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中考化学考点强化练习卷:物质的溶解性|A|1.[2019·凉山]除去食盐溶液中的Na2SO4和CaCl2杂质的操作有:①加入过量BaCl2溶液;②过滤;③加入适量盐酸;④蒸发结晶;⑤加入过量Na2CO3溶液。
正确的操作顺序是()A.①⑤②③④B.③①⑤②④C.①③⑤④②D.⑤③②①④2.[2017·无锡]根据如图所示的溶解度曲线,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图A.50 ℃时,分别将等质量的硝酸钾和氯化铵溶于适量的水恰好配成饱和溶液,所得溶液的质量前者比后者大B.60 ℃时,把40 g硝酸钾和40 g氯化钾分别加入50 g水中,充分搅拌,降温至10 ℃,剩余晶体的质量氯化钾多C.70 ℃时,50 g硝酸钠饱和溶液与100 g硝酸钾饱和溶液中所含溶剂质量之比为1∶2D.80 ℃时,向100 g氯化钾饱和溶液中加入150 g硝酸钠,充分搅拌后,最终得到250 g溶液3.[2019·广州]下列关于氯化钠的认识,正确的是 ( )A.组成:含有钠和氯两种单质B.性质:与盐酸类似,能与碳酸盐反应C.用途:可用于生产金属钠D.生产:常用钠与氯气通过化合反应获得4.[2017·镇江](双选)MgSO4和Na2CO3的溶解度表及溶解度曲线如下。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温度/℃20 30 40 50 60 70 80溶解度S/g MgSO425.1 28.2 30.8 32.9 34.3 35.0 34.9 Na2CO321.5 39.7 49.0 48.5 46.0 45.2 43.9图A.甲为Na2CO3B.乙的饱和溶液从t1升温到t4,溶质质量分数增大C.等质量甲、乙饱和溶液从t3降温到t1,析出晶体的质量(不带结晶水):乙>甲D.b、c点乙的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相等,且大于a点甲的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5.[2019·上海]研究物质的溶解对于生产、生活有着重要意义。
(1)下表是硝酸钾的部分溶解度数据。
温度(℃)20 40 60 80溶解度(g/100 g水) 31.6 63.9 110 169由表中数据可知,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填“变大”或“变小”);60 ℃时硝酸钾饱和溶液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能将该饱和溶液转化为不饱和溶液的一种方法是。
(2)探究20 ℃时配制硝酸钾溶液过程中,溶质质量分数与加入水的质量关系。
向硝酸钾中分批加水,充分搅拌,现象如图所示:图坐标图中,符合实验结果的描点可能是(填序号)。
图0(3)取等质量甲和乙两种物质(均不含结晶水)进行如图1所示实验,最终烧杯中析出固体的质量乙大于甲。
图140 ℃时,甲的溶解度(填“>”“<”或“=”)乙的溶解度。
根据本实验结果,能否判断40~80 ℃间甲、乙哪种物质的溶解度变化随温度影响更大(填“能”或“不能”)。
6.[2019·盐城]盐城濒临黄海,拥有巨大的天然宝库。
(1)海堤树林茂密,让人清新呼吸。
①树林中的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 (填化学式),放出O2,将能转化为化学能。
②树林中富含抗氧化防衰老的负氧离子。
一种负氧离子(O2-)的一个原子团是由一个O2分子俘获了空气中一个自由电子形成的微粒,每个O2-中共含有个电子。
(2)滩涂花海飘香,使人流连忘返。
①鲜花的香味在空气中扩散,是大量的带有香味的分子的结果。
②培育鲜花的某种营养液呈蓝色,可能由KNO3、Ca(NO3)2、CuCl2中的一种或几种物质配制而成,其中Ca、N的元素质量比为1∶1,则该营养液中含有种溶质。
从均衡植物所需营养元素的角度分析,营养液中还需补充(填元素符号)。
(3)大海资源丰富,引人不断探索。
从海水中可以提取粗盐(含少量泥沙和CaCl2、MgSO4等可溶性杂质)。
小明利用如图2所示流程进行除杂,得到精盐。
图2①操作1需要在(填序号)中进行。
A.研钵B.量筒C.烧杯D.广口瓶②操作2的步骤为溶解、过滤、、结晶,过滤操作中玻璃棒的作用是;③操作3的步骤为“盐洗”(即用NaCl溶液浸洗粗盐,以溶解除去其中可溶性杂质)、过滤、烘干,则“盐洗”溶液应选用NaCl的(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
④在农业生产上,常用质量分数为16%的NaCl溶液选种。
小明称取实验制得的精盐16 g,加入盛有84 mL蒸馏水的烧杯里(实验条件下,水的密度为1 g·mL-1),完全溶解。
配制所得的NaCl溶液的浓度低于16%,原因是。
⑤若利用化学方法除去粗盐中CaCl2、MgSO4两种杂质,可在粗盐溶液中依次加入稍过量的三种溶液:BaCl2溶液、(填化学式)溶液、Na2CO3溶液。
充分反应后过滤,加入过量稀盐酸,搅拌、煮沸。
|B|1.已知20 ℃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 g。
此时,20 g水中最多能溶解氯化钠的质量为( )A.36 gB.3.6 gC.7.2 gD.10 g2.[2019·泰州]如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图A.t1℃时,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大小关系:甲>乙B.t2℃时,等质量的甲、乙溶液中,溶剂的质量一定相等C.t3℃时,若将N点的甲溶液转变为M点的甲溶液,可采取恒温蒸发溶剂的方法D.将t1℃时甲、乙的饱和溶液升温至t3℃,所得甲、乙的溶液仍都是饱和溶液3.[2019·无锡]如图所示是碳酸钠和氯化钠的溶解度曲线,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图A.t1℃时,NaCl的溶解度大于Na2CO3的溶解度B.t2℃时,NaCl和Na2CO3溶液中所含溶质质量一定相等C.t1℃时,将NaCl的饱和溶液加热蒸发,一定有晶体析出D.Na2CO3固体中含有少量的NaCl,可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Na2CO34.[2017·泰州节选]对一定质量的粗盐(含泥沙)进行初步提纯。
(1)实验主要步骤:称量与、过滤、蒸发。
实验中多次使用玻璃棒,过滤时它的作用是;蒸发时,待蒸发皿中出现时停止加热,利用余热将滤液蒸干。
(2)下列因素会导致获得的精盐质量偏小的是(填序号)。
a.蒸发时液滴溅出b.过滤时,滤纸破损c.粗盐中加入过量的水d.过滤后,滤纸上的泥沙未用水冲洗5.[2019·营口]如图是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请根据图示填空。
图(1)t3℃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大小关系是。
(2)t2℃时,乙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溶剂的质量之比为(填最简整数比)。
(3)欲配制相同质量分数的乙、丙饱和溶液,应保持温度在℃。
(4)将t3℃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各100 g,分别降温至t1℃,所得溶液质量的大小关系是。
6.[2017·淮安]如图所示是四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图(1)在60 ℃时,四种物质中溶解度最大的是。
(2)将40 ℃时氯化钾的不饱和溶液,保持溶液温度不变,制成饱和溶液,可行的方法有(举1例)。
(3)在t℃时,将30 g氯化铵加入50 g水中,充分溶解,所得溶液质量分数为(精确到0.1%)。
(4)向饱和食盐水中加入足量的碳酸氢铵固体,会有溶解度较小的碳酸氢钠晶体析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NaCl+NH4HCO3NaHCO3↓+NH4Cl,请根据以上信息和图中物质的溶解度曲线,简述以硫酸铵固体为原料制取较纯硫酸钾晶体的方法:。
7.[2017·连云港]海洋是巨大的资源宝库,从海洋中可以获得很多物质,连云港海水资源丰富。
(1)通过晾晒海水得到的粗盐中含有多种可溶性杂质和不溶性杂质(泥沙等)。
实验室中除去粗盐中不溶性杂质获得精盐的步骤是溶解→过滤→蒸发→计算产率等。
①过滤操作中玻璃棒的末端要轻轻地斜靠在一边。
蒸发时为防止液滴飞溅,除用玻璃棒搅拌外,还可以采取的操作是。
②下列操作可能导致精盐产率偏高的是(填字母)。
a.食盐没有完全溶解即过滤b.过滤时液面高于滤纸边缘c.器皿上粘有的精盐没有全部转移到称量纸上(2)海水中含量最多的氯化物是氯化钠,其次是氯化镁。
图是从海水中获得氯化镁溶液的流程。
图①在海水中加入石灰乳后,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②上述过程中试剂A与沉淀B 发生的是中和反应,则试剂A是(填名称)。
(3)2017年5月18日,在中国南海海域实现可燃冰(CH4·n H2O)试采成功,这将使人类能源格局翻开新篇章。
图①可燃冰中,水分子形成一种空间笼状结构,甲烷和少量N2、CO2等分子填入笼内空隙中,无固定的化学计量关系,因此可燃冰属于(填“纯净物”或“混合物”)。
②若某种可燃冰中CH4与H2O的质量比是1∶9,则该可燃冰中n= 。
③可燃冰中甲烷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是。
参考答案A1.A [解析]硫酸根离子用钡离子沉淀,加入过量的氯化钡溶液可以将硫酸根离子沉淀;钙离子用碳酸根离子沉淀,除钙离子加入过量的碳酸钠溶液,加入碳酸钠溶液要放在加入氯化钡溶液之后,这样碳酸钠会除去反应剩余的氯化钡;完全反应后,再进行过滤,最后再加入盐酸除去反应剩余的碳酸根离子,最后进行蒸发,所以正确的顺序为①⑤②③④。
2.C3.C4.AD [解析]通过分析溶解度曲线可知,大于t1℃时,甲物质的溶解度始终大于乙物质的溶解度,所以甲为Na2CO3;乙的饱和溶液从t1升温到t4,t4℃的溶解度大于t1℃时的溶解度,溶质质量分数不变;t3℃时,甲物质的溶解度大于乙物质的溶解度,t1℃时,甲、乙物质的溶解度相等,所以等质量甲、乙饱和溶液从t3降温到t1,析出晶体的质量(不带结晶水):乙<甲;b、c点物质的溶解度相等,大于a点甲物质的溶解度,所以b、c点乙的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相等,且大于a点甲的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
5.(1)变大11∶10 加水(合理即可)(2)bd (3)> 不能[解析](1)由表可知,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变大;60 ℃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是110 g,也就是说60 ℃时100 g水最多溶解110 g硝酸钾,所以60 ℃时硝酸钾饱和溶液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110∶100=11∶10;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可以通过升高温度或增加溶剂使该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
(2)加入25 g水和50 g水后,硝酸钾都是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加入75 g的水和加入100 g的水后溶质的质量分数不相等,选bd。
(3)40 ℃时,烧杯中析出固体的质量乙大于甲,说明40 ℃时甲物质的溶解度大于乙物质的溶解度。
该实验只能得出40 ℃时甲物质的溶解度大于乙物质的溶解度,但是不能得出哪种物质的溶解度变化随温度影响更大。
6.(1)①CO2太阳②17(2)①不断运动②三P(3)①A ②蒸发引流③饱和④精盐不纯有杂质或未完全烘干⑤NaOH[解析](1)①植物的光合作用的过程中是二氧化碳和水在植物的叶内经复杂作用反应生成有机物和氧气,此过程中植物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贮存在植物体内;②每个氧分子中含有两个氧原子,氧原子的质子数为8,故氧分子的电子数为16,由于负氧离子(O2-)的一个原子团是由一个氧分子俘获了空气中一个自由电子形成的微粒,故电子数为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