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教学:爱情与人生1一、案例文本案例1:重庆某著名师范大学一年级女生(甲)在新生报到时受到系学生会干部正读大二的一名男生(乙)的热情接待和帮助。
从那天开始乙温和的态度、幽默的谈吐、热情开朗的性格给甲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开学后她有事没事常找这位学长帮忙,从生活到学习,从小事到大事,无论什么事情,只要自己能力所及,乙总是耐心地帮助这位女生。
甲发现自己爱上了谦和热情的乙,于是向乙表白了自己的感情。
乙感觉很意外,劝导甲说自己对甲只是同学情,自己作为学生干部帮助同学都是理所当然的,一点都没想感情的问题,希望甲别多想,以后还可以做好同学、好朋友。
可是甲却不能再把乙当成自己的普通朋友,她认为爱情是需要人去积极争取的,所以开始热烈地追求乙。
乙尽量地避开甲,甲再找他帮忙时,他要不避开不见,要不托同学去帮忙,可是甲仍然坚持不懈地追求他,一有空闲便到乙的教室宿舍找乙。
这种状况持续了两年多,乙每天除了在上课时心情能稍微平静一些以外,下课后总是处于紧张焦虑之中,这两年多来甲给了乙很大的压力,乙也曾试图说服自己去爱甲,可是爱情不能强求,他对甲只有同情却没有爱情,由于天性善良,有时看到甲在他面前很脆弱的样子他也能和甲平心静气地坐在一起聊会儿天,但是不能涉及感情,聊聊生活、聊聊学习,可是在甲的心目中却认为只要我坚持下去,爱情总会来临的。
时间很快,乙马上就要离开学校去实习了,他感觉到了前所未有的轻松,总算可以离开这个1《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第六章“培育职业精神树立家庭美德”第三节“树立正确的恋爱婚姻观”第一目:爱情与人生纠缠不清的环境了。
他想也许随着自己的毕业也许甲就能正常地生活了吧。
终于有一天准备吃午饭的时间,甲打电话约乙到自己宿舍楼下,并且说自己一切都想清楚了,只是希望和乙能最后好好地谈一次话。
乙听到甲的话非常开心,并且说希望甲能好好生活,以后她会碰到真正属于她的爱人的。
甲向乙由衷地道歉,说这么多年对乙的纠缠让他苦恼,自己真是不应该,希望乙毕业后能好好生活。
两人分开后甲回自己的宿舍,乙也离开了。
在乙离开的时候心里感觉到了无比的轻松,两年多来,他从来没发现原来天空这样蓝、云朵这样白、空气这样清新。
当他走到甲宿舍楼对面的校园内一个人工湖的天桥上时,突然听到甲在叫他的名字,他回头,看到了今生永远无法忘记的一幕:甲像一只洁白的蝴蝶从自己六楼宿舍的窗口飘然而下,在一片惊叫声中,甲重重地摔在了楼前冰冷的水泥地上,乙狂奔过去,楼前来来往往打饭的女生们都尖叫着,当有人打电话叫来急救时,甲已经停止了呼吸,她的鲜血在宿舍楼前流淌了一大片。
这是1999年春天发生在大学校园里的一个真实的事情,这名女生的死震撼了中国高校和中国教育界。
案例2:2002年7月,四川省成都市某大学内发生了一起一名已毕业本科生(甲)返校连刺情敌该校在读博士生(乙)22刀,致使该博士当场死亡的案件。
甲出生在北方一个普通的工人家庭。
甲是不幸的,他的童年和少年时代都是在父母无休止的争吵和打闹中度过。
受家庭环境的影响,甲从小便变得暴戾、偏执又内向。
可甲非常聪明,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
1997年高考,甲以优异的成绩考进了成都一所大学。
然而,他高高兴兴地进入大学后不久,新的郁闷又接踵而至,他偏执暴戾的性格让同学们对他敬而远之,他常常惆怅寂寞、茕茕孑立。
在苦闷和彷徨中,甲疯狂地迷上了上网,并且在网上给自己取了一个耐人寻味的名字——“瓜儿”。
1999年11月的一天深夜,甲在网上意外地邂逅了“藤儿”。
多么亲切的名字,藤和瓜本来就是连在一起的。
在刹那间,甲就像遇到知音一般,孤寂的心狂跳起来。
他缠住了“藤儿”,这一聊便是一个通宵,并约好第二天晚上在网上不见不散。
接下来的一年多时间里,甲在网上和“藤儿”开始“拍拖”。
甲就像一个受了委屈的孩子,把心中的苦水一股脑儿地倒了出来。
“藤儿”则像一个温婉的恋人,总是耐心地“听”他倾诉,然后温柔地给他安慰。
“藤儿”逐渐占据了甲整个身心,他越来越急切地想见到现实中的“藤儿”了。
2001年2月,新的学期伊始,“藤儿”终于答应甲在他校园内的一棵榕树下相见。
甲终于见到了生活中的“藤儿”,她清纯温婉,让甲万万没想到的是,“藤儿”竟是与他在同一所大学就读的大二学生,名叫丙。
甲和丙的恋爱终于走出了互联网,但很快地,丙便领教了甲近乎变态的爱:甲把她当做私有财产一样,不允许她跟别的男同学多接触多说话。
丙同寝室的女同学多次好意提醒她:甲这种性格,跟他谈朋友是很危险的,不如趁早算了吧。
丙并没太在意这件事,总是一笑了之。
2001年7月,甲大学毕业了,准备离开成都回老家。
离别之时,甲对丙立下誓言:“你大学一毕业我们就结婚。
”甲自以为苦心经营的爱情堡垒坚不可摧,他放心地回到老家,准备大干一场。
然而,他暴戾、偏执的性格以及不擅于与人交往的现状使他的就业并不是十分顺利,一次次的失败使他显得特别脆弱和自卑。
夜深人静时,他就打电话给千里之外的恋人,倾吐一肚子的苦水和郁闷。
时间和距离是检验爱情的重要标准。
刚开始时,丙还能耐心地听他倾诉,然后温情地安慰他那颗受伤的心。
然而,久而久之她感到厌烦了,并且开始怀疑起甲的能力来。
“再过一年就要步入社会了,自己如果像甲一样贸然闯入社会,是不是也会步他的后尘?”丙第一次为自己的前途感到迷茫起来。
“你年纪还小,不应该过早沉湎于儿女私情,要争取考研,然后攻读博士学位。
你想想,甲远在北京,你却家在江南,万水千山的,你们最终能走到一起吗?”母亲的一席话震醒了丙。
现实始终是现实,丙从此对甲有些冷淡了。
恋爱中的男女是敏感的,甲自然很快便觉察出来了,连声追问她是不是变心了。
丙只好婉转地对他说她想考研,请甲把他们这段美好的感情保存在记忆里。
甲一听急了,苦苦哀求丙说如果没有她自己会马上死去。
在甲的哀求下,丙心软了。
毕竟,这是她的初恋,与甲在一起的一朝一暮都那么刻骨铭心。
不管他对别人如何蛮横霸道,但对她的一颗心是真的。
丙清楚甲的个性,如果自己单方面中断这份爱,甲肯定会走上绝路。
因此,丙在矛盾和顾虑中同甲继续保持着恋爱关系。
2002年5月中旬的一天,正在学校食堂吃饭的丙与一个同学偶然相识了。
他叫乙,是个博士研究生。
一番寒暄,乙渊博的知识立即博得了丙的好感。
接下来的几天里,乙都以各种借口找丙。
乙对丙的爱隔着一层薄薄的窗户纸,始终没有捅破。
聪明的丙明显地感觉出来了,但她该如何取舍呢?丙开始有意识地疏远甲,不接他的电话,有时接了也廖廖数语便挂断电话。
丙的态度甲感觉到了,甲不甘心就这么失去女友,5月26日晚上,他和丙又进行了一次电话长谈,企图挽救这段快要凋零的爱情。
甲问:“你真那么绝情,跟我说断就断吗?”丙回答:“你如果真的爱我,就不应该把我当成你的私有品,紧紧攥住不放,我们的性格不合适,还是分开吧。
”一股冷气从脚底直蹿上脑门儿,甲绝望了:“真的连一点儿回旋的余地都没有了?”“没有!”丙断然回答。
甲陷入了痛苦的深渊,他的直觉告诉自己,丙肯定爱上了别人,不然不会对自己这样绝情的。
“自己童年和少年时的不幸,是因父亲对家庭不负责任;如今落得如此下场,又是因丙对爱情的不忠诚……”偏执的想法使甲心中的妒火越燃越旺。
8月13日早上,甲身藏两把水果刀,从家乡乘火车直奔成都。
8月14日中午,甲到达到了成都,刚到校门口,还没来得及和丙联系,他就碰上了与乙手挽手向校外走着的丙。
初尝爱之甘露的乙显得神采飞扬,他做梦也没有想到,杀身之祸已悄然向他逼近。
甲将丙叫到一边,说:“我想跟他单独谈谈。
”丙深知甲的个性,害怕出事,没有应允。
甲又说:“你放心,我只想跟他好好谈谈,就是输了,也总得让我心服口服吧。
”于是,丙还是天真地相信了受过高等教育的甲。
甲、乙两人离开后,丙感觉心像被掏空了一样,她不知道他俩能不能谈好,她不想他们中的任何一个受到伤害。
虽然她已放弃了甲,但他毕竟是她的初恋之人,他曾经无私地给过她阳光般的爱。
一个是曾经的男朋友,一个是现在的男朋友,丙心里乱成了一团……甲与乙来到博士楼乙的宿舍谈了一会儿,两人都表明自己很爱丙,谁都不愿让步,看到谈话一时不会有什么结果,甲便问乙丙是否已经和乙同居,乙没有承认,这个答复让甲心里稍感欣慰,于是向乙告别准备去找丙。
就在走到楼下的时候,甲的一个回头使他意外地发现了丙的连衣裙和内衣竟然晾晒在乙寝室外的阳台上。
刹那间,他感到受骗了,他一直不愿面对和承认的事实被证明了——他们同居了!甲的脸扭曲得狰狞可怖,他蓦地抽出藏在袖管中的水果刀,朝毫无防备的乙腹部直捅进去。
乙惨叫一声倒了下去。
甲还觉得不解恨,疯狂地扑上去,挥刀朝乙身上乱捅乱刺……乙的惨叫声惊动了保安。
保安旋即报案,有关人员接警后火速赶到案发现场。
乙身中22刀,已经死亡。
甲呆站着没有潜逃,向刑警伸出了他那双沾满鲜血的手。
丙得知这个消息后精神崩溃,被其母亲接回家休养。
2003年5月,成都市检察院依法对此案提起公诉。
乙的父母提起了附带民事诉讼,要求甲赔偿经济损失80万元。
2003年6月30日上午,成都市中级人民法院对甲杀害乙一案进行公开开庭审理并宣判。
法院经审理认为,被告人甲因恋爱纠纷而起报复念头,持刀刺杀他人并致其死亡,行为已构成故意杀人罪,且情节恶劣,后果严重。
但甲作案后有自首行为,并如实供述犯罪事实,依法可对其从轻处罚。
同时,甲在羁押期间检举他人犯罪,有立功表现,依法可对其从轻处罚。
法院遂依法判决甲犯故意杀人罪,判处死刑,缓期两年执行;甲向乙父母赔付经济损失6万元人民币。
乙的父母认为法院判决太轻,不服一审判决,遂向四川省高院提出上诉。
2003年8月,四川省高院二审驳回了乙父母的上诉,维持原判。
这是一个大学校园中典型的三角恋爱的故事,故事的结局是任何人不想看到的。
三个主人公,乙是一个相当有前途的博士生,他正在进行的研究项目极具价值,可是他被杀死了;另一个也是受了高等教育的本科毕业生,如果能发挥其所学,也能为家乡贡献力量,但是被判处死缓;其中的女主人公也是即将毕业的女大学生,但是却由于精神受到强烈刺激不得不回家休养。
二、思考讨论题1、什么是爱情?案例1中男女主人公之间的感情是爱情吗?2、恋爱需要遵循道德规范吗?依照两个案例试讨论在恋爱中应该遵循什么样的道德规范?3、大学生应该如何对待恋爱?大学生应该如何面对失恋?案例2中甲的行为可取吗?三、案例解析(一)爱情的含义和本质案例1中甲对乙的单恋并不是爱情,虽然甲对乙深深地爱恋,但是乙自始至终都只是把甲当同学朋友对待。
1、爱情的含义:所谓爱情是一对男女基于一定的社会基础和共同的生活理想,在各自内心形成的相互倾慕,并渴望对方成为自己终身伴侣的一种强烈、纯真、专一的感情。
引申解析:爱情产生在一对男女之间,男男和女女之间都不是爱情,马克思主义伦理学不认同同性恋之间的爱情;爱情是一种强烈、纯真、专一的感情。
喜爱不是爱,友情不是爱情,朝三暮四、“脚踏两只船”都不是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