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诗歌作品选读》综合练习参考答案一、填空题1. 我国的第一部诗歌总集是《诗经》,它共收入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的诗歌共 305 篇,先秦时通称为诗或诗三百。
2. 《诗经》按音乐的不同分为风、雅、颂三类,其中风是指各个诸侯国的民间歌谣,而颂是用于宗庙祭祀的舞曲乐歌。
3. 《蒹葭》中“溯洄从之”的“溯洄”是指沿着弯曲的河岸向上游走去。
4. 《蒹葭》中作者用来表现虚景的字是宛。
5. 楚辞的代表作家有屈原和宋玉等。
6. 楚辞具有浓厚的浪漫主义特色。
7. 《离騷》中作者抒发了决不向恶势力投降,忠于理想,至死不渝的决心。
8. 《离骚》开端部分追述了自己的祖先和身世,然后表明了自己立志推行美政,辅助楚怀王进行政治改革的志向。
9. 在语言风格上,楚辞最突出的特点是采用兮字来协音。
10. 屈原的主要作品有《离騷》、《九歌》、《九章》、《天问》等。
11. 《陌上桑》在《宋书•乐志》中题为《艳歌罗敷行》。
12. 《陌上桑》中用了“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
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帩头。
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
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句子来通过侧面描写的方法烘托罗敷的美貌的。
13. 《上邪》中连举的五种不可能出现的自然现象是“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
14. 东汉文人五言诗的代表作是《古诗十九首》。
15. 《迢迢牵牛星》写牛郎和织女隔河相望的痛苦,比喻思妇相思而不能相聚的幽怨。
16. 《迢迢牵牛星》中织女“终日不成章”的意思是指一天也不能织出布帛来,原因是因相思而无心织布。
17. 《观沧海》中“水何澹澹”的“澹”是指水波摇荡的意思。
18. 《观沧海》写作者俯瞰大海所见到的壮观景象,展现了作者博大、广宽、壮阔的胸怀。
19.陶渊明死后被尊称为靖节先生。
20.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这是陶渊明在《归园田居(一)》中的诗句。
21. 陶渊明能够做到“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的原因是心远地自偏。
22. “初唐四杰”包括卢照邻、骆宾王、杨炯、王勃。
23. 《送杜少府之任蜀川》的作者是王勃。
24. 骆宾王在《在狱咏蝉》中写狱中闻蝉而引起的哀怨,以蝉自喻,表达了清白无辜而无人可以申诉冤屈的痛苦心情。
25. 陈子昂反对齐梁形式主义的诗风,提倡革新,扫除形式主义和:“风雅兴寄”。
26.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27. 张若虚和贺知章、张旭、包融等号称“吴中四士”。
28. 《春江花月夜》紧扣春、江、花、月、夜的背景展开描写,又以游子思妇为主体,随着月的升起、照花林、楼上徘徊、照江水、西斜、沉海雾依次展现相互联系又不断变化的画面和思绪。
29.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是贺知章的诗句,这两句诗采用问答的句法,将咏柳和赞春融为一体。
30. 孟浩然的《宿建德江》中有“移舟泊烟渚”,“烟渚”是指烟雾(夜雾)迷蒙的水边小洲,以下的几句是日暮客愁新。
日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31. 王昌龄的《出塞》中所写的“龙城飞将”是指汉将李广。
32. 王维《山居秋暝》的第二联中选取了月、松、泉、石等有特征性的景物。
33.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这首诗曾被谱成歌曲《阳关曲》、《阳关三叠》,又称《渭城曲》。
34. 继屈原之后,我国最伟大的泿漫主义诗人是唐朝诗人李白。
35. 《将进酒》的主题是抒发心中怀才不遇的不平与激愤,交织希望与自信,表现蔑视权贵的傲岸精神。
36. 充分体现《将进酒》主题的诗句是钟鼓馔玉不足贵,与尔同销万古愁,天生我才必有用。
37. 《将进酒》中的“诗中之歌”是曹植的《名都篇》:“归来宴平乐,美酒斗十千”。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一千恣欢谑。
38.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描写塞外奇美的诗句是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表现军中饯行场面的诗句是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39. 杜甫诗歌的风格是博大精深、沉郁顿挫。
40. 《春望》中使用了通感手法表现的句子是感时花溅泪、恨别鸟警心。
41. 《春望》表现了诗人为叛军所捉,看到因安史之乱而破败茺凉的长安,睹物伤怀,表达了诗人忧国伤乱的极端沉痛的思想感情。
42. 《登高》首联描写的物象有秋风急吹,天空高朗,林猿哀啸,沙渚清冷,飞鸟回归。
43.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的意思是一生艰难,内心苦恨,使诗人过早地两鬓染霜,漂泊异乡,多病残生,穷困潦倒,突现诗人由于生活煎熬而衰老的形象。
44.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的作者是刘长卿。
45.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表现了旅人急于寻找安歇之处,及风雪夜归人的情景。
46. 柳宗元的《江雪》表达了诗人在遭到打击以后傲岸而孤寂的情绪。
47. 刘禹锡《乌衣巷》中提到的“乌衣巷”、“朱雀桥”地处金陵城、今南京。
48. 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醉吟先生。
49. 《长恨歌》的题材是主要以唐玄宗和杨贵妃的爱情故事。
50. 新乐府运动的代表人物是白居易和元稹。
51.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选自白居易的《长恨歌》中。
52. “春蚕到死丝方尽”中“丝”是双关语,隐喻相思的思、情丝的丝。
53. 李煜的《相见欢•其二》中有“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这“别是一番滋味”是指亡国奴。
54. 范仲淹《渔家傲》中“燕然未勒”的意思是燕然是指燕然山;勒,为刻,未勒,即没有刻。
意为还未为国破敌立功。
55. 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领袖是欧阳修。
56. 《戏答元珍》的作者是欧阳修。
57. “多情自古伤别离”更那堪,冷落清秋节,这是柳永在《雨霖铃》中的句子。
58. 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咏月而怀人,作品中说的“子由”是苏轼的弟弟苏辙。
59. 李清照的《声声慢》突出愁字来写。
60.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这是辛弃疾在《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中的诗句。
二、选择题1. 《蒹葭》一诗选自《诗经》的( C )A 大雅B 小雅C 秦风D 鲁颂2.《蒹葭》的主题是( D )A 思念恋人的甜蜜B 寻找贤人的痛苦C 思念、追寻情侣的迫切心情D 想念、追寻情侣而可望不可及的痛苦3. 后来人将楚辞称为“騷体”的原因是( A )A 屈原的代表作叫《离騷》B 楚地也称为“騷地”C 楚辞大部分作品是抒发不平的牢骚D “騷”是楚地特有的音乐乐调4. 《上邪》属于( C )A 《诗经》B 楚辞C 乐府D 元曲5. “古诗十九首”的编者是( C )A 孔子B 辛弃疾C 萧统D 曹植6. 《陌上桑》是第( D )人称叙事A 第一人称B 第二人称C 第三人称D 第一、第三人称7. “何以解忧,惟有杜康”是( D )中的诗句A 《观苍海》B 《蒿里行》C 《龟虽寿》D 《短歌行》8. 曹植的( B )表现了游侠少年武艺高强的形象A 《从军行》B 《白马篇》C 《饮马长城窟行》D 《战城南》9. “古诗十九首的作者是( C )A 萧统B 汉代的某一个文人C 汉代的某一群文人D 从古至汉代的文人10.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是( D )的诗句A 陆游B 王绩C 陈子昂D 王勃11.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的情感基调是( B )A 伤感B 开朗C 苦痛D 高兴12. 《凉州词•黄河远上白云间》的作者是( D )A 王翰B 王昌龄C 王勃D 王之焕13. 代表着我国古典诗歌发展到最高峰的是( C )A 屈原B 李白C 杜甫D 苏轼14. 李白在《将进酒》中写到的“陈王”是( C )A 陈胜B 曹操C 曹植D 曹丕15.《梦游天姥吟留别》中“谢公”是指( D )A 谢玄B 谢眺C 谢元珍D 谢灵运16.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的作者是( D )A 李白B 杜甫C 王翰D 岺参17. ( B )的诗作被称为“诗史”A 李白B 杜甫C 白居易D 屈原18. 《登高》的作者是( A )A 杜甫B 王维C 孟浩然D 岑参19. “孤舟蓑立翁,独钓寒江雪”是( D )的诗句A 李商隐B 王维C 韩愈D 柳宗元20.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辉”中“三春”指( A )A 春季的三个月B 连续三个春季C 春天以后的第三个月D 阳春三月21. “千嶂里,长烟落是孤城闭”是( C )的诗句A 王维B 王昌龄C 范仲淹D 陆游22. 柳永的《雨霖铃》是( B )的代表作A 豪放词B 婉约词C 怀古诗D 山水诗23. 苏轼的《江城子》是一首( C )A 边塞诗B 送别诗C 悼亡诗D 爱情诗24.马致远和关汉卿、郑光祖、( A )合称为“元曲四大家”A 白朴B 洪升C 汤显祖D 睢景臣三、名词解释1. 《诗经》:是我国的第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入自西周初期到春秋中叶约五百年的诗歌305篇。
按其整数称《诗三百》或《诗》。
后因汉代学者奉其为经典,故称《诗经》。
2. 楚辞:楚辞本意是指(广义)楚地的诗歌,后成为专称。
即战国时期楚国屈原的创作为代表的新诗体。
因为其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用楚国的方言和乐调,记写楚国的风土人情,被称为楚辞体。
屈原的《离騷》是楚辞的代表作,所以楚辞又称为“騷”或“騷体”。
3. 乐府:乐府的概念包含着官署和诗体两种含义:一主要是指掌管音乐的官署。
约始于秦朝,汉承秦制,也设有专门的乐府机构。
二汉人将乐府配乐演唱的诗歌称为“歌诗”,即将这一机构收集、编制的诗歌作品称为乐府诗,也称“乐府歌辞”。
乐府作为一种“诗体名”。
4. 古诗十九首:所谓古诗,本是魏晋南北朝对古代诗歌的统称。
萧统编《文选》时,把已失去主名的十九首古诗编在一起,题作《古诗十九首》,从此,《古诗十九首》便成为专门的名称。
5. 建安文学:建安时期,以曹氏父子为中心,聚集了一批优秀的诗人,他们的作品一方面描写汉末社会的动乱和人民的疾苦,一方面表现自己的政治理想和豪情壮志,具有慷慨悲凉、刚健有力的风格,其风格被后人称为“建安风骨”。
6. 初唐四杰:是指初唐时期诗坛上崛起的四位锐意变革的诗人,卢照邻、骆宾王、杨炯、王勃。
他们志同道合、共同承担起使诗歌歌唱人生的使命,展示新的时代风貌,唐诗由此获得了真正的转机。
7. 新乐府运动:是中唐诗坛上的一件大事。
“新乐府”是与古题乐府相对而言的,是一种用自命新题以写时事的乐府诗。
改变了沿袭古题、唱和重复,而为寓古题、刺美见事。
8. 豪放派词和婉约派词:婉约派是竭力使词调蕴籍,而豪放派着力于气象的恢弘。
前者的内容侧重儿女风情,以清切婉丽为宗,语言圆潤,后者的题材较为丰富,风格雄健奔放,不拘音律。
四、默写题五、简答题1.试通过《蒹葭》分析作者表达情感时采用了哪些方式?答:《蒹葭》表达了一个男子在清秋季节里想念、追寻自己情侣的情景,表达了他努力寻找而可望不可及的痛苦心情。
全诗1、2句从写景起兴;3、4句写伊人的位置而点题,叙写隔河相望,伊人位置;5到8句写追寻,从实景而转入心理的虚景,反扣主题。
全诗将诗人的苦恋之情表现在一种朦胧的意境之中,实景勾画空灵飘忽,更有“宛”字将幻象迷离的伊人表现得若接若离,真正体现了虚实结合的审美情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