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山东省济阳县工程地质环境质量评价

山东省济阳县工程地质环境质量评价

山东省济阳县工程地质环境质量评价
文章從济阳县的工程地质条件入手,对济阳县的工程地质环境质量进行综合评价,将济阳县工程地质环境划分为稳定区、基本稳定区、较不稳定区。

根据工程地质环境的分析及工程地质环境质量的综合评价,可为济阳县今后工程建设的相关发展提供参考。

标签:济阳县;工程地质环境;质量评价
工程地质环境是与人类工程及经济活动息息相关的地质环境;工程地质评价是研究人类工程经济活动与地质环境之间相互适宜性,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1]。

1 济阳县工程地质环境概况
济阳县位于山东省济南市北部,面积约1076km2。

地理坐标:东经116°51′54″~117°27′13″,北纬36°46′37″~37°14′54″。

1.1 地层
济阳县南部地层属华北地层大区鲁西地层分区的泰安地层小区北部,区内全部为第四系松散堆积物所覆盖,其下为新近系、石炭系、二叠系及奥陶系。

北部地层属华北地层大区、晋冀鲁豫地层区、鲁北地层分区之济阳小区,区内地表全部为第四系松散堆积物所覆盖,其下为新生界第四系、新近系、古近系地层[2]。

1.2 构造
济阳县大地构造属华北板块(Ⅰ)济阳坳陷(Ⅱ)惠民凹陷(Ⅲ)跨济阳坳陷(Ⅱ)和鲁西断块隆起两个Ⅱ级构造单元。

地层区划属华北地层大区、晋冀鲁豫地层区、鲁北地层分区之济阳小区。

区内最大的断裂为齐河-广饶大断裂,位于济阳县中部,是一条隐伏断裂,是鲁西隆起与济阳拗陷的分界线[3]。

1.3 土体工程地质特征
济阳县在地貌单元上处于黄河下游冲积平原,区内广泛发育第四系黄河冲积松散土层,成因类型主要为河流冲积相沉积。

根据掌握的工程地质资料,在济阳县西南一带,在0~30m深度内,可分为粉土和粉质粘土两个工程地质层[4]。

2 济阳县工程地质环境质量评价
2.1 地壳稳定性评价
山东省境内较大的活动断裂如郯庐、聊考断裂,严格控制着强震的发生,济
阳县处于地震震中网格的空白部位,缺乏强震发生的地质背景,因此历史上地震规模较小,震源小,震级小,活动频度低,近场区不具备发生6级以上地震的活动构造条件,工程场地处于稳定区。

2.2 地表稳定性评价
济阳县大地构造上属华北地台坳和鲁西中台隆的交接部位之惠民台凹区。

基底固着程度好,断裂虽较发育,但稳定性好。

对于济阳县西南的靳家井田采矿权设置范围及其外围影响范围区,虽现状条件下未发生地面塌陷及伴生地裂缝地质灾害,但在远期可能将遭受灾害,因此该区评价为地表稳定性较不稳定区;对于济阳县西北唐庙村一带,由于地下采油的影响,地表易产生地面不均匀沉降地质灾害,因此评价该区为地表稳定性较稳定区;对于研究区内的其他非采空区,评价为地表稳定区。

2.3 地基稳定性评价
济阳县地表由黄河冲积松散堆积物组成,由于该区是农业大县,工程勘察资料匮乏,根据掌握的资料,采取“以点带面”的原则对区内的地基稳定性进行评价。

该区天然地基具中等压缩性,根据《地基分类与稳定性评价》(GB/T 14158-93),判断区内大部分地带为地基较不稳定区,其中个别地带天然地基为基本稳定区。

3 评价方法
工程地质环境稳定性评评价是在前述地壳、地表、地基单项因素评价的基础上,再将各种因素综合起来进行评价。

综合评价指标Se:
Se=f(Sc,Ss,Sf)可简化成:
Se=Sc+Ss+Sf (1)
式中:Se-工程地质环境稳定性综合评价指标;Sc-地壳稳定性指标;Ss-地表稳定性指标;Sf-地基稳定性指标。

利用各单项指标稳定性级别统一给定分值(表1),采用上式运算得出一个综合参数,再按照分区标准(表2)进行工程地质环境稳定性分区评判。

4 评价结果
根据工程地质环境稳定性评价结果,将济阳县工程地质环境划分为稳定区、基本稳定区、较不稳定区。

(图1)
4.1 工程地质环境稳定区
该区主要分布在研究区的西部孙耿、二太平镇垛石镇和东部曲堤、仁凤镇一
带,该区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05g,地震烈度属于6 度区,地壳属于稳定区;地表未出现变形,地面属于稳定区;地基承载力130~210KPa,地基属于稳定或基本稳定区,工程地质环境质量稳定性综合评分小于4,因此工程地质环境质量属于稳定区。

4.2 工程地质环境基本稳定区
该区主要分布在研究区北侧唐庙村一带、220国道以南至黄河一带,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05g,地震烈度属于6度区,地壳属于稳定区。

在唐庙村一带由于地下采油将产生地面不均匀沉降,地表属于较不稳定区,地基承载力130~210KPa,地基属于稳定区;在220 国道以南至黄河一带由于黄河淤积存在淤泥质土等,地表属于稳定区,地基承载力100~160KPa,地基属于较不稳定区。

综上该区工程地质环境质量稳定性综合评分为5~7,因此工程地质环境质量属于基本稳定区。

4.3 工程地质环境较不稳定区
该区主要分布在济阳县西南靳家井田区,地壳属于稳定区;由于煤矿的开采地表将出现地面塌陷及伴生地裂缝等地质灾害,地表属于较不稳定区;地基属于基本稳定或较不稳定区,工程地质环境质量稳定性综合评分8~10,该区工程地质环境质量属于较不稳定区。

5 结束语
通过对济阳县工程地质环境的分析及工程地质环境质量的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济阳县的工程地质环境质量由中心的稳定区向两侧过渡为基本稳定区,济阳县最南端为较不稳定区。

此可为济阳县今后工程建设的相关发展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殷跃平.区域工程地质、环境工程地质论文综述[J].水文地质工程地质,1993(1):44-46.
[2]山东省地质矿产局.山东省环境地质图集[M].济南:山东省地图出版社,1991.
[3]宋明春,王沛成,梁邦启,等.山东省区域地质[M].济南:山东省地图出版社,2003.
[4]薄克庭,蔡有兄,郑海文.济阳县生态环境质量研究[J].山东国土资源,2015,31(10):52-56.。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