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人教版部编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10端午粽
人教版部编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10端午粽
三.识记字形,指导书写。
【设计意图: 理清文章脉 络,从几个方 面抓要点概括 课文大意。】
1.出示生字:“午”、“节”、“叶”、“米”、“真”、 “分”、“豆”(板书:午 节 叶 米 真 分 豆)(课件出示 9、 10)
TB-小初高题库
人教版部编小学语文
观察字形,注意“分”是多音字。本文中,本文中读“fē
后让爸爸妈妈欣赏。
TB-小初高题库
人教版部编小学语文
2.写出含有下列偏旁的字。
米:______ ______ ______ 立:______ ______ ______
3.填空。
一小( )粽子 一股( )
一( )粽子
一( )红红的枣
答案:
2.米:粒 粉 料 立:站 亲 辛
3.一小(篮)粽子
一股(清香)
TB-小初节煮粽子已经是一种习惯。 2﹒学习第 2 自然段。 自由读第 2 自然段。 (1)粽子是怎样做的?指名读句子: (课件出示 19)粽子是用青青的箬竹叶包的,里面裹着白
白的糯米,中间有一 颗红红的枣。 ①读一读,想一想,这句话写了粽子的哪些特征,找一找 相关的事物(粽叶包着的,里面有糯米,中间有枣)。 ②引导学生说一说这些事物分别是怎样的(课件出示 20) (青青的箬竹叶、白白的糯米、红红的枣)。这些短语在 前面“()的()”朗读指导中已经有一定的基础,这里 再让学生美美地读一读。 ③作者介绍粽子的顺序是怎样的? 从“里面、中间”这几个方位的词,发现句子由外及里描
一(个)粽子
一(颗)红红的枣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端午节吃粽子的习俗,感受民风民俗和民族传统文
化,激发爱国情感。
教具准备
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出示生字认读。(课件出示 16)
午、节、叶、米、真、分、豆
2﹒出示词语,认读词语。(课件出示 17)
说课案 《端午粽》说课设计
一、说教材 本篇课文通过描述端午节去外婆家吃粽子的故事以及对粽子这种食物具体
3﹒学习第 3 自然段。(课件出示 22) (1)指名读第 3 自然段。 (2)除了红枣粽,还有什么棕子? (除了红枣棕,还有红豆棕和鲜肉粽。)(板书:红枣粽 红豆棕 鲜肉粽) (3)谁读读这一句?(课件出示 23)“我们在外婆家美 美地吃了以后,外婆还会装一小篮粽子要我们带回去,分给邻 居吃。”你看出外婆怎么样? (可以看出外婆的善良和无私)
zǒnɡ jiān ròu dài zhī jù
niàn
总 会 中 间 鲜 肉 带回去 知 道 据说 纪 念
你认识它们吗? 自己试着读一下。
指正:“粽、总”的平舌音,“端、间、分、念”的前鼻
音,“肉”的翘舌音需要重点指导,注意声母“r”的发音。
(1)谁能来当小老师带领大家读一读?其他同学跟读 2
遍。
2.(课件出示 26:饺子、元宵、月饼)谁知道这些食品分 别是什么节日吃的?(饺子是春节吃的食物,元宵是元宵节的 食物,月饼是中秋节的食物)
3﹒请小朋友挑选你最喜欢的一种食品,可以从它的形状, 可以从它的颜色,也可以从它的味道,还可以从它的含义等方 面用两三句话来介绍一下。
【设计意图: 拓展到写话, 仿照课文,写 一种食品,抓 住特点写,把 写进行到 底。】
端午节 粽子 竹叶 大米 真是 十分 红豆
总会 中间 鲜肉 带回去 知道 据说 纪念
二.精读感悟,了解端午粽。
1﹒齐读第 1 自然段。(课件出示 18)
(1)从哪个词语看出端午节是一种习俗?
(从“总会”写出了外婆端午节煮粽子不是偶尔的,而是
习惯,可见煮粽子是端午节的习俗。)
(2)练习朗读第 1 自然段,注意:“总会”“盼着”要重
写了粽子的样子。 (2)外婆包的粽子好吃吗?从哪些句子中看出来? (课件出示 21)出示:外婆一掀开锅盖,煮熟的粽子就飘
出一股清香来。剥开粽叶,咬一口粽子,真是又黏又甜。 让学生练习用“一……就……”写句子。 (3)指导朗读第 2 自然段:“青青的、白白的、红红的”
这几个词读得重一些。后两句读出粽子的香甜。(板书:青青 的箬叶、白白的糯米、红红的枣)
4﹒写话。(课件出示 27)
(1)小朋友,把你说的内容写下来,然后与你的好朋友一
起欣赏一下。
(2)全班交流。
板书设计
10 端午粽
做法 青青的箬叶、白白的糯米、红红的枣 纪念屈原
花样 红枣粽 红豆棕 鲜肉粽
TB-小初高题库
人教版部编小学语文
课外作业新设计 1.选择词语,填入空中。 月饼 元宵 饺子 ( )是春节吃的食物,( )是元宵节的食物,( )是中秋节 的食物。 2.文中提到的粽子有( )种,分别是:( )、( )、 ( )。 3.将端午节的来历讲给家人听。 答案: 1.饺子 元宵 月饼 2.三种,红枣粽、红豆粽、鲜肉粽。 【教学反思】 优点: 1.《端午粽》是中国传统节日端午节的习俗活动之一。上课伊始,带学生 走入情境,感受端午节品粽子的节日气氛。通过学习,学生们对端午粽从外 形、种类及端午粽的由来有了进一步的认知。 2.“品”粽从“读”粽开始,通过多种形式、方法的朗读,增强了学生自 主阅读的兴趣,并提高了阅读的能力,以读代讲,符合低年级阅读教学的特 点。 不足之处: 一年级语文教学应侧重于识字和朗读,课文内容不用做过多的拓展。本次 我体现了识字和朗读,但朗读的体现还是不够。在今后的课堂上,我的教学应 再重视一下识字和朗读。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本课的生字、新词。认识 2 个新偏旁。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了解端午节吃粽子的习俗,感受民风民 俗和民族传统文化。
教具准备 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师:小朋友,你们知道农历五月初五是什么节日吗? 2﹒生自由说端午节的习俗。(课件出示 2 粽子图) 3﹒ 揭示课题并板书:10 端午粽(板书:10 端午粽) 4﹒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检查预习。
吃。“还会”重读,读出外婆的无私。
4.(课件出示 24)齐读最后一小节。人们为什么吃粽子?
(人们端午节吃粽子,据说是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板书:纪念屈原)
5﹒补充资料,了解端午节的来历。(课件出示 25)
这个节日的由来是古代中国有一位博学多闻的官吏屈原,
他是一位爱民而且又受到尊崇的官吏,但是由于一位充满嫉妒
(2)这些字去掉拼音你还认识吗?
(课件出示 4)
端午节 粽子 竹叶 大米 真是 十分 红豆
总会 中间 鲜肉 带回去 知道 据说 纪念
我们来开火车读一读。
(3)识记生字:
本课生字以合体字为主,可以运用多种方法帮助学生 识记字形、理解字义。
①结合偏旁识记。指导学生认识 2 个新偏旁“立、 米”,识记“端、粽”。
分
得过长。】
四、当堂作业,反馈检查。(课件出示 13)
1.给 生 字 “ 午 ” 、 “ 节 ” 、 “ 叶 ” 、 “ 米 ” 、 “ 真 ” 、
“分”、“豆”找朋友。
2.我能在括弧里填上合适的词语。(课件出示 14)
(
)的糯米
(
)的枣
(
)的箬竹叶
(
)好吃
课外作业新设计
1.把生字“真” “节” “豆”,每个写两遍,注意一定要写美观哦,然
和上中下结构 的字要引导学 生观察部件的
些含有这两个偏旁的字? (米:粒 立:站) 5.教师指导,范写,学生描红,临写,展评。
上下比例及横 向宽窄。上中 下结构的“
6.读读写写。 如,上午、下午、叶子、真心、真好、真正、豆子、土 豆、大豆、节日、过节、大米、小米、千米、分手、分开、十
豆”和“真” 要写得紧凑, 整 个字不能拉
②熟字、部件方法识记。“端、粽、节、总、据、 念”6 个形声字,可以引导学生交流各自的识字方法,几 个合体字均可用部件加一加的方法识记。“念”字的声旁 是“今”,不要错看下面“心”字的一点,当成“令”。
③联系生活识记。“米、豆、肉、带”4 个象形字 可 以用联系实物的方式引导学生识记,让学生了解这 4 个 象
n”,另外还读“fèn” 。
2.指导写字规律:
午:注意两横的长短、间距,最后一笔竖要又直又正 真:上、下两部分较窄,而中间部分则较宽,上面的“ 十”和下面的“八”要写得扁, 中间有四横,长横要写平。
【设计意图: 本课要求学习
豆:上窄下宽,中间的口应该写在横中线的上面,最后一 笔长横要写平、写舒展。
节:上窄下宽,上扁下长,草字头的长横要写平,横折钩
人教版部编小学语文
10 端午粽
【教学要求】 1.认识“端、粽、节、总”等 13 个生字,会写“午、节、叶、米、真、 分、豆” 7 个字。认识“立、米”两个偏旁。 2.通过图文结合、联系生活实际,了解“箬竹叶、糯米、掀开、剥开、裹 着”等词语的意思;积累“青青的箬竹叶、白白的糯米、红红的枣、又黏又 甜、美滋滋”等词语。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注意读好长句子。 4.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粽子的样子、昧道等,初步了解端午节包粽子、吃 粽子的习俗、来历。 【教学重点】 1.识字,写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认识 2 种偏旁部首。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端午节吃粽子的习俗,感受民风民俗和民族传统文 化,激发爱国情感。 【教学课时】2 课时
【设计意 图:第 2 自然段 是需要重点学习 的段落。这段共 3 句话,分别介 绍了粽子的样 子、香 昧和昧 道。在教学中, 教师可以引导学 生通过朗读关注 到描写的条理 性,在介绍自己 喜欢吃的食物时 也可以学习课文 语言,清楚地、 有条理地介 绍。】
TB-小初高题库
人教版部编小学语文
(4)指导朗读第 3 自然段:“十分”重读,强调粽子好
的官吏陷害,从此在朝廷中被皇帝所冷落。由于无法获得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