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蜱虫病

蜱虫病

蜱虫病
蜱虫病
蜱虫叮咬人后症状
蜱虫叮咬人后会侵染人末梢血中性粒细胞,引发热伴白细胞、血小板减少和多脏器功能损害为主要临床表现。

蜱虫叮咬人后,大多起病急而重,主要症状为发热、伴全身不适、头痛、乏力、肌肉酸痛,以及恶心、呕吐、腹泻、厌食、精神萎靡等。

■蜱虫与无形体病
由蜱虫叮咬引起的“无形体病”并不是一种新病,最早于1994年在国外被发现。

无形体病的全称为“人粒细胞无形体病”,最初,病原体被认为是查菲埃立克体,后来发现病原体是嗜吞噬细胞无形体。

据专家介绍,无形体病是人兽共患病,上世纪90年代,美国和欧洲就都有过报道。

由于病原体的分离和鉴别难度很大,2001年将病原体定名为“无形体”。

所谓“无形体”,是一种寄生于细胞内的寄生菌,主要通过蜱虫叮咬传播。

■传播途径
卫生部专家告诉记者,目前已知的无形体病传播途径有两种
方式。

它主要通过蜱虫叮咬传播。

蜱虫叮咬携带病原体的宿主动物后,再叮咬人时,病原体可随之进入人体引起发病,传染途径疑为血液和呼吸道分泌物。

但南京鼓楼医院专家告诉记者,该院接触到24例患者中,无“人传人”感染。

血液和呼吸道分泌物。

但南京鼓楼医院专家告诉记者,该院接触到24例患者中,无“人传人”感染。

■蜱虫危害
有小手指甲盖那么大小,掉到人身上后往皮肤里钻,钻到大脑就完了。

蜱虫叮咬人后会散发一种麻醉,将头埋在皮肤内吸血,同时它分泌有一种可以对人体有害的物质。

钻入人体需及时取出。

若不及时取出:轻者,数年后遇阴雨天气,患者便瘙痒难忍。

重者,高烧不退、深度昏迷、抽搐,引发森林脑炎。

■怎样预防和治疗蜱虫叮咬
1、一旦被蜱虫叮咬皮肤时,怎么办?千万不可用手强行拔除。

正确的方法是,用乙醚、煤油、松节油、旱烟油涂在蜱虫的头部,或在蜱虫旁点蚊香,数分钟后蜱虫被“麻醉”,就自行松口;或用液体石蜡、甘油厚涂蜱虫的头部,使其窒息松口。

同时,赶紧就医。

2、蜱虫将头钻入皮肤内时头有倒勾越拉越紧,自行取出容易将头留在皮肤内继续感染。

再去医院取头极为麻烦。

3、被虫子咬不能立刻打死虫子。

4、出现全身中毒症状时可给予抗组胺药和皮质激素。

发现蜱咬热及蜱麻痹时除支持疗法外,作相应的对症处理,及时抢救。

5、进入有蜱地区要穿防护服,扎紧裤脚、袖口和领口。

外露部位要涂擦驱避剂(避蚊胺、避蚊酮、前胡挥发油),或用驱避剂喷涂衣服。

■特别提醒
遛狗人:在东郊草坪等地,甚至小区草坪遛狗时请注意,蜱虫易叮咬爱犬,从而带至家中。

钓鱼人:尤其是野钓者,要扎紧裤管。

野游人:长衣长裤,勿入杂草树木丛中。

1、如发现切勿自行取出及时去医院取出。

(医生会在伤口周围消毒、在打麻醉在伤口上麻醉蜱、等蜱完全麻醉再用捻子轻松夹出。

)
2、蜱将头钻入皮肤内时头有倒勾越拉越紧,自行取出容易将头留着皮肤内继续感染。

再去医院取头极为麻烦。

3、被虫子咬不能立刻打死虫子,应该把它吹走,要不毒素更大。

4、蜱螫伤预防治疗:
一、发现停留在皮肤上的蜱时,切勿用力撕拉,以防撕伤组织或口器折断而产生的皮肤继发性损害。

可用氯仿、乙醚、煤油、松节油或旱烟涂在蜱头部待蜱自然从皮肤上落下。

二、对伤口进行消毒处理,如口器断入皮内应行手术取出。

三、伤口周围有0.5%普鲁卡因局封。

四、出现全身中毒症状时可给予抗组胺药和皮质激素。

发现蜱咬热及蜱麻痹时除支持疗法外,作相应的对症处理,及时抢救。

个人防护:进入有蜱地区要穿防护服,扎紧裤脚、袖口和领口。

外露部位要涂擦驱避剂(避蚊胺、避蚊酮、前胡挥发油),或将衣服用驱避剂浸泡。

离开时应相互检查,勿将蜱虫带回家中。

蜱虫病原来也可以治疗
人感染新型布尼亚病毒病临床可表现为发热、全身不适、乏力、头痛、肌肉酸痛,以及恶心、呕吐、厌食、腹泻、便血等;可伴肺、肾、肝、心、脑等多脏器功能损害,少数重症患者可因呼吸衰竭、急性肾功能衰竭、弥漫性血管内凝血而死亡。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组织中医药防治传染病专家委员会专家
与来自河南信阳市商城、山东蓬莱、广东省等地的中医药一线专家,对近年来蜱虫传播疾病病例的中医证候特点、核心病机进行了研讨,总结了既往的相关救治经验,认为本病属于中医“瘟疫”范畴,初起邪犯肺卫,卫气同病,毒邪壅盛,毒损脉络,重症可表现为气营(血)两燔,若热势鸱张,败坏形体,可导致正衰邪陷,中医药应早期介入,根据本病
的不同阶段辨证施治。

一、辨证论治
(一)邪犯肺卫
临床表现:患者有蜱虫咬病史,发热,恶寒或不恶寒,无汗或少汗,肌肉酸痛,头痛,或咳嗽,或恶心,舌质红,苔薄白、薄黄或薄腻,脉浮数。

治法:辛凉解毒,疏风透邪。

基本方药:银翘散加减。

金银花、连翘、荆芥穗、芦根、白茅根、薄荷、赤芍、粉葛根、黄芩、生甘草。

用法:水煎服,日一剂~二剂。

加减:1.便秘加大黄;腹泻加黄连;2.咽喉肿痛加元参;3.咳嗽加桔梗、杏仁、前胡;4.表情淡漠、舌苔腻者加藿香、苍术、苏叶;5.恶心加姜半夏。

中成药:金振口服液、抗病毒口服液、蓝芩口服液等。

(二)毒壅肺胃
临床表现:壮热不退,汗出,烦躁口渴,头痛,面红,恶心或呕吐,纳差,腹痛,便秘,尿黄,舌质红,苔黄或腻,脉洪大或脉缓。

治法:清气泄热,解毒活络
参考方药:白虎汤加减
生石膏、知母、苍术、板蓝根、炒栀子、连翘、炒杏仁、丹
参、鲜茅根、生甘草。

用法:水煎服,日一剂~二剂。

加减:1.腹满、便秘加酒大黄、芒硝;2.恶心、呕吐加苏叶、黄连、芦根。

中成药:金振口服液、抗病毒口服液、蓝芩口服液等。

可选用喜炎平注射液、热毒宁注射液等静脉点滴。

(三)毒损脉络
临床表现:高热,或伴皮肤斑疹,便血,或见咯血,尿赤,小便不利,舌质暗红,伴瘀斑等,舌苔薄黄,脉细数。

治法:凉血解毒,清热通络,益气养阴。

方药:犀角地黄汤合生脉散加减。

水牛角、生地、粉丹皮、赤芍、桃仁、连翘、生石膏、鲜茅根、紫草、西洋参、三七、麦冬、五味子。

用法:水煎服,日二剂~三剂。

中成药:口服云南白药,可选用喜炎平注射液、热毒宁注射液、丹参注射液、参麦注射液等静脉点滴。

(四)气营(血)两燔
临床表现:壮热烦躁,夜寐不安,间有谵语,吐血、衄血、便血、尿血,或发斑,舌绛,苔黄少津,脉细数。

治法:清气凉营(血),泻热解毒。

基本方药:清瘟败毒饮加减。

生石膏、水牛角、生地、银花、黄连、栀子、知母、白茅
根、赤芍、玄参、丹参、麦冬、西洋参、生甘草。

用法:水煎服,日二剂~三剂。

加减:1.疫毒迫血妄行,出血较多者,加侧柏叶、旱莲草;
2.呕血、便血者加生大黄粉、三七粉。

中成药:口服安宫牛黄丸或紫雪散;可选用喜炎平注射液、热毒宁注射液、丹参注射液、参麦注射液等静脉点滴。

(五)正衰邪陷
临床表现:精神萎靡,嗜睡,甚则神昏,谵妄;呼吸急促;少尿;汗出肢冷,脉细数或微等。

治法:扶正固脱,解毒开窍。

方药:参附龙牡汤合生脉散加减。

红人参、炮附子、麦冬、五味子、山萸肉、生龙骨、生牡蛎、连翘、草河车、人工牛黄、石菖蒲、郁金
用法:水煎服,日二剂~三剂。

加减:神昏或抽搐加人工麝香、羚羊角粉。

中成药:口服苏合香丸,可选用参麦注射液、生脉注射液、醒脑静注射液等静脉点滴。

(六)余邪未清,气阴两伤
临床表现;低热,乏力,纳差,口渴,舌质红,苔薄白,脉细数或缓。

治法:清解余邪,益气养阴。

方药:连翘竹叶石膏汤加减。

连翘、竹叶、生石膏、青蒿、太子参、麦冬、北沙参、鲜芦根、陈皮、生甘草。

用法:水煎服,日一剂。

二、外治法
(一)结肠滴注给药:恶心、呕吐症状重,口服汤药困难者,可用中药汤剂结肠滴注;高热持续,可用柴胡注射液、清开灵注射液等结肠滴注给药。

(二)外用:蜱虫叮咬局部可选用梅花点舌丹、六神丸、玉枢丹、新癀片等,研细末醋调外用
(责任编辑:叶秀)。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