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溪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30)简本联系人:李继明、王宇飞电话:2664423、2664415玉溪市人民政府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2012.02目录第一部分总则 (1)第二部分发展目标与战略 (3)第三部分市域城镇体系规划 (5)一、城镇化发展 (5)二、城镇体系结构 (5)三、市域交通 9四、市域旅游 9五、市域基础设施 (9)第四部分中心城区总体规划.. 10一、城市性质与职能........................................二、10 二、城市规模 (10)三、三、中心城区用地布局 (11)四、四、综合交通 (15)五、五、公共服务设施 (17)六、六、居住用地 (18)..七、工业和物流仓储用地 (18)八、绿地水系 (19)九、城市景观与特色 (19)十、老城更新 (20)十一、规划区城乡协调发展规划 (20)十二、村庄发展指引 (20)十三、近期建设规划 (21)十四、市政基础设施规划 (21)附表 (22)附图 (23)..第一部分总则一、规划编制目的为贯彻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现代化,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编制本规划。
二、规划修编主要背景1.宏观背景(1)西部大开发进入第二个十年,云南建设“中国面向西南开放的桥头堡”上升为国家战略(2)滇中城市群及昆玉一体化发展深入推进,玉溪在省域的战略地位获得相应提升(3)云南省提出“守住红线,统筹城乡,城镇上山,农民进城”的城乡发展新模式 2.中观背景(1)在重新认识资源价值和确立建设“生态市”目标的基础上,玉溪市城乡发展功能需要进一步整合(2)新兴产业成长迅速,发展格局面临改变(3)玉溪市政府提出优化城市发展空间格局,打造滇中城市群重要核心区,建设“三湖”生态城市群 3.微观背景(1)滇中调水工程、星云湖-抚仙湖出流改道工程促使中心城区水资源环境出现重大转变(2)中心城区城市功能有待加强,空间布局需要调整优化三、规划指导思想..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现代化为目标,以又好又快发展为主题。
贯彻落实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人与自然的协调、全面发展,立足玉溪、着眼云南、面向全国,不断开创玉溪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新局面。
四、规划原则1. 贯彻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原则2. 贯彻城乡统筹发展,保护坝区耕地、建设山地城镇的原则3. 贯彻更大程度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的原则4. 贯彻尊重城市历史和文化的原则五、规划基本依据1.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 《城市规划编制办法》3.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4. 《云南省城镇体系规划纲要(2010-2030)》5. 《滇中城市群规划(2009-2030)》6. 云南省人民政府云政发【2011】(185号)《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耕地保护促进城镇化科学发展的意见》7. 云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加强耕地保护调整完善城乡规划工作的实施意见》8. 《玉溪市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研究》(总报告送审稿) 9. 《玉溪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 10. 国家、省、市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六、规划期限规划期限为2011-2030年,其中:..近期:2011-2015年中期:2016-2020年远期:2021-2030年远景:2030年以后七、规划层次与范围本次规划分为三个空间层次,即市域、红塔区(城市规划区)和中心城区。
1. 市域玉溪市域行政辖区,包括通海县、江川县、澂江县、华宁县、易门县、新平县、峨山县、元江县和红塔区8县1区的行政区划范围,总面积为15285平方公里。
2. 红塔区(城市规划区)红塔区行政区范围,总面积1004平方公里。
3. 中心城区规划范围:北至北城上坝,南到研和清水河村、小河村、多依树;东至规划绕城高速公路东段;西到规划绕城高速公路西段及规划昆玉铁路复线,黑村、刘总旗、黑龙潭部分片区;包括玉溪坝子、研和坝子及部分山区,用地面积约278平方公里。
第二部分发展目标与战略一、城市发展目标力争把玉溪市建设成为:1.宜居宜业、富于自然与文化魅力的生态城市2.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成为滇中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3.具有区域影响力的烟草、矿电、旅游、机械装备制造等特色产业基地 4.云南省重要的交通枢纽和物流中心..二、城市发展战略充分利用玉溪的生态优势,统筹市域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
采取“生态优先、文明示范、内外融合、城乡协调、产业驱动、点轴聚集”的发展战略。
1.生态优先、文明示范——确保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相协调,建设生态文明2.内外融合、城乡协调——坚持城乡建设与区域发展相结合,促进昆玉一体化和城乡协调发展3.产城一体、升级转型——工业化与城镇化发展相结合,促进产业空间的有机集中和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4.交通先导、空间优化——通过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引导城镇空间结构优化、科学引导城镇上山、促进区域地位提升三、产业发展策略近期以卷烟及配套产业、矿电、生物制药、新材料、新能源、传统服务、观光旅游、种植和畜牧业为主导产业;中期以卷烟及其配套产业、矿电、农产品出口加工、机械装备制造、金属制品、精细磷化工及以物流、休闲旅游、旅游地产、商贸流通为主的现代服务和生态农业为主导产业;远期重点发展以卷烟及其配套产业、农产品出口加工及以物流、休闲旅游、旅游地产、会展、研发及创意产业为主的现代服务和生态农业。
四、区域协调发展1.玉溪与昆明的协调大力推进昆玉一体化,积极配合昆明的产业转移,形成具有现代化服务和加工制造功能的滇中次级中心城市。
远景形成滇中城镇群的“昆明-玉溪”“双核中心”。
应共同打造以抚仙湖为重点、以“五湖”为中心的旅游度假基地,形成高端旅游市场。
整合城市功能,将区域重大基础设施和关联产业一体化发展。
继..续强化昆明-玉溪发展主轴线,构筑两翼次一级发展轴线。
在高原湖泊的生态保护和污染治理等方面加大合作力度。
2.玉溪与曲靖的协调加强资源性产业的协调配合,形成上下游产业链条,充分利用各自的矿产资源形成若干重工业生产基地。
重点加强曲靖南部和玉溪市东部的联系,以构建滇中城市群外圈层为目标,建设城际快速交通干线,促进两市矿产、旅游等资源的整合和产业发展的对接。
在水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方面加大合作力度。
3.玉溪与楚雄的协调对烟草等产业进行跨区域整合。
强化楚雄南部与玉溪西部的联系。
4.玉溪与红河的协调构建玉溪、红河之间便捷的公路、铁路交通网络,形成玉溪-开远产业走廊。
5.玉溪与普洱的协调加强产业联系,实现昆曼发展轴与大湄公河流域经济区的对接与合作。
第三部分市域城镇体系规划一、城镇化发展(一)发展目标与策略以中心城区建设现代宜居生态城市为龙头,推进撤县设区工作,建设红塔、澂江、江川、通海四区,构筑“双百”大城市(城市建成区100平方公里,城市人口100万),形成三湖地区一体化发展格局,提高城镇的服务功能和综合承载能力,带动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提高城乡人居环境质量,实现经济发达、就业充分、环境适宜、社会和谐、城乡协调的新格局。
(二)人口规模及城镇化水平近期(2015年):市域常住人口240万人,市域城镇人口125万人,城镇化水平为52%;..中期(2020年):市域常住人口260万人,市域城镇人口156万人,城镇化水平为60%;远期(2030年):市域常住人口280万人,市域城镇人口196万人,城镇化水平为70%。
二、城镇体系结构(一)市域次区域规划 1.三湖周边主要区县包括红塔区、江川县、澂江县、通海县。
加快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的转变,通过空间资源整合,将该区域发展成为云南省可持续发展的绿色产业中心与创新基地,宜居宜憩的滇中核心区域。
通过撤县设区,打造三湖四区“双百”大城市,形成强大集聚力、辐射带动力的滇中核心城市区。
2.三个民族自治县包括峨山县、新平县、元江县。
重点发展县城和工贸型小城镇。
突出少数民族文化、高原山地森林植物多样性以及热谷景观生态特色,加强红河旅游带建设。
3.两个山区县包括易门县、华宁县。
以特色经济为依托、城镇化为载体,逐步形成适合现有资源特点和现状基础的主导产业。
(二)市域城镇空间结构玉溪市城镇体系空间布局结构为:一核一区、一带三轴。
1.一核——中心城区核心增长极强化玉溪中心城区核心功能,建设现代化宜居生态城市,成为市域乃至区域发展的核心增长极。
2.一区——三湖城镇生态协调区“三湖”流域内不得发展高污染、高耗能产业,如:冶金、化工、机械加工等,鼓励现有该类产业根据产业类别向研和园区、峨山县工业园和其他流域外工..业园区转移。
对现有污染型企业的三废排放要严格把关,禁止向“三湖”水体排放任何污染物。
大力发展服务业。
三湖生态敏感区以三湖及其周边山地资源的保护为主。
其中三湖环湖路以内为核心保护区域,以孤山、禄充、太阳山、明星、鲭鱼湾等区域为核心,建设以度假、休闲、体育为主的生态旅游区。
3.一带——昆曼高速公路城镇发展带依托昆曼高速公路发展。
重点城镇包括双江、扬武、澧江、曼来、因远等。
4.三轴——三条滇中区域内功能发展轴龙泉-玉溪-澂江发展轴:依托易门-峨山、玉溪-江川-澂江以及昆明绕城高速公路等公路网络,实施易门对接昆明安宁、澂江对接昆明呈贡“双对接”战略,强化发展轴上城镇的联系发展,重点城镇包括龙泉、甸中、九溪、大街、前卫、江城、凤麓等。
戛洒-澧江发展轴:依托戛洒-澧江公路和红河旅游轴线发展。
重点城镇包括水塘、戛洒、腰街、漠沙、曼来、澧江等。
戛洒-双江-宁州发展轴:依托昆曼、镇沅-新平、峨山-弥勒等公路网络,形成强化云南省域东西向联系的又一条重要通道和城镇发展轴带。
重点城镇包括戛洒、桂山、双江、河西、秀山、四街、纳古、宁州、盘溪等。
(三)城镇等级结构规划建立市域中心城市-市域次中心城市-县域中心城市-重点镇-特色镇5级城镇等级结构体系。
(详见表2)(四)城镇规模结构规划城镇规模等级分为四级,市域城镇体系等级规模结构得到优化。
表1 2030年玉溪市城镇体系等级规模结构规划..规模等级一级二级三级四级城镇规模(万人) 50-100万 10-20万 5-10万 3-5万 1-3万数量城镇名称(个) 1 5 3 3 16 玉溪中心城市(75万)通海县城(14.5万)、峨山县城(10万)、江川县城(10万)、元江县城(10万)、新平县城(10万)澂江县城(5.5万)、华宁县城(7万)、易门县城(8.6万))盘溪镇、戛洒镇、曼来镇江城镇、路居镇、前卫镇、右所镇、九村镇、四街镇、河西镇、杨广镇、青龙镇、绿汁镇、化念镇、扬武镇、漠沙镇、因远镇、纳古镇、甸中镇九溪镇、海口镇、阳宗镇、华溪镇、塔甸镇、水塘镇 0.4-1万合计 196万 6 34 (五)城镇职能结构分为综合型、旅游型、商贸型、现代农业型4类,市、县域中心城市、重点镇为综合型,特色镇为旅游型、商贸型和现代农业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