寂 灭 ……,一个这样的人 ,在和他自己的本性作过许多艰苦的 斗争之后终于完全胜利了 ,他所剩下的就只是一个纯认识着 的东西了 。”[1 ]其实 ,生命意志的否定 ,就是“把‘欲求 ’的千 百条捆索 ,亦即将我们紧缚在这人间的捆索 ,作为贪心 、恐
叔本华的悲剧包括两个方面 ,一是人类所受的痛苦 ,二 是人类摆脱这种痛苦 。悲剧所表现的人类所受的这痛苦 ,一 部分是由偶然和错误带来的 ;一部分是由于人类斗争是从自 己里面产生的 ,因为不同个体的意向是相互交叉的 ,而多数 人又是心肠不好和错误百出的 。在所有这些人们中活着的 和显现着的是一个同一的意志 ,但是这意志的各个现象却自 相斗争 ,自相屠杀 。所以 ,这痛苦是人类自身的产物 。
叔本华的悲剧的放弃说 (摆脱痛苦 )就是在这个基础上 提出来的 。他说 :“意志的自我扬弃即无欲 。无欲是 (人生 的 )最后目的 。它是一切美德和神圣性的最内在本质 ,也是 从尘世得到解脱 。”[1 ]“这个作为意志的清静剂而起作用的 认识就带来了清心寡欲 ,并且还不仅是带来了生命的放弃 , 直至带来了整个生命意志的放弃 。所以我们在悲剧里看到 那些最高尚的 (人物 )或是在漫长的斗争和痛苦之后 ,最后 永远放弃了他们前此热烈追求的目的 ,永远放弃了人生一切 的享乐 。”[1 ]叔本华强调悲剧人物是在认识到自身的缺陷后 退让和放弃 ,这种悲剧人物的退让和放弃是人的主观认识的 产物 。
黑格尔虽然没有在对立的双方中划分善与恶 、正义与不 正义 ,但是 ,他却区分了对立双方各自的善与恶 。他说 :“基 本的悲剧性就在于这种冲突中对立的双方各有它那一方面 的辩护理由 ,而同时每一方拿来作为自己所坚持的那种目的 和性格的真正内容的却只能是把同样有辩护理由的对方否 定掉或破坏掉 。因此 ,双方都在维护伦理理想之中而且就通 过实现这种伦理理想而陷入罪过中 。”[2 ]而在叔本华看来 , “在过分的痛苦中 ,生命的最后秘密自行向他们透露出来了 , 即是说受害与为恶 、忍痛和仇恨 、折磨人的人和被折磨的人 , 在服从根据律的认识里尽管是那么不同 ,在本体上却是一回 事 ,是同一个生命意志的显现 。生命意志 (只是 )借个体化 原理而使它的自相矛盾客体化 :他们已充分认识到为恶与受 害的双方 ,而当他们终于体会了双方的同一性时 ,他们现在 就把双方拒绝于自身之外 ,就否定了生命意志 。”[1 ]所以悲 剧冲突不是正义与不正义 、邪恶与善良之间的矛盾 ,而是意 志和它自己的矛盾斗争 。
这就是说 ,叔本华的悲剧理论所说的悲剧结局不是悲剧 冲突双方斗争的解决 ,而是斗争的双方在认识中对生命意志 的否定 。
[参考文献 ] [ 1 ]叔本华. 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 [M ]. 石冲白译 ,北 京 :商务印书馆 , 1982. 427, 235, 274, 536, 535, 535, 369, 50,
与黑格尔的悲剧观相比 ,叔本华的悲剧观更强调人类的 悲剧命运 ,个体只是体现了这种悲剧命运 。也就是说 ,悲剧 人物陷入悲剧命运 ,不是个人的缺陷 ,而是人类固有的局限 。 而黑格尔的悲剧观认为造成悲剧的原因是个人的缺陷 ,而不 是人类的局限 。尽管个人毁灭了 ,但是人类却胜利了 。
黑格尔虽然反对把悲剧的结局理解为 —种善有善报 、恶 有恶报那种单纯的道德上的结果 ,但不否定人类整体追求的 善恶报应 ,他认为悲剧的和解是永恒正义的胜利 ,永恒正义 的胜利就是历史的进步和道德的进步的统一的实现 。而叔 本华认为 :“悲剧的真正意义是一种深刻的认识 ,认识到 (悲 剧 )主角所赎的不是他个人特有的罪 ,而是原罪 ,亦即生存本 身之罪 。”[1 ]也就是说 ,叔本华的悲剧理论是没有善恶分别 的。
194
作使人恐怖的因素 ,然而究竟只是看作离开我们老远老远的 威慑力量 ,我们很可以躲避这些力量而不必以自我克制为逋 逃薮 ;可是最后这一类悲剧指给我们看的那些破坏幸福和生 命的力量却又是一种性质 。这些力量光临我们这儿来的道 路随时都是畅通无阻的 。我们看到最大的痛苦 ,都是在本质 上我们自己的命运也难免的复杂关系和我们自己也可能干 出来的行为带来的 ,所以我们也无须为不公平而抱怨 。这样 我们就会不寒而栗 ,觉得自己已到地狱中来了 。”[1 ]
要舍弃欲求 ,摆脱意志的束缚 ,否定生命意志 。叔本华认为 : “在外来因素或内在情调突然把我们从欲求的无尽之流中托 出来 ,在认识甩掉了为意志服务的枷锁时 ,在注意力不再集 中于欲求的动机 ,而是离开事物对意志的关系而把握事物 时 ,所以也即是不关利害 ,没有主观性 ,纯粹客观地观察事 物 ,只就它们是赤裸裸的表象而不是就它们是动机来看而完 全委心于它们时 ;那么 ,在欲求的那第一条道路上永远寻求 而又永远不可得的安宁就会在转眼之间自动的光临而我们 也就得到十足的怡悦了 。这就是没有痛苦的心境 ,厄璧鸠鲁 誉之为最高的善 ,为神的心境 ,原来我们在这样的瞬间已摆 脱了可耻的意志之驱使 ,我们为得免于欲求强加于我们的劳 役而庆祝假日 ,这时伊克希翁的风火轮停止转动了 。”[1 ]那 已经领悟生命意志之否定的人 ,从外表看尽管他是那么贫 苦 ,那么寡欢而总是缺这缺那 ,然而他的 (心理 )状况却充满 内心的愉快和真正的天福的宁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