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答谢中书书习题

答谢中书书习题

答谢中书书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一、文学常识
本文的作者是(),朝代是()。

二、解释句子中加点的词。

1.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 2.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
3.四时俱
...备()()4.晓.雾将歇.()()
5.夕日欲颓.,沉鳞
..竞跃.()() 6.未复.能有与.其奇者()()
三、链接阅读
(甲)《答谢中书书》
(乙)得西山后八日,寻山口西北道二百步,又得钴鉧潭。

潭西二十五步,当湍而浚者为鱼梁①。

梁之上有丘焉,生竹树。

其石之突怒偃蹇②,负土而出,争为奇状者,殆不可数。

其嵚然③相累而下者,若牛马之饮于溪;其冲然角列而上者,若熊罴④之登于山。

(柳宗元《钴鉧潭西小丘记》)注释:①鱼梁:一种捕鱼的设施,用石头围成一道阻水堰,中间留有空洞,以安放竹笱。

②突怒偃蹇:骤然突起或兀然高耸的样子。

③嵚(qīn)然:山势高峻的样子。

④罴(pí):棕熊。

5.解释加点词。

(4分)
(1)五色交辉()(2)四时俱备()
(3)与其奇者()(4)寻山口西北道二百步()
6.将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2)梁之上有丘焉,生竹树。

(3分)
7.回答问题。

(6分)
①《答谢中书书》这个字高度概括山川景色的特点,《钴鉧潭西小丘记》
这个词简洁概括石头的特点。

(2分)
②两篇文章写景的时候运用了不同的手法,甲文动静结合,乙文妙用比喻,请分别举一例并分析其作用。

(4分)
(二)[甲]《答谢中书书》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乙]夜登华子岗,辋水沦涟,与月上下。

寒山远火,明灭林外。

深巷寒犬,吠声如豹。

村墟夜舂,复与疏钟相间。

此时独坐,僮仆静默,多思曩昔携手赋诗,步仄径,临清流也。

当待春中,草木蔓发,春山可望,轻鲦出水,白鸥矫翼,露湿青皋,麦陇朝(句隹)。

斯之不远,倘能从我游乎?非子天机清妙者,岂能以此不急之务相邀?然是中有深趣也。

——王维《山中与裴秀才迪书》(节选)
12.下面句子中加点词与“夜登华子岗”中的“夜”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A.上使外将兵
B.其一犬坐于前
C.腰白玉之环
D.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1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 ①实是欲界之仙都。

②然是中有深趣也。

B. ①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②与月上下。

C. ①复与疏钟相间。

②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D. ①倘能从我游乎? ②请从吏夜归。

14.把文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非子天机清妙者,岂能以此不急之务相邀?
15.甲文中的“猿鸟乱鸣”和乙文中的“吠声如豹”都是写声音描写,其作用有何不同?
16.甲、乙两文都是写给朋友的书信,分别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愿望?。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