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脱贫攻坚领导小组会议上的讲话2017年3月今天召开这次会议,主要是对全县脱贫攻坚工作进行再加压、再部署,动员全县上下进一步提高认识、明确责任、传导压力,推动脱贫攻坚工作向纵深发展。
刚才,锡贵同志、洪伟同志对脱贫攻坚具体工作进行了详细部署,希发同志作了很好的讲话,大家要抓好贯彻落实。
下面,我再强调三点意见。
一、提高认识,增强紧迫感和主动性从去年开展“脱贫攻坚年”以来,各乡镇、各部门做了大量工作,付出了艰苦努力,全县脱贫攻坚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
但是,今明两年全县脱贫工作面临的形势依然紧迫、挑战更为严峻。
一是脱贫任务艰巨。
按照整体脱贫计划,到2018年需要退出27个村,而今年必须完成19个村、8500人的脱贫任务,是工作量最大的一年。
同时,还要对前两年脱贫成果进行巩固,既要对脱贫不达标情况进行整改,还要防范由于玉米临储制度改革等因素造成的返贫风险。
所以,能否按时实现整体脱贫任务、打赢脱贫攻坚战,关键在今年、难点在今年。
二是差距不容忽视。
去年虽然完成了省里下达的贫困退出任务指标,并通过省核查组验收,但仍存在一些突出问题和不足,主要体现在贫困退出的“6项指标”上。
其中,饮水安全建设、泥草房改造、新农合参合3项指标都存在明显短板。
特别是泥草房改造,上年度结转任务加上本年度改造计划,总量达到8500多户,如果今年不能有效完成,势必拖到下一年,将严重阻碍2018年实现整体脱贫的步伐。
除这些硬性指标外,在产业扶贫上我们的办法还不多、农户增收渠道还不广;部门、干部包扶联系不紧不实,帮助贫困户解决实质问题不多;贫困识别不够精准,数据信息与实际还存在不相符的情况,等等。
这些在工作推进中反映出来的问题,也是我们今后必须克服和改进的重点。
三是问责愈加严格。
随着脱贫攻坚向纵深推进,各项制度机制逐步健全。
省委在去年出台了《市、贫困县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脱贫攻坚成效考核办法》的基础上,今年1月又出台了《脱贫攻坚责任制实施细则》,责任螺丝越上越紧,对脱贫攻坚工作的问责力度明显加大。
去年全省因为脱贫攻坚不力被调整的村党组织书记达到了43人,拜泉县、兰西县、汤原县等5个县因为建档立卡不实不准、扶贫危房改造弄虚作假等问题被省纪委通报。
因此,大家一定要认清组织的态度、群众的期盼、肩头的重任,坚决克服侥幸心理和麻痹思想,真正把脱贫攻坚工作摆上特殊重要位置,抓实抓好抓出成效。
二、把握关键,务求脱贫攻坚实效脱贫攻坚工作任务量大、涉及面广,要想完成得好必须有的放矢、抓到点子上。
县委把今年确定为“精准扶贫年”,不仅要求扶贫对象、扶贫措施精准,而且要求工作方法科学有效。
一要精准对标。
刚才各乡镇、各部门汇报了2017年的工作思路和打法,有的比较具体,有的还需要细化,关键要明确2017年究竟抓什么,怎么抓,明确具体的任务和目标,优化落实思路和举措。
这里需要特别强调一点,省《贫困退出核查工作方案》从贫困户年人均纯收入、安全住房、无因贫辍学、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大病救助、饮水安全6个方面明确了贫困退出的硬指标。
这些既是迫切需要解决的民生问题,更是体现脱贫成效的关键。
如果这6个方面达不到标准,其他方面做得再多都是无用功。
比如,去年我们大力推进泥草房改造,向省厅争取增加改造指标、向市政府争取资金支持、顶着财政压力匹配项目资金,下了很大功夫,改造泥草(危)房5282户。
但是,其中包含的1412户建档立卡贫困户中,有591户因为各种原因没能完成改造,使我们在迎接省核查组验收时费了不少周折。
在今后的工作中,必须避免类似问题,坚决做到精准对标、靶向发力。
各乡镇和相关部门领导对这6条标准要熟记于心,你所在的乡镇还有多少贫困户没有达标,今年计划达标多少,都要做到情况清、底数明、胸有成竹,特别是各项指标数字,一定要准确、不允许出一点纰漏。
同时,回头看、扶贫督查等工作也要聚焦这些硬指标来开展,做到有的放矢。
二要主动借力。
脱贫攻坚工作不但要凝聚内力,更要善借外力。
我曾在多个场合强调要加强对上争取工作,去年我们争来了贸促会、省人大的支持,争来了市委、市政府提供的泥草房补助资金,今年还要进一步加大争取力度。
要积极主动争。
全省那么多贫困县都在盯着省里的政策、资金、项目,能不能落到林甸,关键看有没有争取的诚意和态度。
俗话说“锯响就有沫”,上级支持不是坐在办公室能等来的,必须主动出击,利用各种机会,加强与上级部门的联系沟通,把功夫下在平时,有机会就盯住不放,有关系就要充分利用,最大限度争取信任和支持。
要确保信息对称。
主动争取不是盲目对接,各乡镇、各部门要及时掌握最新的政策信息,注重各类信息的时效性,抢前抓早研究、梳理相关政策,明确政策标准、范围、尺度,迅速找出与县域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社会事业及金融扶持等各方面的对接点,精心设计项目,细致做好前期工作,确保争得及时、争到点子上,切实提高对上争取的成功率。
同时,各乡镇、各部门要敢于给县委、县政府出“课题”,无论是好的建议还是存在的问题,不要藏着盖着,仅靠自身力量难以办到的事,要及时向县委、县政府反馈信息,群策群力研究解决。
要运用好省市包扶的优势。
除了国家贸促会、省人大以外,市委、市政府明确12位市级领导联系林甸并包扶贫困户,43个市直部门、18家油化企业包扶贫困村,我们必须把这些包扶力量凝聚起来,乘势借力加快自身脱贫。
要改进自身的工作方法,不能“坐等上门送温暖”,必须增强主动性,积极上门去汇报、去“争”去“要”,通过我们积极主动的态度,把上级包扶部门的积极性调动起来。
同时,要结合包扶单位的工作职能深入思考,哪些方面既不超出包扶单位的职能范围,又能给我们带来实质性的帮助?现在正在谋划的项目,有哪些部门能够提供便利?把自己的需求归纳成有抓手、可操作的条目,精准争取支持,最大限度把包扶力量用好用足。
三要改进作风。
通过去年贫困退出迎检和加强督查工作,发现了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部分乡镇的党政主要负责人还没把脱贫攻坚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缺乏认真思考谋划,没有把心真用在扶贫上;有的地方还在打常规战,对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到底抓什么、怎么抓心中无数、还没上路,甚至建档立卡都没有做到精准识别,更谈不上措施精准、扶持精准;个别部门和单位包扶工作不实不靠、流于形式。
这些工作中的问题,深层次上反映的是态度,是作风。
打赢脱贫攻坚这场硬仗,要有高度的责任心。
脱贫攻坚既是任务更是使命,对待脱贫工作要向对自己家事那样用心,对待贫困群众要向对家人一样关心,尽心竭力闯出脱贫新路。
要有敢于碰硬的作风。
脱贫攻坚进行到这一步,剩下的都是难啃的硬骨头,各级领导干部要树立愚公移山的志气、拿出抓铁有痕的劲头,打通脱贫瓶颈、破解致富难题。
要有求真务实的态度。
坚决杜绝扶贫领域的形式主义,不能为了应付检查摆花架、造盆景,更不能出虚招、打空拳,坚决避免形式脱贫、数字脱贫,要实实在在的为贫困群众做实事、谋好事,使脱贫成效真正让群众满意。
三、加强领导,强化责任担当脱贫攻坚任务能否完成,从根本上说取决于责任能否压实、落靠。
年初,省委省政府印发了《黑龙江省脱贫攻坚责任制实施细则》,对市县、乡(镇)落实、推进脱贫攻坚工作作出了明确要求。
全县各级各部门必须坚持把脱贫攻坚作为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全面落实落靠各项工作职责,一环紧扣一环抓,一锤接着一锤敲,进一步掀起脱贫攻坚攻势热潮,确保2017年脱贫攻坚任务保质保量完成。
一要压实工作责任。
紧紧围绕“户脱贫、村出列、县摘帽”目标,严格实行党政一把手负总责的限期脱贫责任制,做到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
各乡镇是脱贫攻坚的主战场,乡镇党委、政府是脱贫攻坚的责任主体,特别是党政主要负责同志是第一责任人,要始终靠前指挥、带头发挥表率作用,亲自抓好各项工作安排部署。
村一级处在脱贫攻坚最前沿,承担具体实施责任,要切实发挥好基层党组织领导核心作用和党员干部先锋模范作用,带领群众实施好各类扶贫项目,抓好产业谋划、建设、发展。
贫困村第一书记要切实发挥脱贫攻坚“排头兵”作用,帮助贫困村制定针对性强、务实管用的脱贫计划,谋划实施精准帮扶措施,并结合所在单位和部门的特点及优势,在争取项目、解决群众实际困难方面给予支持。
驻村工作队要切实履职尽责,帮助贫困村做好脱贫攻坚基础性工作,以及各项验收准备工作,并适时组织开展“回头看”。
县扶贫开发服务中心要做好统筹谋划,重点抓好目标确定、上下衔接、协调指导、督促考核等工作,保证全县扶贫、脱贫工作扎实有序推进。
全县各级包扶单位和包扶干部要自觉增强责任意识、大局意识,严格落实包扶责任,多深入基层、多接触农户,尽心竭力、真心实意帮助贫困群众研究脱贫措施、解决实际困难。
二要严格督查考核。
刚才,洪伟同志对脱贫攻坚督查工作作了安排部署,并提出了明确要求,大家一定要认真领会,积极抓好落实。
督查工作要树立统筹和长效思维,坚持把抓好脱贫攻坚常规工作与推进重点工作一起督,把加强规范完善软硬件建设与提高工作质量标准一起督,把严格工作制度落实与提升干部精神状态一起督,切实以督查促落实、保质量、见实效。
特别要加强对乡镇主要领导、贫困村“第一书记”等“关键少数”以及驻村工作队等“中坚力量”的督查力度,以督查激发内生动力。
组织部门要加大考核力度,增加脱贫工作考核比重,从工作实际出发,坚持褒先促后,认真研究调整干部选拔、任用办法,可以按照有关规定对落实脱贫攻坚责任到位、工作成效显著的部门和个人,以适当方式予以表彰,对工作不力不能完成脱贫攻坚任务的干部及时进行通报问责。
并把督查考核情况作为干部选拔使用的重要依据,真正在脱贫攻坚一线锻炼培养、选拔任用一批有担当、有作为、有实绩的干部。
三要严明工作纪律。
去年以来,中纪委不断强化扶贫领域监督执纪问责,并持续开展多轮次、滚动式重点督办,公开曝光了9起典型案例。
前不久,在省纪委七次会议上,宪魁书记强调,对敢在群众救命钱上动心眼、下黑手的要严肃查处,再次为我们敲响了警钟。
全县各级各部门,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时刻绷紧纪律这根弦,自觉强化纪律意识,尤其是在扶贫脱贫这个问题上,必须坚持公私分明,做到公款姓公,一分一厘都不能乱花,公权为民,一分一毫都不能乱用。
纪检监察机关要坚持以纪律保障扶贫,严肃查处扶贫领域腐败问题,重点加强扶贫领域资金、项目监管,对工作中存在假公济私、中饱私囊以及偏亲向友等现象,发现一起惩处一起,对拿老百姓救命钱的行为严惩不贷。
要用好巡察这个有力武器,扩大对基层巡察覆盖面,多方面听取意见,多渠道发现问题,切实维护群众利益。
要抓紧研究出台配套的脱贫问责制度,对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的部门和个人及时惩处,对因失职、渎职造成严重影响的要严肃追究问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