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民煤矿水文地质补充勘查报告终稿纳雍县鬃岭镇富民煤矿煤矿水文地质补充勘查报告四川得圆岩土工程有限责任公司二○一三年六月纳雍县鬃岭镇富民煤矿煤矿水文地质补充勘查报告编写人:魏浩、张强审核:陈昌勇项目负责:周昌慧总工程师:陈昌勇总经理:张炳德证书等级:工程勘察专业类乙级证书编号:228017-ky编制单位:四川得圆岩土工程有限责任公司提交单位:纳雍县鬃岭镇大河路口庆荣煤矿提交时间:二○一三年六月正文目录第一章前言 (1)第一节水文地质补充勘查的目的 (1)第二节水文地质补充勘查的任务 (1)第三节水文地质补充勘查的依据 (2)第二章矿区概况 (3)第一节矿界范围及位置交通 (3)第二节自然地理 (4)第三节矿山开采历史与现状 (6)第四节以往水文地质勘探情况 (6)第三章矿区地质 (7)第一节区域地质简况 (7)第二节矿区地层 (9)第三节矿区构造 (10)第四节煤层特征 (11)第四章水文地质特征 (13)第一节区域水文地质概况 (13)第二节矿区水文地质条件 (16)第三节充水因素分析 (18)第四节矿井水患评价及防治水主要问题 (21)第五节矿区水文地质复杂程度及类型 (25)第五章水文地质补充勘查工作 (26)第六章 CUGTEM-8瞬变电磁法 (27)第一节工作方法及特点 (28)第二节工程地球物理条件 (33)第三节异常特征与成果分析 (34)第七章矿坑涌水量预测 (38)第八章矿井防治水工作的思路与方法 (40)第九章结论及建议 (42)第一节结论 (42)第二节建议 (43)附图目录1、纳雍县鬃岭镇富民煤矿综合水文地质图 1幅(1:2000);2、纳雍县鬃岭镇富民煤矿水文地质剖面图 1幅(1:2000);3、纳雍县鬃岭镇富民煤矿水文地质柱状图 1幅(1:500);4、纳雍县鬃岭镇富民煤矿区域水文地质图 1幅(1:200000);5、纳雍县鬃岭镇富民煤矿矿井充水性图 1幅(1:2000);6、纳雍县鬃岭镇富民煤矿矿井涌水量相关曲线图 1幅(示意);附表目录1、纳雍县鬃岭镇富民煤矿2012年涌水量观测台账记录表;附件目录1、地质勘查资质证书(复印件);2、业主委托书;3、业主承诺书;4、编制单位承诺书;5、采矿许可证(副本)复印件;第一章前言第一节水文地质补充勘探的目的为加强煤矿防治水基础工作,排查整治水害隐患,推广先进适用的技术、工艺和设备,督促煤矿企业落实水害防治主体责任,认真执行《煤矿防治水规定》(国家安全监管总局令第28号)、《煤矿安全规程》、《关于开展煤矿防治水专项治理的通知》(安监总煤调〔2012〕29号)、《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关于2013年煤矿水害防治工作指导意见》(煤安监调查〔2013〕6号)和《贵州省煤矿防治水专项治理工作方案》(黔安监煤矿[2012]67号)要求,有效防范和坚决遏制重特大水害事故的发生,结合《贵州省煤矿安全监管监察“三位一体”执法办法(试行)》,由于原水文地质调查报告勘探工程量不足,水文地质条件尚未查清,受纳雍县鬃岭镇富民煤矿的委托,我公司对其矿区进行水文地质补充勘探工作,在CUGTEM-8瞬变电磁法及简易抽水试验的基础上编制本报告。
通过水文地质补充勘探工作,结合CUGTEM-8瞬变电磁法物探报告,基本查明井田内水文地质条件,井田主要水害类型、分布、易发地段及危害程度,并进行综合分析评价;对矿井充水因素进行分析,预测矿井涌水量,提出有效的“探、防、堵、截、排”等综合防治措施及建议,以利于煤矿企业预防和减少水害,并对矿区范围内地表和地下水资源的利用前景做出初步评价。
第二节水文地质补充勘探的任务1、初步查明矿区水文地质条件及矿床充水因素、充水形式,预测矿区开采地段矿坑涌水量,预测开采过程中发生突水的可能性及突水形式;2、收集调查相邻矿井及井田内废弃老窑的分布、采空范围、开采深度、积水等情况;3、收集矿坑涌水量记录,同时研究区域降雨分布、强度及入渗条件,分析涌水量与年降水量、雨季集中降水量、单位时间的降水量、一次连续降水量之间关系,以确定和掌握其统计规律性;4、评价开采条件下对含水层和相对隔水层的破坏形式;5、对矿区的主要水文地质问题及主要水患,进行矿井水害分析,提出相应有效地“探、防、堵、截、排”综合防治措施及建议;6、提出矿井防治水工作年度计划和中长期规划的建议;7、提交《纳雍县鬃岭镇富民煤矿水文地质补充勘查报告书》。
第三节水文地质补充勘查的依据《煤矿防治水规定》(国家安全监管总局令第28号)、《煤矿安全规程》、《关于开展煤矿防治水专项治理的通知》(安监总煤调〔2012〕29号)、《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关于2013年煤矿水害防治工作指导意见》(煤安监调查〔2013〕6号)、《贵州省煤矿防治水专项治理工作方案》(黔安监煤矿[2012]67号)、《贵州省煤矿水害防治规定》、《矿井水文地质规程》、《煤矿防治水工作条例》、《矿井水害防治技术》、《矿区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探规范》、《贵州省煤矿安全监管监察“三位一体”执法办法(试行)》、《煤、泥炭地质勘查规范》(DZ/T0215-2002)、《煤田电法勘探规范》(MT/T 898-2000)及业主委托书。
第二章矿区概况第一节矿界范围及位置交通纳雍县鬃岭镇富民煤矿位于纳雍县城西南部,距县城平距约14km,属纳雍县鬃岭镇管辖。
距矿山2km有纳雍到水城213省道通过,交通较为方便(详见交通位置图)。
纳雍县鬃岭镇庆荣煤矿地理坐标东经105°16′08.518″—105°16′38.383″,北纬26°41′18.523″—26°41′58.664″;矿区范围呈不规则七边形,南北长约 1.0km,东西长约0.80~0.5km,面积为0.6802km2。
开采深度:+1940—+1720m。
矿界范围由七个拐点连线组成,其拐点坐标分别为:X Y1. 2954200.00 35527600.002. 2953200.00 35527600.003. 2953195.00 35527160.004. 2953820.00 35527105.005. 2953910.00 35526775.006. 2954162.00 35526780.007. 2954430.00 35526940.00第二节自然地理2.2.1 地形地貌矿区位于贵州高原古黔中隆起西端,属中低山丘陵山地浅切割地貌,矿区内地势总体为南部高,北部低,最高点位于矿区中部环岭岗大山,海拔标高+2176.5m,最低点位于矿区北部一冲沟沟底,海拔标高1925m,相对高差251.5m。
2.2.2 水文矿区内无河流等地表水体,仅发育冲沟,沟水主要受大气降水及地形控制。
季节性变化十分显著,雨季暴涨,枯水季节流量较小。
2.2.3 气象本地区属亚热带高原性季风气候区。
据纳雍县气象局资料:年平均降水量1267mm,集中于下半年,月平均气温13.6℃,日极端最高气温33℃,日极端最低气温-9.6℃,年平均相对湿度81%。
2.2.4 地震矿区至今未做过地震基本烈度鉴定,亦没有地震资料记载。
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1∶400万)》,本矿区地震烈度为Ⅵ度,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
2.2.5 主要自然灾害矿区主要自然灾害有地裂缝、崩塌、滑坡、泥石流等。
《贵州省纳雍县富民煤矿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说明书》对评估区内的工程建设可能引发、遭受的地质灾害危险性进行了分析和评估。
该矿目前未发生过地质灾害,但随着开采范围的增大,在地下开采活动的影响下,将加速冒裂带范围内的崩塌和剥落。
井田范围内坡积物等松散地层较多,雨季受洪水冲刷有形成泥石流的可能。
本矿必须严格按地质灾害评估报告结论和建议实施。
2.2.6 经济概况矿区内及其邻近区以农业为主,农作物主要有玉米、小麦、油菜、大豆、马铃薯等,经济作物为烟叶。
区内居民的经济来源仍以传统的家畜、家禽饲养为主,近年来,劳务输出已成了其主要经济来源。
第三节矿山开采历史与现状2.3.1矿山开采历史富民煤矿建于1996年3月,属个体企业,煤矿采用平硐开拓,采煤方式炮采,矿车运输,机械通风和排水。
2001年12月取得现采矿许可证,有效期至2006年12月,其证号为5200000520193,开采方式为地下开采,矿区面积0.6802km2,范围由7个拐点圈定,采矿标高为+1940~+1720m。
初期生产能力3万吨/年。
由于煤矿生产系统不完善,根据贵州省和纳雍县煤管部门要求,需对矿井进行技术改造。
2003年煤矿进行技改,总投资约80万元,技改后生产规模为年产原煤3-6万吨。
2004年现矿主接手该矿后,又投入约800万元对矿井进行技术改造,技改后实际生产规模达年产原煤9万吨,2011年再次经技改,现生产能力为15万吨/年,2011年6月取得采矿许可证,其证号为C5200002009071120032224。
2.3.2矿山开采现状该矿现有一采二掘三个工作面,东部区10803采煤工作面,采用全风压走向长壁后退式采煤法进行开采,支护采用单体∏型钢梁配套使用支护,上巷标高1915.0米,下巷标高1892.0米;二个掘进工作面为西部区10802掘进工作面运输巷和回风巷,回风道标高1918.0米,运输巷标高1895.0米,支护采用锚网索支护,采掘工作面均采用爆破落煤,用皮带运输机运至煤仓,由主井皮带运到地面。
第四节以往水文地质勘探情况1、1958年,原贵州省煤炭管理局煤田地质四队,在织(金)-纳(雍)煤田进行了1:10万地质调查,本区属其边缘。
2、1969-1970年六盘水地区煤田地质勘探公司112对对本区进行普查勘探,完成部分探槽工作。
3、于2001年纳雍县国土资源局地质简测组矿山进行了地质简测工作。
4、2004年10月,盘江煤电(集团)勘测有限责任公司提交了《贵州省纳雍县鬃岭煤矿水文地质调查报告》。
5、2012年6月,贵州省黔美基础工程公司编制《贵州省纳雍县鬃岭镇富民煤矿水文地质调查报告》。
通过以上工作,对所积累的资料进行分析研究,对该矿范围内煤层赋存情况、构造变化规律及水文地质条件等有了一定了解。
对矿山煤层的结构、构造、煤质、水文地质条件、开采技术条件及其变化规律已初步查明。
第三章矿区地质第一节区域地质简况3.1.1 地层区域内出露的地层由老至新有:寒武系、奥陶系、石炭系、二叠系、三叠系、侏罗系及第四系。
缺失志留系、泥盆系、白垩系、第三系,其中以二叠系、三叠系地层分布较广。
区域地层系统简表系统组(群) 地层代号及接触关系备注第四系Q侏罗系上统遂宁组J3sn中统上沙溪庙组J2s 铜下沙溪庙组J2x油页岩、铁下-中统自流井群J1-2z l三叠系上统二桥组T3e中统法郎组狮子山组T2fT2sh关岭组T2g松子坎组T2s 下统永宁镇组茅草铺组T1yn T1m 飞仙关组夜郎组T1f T1y二叠系上统长兴组P2c龙潭组P2l煤峨眉山玄武岩组P2β下统茅口组P1m栖霞组P1q梁山组P1l煤石炭系下统大圹组C1奥陶系中统宝塔组O2b十字铺组O2sh 下统湄潭组O1m红花园组O1h桐梓组O1t寒武系中-上统娄山关群∈2-3ls中统高台组∈2g下统清虚洞组∈1q金顶山组∈1j明心寺组∈1m3.1.2 构造本区位于杨子板块川滇黔盆地,黔北断拱内,属黔中隆起之西端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