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3岁到4岁的亲子游戏

3岁到4岁的亲子游戏

收集了一些适合3-4岁孩子玩的亲子游戏。

照片上的人是谁目的:帮助孩子通过观察,找出家人的外貌特征,进而培养孩子认出周围人各自不同的外貌特征。

材料:相册。

ﻫ玩法:ﻫ1、和孩子一起找一个舒适的地方坐下来,找出孩子的相册。

2、和孩子一起欣赏一张照片,让他想一想:照片上的人是谁?3、这张照片是在什么时候的?在什么地方?照片上还有谁?ﻫ提示:也可以拿家人、朋友的照片来进行这个游戏。

ﻫ小鸭跳水目的:培养幼儿的思维能力以及竞争的意识。

ﻫ材料:四根筷子,较软的羽毛若干,记分牌,小方桌。

ﻫ玩法:四根筷子在桌子中央摆成一个正方形,成为“水池”,爸爸、妈妈和孩子各坐一边。

游戏时,孩子和大人将下巴靠在桌子上,用嘴吹放在桌边的羽毛(小鸭),使羽毛落入“水池”,成功一次得一分。

最后以得分多者为胜。

ﻫ提示:ﻫ1、吹羽毛时只能吹一口气。

ﻫ 2、孩子取胜后,可以适当地发点小礼物以资鼓励。

ﻫﻫ娃娃树准备:很大的白纸和蜡笔。

ﻫ玩法:1、先和孩子在镜子面前照一照,摸一摸脸和手脚,感觉一下自己的身2、告诉孩子我们要画一个跟他一样的小朋友,鼓励他躺在白纸体。

ﻫ上,然后妈妈用蜡笔沿着孩子身体旁边画,描绘出孩子的外形。

3、将此大纸娃娃用胶带贴在墙上。

4、和孩子一起找孩子的照片和他喜欢的作品贴上去,或一起讨论孩子喜欢的人或物,然后画上去。

ﻫ5、最后写上孩子的出生年月日,就完成一张属于孩子的娃娃树了。

ﻫ由小见大准备:旧杂志、大信封、卡片纸、剪刀、胶水或浆糊。

玩法:ﻫ1、找一本旧杂志,陪孩子仔细看看里面的图片如汽车、动物、人等。

然后把这些图片剪下来,分别贴在一张张的卡片纸上,再把这些图片统统装进大信封里,进行下面的活动。

2、抽出其中的一张纸片,让孩子只能看到底下的一部分,然后问他:"你看到了什么?两个轮子?那是什么?一只狗吗?再猜猜看。

"如果他还看不出来,你可以把纸片再多拉出来一些,给他较多的线索,直到他猜出来为止,然后再换另一张图片。

ﻫﻫ捉太阳目标:培养儿童反应灵活及动作敏捷ﻫ准备:小镜子一面玩法:家长用一面小镜子反射阳光,照在墙上让孩子用手捕捉,照在地上用脚踩踏。

也可让孩子互相游戏。

ﻫ建议:光不能照在儿童眼睛里。

开始的时候,光移动的幅度不要太大。

待儿童反应较快时再加大幅度。

ﻫ不倒翁目标:让宝宝加强平衡能力。

ﻫ准备:一个不倒翁。

ﻫ玩法:让宝宝先看看不倒翁,无论怎样推它都不倒。

让宝宝学不倒翁站好不扶物,爸爸在宝宝身旁,用右手从后面推宝宝,用左手在前方保护,以防宝宝向前倾倒,以此类推。

如果在前、后、左、右等方位推宝宝,宝宝都没有摔倒,爸爸要抱起宝宝举得高高表示鼓励。

快乐的回忆ﻫ玩法: ﻫ相机,可说是现代人外出旅游时随身携带的良伴。

在“嚓!”声中,多少美好的景色及事物,便在刹那之间留存了下来。

ﻫ对孩子来说,外出旅游归来后,看到冲洗好的照片,莫不好奇、雀跃。

父母可将照片呈现于孩子的面前。

让孩子述说每张照片的内容,并回忆当时的情况。

最后,可让孩子依拍摄时间的先后,把相片一一放入相簿里,再从头到尾述说一遍。

如此,不但成为一本小游记,也在孩子的心目中留下快乐难忘的回忆。

ﻫ撕一撕目标:ﻫ1、学习撕的技能,发展孩子手的协调能力。

2、初步知道纸是可以撕的,并体验不同厚薄的纸撕的时候不同的感觉。

ﻫ准备:各种厚薄不同的纸(信纸、餐巾纸、铅化纸等)。

玩法:1、请家长用纸为孩子撕一样小动物,让孩子说说是用什么方法变出小动物的,让孩子也来撕撕纸,从而知道纸是可以撕的。

2、给孩子各种纸,引导孩子看看、摸摸它们有什么不一样,让孩子把它3、把一张们都撕一撕,感觉一下哪些纸容易撕,哪些纸不容易撕。

ﻫ薄纸分成两半,一半叠成几层,让孩子把两半都撕一撕,比较哪个容易撕,想想为什么。

ﻫﻫﻫ捉空气ﻫ目标:1、激发孩子对空气的兴趣。

2、知道空气是看不见、摸不着,但到处存在的。

准备:塑料袋一个。

玩法:把塑料袋打开,用力甩一下,使袋子鼓起来,找找里面有什么?好像什么也没有!捏紧袋口,袋子里好像装满了东西,可就是看不见,用手摸也摸不到。

其实袋子里确实有一样东西,它叫“空气”,它是看不见、摸不着的。

用塑料袋在桌子底下、窗台边、阳台上、操场上等地方去装一装,原来到处都有空气。

ﻫ我会分ﻫ目标:巩固对已学红、绿字的区分准备:家中有红、绿色的物品、字卡:红、绿ﻫ玩法:1、拿出字卡:红、绿,让幼儿指读。

ﻫ2、让幼儿讲出家中3、家长出示字卡,幼儿有什么物品是红色的、什么物品是绿色的。

ﻫ指向相应颜色的物品。

4、家长指红或绿的物品,幼儿出示相应的字卡。

ﻫﻫ快乐小推车目标: ﻫ1、训练平衡能力ﻫ2、训练家长和孩子的协调性ﻫ玩法:ﻫ孩子四肢着地趴在地上,家长双手抬起孩子的后腿,孩子用双手慢慢向前移动。

此游戏进行时,为安全起见可让孩子戴上手套。

ﻫ摸一摸目标:培养幼儿的触觉能力,增强认知能力。

准备:一个布袋,自由选择物体(如图书、文具、塑料杯、牙刷、盒子等物品)1、将所有的物品先让孩子看一看,再放进袋子里。

玩法: ﻫ2、由孩子伸手进去摸取一件物品,然后问他:“你现在摸到的是么?”然后让孩子猜猜自己摸到的东西,再取出看看猜对了没有。

ﻫﻫ听一听目标:1、感知不同的物体碰撞会发出不同的声音。

ﻫ2、培养幼儿的节奏感。

准备:小石头、黄豆、米、粗沙子、小瓶子4个(不透明的)、录音带ﻫ玩法: ﻫ1、请孩子辨认几种东西,并能说出其名称。

2、家长指导孩子把小石头、黄豆、米、粗沙子分别装入空的小瓶子里,并把盖子用透明胶贴紧。

ﻫ3、家长请孩子闭上眼睛,让孩子摇摇小瓶子,分辨瓶中是什么东西。

4、播放歌曲,家长和孩子一起随音乐节奏摇动瓶子。

ﻫ打豆腐ﻫ目的:锻炼孩子身体的灵活性。

ﻫ玩法:1、妈妈和孩子相对站立,双手互拉开后一高一低。

2、游戏时,一边换手的高低位置,一边说:“哪边高,哪边低,打豆腐,快来3、说完后,让孩子从拉开的双手中间穿插,翻身360度。

买。

”ﻫﻫ老鹰捉小鸡ﻫ目的:训练孩子跑的技能,以锻炼孩子的体力和提高身体的协调能力。

玩法:爸爸扮老鹰,妈妈扮鸡妈妈,孩子扮小鸡,让孩子跟着鸡妈妈的步子,自如地控制步子,左右来回跑或拉着妈妈衣服转圈跑。

ﻫ跳跃目的:有助于孩子肌肉的发育和身体动作的协调,并增强孩子的自信心。

ﻫ玩法:孩子两腿弯曲,身体略向前倾,手臂向后伸直呈“飞机”状,做好准备。

爸爸喊口令:“一、二、三,跳!”孩子双脚往前跳或往下跳(孩子站在高度一般不超过20厘米的物体上)。

ﻫﻫ平衡目的:提高孩子身体的协调能力和平衡能力。

ﻫ玩法:开始可在地面上画宽约20厘米左右的两条直线,让孩子在两线之间走,不得超出线的范围。

在此基础上,再训练孩子走平衡木。

要领是双手左右平伸,两腿交*走直线。

ﻫ颜色感知ﻫ目的:熟悉各种物体的颜色,并学习简单语句。

玩法:可以用一些大小、形状相同,颜色不同的积木进行练习。

首先要求孩子:“拿出一块跟妈妈手上一样的红色积木。

”孩子拿对后,给予鼓励;再要求孩子说“红色积木”,然后过渡到只说“拿出一块红色积木给妈妈”,孩子掌握后,再教认其他颜色。

虎口拔牙ﻫ目的:培养孩子动作的灵活性和判断力。

ﻫ玩法:爸爸当“虎口”,双手环抱坐在椅子上,腿上放些玩具当“虎牙”。

孩子当“拔牙”的人,找准机会把“虎口”内的“虎牙”一颗颗拔出来,同时防止“虎口”随时闭合“咬”住自己。

ﻫ倒蹬自行车目标:练习腰部和腿部力量,培养孩子动作的协调性。

玩法:家长和孩子躺在床的两头,抬起腿让双方脚心相贴,然后一前一后地蹬腿,像骑自行车一样,一边蹬一边念儿歌:“丁零零,丁零零,骑着车儿上北京。

北京有个天安门,天安门上挂红灯。

红灯亮,照四方,大家心里暖洋洋。

找物游戏目的:训练孩子的触觉以培养孩子的分析判断能力。

ﻫ玩法:ﻫ妈妈在布袋里分别放入铅笔、书、橡皮、积木等物。

然后用手蒙住孩子的眼睛,请孩子从布袋里摸出妈妈所要的东西。

如:妈妈说:“我要两支铅笔”,孩子就把从布袋里拿出两支铅笔给妈妈。

ﻫ包糖果目标:锻炼手的团捏能力,发展手指的灵活性。

准备:两种颜色的绉纸各5张。

ﻫ方法: ﻫ1、父(母)先拿一张绉纸用力团捏,边团捏边说;“用红色纸捏捏、团团。

”“用力捏,使劲团。

”“圆圆的糖做好啦!再拿一张绿色纸把糖包起来。

”“糖果做好啦,真好看!”“你一定也能学会包糖果,让我们一起来做吧!”ﻫ2、孩子包糖果,父(母)从旁指导和帮助。

全部完成后,把“糖果”放在小盘里,数一数有几粒,看看哪一粒包得最好。

父(母)随时鼓励孩子。

建议:ﻫ1、包糖果用的纸可以就地取材,如吃完糖果后的包装纸;做糖用的纸必须要柔软,如餐巾纸。

ﻫ2、包糖果的数量可以自由决定。

3、孩子在操作过程中,家长不要替代他。

ﻫ青蛙过河ﻫ目的:培养孩子跳跃能力ﻫ玩法:爸爸妈妈面对面坐在地板上,两脚分开,脚心相对,组成“小河”。

宝宝双脚跳入“小河”再跳出来。

爸爸或妈妈也可跳,宝宝与妈妈或爸爸组成小河,以增加趣味性。

ﻫ找一找目的:帮助孩子认识左右手及各手指头的名称,培养幼儿的观察力。

ﻫ玩法:爸爸或妈妈把两只手交*合在一起,可藏起任何一个手指头,然后数到10。

请孩子找一找是左手还是右手的哪一个指头不见了。

ﻫ拍电报ﻫ目的:培养孩子的记忆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ﻫ玩法:爸爸、妈妈分别呆在两个房间里。

妈妈悄悄对孩子说一句话,孩子听后跑过去把话完整地传给爸爸。

爸爸妈妈可做记录,看看哪句话传对了,哪句话传错了。

ﻫﻫ油珠和水珠赛跑(3岁左右)ﻫ准备:ﻫ塑胶布1张,1小匙食用油,1小匙水。

玩法:(2)滴几滴油和水在塑胶(1)把塑胶布铺在平整的地上。

ﻫ布上。

(3)用力吹,看看油珠水珠谁跑得快。

ﻫ说明:油的内聚力较大,可一直维持凝聚状态,呈圆珠状,受到压力易滚动,跑得比较快。

在向父母们介绍良好的亲子沟通原则之前,我首先要提醒大家注意:至少有3个重要的因素会直接影响父母和孩子之间的良好沟通。

这3个因素是: ﻫ1.父母怎样认知、解释孩子的行为表现会影响父母也孩子的沟通。

父母务必把孩子真正放在这个年龄群体的背景上去认知他的行为表现。

你不要与邻家的孩子过分攀比,因为即使同一年龄的孩子,发展的个别差异也是很大的。

另外,同一个孩子,本身各方面的发展也是不平衡的。

一个6岁的男孩,他的智力可能已达到7岁,而个性成熟却不到5岁。

或许,他会是一个聪明的淘气包,但这仍属正常范围。

重要的是指导孩子从他自己的起点,按照他自己的速度发展。

任何拔苗助长的企图都只能适得其反。

“攀比”不可,还因为“攀比”的结果往往使家长首先产生挫折、焦虑,从而使家长在教育子女的“沟能”过程中,不能保持平和的心境,而“气不打一处来”。

结果必然陷入破坏性的沟通!ﻫ2.父母的自我状况会影响与孩子的沟通。

ﻫ这些自我状况,包括你的自我价值、你从小成长的环境、你的婚姻状况、你的理想、你的欲求,特别是你即时的情绪状态和身体健康状况。

等等。

如果把一个人的“自我状态”比作一只“坛子”,那么,你的“坛子”里装的是什么,会影响你的和你的孩子、你和你的家人沟通。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