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第五章 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活动的设计与指导
第五章 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活动的设计与指导
2.发展性原则 3.保密性原则
案例1:《做个不任性的好孩子》(中班健康)
案例2:洋洋欣然地笑了
知识拓展:不良家庭教养方式与学前儿童心理健康
Cl i c k t o e d i t co mp a n y s l o g a n .
考核题目: 一、问答
1、学前儿童健康教育的内容? 2、家庭中的那些因素可以促进学前儿童心理健 康? 二、活动设计(选一) 1、大班 《好玩的毽子》体育 2、大班 《保护眼睛》 3、大班 《消气商店》 4、小班 《喝水身体好》 5、中班 《跳房子》体育
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指导
他是谁?
药家鑫 2010年10月,西安音乐学院学生药家鑫将张 妙撞倒并连刺数刀致受害人死亡的事件引发 舆论热议;10月23日,药家鑫在父母的陪同 下到公安机关投案。2011年4月,西安市中 级人民法院对此案作出一审判决,以故意杀 人罪判处药家鑫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 并赔偿被害人家人经济损失费;药家鑫随后 提起上诉。2011年5月,二审判决宣布维持
看到这些案例,你会想到什么?心情是 怎样的?
第一节 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活动的概述
一、心理健康与学前儿童心理健康
(一)心理健康
1948年,世界卫生组织成立时通过的宪章中规定:“健康是一 种身体上、精神上和社会上的完整状态,而不只是没有疾病和虚弱”。
2001年,世界卫生组织的报告《心理健康:新的理解,新的希望》 中指出:“心理健康是一种情感和社会的幸福感,个人能意识到自己 的能力,能对付生活中正常的紧张,能创造性地或卓有成效地工作, 能对自己和自己所生活的社会做出贡献。”
二、确定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教育内容 (一)内容确定的依据 (二)具体内容 1.情感教育 2.培养探索精神 3.健全自我意识 4.自主自理能力培养 5.学会与他人相处 6.良好习惯养成
三、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和组织形式
(一)方法
1.榜样示范法
2.情境演示法 3.行为练习法 4.游戏矫治法 5.奖惩教育法
5、有自尊心和一定的自信心。对称赞感到高兴,对批评、指责感到
羞愧,希望做受人欢迎的事,不愿做遭人责骂的事;不过分的畏难、 胆怯等。
6、不以满足自己的需要而提出过分的要求,热爱劳动,爱惜物品。
喜欢种花和饲养小动物,喜欢听音乐、看图册、唱歌、跳舞、绘画和 参加各种智力游戏,并能从中感到快乐。 7、与大家在一起时比一个人独处时愉快,能遵守游戏规则和顺序, 在玩法上服从大家的意见,懂得同伴的感情和需要,不故意找别人的 麻烦,肯帮助其他小朋友,能为小朋友取得成绩而高兴。
(二)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组织形式
1.生活活动
日常生活常规指导和训练;
领域渗透; 随机教育。
2.教育活动 3.环境影响 4.家园共育 5.心理咨询与辅导
第三节 学前儿童常见心理健康问题及生活矫治
一、学前儿童常见的心理问题
(一)儿童行为障碍
1.注意缺陷
2.活动过多
3.情绪激动 4.感觉统合失调
案例一:咬人的棒棒
(四)家庭与学前儿童心理健康
1.健全的家庭结构有利于学前儿童健康
原生家庭对一个人的影响
2.良好的家庭氛围有利于学前儿童心理健康 3.良好文化素质和心理素质的家长有助于学前儿童心理健 康 4.良好的家庭教育态度及教养方式有助于学前儿童心理健
康
知识拓展
科尔伯格 ——道德两难法 欧洲有一位妇女患了癌症,生命危在旦夕。 医生告诉她的丈夫海因茨,只有本城一个药剂师 最近发明的一种药可以救他的妻子。但该药价钱 十分昂贵,要卖到成本价的十倍。海因茨四处求 人,尽全力也只借到了购药所需钱数的一半。万 般无奈之下,海因茨只得请求药剂师便宜一点儿 卖给他,或允许他赊账。但药剂师坚决不答应他 的请求,并说他发明这种药就是为了赚钱。海因 茨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为了挽救妻子的生命, 在夜间闯入药店偷了药,治好了妻子的病。但海 因茨因此被警察抓了起来。
原判;2011年6月7日,药家鑫被依法执行注
射死刑。
复旦大学投毒案
2013年 林森浩 黄洋
二甲基亚硝胺
黄洋,1985年出生,四川自贡荣县人,是家 里的独子。复旦大学2010级硕士研究生,耳 鼻喉科专业。2013年考取博士。黄洋同学因 喝饮水机里的被投放有毒物质N-二甲基亚硝 胺的水,经抢救无效,于2013年4月16日 15:23在附属中山医院去世。
3、能合群。爱与小同伴交往,对人有同情心和友好行为,不随便打
人骂人,不妒忌同伴;在集体中能愉快地生活,在成人指导下,愿意 为集体做些力所能及的好事。爱父母,爱老师,爱小朋友。对人有礼
貌,会用礼貌用语,有同情心,适度怕羞。
4、诚实而不说谎。很少说不符合现实的话;不私自拿别人的东西或 损坏别要的东西;做错事不隐瞒,肯承认错误。
4.退缩行为
退缩行为是一种易发生于儿童身上的心理障碍,以社交行为退缩为主 要,具体表现为孤僻、胆小,退缩,不愿与其他人交往,更不愿到陌 生的环境中去,把自己封闭起来以获得安全感。有退缩行为的儿童很 难适应新环境。学前儿童时期的退缩行为如果不注意防治,不仅有可 能延续至成年,而且,有可能持久地影响到他们成年后的社交能力、 职业选择及教育子女方式等。
(2)习俗水平(9~15岁) 能够着眼于社会的希望与要求,并以社会成员的角度思考道 德问题,已经开始意识到个体的行为必须符合社会的准则, 能够了解社会规范,并遵守和执行社会规范。规则已被内化, 按规则行动被认为是正确的。 第三阶段:寻求认可定向阶段,也称“好孩子”定向阶段。 处在该阶段的儿童,个体的道德价值以人际关系的和谐为导 向,顺从传统的要求,符合大家的意见,谋求大家的赞赏和 认可。 第四阶段:遵守法规和秩序定向阶段。处于该阶段的儿童 其道德价值以服从权威为导向,他们服从社会规范,遵守公 共秩序,尊重法律的权威,以法制观念判断是非,知法懂法。 认为准则和法律是维护社会秩序的。 科尔伯格认为大多数青少年和成人的道德认识处于习俗水平。
二、 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
1.促进学前儿童全面和谐发展
2.促进学前儿童教育发展 3.促进家长素质的提高
4.促进国民素质提高
三、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现状
十分迫切;
多关注生理健康和物质条件的满足;
忽视学生的情绪、情感、态度和社会交往能力的培养;
忽略家庭中的教育和社会文化环境的影响。
(五)儿童一些其他障碍 1.遗尿症 5岁以后 不自主的排尿 2.夜惊 5-7岁儿童居多,男童多于女童
(二)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教育应注意的问题
1.提高幼儿教师的身心素质;
2.及时发现问题,及时教育;
3.尊重学前儿童人格; 4.创设宽松和谐的人文 环境。
二、学前儿童心理问题的生活矫治 (一)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教育原则 1.面向全体育注意个别差异相结合原则
(3)后习俗水平(15岁以后)
道德判断已超出世俗的法律与权威的标准,而是有了更普遍的 认识,想到的是人类的正义和个人的尊严,并已将此内化为 自己内部的道德命令。 第五阶段:社会契约定向阶段。认为法律和规范是大家商定的, 是一种社会契约。他们看重法律的效力,认为法律可以帮助 人维持公正。但同时认为契约和法律的规定并不是绝对的, 可以应大多数人的要求而改变。在强调按契约和法律的规定 享受权利的同时,认识到个人应尽义务和责任的重要性。 第六阶段:原则或良心定向阶段。这是进行道德判断的最高阶 段,表现为能以公正、平等、尊严这些最一般的原则为标准 进行思考。在根据自己选择的原则进行某些活动时,认为只 要动机是好的,行为就是正确的。在这个阶段上,他们认为 人类普遍的道义高于一切。
第二节 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内容和组织形式
一、学前儿童健康教育的总目标
使学前儿童懂得保护心理健康的粗浅知识和技能,形成
有利于心理健康的行为习惯,纠正不良情绪和态度,预防 和矫治心理障碍和行为异常,保证学前儿童心理健康发展。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二)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具体目标
1.能关心周围事物和现象,有良好的观察、注意、想象、 概括能力,有较强求知欲等。 2.乐意寻求新的生活体验,有好的环境适应性。 3.遇到困难能主动想办法解决。 4.学习社会交往技能。 5.学会调节自己的情绪。 6.能接受教师和家长的劝导,不任性。
案例二:爱告状的琪琪
(二)儿童情绪障碍 1.焦虑
案例:极度怕羞、怕打针的丁丁
2.恐惧
案例:怕黑的朵朵、惧怕白天开灯 3.拒绝上幼儿园 案例:怕见陌生人
(三)儿童发展与学习障碍 1.儿童精神发育迟缓 案例:注意力不集中、格外粗心 2.儿童孤独症 3.儿童语言发育障碍 4.口吃 2-5岁居多
(四)儿童常见的不良习惯 1.吸吮手指 2.咬指甲 3.习惯性阴部摩擦
心理健康是指人的智力正常,情绪良好,个性健全,能适 应环境,人际关系协调,心理行为符合年龄特征标准的心 理状态。 具体来说,心理健康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内容:
1、智力发育正常。 2、稳定的情绪。
3、能正确认识自己。
4、有良好的人际关系。 5、稳定、协调的个性。 6、热爱生活。
(二)心理异常
心理异常是指人的心理状态发生了病理性变化,行为表
现明显与众不同,能力明显受损,需要心理治疗。
心理异常的诊断需要经过严格的程序,方能下结论。
(三)学前儿童心理健康的标准
1、情绪基本上是愉快、稳定的。不经常发怒,不无故摔打玩具与其 他什物;生活起居正常,能按时入睡,睡眠安稳,少梦魇,无吮吸手 指或咬物入睡的习惯;基本上能听从成人的合理嘱咐,不过分的挑食、 拣穿,不经常无理取闹。 2、求知欲较强。能按成人的要求去观察事物,记得快、记得住、记 得对。
1.海因茨应该偷药吗?为什么? 2.他偷药是对的还是错的?为什么? 3.仔细回想故事中的困境,你认为海因茨最负 责任的行为应该是做什么?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