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阿莫西林的药理机制及临床应用

阿莫西林的药理机制及临床应用

阿莫西林的药理机制及临床应用【摘要】阿莫西林是一种较为常用的青霉素类广谱β-内酰胺类抗生素,在临床应用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本文对阿莫西林的理化性质、药理作用机制进行了简单分析,重点阐述了阿莫西林的抗菌作用、临床上的应用以及不良反应,旨在为阿莫西林在临床上的投入使用提供一定的指导,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 避免阿莫西林的不良反应给患者带来的痛苦。

【关键词】阿莫西林;药理作用;临床应用;不良反应前言阿莫西林又称羟氨苄青霉素,是广谱青霉素的一种,一般为白色或者类白色的结晶状粉末,微苦。

药品具耐酸性,用药过程中不受食物影响。

对革兰氏阴性杆菌具有较强的抗菌作用,可用于敏感菌所致的呼吸道、尿路、胆道感染的治疗,对慢性活动性胃炎及消化性溃疡也有很好疗效,但应用时要进行青霉素的敏感试验,防止意外发生。

口服后吸收迅速,同时可能会产生恶心、腹泻、呕吐、荨麻疹和皮疹等不良反应,严重时甚至会出现休克。

临床上它应用广泛,杀菌效果显著,具有抗菌谱广、耐酸性强及疗效确切等特点,现对该药的药理作用机制、临床应用及不良反应分析如下。

正文1 阿莫西林药理机制1.1理化特性阿西莫林是一种属于青霉素类的抗生素,是广谱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一种,带有氨基侧链,与氨苄西林的化学结构十分类似,在侧链苯环上比氨苄青霉素多一个羟基,所以两者具有相似的物理和化学性质。

阿莫西林为白色粉末,呈结晶状,微溶于水,不溶于乙醇,味道微苦,耐酸性较好,因此口服经胃肠道吸收效果较好,体内半衰期约为1~1.3h,比旋度为290°~310°。

1.2 作用机制该药剂的杀菌效果及穿透细胞壁能力较强。

阿莫西林的β-酰胺环是作为其基本结构而发挥抗菌活性作用,患者口服后其内酰胺基即刻水解生成肽键,迅速同菌中的转肽酶相结合,抑制细菌黏肽合成酶的活性,切断了菌体依靠转肽酶合成糖肽用来建造细胞壁的唯一途径,造成细菌细胞壁损坏或破坏,促使细菌细胞迅速成为球形体破裂溶解。

哺乳动物的细胞没有细胞壁,所以阿莫西林对于人体的毒性比较小,但还是可以产生恶心、呕吐、腹泻等不良反应。

阿莫西林对大多数致病的G+菌和G-菌具有强大的抑制及杀灭作用,可有效抑制肺炎链球菌及溶血性链球菌等链球菌属、不产青霉素酶葡萄球菌、粪肠球菌等需氧革兰阳性球菌,奇异变形菌、大肠埃希菌、沙门菌属、淋病奈瑟菌及流感嗜血杆菌等需氧革兰阴性菌不产β内酰胺酶菌株和幽门螺杆菌活性。

体外抗菌实验表明,阿莫西林与氨芐青霉素相比,在体外抗菌作用及抗菌谱方面,两者十分类似,阿莫西林对细菌细胞壁的穿透能力较强,与细胞壁作用时,能够使细胞壁的合成受阻,所以阿莫西林的杀菌作用更强、更迅速,特别是对肠球菌及沙门氏菌具有更强的作用。

2 阿莫西林的临床应用2.1临床应用范围阿莫西林在临床医学中得到了极为广泛的应用,在多个领域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在具体的治疗中,基本上可以全部治愈慢性支气管炎、皮肤和软组织感染以及由肺炎球菌、溶血性链球菌、青霉素酶金黄葡萄球菌等细菌引起的鼻窦炎、支气管炎、扁桃体炎、咽炎、中耳炎和肺炎等。

同时,阿莫西林与庆大霉素合用对心脏内膜炎也有一定的疗效,还可以治疗伤寒杆菌引起的伤寒,并且可以用于因骨髓抑制而不能使用氯霉素的患者相关炎症的治疗。

2.2 抗菌作用从抗菌上来说,阿莫西林的抗菌作用与氨芐青霉素相比具有明显优势,在抗菌谱方面,对绝大多数细菌虽然与氨苄青霉素具备相同的体外抗菌作用,但是阿莫西林对肠球菌和沙门菌的效果要好上2 倍以上,究其原因:首先因为阿莫西林在人体以及类似人体肠道中的吸收率要明显高于氨芐青霉素,其次,阿莫西林在组织体液中的浓度同样也要高于氨芐青霉素,但在抗菌谱和对细菌的体外抗菌方面的作用是旗鼓相当的,甚至在作用于肠球菌和沙门氏菌的时候氨芐青霉素作用更强一些;从反应速度上来说,阿莫西林在作用过程中穿透细胞壁的能力较强,因此,决定了阿莫西林在患处的作用速度较氨芐青霉素更加迅速,在体内的抗菌作用要更为明显。

2.3 吸收、分布和排泄口服:小儿每8 h 服用1 次阿莫西林,20~40 mg/次;成人每6~8 h 服用1 次,0.5 g/次,每次剂量≤4 g;新生儿及早产儿每12 h 口服1 次,50 mg/次;严重感染患者每8 h 服用1 次;治疗后,没有出现并发症的急性尿路感染患者单次服用3 g,在10~12 h 后增加1 次,药剂量为3 g;晚期肾功能衰竭患者服用本药剂的半衰期为5~20 h。

肌内注射或是静脉:成人患者注射或是静脉滴注阿莫西林3~4 次/d,0.5~1 g/次;小儿注射或是静脉滴注阿莫西林3~4 次/d,50~100 mg/次。

临床医学上,人体口服阿莫西林0.5g 的高峰血清浓度于1h 可以达到,为10.0μg/ml,约为口服同剂量氨芐青霉素的2.5 倍。

肌注给药的血清浓度与口服给药相似,也与肌肉注射同量氨芐青霉素相仿。

快速静脉推注0.5g 本品后5min 的血清浓度为42.6μg/ml,5h 后为1μg/ml,消除半衰期为1.08h。

阿莫西林用药后,会广泛分布于人体的肝、肺、肾、肌肉、前列腺、胆汁、腹水,而乳汁、唾液中含量会较少。

但是,如果患者脑(脊)膜发炎,阿莫西林用药后其药效可进入脑脊液,根据临床统计:浓度可达血清浓度的10%~60%,另外,阿莫西林用药后可通过胎盘,但在怀孕期间用药是安全的。

阿莫西林与血清蛋白的结合率为17%,服药后6h 内尿中排出量为给药量的45%~68%;部分药物可经胆汁排泄,胆汁中浓度也高于氨芐青霉素。

2.4 同其他药物的联合使用2.4.1 阿莫西林同果胶铋药物联合使用阿莫西林同果胶铋药物联合使用可有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疾病,其中阿莫西林具有较强的穿透细胞壁及杀菌能力,其可迅速同病菌中的转肽酶结合起来,进而促使菌体细胞壁损伤及水分渗透,移植炎症反应,快速、有效治疗炎症。

果胶铋在患者胃黏膜上形成一种保护性的薄膜,刺激分泌上皮细胞黏液,有效消除幽门螺旋杆菌。

因此,阿莫西林连同果胶铋药物对慢性萎缩性胃炎疾病具有显著效果。

2.4.2 阿莫西林同洁霉素和红霉联合使用临床上由于很多患者最初单独用红霉素治疗心内膜炎,治疗效果往往不太理想。

后来人们通过临床发现阿莫西林与红霉素以及洁霉素三种药物联合用于治疗心内膜炎能够取得较为理想的临床疗效。

口服阿莫西林3g 与洁霉600mg 和红霉素2g 血高峰浓度分别可达27μg/ml、5.5μg/ml 和3.1μg/ml,超过了链球菌和金黄葡萄球菌等引起的内膜炎常见致病菌的最小抑菌浓度。

2.4.3 阿莫西林同梭甲半肤氨酸药物联合使用阿莫西林同梭甲半肤氨酸药物联合使用可有效治疗慢性支气管炎,尤其是对于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期具有显著效果。

阿莫西林联合甲半胱氨酸中的支气管分泌物浓度高于单独使用阿莫西林的。

羧甲半胱氨酸可使阿莫西林更加容易透过血气屏障,提高阿莫西林呼吸道分泌物中的药物浓度,便于在短时间内消灭细菌。

综上所述,阿莫西林联合梭甲半肤氨酸可有效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疾病。

2.4.4 阿莫西林同克拉维酸复合物联合使用治疗泌尿道感染等用阿莫西林与克拉维酸复合物治疗实验性膀胱炎的有效率为87%。

克拉维酸是一种β内酰胺酶的抑制药物,与β内酰胺类抗生素合用可增强其抗菌作用,联合用药能增加阿莫西林对大肠杆菌克雷伯肺炎普通变形流感嗜血杆菌的抗菌活性。

2.4.5 阿莫西林同雷尼替丁药物联合使用阿莫西林同雷尼替丁药物联合使用可有效治疗胃炎和消化性溃疡,该疾病同幽门螺杆菌之间存在直接关系。

雷尼替丁为一种选择性的H 2 受体拮抗剂,其对组胺、五肽胃泌素和食物刺激后出现的胃酸分泌具有显著抑制作用,可有效降低胃酶及胃酸活性,但不影响胃泌素及性激素的分泌,其对胃炎和消化性溃疡疾病具有显著效果。

在该药剂治疗基础上,指引患者服用适量的阿莫西林可有效提高患者治疗效果,显著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2.4.6阿莫西林同蒙脱石散药物联合使用阿莫西林同蒙脱石散药物联合使用可有效治疗小儿急性感染性腹泻疾病,其中,阿莫西林可有效抑制革兰阴性菌及革兰阳性菌;蒙脱石散药剂对消化道致病菌、病毒及其出现的毒素具有一定的固定抑制作用,可有效覆盖消化道黏膜,有效恢复肠蠕动功能、维护肠道输送、吸收等。

3 阿莫西林的不良反应阿莫西林治疗各种细菌引起的感染效果较好,但在临床上阿莫西林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仍有5%~6%左右,约有2%的患者因不良反应而停药。

其主要不良反应症状为过敏不良反应症状、消化系统不良反应症状、血液系统不良反应症状、皮肤粘膜不良反应症状、肝肾功能紊乱不良症状及其他不良反应症状。

3.1过敏反应药物热、皮疹、荨麻疹及哮喘等为该种不良反应的主要症状,主要出现在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患者群体中。

少数患者出现过敏性休克现象,但临床中较为少见,极个别患者口服药物后会出现口干、气短、胸闷等症状,进而转变为恶心、心悸,随后出现全身瘫软休克,经及时抢救治疗即可治愈。

3.2 消化道反应恶心、腹泻及呕吐为该种不良反应的主要症状,偶见假膜性结肠炎等胃肠道反应。

少数患者服用后会出现腹绞痛症状,使用小剂量的颠茄片可有效缓解不良反应。

3.3 肾功能损伤阿莫西林所引发的肾功能损伤,主要发生在中老年年龄段的患者。

主要临床症状为血尿症,一般而言均是由于阿莫西林过大的给药剂量而引发的。

由于过高药剂量的阿莫西林容易在人体尿液中产生结晶,从而产生肾盂、输尿管扩张等症状,进而引起血尿等程度较为严重的肾功能损伤。

因此,在实际临床应用过程中,一定要严格按照医嘱服用阿莫西林,切不可随意更改药量。

当产生血尿等过敏性肾炎症状时,应该立即停止使用阿莫西林。

如有必要,则需要进行透析治疗。

3.4 血液系统不良反应服用阿莫西林,患者可能出现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不良反应,主要症状为全身乏力。

如果已确诊为药物所引发的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则需进行强的松治疗,输入维生素B12 等药物。

少数患者出现嗜酸粒细胞增多、血小板减少、白细胞减少及贫血等不良反应症状。

3.5 淋巴结肿大少数患者在服用阿莫西林后会在颈部锁骨和腋下等区域产生淋巴结肿大等不良反应,还可能出现腹股沟淋巴结等症状,通过对症下药基本上可以解除不良反应,对于极个别恢复效果不佳的患者,医生要结合患者实际情况进行手术治疗。

3.6 皮肤粘膜不良反应症状少数患者出现渗出性多形性红斑、斑丘疹、剥脱性皮炎及Lyell 综合征等不良反应。

3. 7 药物性肝炎部分患者服用阿莫西林后,可能会感觉肝区胀痛,出现浓茶样症状。

如经实验室乙肝DNA 检查后,确诊为急性药物肝炎,则必须立即停止使用药物。

并且进行对症保肝处理、多休息、多喝水。

结语综上所述,阿莫西林临床应用日益广泛,更为深入地分析阿莫西林用药安全性,并且掌握相应的防范措施,方能最大化地确保阿莫西林用药安全预防阿莫西林用药不良反应的注意事项,阿莫西林杀菌效果好,服用方便吸收较好,所以应用较为广泛,只要合理把握用药要点,就可有效减少其不良反应。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