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探索

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探索

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探索
信息技术是一门融科学性、技术性、实践性于一体的课程,它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

它的教学基本上都是在微机室完成的,教师的教学设计是否合理、教学方法是否得当、学生的家庭环境、学校机房硬件设备是否完善等诸多因素都在影响着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效率。

因此在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必须以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理论为指导,根据新的课程标准,探索适合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教学方法和策略来挖掘学生潜力,提高学生自身素质,尤其是利用计算机这一工具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下面就结合我的教学实践,谈一谈在教学中的几点经验:
1充分使用兴趣激励,激发学生学习动力
计算机作为信息技术教学的媒介,能演示多变的图形、动听的音乐、绚丽的色彩,强烈刺激着学生的视听感官,吸引着学生的注意。

因此,在教法设计上不再是“教师带着知识走向学生”,而是“教师带着学生走向知识”。

每节课我都以游戏或身边美好的事物开始一堂课的新知。

例如:教学《电脑的组成》一课时,计算机是由:键盘、鼠标器、主机、显示器和打印机五个部分组成的,接着讲:主机内部除了有运
算器外,还有一个“仓库”又叫存储器,一个“心脏”叫中央处理器,英文CPU。

形象的比喻,把复杂、抽象的机械原理说得通俗易懂,简单明了,学生一听就懂,很快便学会了。

再例如:在教学PowerPoint幻灯片的制作时,我首先播放了一个自己制作的关于介绍我的家乡的幻灯片让学生欣赏,丰富的动画效果给学生带来强烈的震撼,这样便激起了学生主动探究、积极进取的良好氛围,这是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基础。

有了良好的氛围,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自学来完成对事先准备好的半成品的加工。

原本单调的学习过程变成了一个充满乐趣、充满想象、不断创新的过程。

当学生发现自己可以独立做出美丽效果的时候无论学生做的好坏,这时教师都应该给予肯定。

这样会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在后面的在小组合作中,让他们自己去发现自己的不足。

然后,给学生足够的素材进行设计,设计的任务具有很大的想象空间,学生们能够敢于独立思考,敢于大胆想象,并通过实践探索实现了自己的想法,这也为学生的创造性提供了展示的舞台。

2活用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当。

”一个优秀的教师往往既注重设计适合教材内容的“任务”,又注重选择适合学生实际情况的教学方法。

因此,我在教学中,对于较枯燥的内容,寓于游戏之中,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在学生浓厚的兴趣中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而对
于较容易掌握的内容,我则采用“先学后教”的方法,学生们边学边练,很快就攻克了本节的难点。

从而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

例如:在学习指法时是非常枯燥的,如果教师一开始直接讲解手指的摆放要求和指法要点,学生不但学的很累,而且很不愿学,更加不能强迫其练习了。

我在教学中就采取游戏引入的方法,先让学生玩《金山打字通》,比赛谁的成绩好或者与老师比赛。

学生在“青蛙过河”、“打地鼠”、“摘苹果”等游戏的实践中发现,要取得好成绩就必须练习好指法。

在这种情况下,老师再讲解指法练习,学生学得就很认真。

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后,学生们再玩这个游戏时就感到轻松自如了。

再例如:在教学《画多边形》一课时,我首先不是直接讲解画法,而是出示“五边形”图让学生观察,然后出示自学要求,让学生自学,同座合作画出“五边形”,根据自学要求,学生一步一步操作,最后将自己的作品展示给其他同学看,“五边形”会画了,其它的三角形、七边形等等同样可以很快画出了,这样学生通过自主学习不仅学会了“多边形工具”的使用方法,而且逐渐学会自学的方法,每完成好一个操作,学生就会获得一份成功的喜悦,就会从中品尝到收获的乐趣。

同时,通过学习与实践,提倡学生主动去探索与发现“画图”软件的其他一些功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自主学习的能力,提高学生的信息处理能力。

3小组合作学习,缩小个体差异
信息技术课是一门操作性很强的学科,估计没有哪个学科在体现学生的差异方面有信息技术课这样明显。

种种主客观原因造成在信息技术课上,有些学生可以说是一点就通、举一反三,而又有不少学生理解能力较弱,学有困难。

这就给我们的教学带来了一定的难度。

如果教学内容太浅了,理解能力好的学生就不能很好地配合,而稍微加深一点,理解能力差的学生便不能接受。

为了解决这个实际矛盾,我采取了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在分组的基础上,采用“兵教兵”的教学方法。

我让几位先掌握的同学当“小老师”,把他们分到各组去辅导,这样即可以减轻教师逐个辅导学生的负担,也使“小老师”们得到锻炼,使他们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高,同时还克服了部分学生惧怕老师现象。

同时,在同学互相辅导学习中增进了友情,创造出合作学习的和谐氛围。

这样,不仅提高了课堂效益,而且让孩子们懂得了协作的重要性。

计算机知识是不断更新的,仅靠书本上的知识是没办法教好学生的。

而且学生很想了解计算机发展的一些最新动态,了解一些新的软件,一些网络知识。

为此,我在课前花几分钟时间,给学生讲些计算机信息方面的新知识,把信息新动态和大家一起分享。

并且告知学生们光凭单纯的兴趣是不够的,要有一种意志力,要把所学习的知识和实际联系起来,明白这些道理,学生学习时就有了目标,有了动力。

总而言之,要上好信息技术这门课程,还需要我们信息技术教师
刻苦钻研,提高自身的素质和业务水平,精心的设计每一堂课,想方设法让学生想学、乐学、爱学,真正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益,打造高效课堂。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