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医养生治未病精品PPT课件

中医养生治未病精品PPT课件


14
传统养生术
推拿养生 饮食养生 运动养生 药物养生 情志养生
针灸养生 睡眠养生 房事养生 环境养生 四时养生
太极拳 气功 五禽戏 八段锦
21.10.2020
15
太极拳
太极拳是集意、气、身于一体的一种拳术。其特 点为轻松柔和、连贯均匀、园活自然、协调完整。
始祖陈卜
陈式太极拳 陈正雷

孙禄堂
孙式太极拳 孙永田
先安防变
务在先安未受邪之地
4
中医治未病的渊源
应用于新时期
运用中医治未病的伟大思想和丰富手段
完善临床医疗体系
通过养生保健、疾病 预防、重大疾病阻断和康复
的全过程、多层次的实践
21.10.2020
构建我国具有中 医特点的预防保
健理论体系
5
中医治未病的理论内涵
一 未病先防—养生保健的“治未病”思 想
二 已病防变—治疗疾病的“治未病”思 想
❖ 如太极拳、五禽戏、八段锦、易筋经等,都是用动作
达到所谓“动行以达郁”的锻炼目的
21.10.2020
12
饮食调养
1
日常饮食七分饱 ,宜清淡饮食
“饮食自倍,肠 胃乃伤”
2
克服饮食偏嗜,寒温适 宜,据体质而调配 “味过于酸,肝气以津 ,脾气乃绝;味过于成 ,大骨气劳,短肌,心 气抑;味过于甘,心气 喘满;味过于苦,胃气 乃厚;味过于辛,筋脉 沮弛,精神乃央”
春夏养阳,秋冬养阴
顺四时而适寒暑
21.10.2020
虚邪贼风,避之有时
10
谨慎起居,形神共养
“志闲而少欲,细 心安而不惧,形劳 而不倦,气从以顺 ”。即保持心态的 安闲清静,淡泊名 利、无杂念、少贪 欲、防止情绪的剧 烈波动,这样才能 维护体内气化活动 的良好环境
21.10.2020
恬淡虚无,真气从之
将疾病分为“ 未病”“欲病 ”“已病”三 个层次, 他对 治未病主要从 养生保健和欲 病早治的角度 着眼,“喜养性 者,治未病之 病”
东汉华佗 晋代葛洪
创五禽
“内修”
戏健身法 “外养”理论
方法可分: “行气” “导引” “服食” “卫生”等
3
中医治未病的渊源
成熟于明清时期
先证用药
逐邪务早 叶天士
21.10.2020
中医养生治未病
“以人为本”的中医养生治未病思想
21.10.2020
1
中医治未病的渊源
奠基于战国时期
理论提出 实践应用
《黄帝内经·素问》 “圣人不治已病治未 病,不治已乱治未 乱⋯⋯夫病已成而后 药之,乱已成而后 治之,譬犹渴而穿 井,斗而铸锥,不 21.10.2020 亦晚乎”。
《素问·刺热篇》
“肝热病者,左颊先
功讲究“藏精葆元”。下面介绍一种易学易练的六式肾气保养功。
一、屈肘上举:端坐于方凳上,两腿自然分开,双手屈肘侧举,手指伸直向
上,与两耳平齐。然后,双手上举,以两肋部感觉有所牵动为度,随即落下复原,
可连做10---15次 (如在室外练此式,可采用站势)。
气 功 二、抛空:正身端坐,左臂自然屈肘,置于腿上,右臂屈肘,手掌向上,做
21.10.2020
3
“药食同源” 原则古语云: 千补万补,不 如食补.
13
节欲保精 益气调息
❖ 房事有节: 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不支持满 食疗保肾: 食欲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
❖ 运动保健: 法于阴阳,和于术数 ❖ 针灸药物调治:枸杞、地黄等
按摩固肾: 涌泉、三阴交 、肾俞
21.10.2020
21.10.2020
8
养生保健的“治未病”思想
中医养生学的基本理论原则
❖ (1)顺应自然,协调阴阳; ❖ (2)谨慎起居,形神共养; ❖ (3)和调脏腑,通畅经络 ; ❖ (4)饮食调养,动静适宜; ❖ (5)节欲保精,益气调息; ❖ (6)因人、同时、因地制宜。
21.10.2020
9
顺应自然 协调阴阳
黄 帝 内 经
精神内守,病安从来
若不,则伤及脏 腑气机,导致气 血运行紊乱。《 素问·阴阳应象 大论》“怒则气 上、喜则气缓、 悲则气消、恐则 气下、惊则气乱 、思则气结 ”
11
和调脏腑 通畅经络
❖ 《素问·调经论》说:“五脏之道,皆出于经隧,以 行气血,血气不和,百病乃变化而生”。
❖ 只有经络通畅,才能使脏腑相通、阴阳交贯,内外相 通,从而养脏腑、生气血、布津液、传糟粕、御精神, 以确保生命活动顺利进行,新陈代谢旺盛。阴阳协调、 气血平和、脏腑得养,精充、气足、神旺,所以身体 健康而不病
中医养生学的优势和特色
它以中医整体观念和审因施养为指导;以阴阳五行学说、藏 象经络学说、体质学说以及病因病机学说等为基础; 采用食养、 沐浴、情志调摄、针灸、推拿、传统保健按摩、传统体育运动、 气功等综合方法;使亚健康者最大限度地恢复健康,使健康者能 更健康;使他们不仅在身体、心理、职业和社会活动等方面都能 做到最大限度地发挥,能够以旺盛的精力充分参与社会生活,为 社会和经济发展多作贡献,而且能健康长寿,享受天年。
三 瘥后防复—病后防病的“治未病”思想
21.10.2020
6
中医治未病的理论内涵
第一部分:养生保健的“治未病”思想
中医养生学的概念
中医养生学是一门以 预防保健和健康长寿 主要研究内容的学科, 它是在中医理论指导 下,研究养生学的基 本理论、养生方法及 其应用的一门学科。
21.10.2020
7
养生保健的“治未病”思想
抛物动作8次,然后换手,即右手臂放于腿上,左手做抛物动作8次。此式每日可 练5遍。
三、荡腿:端坐,两腿自然下垂,先慢慢左右转动身体3次,然后两腿悬空,
前后摆动十余次。此动作可活动腰膝,有益肾强腰之功效。如果你还不算老,可
杨露禅
杨式太极拳 杨振铎
满族人全佑
吴式太极拳 李秉慈
武禹襄
武式太极拳 乔松茂
刚柔相济 快慢相兼 开合鼓荡 小巧紧凑 匀缓柔和 舒展大方 柔和紧凑 大小适中 动作灵活 步法轻捷
21.10.2020
16
中国传统养生学认为,人的生长发育、衰老与肾气的旺衰关系密切。可以说,
一个人衰老的快慢,寿命的长短,在很大的程度上决定于肾气的强弱,故道家气
赤;心热病者,颜先
赤;脾热病者,鼻先
赤;肺热病者,右颊
先赤;肾热病者,颐
先赤;病虽未发,见
赤色者刺之,名曰
治未病也。”
2
中医治未病的渊源
发 展 于 汉 唐 时 期
21.10.2020
西汉 张仲景
唐代 孙思邈
指出伤寒新愈, 若起居作劳,或 饮食不节,就会 发生劳复、食
复之变。从而 将病后调摄,以 防复发,补充为 治未病内容的 重要延伸。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