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邮票是指由国家(或地区)邮政主管部门发行的预付邮资凭证.
欠资邮票:邮局向收件人收取欠付邮资时贴用的专用邮票。
邮票的“三要素”是指国家或地区铭记、面值和主题图案
邮票的四种基本属性是使用属性、知识属性、商品属性和文物属性。
2.集邮所使用的工具有放大镜、镊子、量齿尺、光电水印观察器、齿孔测量仪、邮票印色比色器。
3.邮资信封种类有:普通邮资信封PF、纪念邮资信封JF、贺年邮资封HKF,美术邮资信封、航空邮资信
封、特种邮资信封、附捐邮资信封。
4.在FIP及世界邮展中,共设8种奖牌:大金奖、金奖、大镀金奖、镀金奖、大银奖、银奖、镀银奖、
铜奖。
5..邮政编码是邮政通信机械化和自动化分拣处理信件的一项现代化措施。
德国于1961年最早实行邮政
编码,现已在世界四十多个国家和地区推广使用。
我国邮电部门从1980年7月起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四级六位码”的邮政编码制。
以行政区域为基础,前两位代表省(市、自治区),第三位数代表邮区(地区),第四位数代表县(市),最后两位数代表投递信件的邮局。
邮政编码邮戳是新中国邮政历史上使用的第三批邮戳,目前,根据国家邮政部门的有关规定,邮政编码邮戳要在两三年的时间内全部更换为新式邮戳。
所以,即将退位的邮政编码邮戳已芳踪难觅了。
★附件★
“志号”通俗一点说就是邮票的编号我国纪特邮票底边上印有志号,有人把它比喻为邮票的“身份证”。
中外邮票原本都没有志号,在邮票上编印志号,是我国邮政部门的独创,也是新中国邮票区别于旧时邮票的特征之一。
志号在新中国的第一套纪念邮票上就印上。
志号,包含两层的意思,“志”是有关发行情况的记录,起票种定位作用,数字为“号”,主要是记录发行年份及顺序套号、枚号等。
新中国邮票志号的标法特点可划分为五个阶段。
第一阶段,老“纪”“特”时期,从1949年10月至1967年4月。
例如,1949年10月8日,新中国发行第一套纪念邮票“庆祝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纪 1),在邮票的底边上,印有志号“纪1 .4-1(1)”。
“纪1”表示是纪念邮票的第一套,“4 -1”表示全邮票4枚,这是第一枚,“(1)”表示这枚邮票是纪念邮票总序数的第一枚,其余类推。
特种邮票与纪念邮票一样,都印有志号,只是字头为“特”。
这一阶段终止时,纪念邮票发行到“纪124”,特种邮票发行到“特75”。
第二阶段,无志号邮票时期,从1967年4月至1970年。
这期间发行的文革邮票81套,志号取消了,集邮者称为“无志号”邮票。
第三阶段,编号邮票时期,从1970年至1973年止,共发行95套邮票。
编号的方法是从(1)起,如全套4枚,就在邮票下边编印(1)-(4),这种标法无法区别邮票的类,也看不出全套邮票有几枚。
第四阶段,称为“J”“T”邮票时期,从1974年至1991年底止。
这期间的邮票志号把票种汉字改成了拼音字母,“纪”为“J”,“特”为“T”,便于和外界交流。
第五阶段,改为“编年法”,从1992年第一套邮票起至今。
志号标法左为年份、本年套数,右依次为全套枚数、第几图、票种。
如少林寺邮票“塔林”,志号为“1995年──14(4-2)J”,表示这是1995年发行的第14套,全套4枚,“塔林”,“塔林为第2图,纪念票种。
邮票上印志号,大大方便了邮票的收集和管理。
“票中票”是指将早期珍贵的或具有特殊纪念、宣传意义的邮票,作为一枚新发行邮票主图的邮票。
附捐邮票是一种在支付邮资的同时,也为其他某项事业筹款的邮票。
附捐邮票的特征表现在面值上,一般采用邮政面值(大字)+附捐金额(小字)的方式。
附捐金额不能充当邮资,所以附捐邮票又称“半邮政邮票”。
小本票学名“小本邮票”,卢森堡于1895年首次发行。
是一种为便于携带使用,将单一面值或多种面值的邮票印制成连票,并装订成小薄册的邮票品种,使用时按邮资撕下邮票就可以了。
小型张在集邮辞典中的定义是“将一枚或数枚邮票印在一张面幅较大的纸张上,在邮票四周印有相关说明文字和图案的小开张邮票”,它既可以在邮件上作邮资贴用,又可供集邮爱好者收藏。
小全张是将一套邮票印在一张纸上,周围加上相关文字和花纹等图案的小开张邮票。
小全张与小型张有异曲同工之妙,主要差异在图案上。
小型张图案一般是单独设计的,而小全张的图案一般是将一套邮票合印在一起。
因而,小全张的志号也与小型张相同,邮票志号加M。
集邮爱好者也习惯把小全张与小型张视为一种类型。
小版张是一种尺寸规格比较小的全张邮票,四周有完整的纸边以及各种印刷标记,有些还有票边图案。
普通邮票是根据日常人们交寄各类邮件纳费的需要,而发行的一般性邮票,邮人们称它叫“普票”。
普通具有票幅比较小,图案比较齐全,发行量大,发售使用时间长的特点。
航空邮票是专供寄递航空邮件贴用的邮票。
包裹邮票也叫“包裹印纸”。
这种专供寄包裹邮件贴用的票,只在邮局收寄包裹邮件时,当场出售贴用,概不预售。
加字改值邮票是一种在票面上加印或加盖新的面值,改变原来邮票面值的邮票。
欠资邮票是一种用于向收信人收取欠付邮票的专用邮票。
邮票是预付邮票的凭证,而欠资邮票显然是后付的邮资了。
军人贴用邮票,是专供服役军人免费或减费交寄邮件贴用的邮票。
邮票保存须知
各种收藏品都有特定的保存方法。
邮票是一种小型艺术品,它的保管更至关重要,100多年来保存邮票的方法在不断改进与完善,但最终的目的是不损坏邮票的品相。
目前,集邮者保存邮票最常用的方法是使用集邮册。
集邮册分插票册和贴票册两大类。
插票册是临时保存邮票的邮册,插册上由插票页组成。
每页都按一定的间隔嵌上透明玻璃纸条或粘上透明胶片,形成插票槽,邮票可插入槽内。
目前我国市场上集邮册品种繁多有以下几种:图谱定位邮票,集邮贴票册、版票贴册、国际标准贴片。
集邮贴票册是用来粘贴集邮品的专用薄册,它由厚纸贴页而组成,分固定式和活页式两种。
一般集邮者多用活页式,便于贴页的更换和调整。
通用的贴页印有浅色的小方格,可以起到帮助定位的作用。
邮票可凭借胶水纸或护邮袋粘贴在贴页上。
每页贴多少邮票,间隙大小,如何安排,都可以根据集邮者
个人的审美观和集邮内容的需要来组织,然后在贴页上书写与邮票相关的文字说明。
贴票册有利于邮票的长久保存,便于随时翻阅欣赏,同时适合于传统集邮、专题集邮等多种集邮方式使用,是比较理想的
集邮册。
长期使用贴票册能使集邮者养成有计划地整理、研究邮票的好习惯。
举办邮票时,只需将邮票
贴片稍作选择和加工即可送邮展。
邮票的欣赏、整理、研究、保存必须有一套专用工具。
(1)邮票镊子:夹取邮票的专用工具称为邮票镊子。
因为邮票是精美的艺术品,集邮者对每一枚邮票的品相都有十分严格的要求,所以,在集邮活动中,为了避免污染和损坏邮票,非常忌讳用手直接触摸
邮票。
集邮者一定要养成镊子夹邮票的的习惯,使邮票保持良好的品相。
选购镊子时,要选用不锈钢制
做的镊子为最好,无锈蚀,尖端应扁平,松紧度适宜为好。
(2)放大镜:邮票是非常精细的小型艺术品,单凭人们的裸眼很多细微的地方难于辩认清楚,必须借助放大镜来观察。
放大镜是专门用来观察邮票图案、颜色、齿孔、印刷版别和检查品相好坏的一种常用
工具。
专供集邮用的放大镜有握柄式、折叠式、架台式、印章式等数种。
(3)量齿尺:专门用来测量邮票齿孔数的尺子,称为量齿尺。
量齿尺是研究邮票齿孔度数的专用工具。
制作量齿尺的材料有硬纸板、金属板、塑料板或透明材料等。
使用方法是先把邮票放在量齿尺上,使邮票齿孔与量齿尺上的齿孔完全吻合,就能量出齿孔的度数。
保存邮票的地方也要选择好的,一定要将邮册放在阴凉、通风而干燥的地方。
如放在书橱或书架上,则应放在上层,不要放在底层近地处,为防水放进塑料袋密封保存也可以。
住楼房或是住平房,还应防老鼠等虫蛟。
价值极大的邮品应购买家用保险柜,选购保险柜,一定要选购带有装置和国家名优产品,规格不宜较小,以宽80厘米为最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