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语段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高潮的组织有层次感。
云是雨的朕兆,从乌云一片到黑云翻滚到电劈雷轰直到大雨滂沱,很有层次。
同理,文学作品的高潮作为完整的矛盾运动中的重要阶段,具有前因后果、相互勾连的逻辑层次。
金钏儿投井,雨村临门,是高潮的导因;忠顺王府索人是高潮的诱因;贾环的飞短流长、造谣中伤是高潮的直接发因。
由远及近,脉络清晰,一步紧接一步,层深迭进,一环衔接一环,丝丝入扣,把情节逐步推向高潮,进入非如此即不可的境地。
再从贾政对贾宝玉的神色变化看也很有层次。
初见时——“原本无气”,平波展镜;但看到贾宝玉垂头耷耳,神色惶遽,“应对不如往日”,语失伦次——“倒生了三分气”,微澜起波;偏巧这时忠顺王府来索人,忠顺王府和贾府的关系并不那么妙,不速之客来天外,跑到门上找戏子,而且那王府堂官很不客气,使得贾政——“又惊又气”,“目瞪口歪”,浪头逐涌起来了;这时又碰上贾环的告状,构陷之词,中伤之言,犹如冰上添霜,火上加油,在贾宝玉的“大逆不道”上又增上“大逆不道”,贾政的神色变成“面如金纸”,“眼都红了”。
此时此刻,此情此境,怒火冲开脑门简直要掀掉房顶。
于是一声断喝,一阵板子如雨点似的下落了。
矛盾激化了,高潮形成了。
这样的情节波澜起伏隐显,脉络分明,渐次而又迭进地推举上去。
倘若没有这些层次,贾政一开始见到宝玉,沉下脸来,捋起袖子就打,就于事不存,于理缺据了。
1.体现本段观点的句子是哪一句?请用原文语句回答。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高潮的组织有层次感。
2.文段中,对宝玉为什么挨打评论条分缕析,层次井然,试概括宝玉挨打的几条原因。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金钏儿投井,雨村临门;忠顺王府索人;贾环的飞短流长、造谣中伤。
3.在宝玉挨打的前后过程中,贾政对贾宝玉的神色有着一个怎样的变化过程?试简要概括。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初见时“原本无气”,到“倒生了三分气”,再到“又惊又气”“目瞪口歪”,最后到“面如金纸”“眼都红了”,一声断喝,板子如雨下。
4.本选段的开头第二句说“云是雨的朕兆,从乌云一片到黑云翻滚到电劈雷轰直到大雨滂沱”。
这句话具有怎样的作用?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作者先以云雨的发展过程形象地引出文学作品的高潮也像这从云到雨的过程一样具有层次感,这句话在此起到了类比的作用。
二、语言运用5.某中学研究型学习小组举办《红楼梦》读书交流会。
主题是“《红楼梦》诗词鉴赏”。
请为主持人写一段开场白。
要求:①紧扣主题;②表达得体,富有文采;③不写称呼语、问候语;④不超过60字。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此题考查语言表达的得体和生动。
开场白就是话题的导入语。
导入语要求紧扣主题(“《红楼梦》诗词鉴赏”),表达得体(符合主持人的身份,符合学习小组的特点);作为文学类研究型学习小组,自然要讲究文采,才能与其氛围吻合。
答案:(示例1)“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绝世奇书《红楼梦》中的诗词也是难得的艺术瑰宝。
让我们走进宝山,去欣赏它的璀璨与绚丽吧!(示例2)“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这是宝钗的思想写照;“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这是黛玉的生活环境。
《红楼梦》诗词文质兼美,今天我们将对它进行专题鉴赏,希望同学们积极发言!6.将下列短句变成一个长句。
可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
①《红楼梦》反映了我国封建社会腐朽、衰败的历史过程。
②我国清代的曹雪芹从1754年开始写作《红楼梦》。
③《红楼梦》的主线是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的爱情悲剧。
④曹雪芹披阅十载,增删五次写成了现实主义文学巨著《红楼梦》。
⑤《红楼梦》以封建大家庭贾府为描写中心。
⑥《红楼梦》曲折地表现了反封建的深刻主题。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这几个短句都是以《红楼梦》为陈述主体的,所以长句的主干应该是回答《红楼梦》是一部什么样的书。
根据短句提供的信息,可确立主干句为:《红楼梦》是现实主义的文学巨著。
解答时要按照以下几步来做:第一步,确立主干句(搭主干)。
这一步,关键是根据短句内容的相近性将其作有效组合,并在组合的过程中删去不必要的主语或指代词。
根据内容,可作如下组合:②④谈写作经过,③谈线索,①⑤⑥谈书的内容主题。
第二步,将其余短句变成修饰“现实主义文学巨著”的短语。
答案:《红楼梦》是我国清代的曹雪芹从1754年开始,披阅十载,增删五次而写成的,以封建大家庭贾府为描写中心,以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的爱情悲剧为主线,来反映我国封建社会腐朽衰败的历史过程,曲折地表现了反封建的深刻主题的现实主义文学巨著。
一、基础考查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A.金钏./驯.服精邃./作祟.开辟./复辟.B.笞挞./邋遢.滑稽./跻.身省.悟/内省.C.捋.起/捋.胡子针砭./迸.发失魂落.魄/丢三落.四D.斑斓./谰.言湍.急/喘.息自怨自艾./方兴未艾.解析:选C。
A.chuàn/xùn,suì,pì/bì;B.tà/tɑ,jī,xǐnɡ;C.luō/lǚ,biān/bènɡ,luò/là;D.lán,tuān/chuǎn,yì/ài。
2.下面语段中画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去年,各地电视台歌唱类节目如火如荼,湖南卫视却另辟蹊径,引入全新节目模式,甄选五位明星打造的亲情互动、温馨有趣的真人秀节目《爸爸去哪儿》正成为大众新宠。
这档节目成功地与时尚文化不约而同,使得“爸爸”这一家庭中的脸谱形象得到全新的演绎。
A.另辟蹊径B.甄选C.新宠D.不约而同解析:选D。
“不约而同”错,可改为“契合”(“相契合”)。
3.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近来,伤疤未好就忘了疼的安倍政府却执意要重启核电站,这不仅违背了其对地区、对世界的责任,也违背了民意。
B.据中央机关招考近3年来的录用情况统计显示,新录用人员中60%左右来自工人、农民、个体经营者等家庭。
C.广东是人口流入大省,目前的教育资源还不能满足城市人口增长的需求,所以异地高考方案在实施初期难以做到一步到位。
D.许多制度本意是好的,但如果缺乏一个严密的监管体系,尽管这个制度有多么好的初衷,都有可能在执行中出现腐败问题。
解析:选C。
A项,语序不当。
“不仅……也……”后引领的内容前后互换。
B项,“据……统计显示”句式杂糅。
D项,搭配不当,“尽管”表示姑且承认某种事实,后面不能接一个不确指的词语“多么”,应把“尽管”改为“不管”。
4.把下面六句话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最恰当的一项是()①关键在于他们的思想情趣有相通之处②由于父母双亡,她孤身一人投靠到贾府③她娇弱清丽,有着十分敏感、细腻的感情世界④这种强烈的自尊在她对贾宝玉的爱情中表现得更为明显,她经常对贾宝玉“使小性子”,但两人的感情却在争吵中明确了、加深了⑤林黛玉是最充分体现中国古代审美意识的女性形象之一⑥寄人篱下的生活使她养成了强烈的自尊意识A.③②⑥④①⑤ B.②①④③⑤⑥C.⑤③②⑥④①D.①②⑤④③⑥解析:选C。
⑤是总括句,应在段首,再按林黛玉的人生及心理历程来排,选出C。
二、阅读理解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曹雪芹其实是被“火车”撞死的?中文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英文是世界上应用最广的文字之一。
中文和英文,很难说哪一个更好、更优美,只能通过比较,来分辨出两种语言文字各自的魅力。
《红楼梦》就是这样一个不可多得的桥梁,《红楼梦》的英文译本,是最美的英文和最美的中文的对撞、比拼。
比拼的结果,不是分出谁高谁低,在中文和英文的对撞里,它们魅力各显,激越飞扬,淋漓尽致。
1.从英文到中文有这么一段英文:Soon they had finished their tea and sat down to a collection of choice wine and delicacies.上面这段英文翻译成中文,可以翻译成:他们很快喝完了茶,然后,坐下来尽享美食佳肴。
——这样的中文译文,应该说是基本合格的。
但是,实际上,这句英文是《红楼梦》一句话的翻译结果。
我们看看曹雪芹的原话是什么:须臾茶毕,早已设下杯盘,那美酒佳肴自不必说。
(第八回)上面这段英文是标准的英文,上下文衔接连贯,句式紧凑,而曹雪芹的原文呢,无疑是非常好的中文,是流水句式,生动鲜活,比起“基本合格”的中文来说,有天壤之别!2.从中文到英文第十七回,“后院墙下忽开一隙,得泉一脉,开沟仅尺许,灌入墙内,绕阶缘屋至前院,盘旋竹下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