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辅修法学专业培养方案 - 同济大学法学院知识产权学院-

辅修法学专业培养方案 - 同济大学法学院知识产权学院-

1 / 7

法学院法学辅修专业培养方案

---卓越应用复合型法律人才预备班

一、专业培养目标

同济大学法学专业面向未来、面向世界、面向社会,培养适应现代法治国家要求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知识、能力、人格协调统一的,知识宽、功底厚、能力强、素质高,具有良好法律思维能力、法律观、正义感的,精通法学理论、熟练法律技能、拥有高度社会责任感和职业操守的,具有国际视野、多学科背景的创新型、复合型人才。卓越法律预备人才培养旨在加强文理工医管等学科交叉渗透。

二、专业培养标准

表1 专业标准

方面 内容 目标要求及相应课程

知识与智力能力 1、理论法知识与部门法学知识

2、人文学科知识

3、社会科学知识

4、自然科学知识

5、国外相关的学术知识

6、为专业服务的其他知识 系统掌握理论法学和各部门法学的课程知识、具有基本法律理论思维能力,较强文字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能熟练运用一门外语和计算机工具,具备法学理论研究和从事相关法律职业活动的基础能力。

2 / 7

力 1、终身学习能力

2、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

3、法律思维能力

4、表达、交流能力

5、适应司法实践的工作能力和专业技能

6、表达、交流能力

7、通用技能(办公、信息与通讯等)

8、组织、领导和管理能力 1、掌握法学各领域和部门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培养专业兴趣和方向,提高分析和解决法律问题能力,训练学术能力和(培养)法律职业活动技能,掌握学术道德与规范,培养法律职业道德观念与价值体系。

2、具备敏锐的问题意识对法学理论和实践问题能够准确确定所属的法学领域和范畴,正确应用各类分析工具和方法进行科学、有效的分析,熟悉各种法律制度和规范,提出准确、有效的解决路径和方法。

3、具备法律的理性思维能力和法律的诗性思维能力,不仅要有脑智,还要有心智,不仅要善于发现问题,还应能善于解决问题。

4、能够准确识别法律问题的属性,准确运用法学理论和法律规范,能够提出创新性意见。

格 1、身心健康

2、道德修养

3、民族精神

4、理想信念

5、国际视野

6、人际交往

7、团队合作 培养适应现代法治国家要求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知识、能力、人格协调统一的,知识宽、基础厚、能力强、素质高,具有良好法律思维能力、法律观、正义感的,精通法学理论、熟练法律技能、拥有高度社会责任感和职业操守的高级法律专门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

表2 实现标准的教学方法或途径

方面 内容 教与学的方式方法

智力

力 1、理论法知识与部门法学知识

2、人文学科知识

3、社会科学知识

4、自然科学知识

5、国外相关的学术知识

6、为专业服务的其他知识 1、课堂教学环节

课堂采取课程讲授、课堂讨论、作业等方式。

2、专题讨论与研究环节

针对热点、难点问题,开展专题讨论与研究

3、组织观摩法庭审判

3 / 7

力 1、终身学习能力

2、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

3、法律思维能力

4、现场工作能力

5、法律实践能力

6、表达、交流能力

7、通用技能(办公、信息与通讯等)

8、组织、领导和管理能力 学生综合能力的评价应当结合具体的教学和培养环节来实现。

1、 专业知识和学习能力培养

通过课堂讨论、小组讨论、案例

分析、社会实践等方式提高专业知识和学习能力,培养学习兴趣和爱好。

2、 法律实践和职业能力培养

通过多种途径培养法律职业意识和技能,促进表达、沟通、法律思维、现场判断和处置能力的提高。具体包括:

2.1法律文献(法律文件、法律文书、案例、报告)检索

2.2法律诊所

法律诊所课程载有实践经验的教师指导下,向学生提供机会以培养和锻炼其在课堂教学获得的分析、谈判和解决问题能力。

包括:参与法律咨询、法律援助、

无偿法律服务等。

1、身心健康

2、道德修养

3、民族精神

4、理想信念

5、国际视野

6、人际交往

7、团队合作 培养适应现代法治国家要求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知识、能力、人格协调统一的,知识宽、基础厚、能力强、素质高,具有良好法律思维能力、法律观、正义感的,精通法学理论、熟练法律技能、拥有高度社会责任感和职业操守的高级法律专门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

表3 成绩评价方法

方面 内容 评价方法

力 1、理论法知识与部门法学知识

2、人文学科知识

3、社会科学知识

4、自然科学知识

5、国外相关的学术知识

6、为专业服务的其他知识 基本评价标准和要求

成绩评定应当考虑学生在各个环节中的日常表现。出勤率与表现在成绩评定中所占权重不得小于30%,载专题讨论与研究环节、实践技能培养环节权重不得小于40%。成绩考核可以采取笔试、专家评价等很多种方式。

4 / 7

力 1、终身学习能力

2、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

3、逻辑思维能力

4、现场工作能力

5、表达、交流能力

6、通用技能(办公、信息与通讯等)

7、组织、领导和管理能力 学生综合能力的评价应当结合具体的教学和培养环节来进行。专业能力标准评价如下:

1、 专业知识和学习能力的评价

方法。

通过考试成绩、小组讨论、案例分析、社会实践等过程的表现综合评价,不以考试成绩为唯一标准。

2、 学术素养和研究能力的评价

方法

结合原专业及所学课程撰写一篇

课程论文。

3、法律实践和职业能力的评价方法。

重点考核学生的法律职业意识和技能,以表达、沟通、逻辑思维、现场判断和处置能力。

格 1、身心健康

2、道德修养

3、民族精神

4、理想信念

5、国际视野

6、人际交往

7、团队合作 培养适应现代法治国家要求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知识、能力、人格协调统一的,知识宽、基础厚、能力强、素质高,具有良好法律思维能力、法律观、正义感的,精通法学理论、熟练法律技能、拥有高度社会责任感和职业操守的高级法律专门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

三、主干学科

法学。

四、专业主要课程

法学导论、民法总论、合同法、侵权法、商法总论、商法分论、刑法总论、刑法分论、经济法、民事诉讼法、刑事诉讼法、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国际法、国际私法、工业产权法、著作权法、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劳动与社会保障法、金融法。

五、主要实践环节

5 / 7

法律诊所、疑案研讨

六、毕业与授予学位

卓越法律预备人才须按培养方案要求修读各类课程,总学分达到40学分,方可毕业,并获卓越法律预备人才证书;有机会优先进入法学或法律硕士阶段学习。

七、教学安排一览表

见附表一。

八、学时、学分汇总表

见附表二。

九、各类课程的要求

1、 卓越法律预备人才学位课必修满10学分

2、 卓越法律预备人才专业课必修满30学分

6 / 7

附表一

卓越法律预备人才教学安排一览表

注:

1、 课号为法学专业课号

2、 部分课程是合并相关课程,把原课号一并列入。

3、 一共五个学期,每学期不得超过八个学分。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考试/查 学分 学时 各学期周学时分配

一 二 三 四 五

一、卓越法律预备人才学位课(必修10学分)

075170 合同法 试 2 30 2

520015 国际经济法 试 2 30 2

520009 刑法分论 试 2 30 2

商法分论 试 2 30 2

070303 民事诉讼法 试 2 30 2

二、卓越法律预备人才专业课(必修30学分)

520012 商法总论 试 2 30 2

520007 法学导论 试 2 30 2

071025 经济法 试 2 30 2

075085 国际法 试 2 30 2

075021 刑事诉讼法 试 2 30 2

520011 侵权法 试 2 30 2

520045

075062 行政法

与行政诉讼法 查 2 30 2

075101 民法总论 试 2 30 2

070139 国际私法 试 30 2

520013 工业产权法 试 2 30 2

520014 著作权法 试 2 30 2

520017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 查 2 30 2

520016 劳动与社会保障法 查 2 30 2

520008 刑法总论 试 2 30 2

075070 金融法 查 2 30 2

7 / 7

附表二

学时、学分汇总表

类 别

课程性质 总学时 总学分

卓越法律预备人才专业课 450 30

卓越法律预备人才学位课 150 10

合计 600

40

附表三

实践环节(不计入课时)

法律诊所

疑难案例研讨

社会调查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