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4三语上《北大荒的秋天》

2014三语上《北大荒的秋天》

《北大荒的秋天》教学设计
设计理念:
在设计本课教学时,我认真落实《课标》精神,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以“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为基本理念,让学生在自己的朗读实践中,读懂课文,积累语感,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让学生在探究中发展自己,从而培养了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和信心。

教材简介:
《北大荒的秋天》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五册第二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

文章描写了北大荒秋天的自然风光和丰收景象,说明北大荒是个美丽富饶的地方,表达了作者对北大荒的热爱之情。

文章共有六小节。

先写了秋天来了,再从天空、小河、原野三方面写出北大荒秋天的景色美丽,第五节写了北大荒的物产丰富,最后作者包含深情地赞美了北大荒的秋天。

总分结构是本文构段的特点。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习第四自然段先概括,后具体的构段方式。

3、通过对课文的诵读感悟,知道北大荒是个美丽富饶的地方,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品词析句,感受北大荒的秋色之美,从中感受北大荒秋天的美丽与富饶.
教学难点:
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北大荒秋天的美景与丰收的喜悦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略)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课激趣入文
1、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认识了一些美丽的词语,你还记得它们吗?(出示)
映照燃烧顿时一碧如洗
赞美脸庞挺拔热闹非凡
2、金风送爽,秋色宜人。

九月,当第一片树叶飘然落地,回到大地母亲的怀里时起,(引读课题)北大荒的秋天也悄然而至。

2、通过上一堂课的学习,北大荒留给你怎样的印象?你能用一个字或一句话来赞美一下它吗?生谈感受
(出示:啊,北大荒的秋天真美呀!)
4、你觉得秋天的北大荒美在哪里?指名交流,结合回答板书:天空、小河、原野……
5、师过渡:这节课就让我们插上想象的翅膀,放慢游览的脚步,去细细欣赏北大荒的
天空、小河、原野(生齐读)感受北大荒秋天独特的美。

【设计意图】从课题入手,请学生用一个字一个词或一句话来形容自己感受到的北大荒。

这一环节,既可以训练学生的概括能力,又能训练学生的谴词造句能力。

二、品读文本,感悟美景
1、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二至四自然段。

哪些文字触动了你的心,让你感受到了北大荒的美丽,就动笔划一划,用心读一读吧。

2、学生交流:你觉得北大荒的秋天哪里最美?(根据学生交流情况,相机学习课文)
A、品味天空之美
1、北大荒的天空有什么特点?自由朗读第二节,找一找。

(屏示:第二小节)
(1)理解“一碧如洗”(蓝净)后指导朗读第一句。

(2)这些流云的颜色可美啦,请大家轻声朗读第二句,找一找哪些词语写出了它们的美。

(一道银灰,一道橘黄,一道血红,一道绛紫)
(3)出示:银灰、橘黄、血红、绛紫
你在生活中见过这些颜色吗?
天空还会有像什么一样的颜色?学生回答。

(课件演示:雪白、金黄、火红、草绿、天蓝等)
(4)请看大屏幕,请女生读第二句,大家想一想课文把这些变化多端的流云比作了什么?理解“五彩斑斓”。

(5)你们瞧,这就是流云在落日映照下的景色。

(示图)
师:在这些五彩斑斓的流云映衬下,我们的天空显得更蓝、更美了。

(6)指导背诵。

天空如此明净,晚霞如此绚丽,想把这美景留在自己的记忆中,变成自己的语言吗?那让我们一边想象画面,一边背诵,就像过电影一样,试试看。

指名背。

B品味小河之美
1、低头看看地上的小河,它也特别美丽。

读读这段,数数有几句话。

2、第一句:(感受小河的静态美)
小河清澈见底,如同一条透明的蓝绸子,静静地躺在大地的怀抱里。

①河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河底的粒粒砂石、水中的尾尾游鱼)
在阳光的照耀下,河水还?(会闪耀着光泽)
怪不得课文说小河像一条透明的蓝绸子呢!
把小河比作是透明的蓝绸子是因为小河——清澈见底。

②指导朗读,读出小河的静态美。

评价预设:轻一点,小河还在睡觉,别吵醒她……
3、第二句:(感受小河的动态美)
一群小鱼顶着水游过来,明镜一样的水面顿时漾起了一道道波纹。

①小河动起来也很美呢!读
②在评价中感受小河的动态美。

(预设评价:这波纹一道道得荡漾开去,真美啊!小河
被小鱼给吵醒了。

蓝绸子被调皮的小鱼弄得起皱纹了……)
3、小河睡在大地妈妈的怀里,静静地做着香甜的美梦。

小河在鱼儿的陪伴下,找到了心中的快乐。

我们一起把这一节美美地读一读,边读边想象画面。

C、品味原野之美
1、北大荒的原野是怎样的一番景象?请同学们自由的、大声的朗读这一段,看看作者具体写“原野”的哪些景色?
2谁来读一读这一小节?这段话是围绕哪句话写的?(板书:热闹非凡)“热闹非凡”是什么意思?(非常热闹,热闹极了,不同一般的热闹。


你在哪里见过“热闹非凡”的景象?身处“热闹非凡”的地方你一定会听到很多声音。

3课文里“原野热闹非凡”,到底热闹在哪里?我们好好读读书,看谁的耳朵灵,能从课文中“听”到声音?(学生自读)
4读出声音了吗?(生交流)
(豆荚发出的呼啦拉的笑声;高粱在乐呵呵地演唱)大家可真会读书啊!书上没写出来的声音你们都能读出来,了不起!指导读相关句子。

5你还看到了什么热闹的景象?(出示图片)
(山坡上……燃烧起来了。


什么像火?哪里像火?你怎么理解“把人们的心也给燃烧起来了”?(榛树叶太红了,红得像着了火。

原野的景色这样美,庄稼又丰收了,人们的心里高兴啊、激动啊,感情就像燃烧的火一样热烈、奔放。

)指导读句子。

6小结:作者把大豆、高梁当成了人,用打比方的方法把“榛树叶”比作了“一团团火”,让我们感受到了原野热闹非凡,感受到了北大荒人丰收的喜悦。

7、读本自然段。

像这样的句子关系就是先概括后具体的关系。

师读中心句,生读分述句,齐读概括句
8、小结写作方法:今天我们学了新的构段方式——先概括后具体的方式
D品味物产丰富
1、过渡:北大荒的秋天确实是美丽的,生活在那里的人是多么幸福啊!他们,用勤劳的双手建设着自己的家园。

我们来看看课文又是怎么描写的?
2、理解并板书“大豆摇铃千里金”(电脑出示图片)。

3、北大荒人用“大豆摇铃千里金”来赞美此时的北大荒,那么你想怎么赞美北大荒呢?(从物产丰富,人民勤劳等方面)
4、感情朗读,读出农民丰收在望的喜悦心情
【设计意图】“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在第二部分的教学设计中,我充分运用媒体创设情境,指导学生诵读课文,品读语言文字,认识领悟北大荒的美,提高学生的思维,让学生与文本深度对话,在文章的字里行间咀嚼玩味语言,积累内化语言,进而感受汉语言的巨大魅力。

三、情感升华有感而读
1、师介绍:同学们,在我国北方黑龙江嫩江平原、黑龙江谷地、三江平原曾经是一个田地荒芜、人烟稀少的地方被当地的人们称为“北大荒”。

解放后,不知从哪里来了一大批的年轻人他们在这儿安家落户、开垦荒地。

在他们一代又一代人的辛勤努力下,如今的北大荒已不再是过去的北大荒,这儿的天空(一碧如洗),这儿的小河(清澈见底),这儿的原野(热闹非凡)。

不仅(风景优美),而且(物产丰富)。

(小结并板书)北大荒已经有了新名字,那就是“北大仓”此时此刻,你想对北大荒的建设者说些什么呢?(机动:你听,北大荒的建设者们唱起了歌儿,请欣赏《北大荒人的歌》)
2、北大荒的秋天不仅景色优美,而且物产丰富,生活在北大荒的人眼中有景,身边有宝物,难怪人们会赞美,会赞叹“啊!北大荒的秋天真美啊!”让我们配上音乐有感情的来朗读全文。

配乐齐读课文。

四、寻找美景情景交融
1、介绍与秋天有关的诗、文章
小组交流(如:《山行》、《枫桥夜泊》…)
2、联系生活,说说家乡的秋天美在哪里?仿第四节的结构方式写话。

家乡的秋天真美啊!
附板书:
天空一碧如洗
美丽小河清澈见底5、北大荒的秋天原野热闹非凡
富饶物产丰富。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