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期末考试题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期末考试题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期末考试题综述风云变幻的八十年1、为什么说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答: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性质,主要矛盾发生变化,逐步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矛盾成为主要矛盾;中国出现了新的生产关系、新的阶级和新的思想。

2、怎样认识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社会性质及其基本特征?(目标、前提、方向)答:(1)两大主要矛盾是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而前一个是主要矛盾。

(2)中国的社会性质由封建社会转变成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

(3) 中国半殖民半封建社会的一些基本特征?①、资本----帝国主义势力操纵中国的经济命脉,控制了中国的政治②、中国封建势力和外国侵略势力相勾结,压迫奴役中国人民。

③、中国自然经济遭到破坏,但土地所有制依然存在,阻碍着中国走向现代化和民主化。

④、所兴的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已经存在,但势力很弱。

⑤、政治势力不统一,各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不平衡。

⑥、在资本----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下,中国的广大人民过着饥寒交迫,毫无政治权利的生活。

第一章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1、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给中国带来了什么?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给中国带了沉重的灾难,它们发动侵列战争,屠杀中国人民,侵占中国领土,划分势力范围,勒索赔款,抢掠财富;它们控制中国的内政、外交、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扶植、收买代理人;它们控制中国的通商口岸,剥夺中国的关税自主权,实行商品倾销和资本输出,操纵中国的经济命脉;它们披着宗教的外衣,进行侵略活动,为侵略中国制造舆论。

2、中国近代历次反侵略斗争有哪些事件?中国近代历次反侵略斗争失败的原因和教训是什么?事件:1.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1841年5月,广州三元里人民的抗英斗争,揭开了近代中国人民大规模反侵略武装斗争的第一页。

2.台湾人民反抗侵略:1867年,打退美国海军的进犯;1874年,击退日本陆军的侵犯;1895年后,反割台斗争3.义和团反抗八国联军的侵略:义和团运动是晚清时期一次较大规模的群众性的反帝爱国运动。

4.太平天国农民战争原因:一是腐朽的社会制度,二是经济制度的落后教训:落后就要挨打,从根本上说,不推翻腐朽的中国半殖半封社会制度,要想广泛地动员和组织人民群众,去进行胜利的反侵略战争是不可能的。

第二章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2、太平天国失败的原因:1.客观原因:中外反动势力勾结共同镇压。

2.主观原因:农民阶级局限性和弱点(1)农民阶级局限性.提不出切合实际的革命纲领;(2)拜上帝教教义不是科学的思想理论,给农民战争带来危害.(3)太平天国未能正确认识儒学.(4)战略上的失误太平天国起义的历史意义:太平天国起义沉重打击了封建统治阶级,强烈震撼了清政府的统治根基。

太平天国起义是中国旧式农民战争的最高峰。

太平天国起义还有力的打击了外国侵略势力。

太平天国起义的教训:太平天国起义及其失败表明,在半殖民半封建的中国,农民具有伟大的革命潜力;但它自身不能担负起领导反帝反封建斗争取得胜利的重任。

单纯的农民战争不可能完成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

3、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和教训是什么?洋务运动的性质:其本质还是官僚地主阶级的自救运动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洋务运动的主要内容:1.创办军事工业*安庆内军械所(1861曾国藩)*金陵机器局(1865李鸿章)*江南制造总局(1865李)*福州船政局(1866左宗棠)*天津机器局(1866崇厚)*湖北枪炮厂(1890张之洞)2.设立民用企业*轮船招商局(1872李)*上海机器织布局(1879李)*兰州制呢局(1878左)*开平矿务局(1877李)*天津电报总局(1880李)*唐山胥格庄铁路(1881李)*汉阳铁厂(1890张)3.建立新式海军1875年筹建北洋水师1885年设立海军衙门;1888年北洋舰队正式成军;1895年北洋海军全军覆没;4.兴办新式学堂1862年兴办京师同文馆;1863年兴办上海广方言馆;1866年兴办福州船政学堂;1879年兴办天津电报学堂5.派遣留美、留欧学生6.翻译西方科技、法律书籍江南制造局翻译馆(自然科学为主);京师同文馆(《万国公法》)失败的原因:洋务运动具有封建性.对外国具有依赖性.洋务企业的管理具有腐朽性.失败的教训:(1)新的生产力是同封建主义的生产关系及其上层建筑不相溶的,是不可能在封建主义的桎梏下充分地发展起来.故要发展近代企业,要维护民族资本;要想培养洋务人才,要改变封建科举制度.(2)西方国家不希望中国真正富强起来,故不可一切仰赖外国,需自己独立自主(3)新式企业,需要新的管理体制.给予商人一定的发言权,委派技术人员,以营管理.4、戊戌维新运动的意义和失败的原因、教训、主要代表人物、活动方式、性质、开始标志戊戌维新运动的主要代表人物:领袖: 康有为(1858~1927) 多次上书清帝,要求变法图强《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宣传: 梁启超(1873~1929)《变法通议》“法者,天下之公器;变者,天下之公理。

”激进:谭嗣同(1865~1898)《仁学》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翻译严复(1853~1921) 启蒙思想家,翻译家,教育家《天演论》进化论戊戌维新运动的活动方式:向皇帝上述,著书立说,翻译西方的政治学说,介绍外国变法经验,组织学会,设立学堂培养变法人才,创办报刊(列举)戊戌维新运动的意义:(1)戊戌维新运动是一次爱国救亡运动(2)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政治改革运动(3)是一场思想启蒙运动。

戊戌维新运动的失败的原因:主要是由于维新派自身的局限和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强大的守旧势力的反对。

戊戌维新运动的教训: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企图通过统治者走自上而下的改良的道路是行不通的。

要想争取国家的独立必须用革命的手段,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联合统治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制度戊戌维新运动的性质:资产阶级的改良运动戊戌变法的开始标志:1895年公车上书维新派与新旧派的论战围绕的三个问题:要不要变法;要不要兴民权、设议院,实行君主立宣;要不要废八股、改科举和兴西学1905年11月,在同盟会机关报《民报》发刊词中,孙中山将同盟会的纲领概括为三大主义: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后称为三民主义。

主要内容各是:民族主义即“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其主要任务是以革命手段推翻清政府的腐朽统治,建立民族独立的国家。

民权主义即“创立民国”,其目的是要推翻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完成“政治革命”。

民生主义即“平均地权”,也就是孙中山所说的社会革命,其目的是防止资本主义制度下的贫富分化与对立,达到“社会革命”。

关于革命与改良的辩论主要根据三个展开:要不要以革命手段推翻清王朝:要不要推翻帝制,实行共和;要不要社会革命第三章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1、资产阶级革命派关于中国革命的必要性、正义性和进步性的认识有哪些?必要性:资产阶级革命派指出,清政府是帝国主义的“鹰犬”,因此爱国必须革命,只有通过革命,才能免“瓜分之祸”,获得民族独立和社会进步。

人们在革命过程中所付出的努力乃至作出的牺牲,是以换取历史的进步作为补偿的。

正义性:对于改良派所提出的“中国国民恶劣”说,革命派针锋相对地指出,不是“国民恶劣”,而是“政府恶劣”,民主共和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拯救中国与建设中国都必须取法乎上,直接推行民主制度。

只有“兴民权改民主”才是中国的唯一出路。

进步性:革命派强调,当时的中国存在着严重的“地主强权”和“地权失平”的现象,只有通过通过平均地权一实现土地国有,在进行政治革命的同时实现社会革命,才能避免贫富不均等一系列问题的出现。

2、为什么说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引起了近代中国的历史性巨变?(1)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2)辛亥革命结束了封建郡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政府,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3)一次思想的解放(4)促使社会经济,思想习惯,社会风俗等方面发生了了新的积极变化(5)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气势,推动了亚洲各国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3、辛亥革命的意义、失败原因和教训是什么?(58页)历史意义:辛亥革命是资产阶级领导的以反对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为目的的革命,是一次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1)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2)辛亥革命结束了封建郡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政府,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3)辛亥革命给人们带来了一次思想上的解放(4)辛亥革命促使社会经济,思想习惯,社会风俗等方面发生了了新的积极变化(5)辛亥革命不仅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气势,而且推动了亚洲各国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失败原因:(1)没有提出一个彻底的反帝反封的革命纲领(2)缺乏广泛的群众基础。

(3)不能建立坚强的革命政党,作为团结一切革命力量的强有力的核心。

教训:(1)民族资产阶级具有软弱性和妥协性(2)中国只能走社会主义道路,走资本主义道路行不通。

(3)要依靠广大人民群众(4)要有强大的武装力量。

为挽救共和的所做的努力:1、“二次革命”(孙中山:致力于民生主义,搞实业;宋教仁:建立“议会政治”和“政党内阁”1912年,国民党成立 1913年3月20日宋教仁惨案 1913年7至8月“二次革命” )2、中华革命当与反袁斗争(1915年12月25日护国运动1914年7月8日,孙中山另组“中华革命党” 1915年10月25日孙中山与宋庆龄结婚)3、护法运动(军阀割据,“府院之争”,“张勋复辟”,段祺瑞拒绝恢复国会和临时约法,1917年9月孙中山成立“护法军政府”,西南军阀组织“西南自主各省护法联合会”,1918年5月孙中山愤然辞职,在绝望中赴沪)中篇从五四运动到新中国的成立综述翻天覆地的三十年三座大山的重压指:外国帝国主义,本国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

称三座大山。

(列举)中国人民族资本主义经济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条件先艰难地成长起来的,其特征有:第一,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重很小,它始终没有称为中国神会经济的主要形式。

第二,在民族工业中,工业资本所占的比重小,商业资本和金融资本所占的比重大。

第三,民族资本注意工业主要是以纺织、食品工业喂猪的轻工业,缺乏重工业的基础,不能过程一个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在技术、设备以至原材料方面不得不依赖万国垄断资本和本国官僚资本。

第四,民族资本所经营的工业,规模狭小,经营分散,技术设备落后,劳动生产率低。

第五,民族资本注意经济和封建势力也有千丝万缕的关系。

这些决定了民族资产阶级是带两面性的。

3如何理解近代中国的三种建国方案,两个中国之命运?为什么中国共产党的建国方案最终能够成为中国人民的共同选择?(1)三种建国方案:《1》地主阶级与大资产阶级的方案:广大人民处于对立地位,主张实行地主阶级大资产阶级的军事独裁,使中国继续走半殖半封的社会道路《2》民族资产阶级的方案: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使中国成为独立的资本主义社会《3》工人阶级和其他进步势力的方案:进行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建立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逐步达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2)两国中国之命运:继续半殖半封的旧中国,或创建新民主主义的新中国。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