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理念下的教学设计
(二)“预则立,不预则废”从学生 的实际出发,要关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需 求与困惑,也就是真正意义上的“以学生 为主体”。(关注学生的眼神)
英语课程标准对教师的要求
进行有效的教学过程设计 • 1)语言输入不足,分层不够。有些教师给学生听和读的
时间不够,经常是整体听一遍或读一遍就期待学生能够理 解,并要求学生能够回答问题或者参与讨论。事实上,没 有足够的语言输入就不可能有高质量的语言输出,这样的 教学不符合语言学习规律,也不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 2)在语言的输入与输出之间缺乏足够 的台阶和桥梁环节。 有些教师通常在1—2次语言输入之后,就让学生进行课文 复述、讨论或者扮演角色,但往往由于教师没有能够帮助 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整理和加工,新旧知识还不能被学生 内化并整合成新的能力,学生很难运用新知识和话题进行 有效地表达。 • 3)有些教师虽然关注了语言的输入,但却忽视了语言知 识的学习,新授课没有新语言知识呈现。
知识传授者,课堂 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帮助
控制、组织者
者、促进者、资源提供者
统一标准,整齐划一 面向全体,尊重差异
意义
• 让学生动起来、课堂活起来、效果好起来, 实现教的方式的转变、学的方式的转变、 评价发展的转变、发展方式的转变。
一 、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
(一)加强理论底蕴,充实专业知识。
1. 更新学科专业知识,提高语言素养。教师 应具有较强的跨文化交际的意识和能力, 并能随着社会和语言的发展不断更新语言 知识,努力提高自身的英语语言素养。
一 、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
(二) “预则立,不预则废”
从某种意义上说,好的教学设计是教学成 功的关键。古语云“预则立,不预则废”, 没有一个统摄全局的构想,教学就会变得 盲目、散漫。
加强双基 研究两情 调整一法
心中有数 脑中有纲 目中有人 手中有法
一 、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
(二) “预则立,不预则废”
2. 课 程 基 本 理 念
课程理念的比较
课程理念 以知识为本 以学生发展为本
教学方法 教学模式
传授,讲解,记忆
课本中心 课堂中心 教师中心
启发,思考,探究
活动中心 任务中心 学生中心
互动模式
T→S;T→Ss
T←→S(s);S←→S; S←→Ss;Ss←→Ss;
学生角色 教师角色
被动听讲, 死记硬背 积极参与 合作学习
英语课程标准对教师的要求
6. 在教学过程中更好地关注学生 避免:对学生倾听不够; 给学生选择的空间不够; 为学 生提供的互动机会不足; 对学生的潜能开发不够 例如,一位教师再问学生喜欢什么动物,,由一个学生说 喜欢狼。老师没有在意,继续问别的同学。说明向学生 提问似乎仅仅是教师的一个教学程序而已,教师对学生 回答的内容和 意义并没有兴趣。
2011年版:双重性质——工具性、人文
就 英语课程承担
工 具
培养学生基
性 本英语素养
而 和发展学生 言 思维能力的
性
就
人 英语课程承担
文 提高学生综
性 而
合人文素质
言 的任务。
任务。
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的英语课程有 利于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确认英语课程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双重 属性,使学生获得一种学习和交流 的工具,而且能够促进学生的思维、 情感、跨文化交际、价值观和人文 素养等方面的全面发展。
二.“台上一分钟,高效见真功”
(一).激发,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1、设置情景要巧,任务要准. 新课程标准倡导在语言教学的过程中采用多种教 学模式,把“倡导任务型教学”改写为“教师要 通过创设接近学生生活的各种语境,创造性地设 计贴近学生实际认知水平的教学活动,尽可能多 地为学生提供在真实的语境中运用英语的机会, 通过巧妙的设置情景,使学生在一种自然、真实 的情境中体会语言、掌握语言的应用;任务要真 实,既要从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生活实际出发,又 要与社会生活紧密相连;任务要由简到繁,由易 到难,层层深入,层层递进。
新课标理念下的教学设计
虹桥中学 初中英语 张丽艳
研读新课标 吾辈应求索
• 研读《初中英语新课程标准》,使我 认识到这是一次新课程改革,其工具性和 人文性统一,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了基 础。 彰显教育魅力、散发生命活力;让教 师感到教育生活的幸福,让学生尽享成长 和发展的快乐.
1. 课 程 性 质
一 、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
(二)“预则立,不预则废” 3.把学生当成老师。
教学中要尊重学生的质疑,有时学生的一个 疑问可能会提供我们一个更新的思考角度, 引发更深入的探究。而我们要考虑的是 “怎样让学生学出精彩”,实现“教学相 长”,师生都有收获、有发展,才是质效 课程的根本所在。
一 、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
一 、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
(一)加强理论底蕴,充实专业知识。
• 2. 不断积累学科教学知识,提高教学实践 能力。多研习教育专著,熟悉新课标和教 材教法;多学习名师的教育随笔,观看他 们的课堂实录,领悟他们先进的教学理念 和经验;扎实教师基本功,提升我们的教 学素养。(广博的学识、丰厚的理论和高 超的教学技艺)
7. 设计的活动具有开放性。例如,在一个选择旅游国家的活 动中,教师没有让学生放开去选择要去的地方,而是给 了 很多限制,学生要说的话都是教师事先准备好的,学 生也只能按照教师的思路来组织表达。这样的活动必然 会限制学生的思维发展和想象力的发挥。
二.“台上一分钟,高效见真功”
(一).激发,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使学生乐学,擅 学,引导学生自觉地参加语言活动,用英 语进行与他人交流,培养学生的综合运用 语言的能力。
1.把自己当成是一个学生。
先要把自己当作一个求知者与文本对话, 明确自己的需求、自己的困惑,明确教学 的重难点与关键,所谓的“先学后教”就 是让我们思考:这节课我们究竟让学生学 会什么。(目标的确立;取与舍)
一 、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
(二) “预则立,不预则废”
2.把自己当成教师。
我们要思考的是:“怎样让学生学会”, 怎样指导朗读、怎样引导学生走进文本, 深入品读、怎样完成知识的积累与迁移, 怎样培养学生综合语言的运用能力等等, 这都要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输入与输 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