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跳出思维定势_心理健康教育小学
一、设计理念:
思维定势是人们从事某项活动的一种预先准备的心理状态,指用已有的思维模式去分析、解决当前面临的问题,容易使人产生思想上的惯性,养成一种呆板、机械、千篇一律的思考习惯。
思维定式对问题解决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
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小学高年级学生解题中的不少失误都是由思维定式造成的。
本次活动课旨在通过活动让学生体验思维定势对我们解决问题所带来的消极影响,了解突破思维定势对我们学习、生活的积极意义,帮助学生在训练中打开思路,让学生体验突破思维定式带来的成就感,能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有意识地培养发散思维,提高创新能力。
本课适合小学五年级。
二、活动目标:
1.了解思维定势的含义,体验思维定势的积极和消极影响。
2.尝试突破思维定势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3.体验突破思维定势带来的乐趣,增强自我创新的勇气和信心。
三、活动重点:
体验突破思维定势带来的乐趣,激发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四、活动难点:
初步掌握打破思维定势的方法,激发想象和创造的潜能。
五、活动形式与方法:
以游戏为主的活动方法。
六、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道具。
七、学生准备:学生分组、选出小组长、准备笔和纸。
八、活动过程:
(一)、游戏导入、引出课题。
游戏:“你来比划我来猜”,引出什么是“思维定势”呢?
非常高兴与大家一起共度这40分钟,希望本节课我们能认真倾听、积极思考,真诚参与、坦诚交流……
同学们,你喜欢做游戏吗?我们就先玩个热身小游戏:
1.我请一位同学来读一下游戏要求
2.请小组长抽签
3.请小组代表同学闪亮登场。
4.采访提问提问:你为什么这样表现?你是怎么猜出来的?
5.小结:刚才的游戏,我们从同学们的表演中一下子就能猜出来他扮演的生活角色,这就是生活中固有的印象带给我们的经验,我们管它叫“思维定势”【板书】
【设计意图:情境是心理产生和发展的空间。
通过游戏活动、学生参与,让学生的思维和情感都聚焦在思维定势这一点上,初步认识思维定势,激发兴趣。
】
刚才大家用思维定势一下就猜出了同学们扮演的是什么职业角色,是它的积极意义,但它还有消极意义,不信,大家请看
(二)、突破定势,探索方法。
1、方法一:听故事答问题——心算家伯特·卡米洛的故事,学生思考,总结出第一种方法——打破惯性。
(1)听故事,和心算家一起算。
卡米洛先生是一位著名的心算家,不管你给他出多么复杂的难题,他都能立即得出正确的答案。
在他的心算史上,还从来没有被人难倒过。
一天,一位年轻的心理学家从远方慕名而来。
他要亲自考一考这位著名的心算家。
年轻的心理学家微笑着和心算家打过招呼后,心算家很客气地请他随便出题。
“一辆载着285名旅客的火车驶进车站,这时下去35人,又上来85人”,心理学家不紧不慢地开始出题了。
心算家听后微微一笑。
“在下一站上来101人,下去69人;再下一站下去17人,上来15人;再下一站下去40人,只上来8人;再下一站又下去99人,上来54人。
”这时主考人已说得喘不过气来。
“还有吗?”心算家非常同情地问主考人。
主考人透了口气说:“请您接着算。
”他又加快速度说:“火车继续往前开,到了下一站……再下一站……再下一站……”,这时他突然叫道:“完了,卡米洛先生!”。
心算家轻蔑地笑着说:“您马上就想知道结果吗?…“那当然”,心理学家点点头,同样微笑着说:“不过,我现在并不想知道车上还有多少乘客,我想知道的是这趟车究竟停靠了多少站?”
这时著名的心算家一下子呆住了。
亲爱的同学们,你算出来了吗?
著名的心算家算出来了吗?为什么?
其实我们都是败在没有跳出思维定势上。
心算家思考的只是老生常谈的数字——上下车的人数,他忽略了数字外的另一组“数字”——火车经过了多少站,由此可见,在自己的思维定势里打转,天才也走不出死胡同。
这个小故事告诉我们什么?
当思维定势阻碍问题的解决时,我们要当机立断【跳出】思维定势。
从这个小故事中,你能总结出什么好方法?
归纳出:打破思维定势的方法之一:打破惯性。
打破惯性,包括打破书本惯性定势、打破经验惯性定势、打破权威惯性定势。
既然大家认识这么充分,我们学以致用,我来考考大家,请看题,指名读题。
(2)实训任务——思考练习题:聪聪喝一杯牛奶250克,分4次喝完,第一次喝了一杯的一半,然后加满水,第二次喝了一杯的四分之一后,又加满水,第三次喝了一杯的六分之一,再加满水,第四次一饮而尽。
聪聪喝的牛奶多还是水多?
(3)教师小结:刚才的练习题,我们没有被“牛奶250克”定势住,也没有被反复加水迷惑住,巧妙地打破思维惯性,精彩地得出答案,祝贺你们!我们开动脑筋,继续挑战?——请看这组“精彩的杯子”,
2、方法二游戏——精彩的杯子,学生思考,实践尝试。
总结出第二种方法——转换角度。
(1)出示10个杯子,左边的5个杯子有沙子,右边的5个为空杯子:
1、请读出题目要求,提问:如何只动4个杯子,使有沙子的杯子和空杯子交错排列?学生操作交流。
2、请读出第二个要求,提问:如何只动2个杯子,使有沙子的杯子和空杯子交错排列。
学生操作交流。
你是怎么想的?
教师小结:对,我们转换思考问题的角度,问题就迎刃而解了,这就是跳出思维定势的第二个方法——从移动杯子到移动沙子得到的启发,——转换看待事物的角度。
通过交流我们明白了,有时候可以尝试着从对立的角度,能更快捷、更有效地解决问题。
请你试着用转换角度的方法解决下面这道题:
(2)实训任务:观察下面三幅图:大球的体积是()立方厘米
指名交流,你是怎么做出来的?
(3)教师小结:这道题告诉我们,要直接求出大球的体积是不可能的,只有先求出小球的体积,然后转换关系,才能求出大球的体积,我们的问题才得以解决。
所以,我们的正确答案是……
难度在不断加深,思维越趋灵活,思路越发开阔。
让我们继续前行。
加油!
3、方法三游戏——1+1=?。
总结出第三种方法——展开联想。
(1)提问:这个算式有哪些可能性?生思考回答。
没有哪一个答案是唯一的,任何你想到的结果都可能会发生。
你是怎么做到的?这道思考题告诉我们什么?
跳出思维定势的第三种方法——要充分展开联想。
想到这儿,想到哪儿,想到更多。
展开联想,可以开阔思路,启发思考,激发灵感,用在学习中,特别是作文的写作中,效果十分明显。
我们来做个练习——用半圆和直线编说小故事。
(2)每人用一个半圆和一条直线画一副画,你能画出多少个?分别画的是什么?然后将你所画的图形创编一个小故事。
先自己创编,然后小组分享,选出优秀全班交流
(3)教师小结:是啊,同学们,这么简单的一个半圆和一条直线就引发我们这么多的联想,创编出一个个精彩的好故事。
如果写作时,你也能像今天这样充分展开联想,那你绝对不会无话可说,更不会打怵写作文,与生活实际展开联想,一定会写出好文章,说不准你将来还可能成为一位伟大的作家呢!
【设计意图:通过方法探索——实战训练——总结提升的模式,在每一个思维创新的方法介绍后都设有相应的活动帮助学生学以致用,即时体验,深化学生对这三种思维创新方法的认识、掌握与运用,同时通过不同形式的活动体验也可活跃学生的思维及想象。
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
达到情感与心理的共鸣,切实掌握打破思维定势的方法。
】
(三)、总结延伸,拓展训练
总结: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学习了跳出思维定势的三种方法,当然,训练跳出思维定势的方法远不止这三种,还有很多很多,等待你不断探索。
希望同学们能学以致用,当你利用习惯性思维解决问题遇到困难时,请尝试跳、跳、跳、跳出思维定势的禁锢。
拆掉限制我们思维的墙,会开发我们的创新思维,会带你走进创新的世界。
我们一起来分享小学生的创新科技成果。
(视频)
创新的灵感来自积累,也需要同学们常加练习。
留一个小练习,同学们课后可以互相探讨。
【设计意图: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小结,使学生思路清晰并突出本堂课的重点;除此之外,还要关注对学生的内心引领。
激励学生将学到的方法运用到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
】
九、板书:
跳出思维定势
打破惯性
转换角度
展开联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