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选题答案(资本主义论单选35)【答案】D【解析01】垄断价格是垄断组织在销售或购买商品时,凭借其垄断地位规定的、旨在保证获取最大限度利润的市场价格。
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D。
垄断价格长期偏离生产价格和价值,但它的产生没有否定价值规律。
【解析02】从全社会看,垄断价格既不能增加也不能减少整个社会所生产的价值总量,垄断企业通过垄断价格多得的利润,正是其他商品生产者和消费者失去的价值部分。
垄断价格的总和加上非垄断价格的总和必然等于价值的总和。
因此选项A、B、C不正确,正确答案是D选项。
单选34答案)【答案】C 【解析01】垄断利润是垄断资本家凭借其在社会生产和流通中的垄断地位而获得的超过平均利润的高额利润。
垄断资本家所获得的高额利润,归根到底来自无产阶级和其他劳动人民创造的剩余价值。
具体来说,垄断利润的来源包括:对国内无产阶级和其他劳动人民剥削的加强;【解析02】通过控制市场占有非垄断企业的利润;通过加强对其他国家劳动人民的剥削和掠夺获取的国外利润;利用所控的国家机器,通过财政补贴、减免税收等再分配手段,把劳动人民创造的国民收入的一部分转化为高额利润。
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C选项。
(单选33答案)【答案】D 【解析】垄断资本的实质在于获取垄断利润,垄断利润是垄断资本家凭借其在社会生产和流通中的垄断地位而获得的超过平均利润的高额利润。
垄断资本所获得的高额利润,归根到底来自无产阶级和其他劳动人民创造的剩余价值。
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D。
(32答案)【答案】D 【解析01】金融寡头是在金融资本形成的基础上产生的。
金融寡头是指操纵国民经济命脉,并在实际上控制国家政权的少数垄断资本家或垄断资本家集团。
金融寡头在经济中的统治,主要是通过“参与制”(金融寡头通过掌握一定数量的股票来层层控制企业的制度)来实现的;【解析02】在政治上对国家机器的控制主要是通过同政府的“个人联合”(亲自担任或指派代理人担任政府要职)来实现的。
金融寡头还通过建立政策咨询机构,掌握新闻科教文化等来左右和影响内政外交与社会生活。
而本题考查的是金融寡头在政治方面的统治,因此,答案是D选项。
(资本主义论单选31答案)【答案】C 【解析01】在金融资本形成的基础上产生的金融寡头操纵国民经济命脉,并在实际上控制国家政权。
而本题考查的是金融寡头参与经济上统治的途径。
在金融资本形成的基础上,产生了金融寡头。
【解析02】金融寡头是指操纵国民经济命脉,并在实际上控制国家政权的少数垄断资本家或垄断资本家集团。
金融寡头在经济中的统治,主要是通过“参与制”(金融寡头通过掌握一定数量的股票来层层控制企业的制度)来实现的;【解析03】在政治上对国家机器的控制主要是通过同政府的“个人联合”(亲自担任或指派代理人担任政府要职)来实现的。
金融寡头还通过建立政策咨询机构,掌握新闻科教文化等来左右和影响内政外交与社会生活。
而本题考查的是金融寡头在经济中的统治,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C。
(资本主主义论单选30答案)【答案】D 【解析】本题是对金融资本的考查。
金融资本是由工业垄断资本和银行垄断资本融合在一起而形成的一种垄断资本。
金融资本形成的主要途径包括金融联系、资本参与和人事参与。
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D。
(资本主义论单选29答案)【答案】D 【解析01】列宁的这句话是对垄断的形成的描述。
所谓垄断,是指少数资本主义大企业,为了获得高额利润,通过相互协议或联合,对一个或几个部门商品的生产和销售进行操纵与控制。
【解析02】垄断是从自由竞争中形成的,是作为自由竞争的对立面产生的,所以选项D正确;而A选项错误在当生产集中发展到一定阶段才自然而然地走向垄断,并不一定说只要出现生产集中就一定产生垄断;【解析03】垄断的出现并不能消除竞争,而是凌驾于竞争之上,与之并存,所以B选项错误;C选项并不是描述垄断的目的,垄断条件下的竞争主要目的是要获取高额垄断利润和巩固、扩大已有的垄断地位,它所描述的是自由竞争的目的。
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D。
(资本主义论单选28答案)【答案】B【解析01】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本质是为资产阶级服务的,是服从于资产阶级进行统治和压迫需要的政治工具。
这是因为其一,资本主义的民主是金钱操纵下的民主,实际是资产阶级精英统治下的民主。
资本主义政治制度中的选举事实上是有钱人的游戏,是资本玩弄民意的过程。
【解析02】其二,法律名义上的平等掩盖着事实上的不平等,由于资本主义社会是建立在私有制和资本特权的基础上的,资本家和劳动者之间、富人与穷人之间存在着事实上严重的不平等,资本主义法律的实质是将这种不平等合法化。
【解析03】其三,资本主义国家的政党制是一种维护资产阶级统治的政治制度,其多党制则是资产阶级选择自己的国家管理者,实现其内部利益平衡的政治机制。
所以B选项正确,D选项只是揭示其工具性,未揭示其本质。
(资本主义论单选27答案)【答案】C 【解析01】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和生产社会化之间的矛盾,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
在资本主义条件下,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资本主义生产不断社会化。
【解析02】但是,在资本家私人占有生产资料和剥削雇佣劳动的生产关系中,社会化的生产力却变成资本的生产力,变成资本高效能地榨取剩余劳动、生产剩余价值、实现价值增殖的能力。
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在资本主义社会的具体体现。
【解析03】资本主义越发展,科学技术以至社会生产力越发展,生产社会化的程度越高,不断发展的社会生产力就越成为资本的生产力,资本就越来越集中在少数资本家手里,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尖锐化就越是不可避免。
(资本主义论单选26答案)【答案】C 【解析】社会生产是连续不断的,这种连续不断重复的生产就是再生产。
社会再生产的核心问题是社会总产品的实现问题,即社会总产品的价值补偿和实物补偿问题。
A和B选项都不全面,所以答案选C,D选项与此关系不大。
(资本主义论单选25答案)【答案】D 【解析01】生产资本可依据不同的目的划分为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固定资本与流动资本。
【解析02】前者划分是为了揭示资本家对工人剥削程度,后者划分是为了揭示它们对资本周转速度的影响,并进而揭示资本周转速度对于预付资本量和剩余价值生产的影响。
固定资本指用于购买机器、设备、工具、厂房等耐用的劳动资料的那部分资本,属于不变资本的一部分。
【解析03】它的物质形态全部参加生产过程,虽然受到磨损,但仍然长期保持固定的物质形态。
它的价值不是一次全部转移,而是在生产过程中随着磨损一部分一部分地转移到新产品中去。
【解析04】经过商品销售,这部分转移过来的价值又变为货币形式收回,以备更新它本身的物质形态。
流动资本指生产资本中用于购买原料、燃料、辅助材料等劳动资料和用于购买劳动力的部分,包括全部可变资本和一部分不变资本,与固定资本对称。
【解析05】而流动资本中劳动力资本的价值不是转移到新产品中而是由雇佣工人创新创造;购买到的劳动对象中的原料、燃料等不用于固定资本中的机器设备等的价值逐步转移到新产品中,而是随着生产全部消耗并转移到新产品中,且随着销售而快速收回。
A、C错误,B 范围过大,D正确。
(资本主义论单选24答案)【答案】A 【解析01】在现实的资本主义经济生活中,资本家并不把剩余价值看做可变资本的产物,而是把它看做全部垫付资本的产物或增加额,剩余价值便取得了利润的形态。
【解析02】剩余价值是利润的本质,利润是剩余价值的转化形式。
当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时,剩余价值和可变资本的关系便被掩盖了。
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A选项。
(资本主义论单选23答案)【答案】C 【解析01】物质资料的生产周而复始不间断的进行就是再生产过程。
再生产首先是物质资料的再生产,同时又是劳动力和生产关系的再生产。
资本主义的再生产过程,也是同样。
【解析02】一方面是物质资料的再生产,另一方面是生产关系的再生产。
但与封建制生产方式不同的是,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的再生产一方面不断地再生产出资本家;另一方面又不断地再生产出雇佣劳动者。
【解析03】即再生产出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之间的剥削和被剥削的关系。
在这里,资本家实际上已是人格化的资本,资本家把剩余价值转化为资本,扩大了资本对雇佣劳动的剥削。
根据题干指向,资本主义再生产过程的实质为C所示之“物质资料再生产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再生产的统一”。
(资本主义论单选22答案)【答案】D【解析】马克思所说的这句话表明扩大再生产过程中追加的资本实质就是资本化的剩余价值,是由劳动者的剩余劳动所创造的而被资本的所有者占有,而在扩大再生产中,用作追加的资本即剩余价值除了这种方式再没有别的来源,所以说剩余价值是资本积累的唯一源泉,D正确。
(资本主义论单选21答案)【答案】B 【解析01】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程度,可以用剩余价值率表示:m′=m/v(m为剩余价值,v为可变资本)。
剩余价值率还可以表示为:m′=剩余劳动/必要劳动=剩余劳动时间/必要劳动时间。
【解析02】这两个公式是以不同的形式表示同一个关系。
前一个公式是以物化劳动的形式表示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程度,而后一个公式则是以活劳动的形式表示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程度。
所以答案选择B。
(资本主义论单选20答案)【答案】D 【解析01】根据资本在剩余价值生产过程中的作用不同,资本可以区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
不变资本是以生产资料形态存在的资本,它通过工人的具体劳动转移到新产品中去,其价值量不会大于它原有的价值量。
【解析02】以生产资料形式存在的资本,在生产过程中只转移自己的物质形态而不改变自己的价值量,不发生增殖,所以马克思把这一部分资本叫做不变资本。
可变资本是用来购买劳动力的那部分资本,在生产过程中不是被转移到新产品中去,而是由工人的劳动再生产出来。
【解析03】再生产过程中,工人所创造的新价值,不仅包括相当于劳动力价值的价值,而且还包括一定量的剩余价值。
由于这部分资本价值不是不变的,而是一个可变的量,所以,马克思把这部分资本叫做可变资本。
(资本主义论单选19答案)【答案】D 【解析01】资本主义生产过程具有二重性,一方面是生产使用价值的劳动过程;另一方面又是生产剩余价值的价值增殖过程。
价值增殖过程就是超过劳动力价值的补偿这个一定点而延长了的价值形成过程。
【解析02】如果劳动者创造的价值刚好补偿资本家所预付的劳动力价值,那就是单纯的价值形成过程;而资本家购买的劳动力,在生产过程中创造了超过补偿劳动力的价值,从而形成了剩余价值,就是价值形成过程转变为价值增殖过程。
通过这一分析马克思把雇佣工人的劳动时间分为两部分【解析03】一部分叫做必要劳动时间,即再生产劳动力价值的时间;另一部分叫做剩余劳动时间,即无偿地为资本家生产剩余价值的时间。
在本题各选项中,A是指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二重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