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产资源开采登记管理有关规定及要求一、采矿许可有关的矿产资源法律体系及主要内容(一)法律体系1、法律:(全国人大会议通过)2、法规:国务院行政法规地方性行政法规3、规章:地方规章部门规章4、规范性文件(各级政府及部门执行法律法规的具体实施政策)(二)有关法律1、宪法(根本大法)2004年3月14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的宪法修正案。
第九条矿藏、水流、森林、山岭、草原、荒地、滩涂等自然资源,都属于国家所有,即全民所有;.....。
国家保障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保护珍贵的动物和植物。
禁止任何组织或者个人用任何手段侵占或者破坏自然资源。
2、民法通则(基本法)86年4月12日六届人大四次会议通过,同日37号主席令公布,87年1月1日起施行。
第十一条第二款国家所有的矿藏,可以依法由全民所有制单位和集体所有制单位开采,也可以依法由公民采挖。
国家保护合法的采矿权。
第四款:国家所有的矿藏、水流,国家所有的和法律规定属于集体所有的林地、山岭、草原、荒地、滩涂不得买卖、出租、抵押或者以其他形式非法转让。
(第一,明确规定了矿产资源可以由国家、集体、公民开采,前提条件是依法开采,也就是开采矿产资源必须经依法批准;第二,国家保护经依法批准的合法采矿权;第三,在当时条件下,规定了矿藏不得买卖、出租、抵押、以其他形式非法转让。
这里矿藏是指广义的矿产,不是矿产品。
与86年的矿产资源法相一致。
)3、物权法(基本法)第三编用益物权第一百一十七条用益物权人对他人所有的不动产或者动产,依法享有占有,使用和收益的权利。
第一百一十八条国家所有或者国家所有由集体使用以及法律规定属于集体所有的自然资源,单位、个人依法可以占有、使用和收益。
(用益物权——使用他人物质取得收益的权利。
没有所有权,只有使用权。
矿业权属于物权中的用益物权)。
用益物权的内容—就是有占有、使用、收益权。
用益物权就是一种使用权物权具有占有、使用、收益、处分的权列。
注意:他人这里指国有的不动产物权,依法就是(不得私自占有、使用)经按照法律法规的要求予以批准。
物权与用益物权——所有权与使用权的区别:使用权——没有自由处分权。
第一,使用权人使用别人的东西必须受所有权人(物权人)的监督管理,必须按照物权人的要求和一系例政策及法律法规规定,进行规范开采,合理利用。
第二,没有自由处分权。
不能将采矿权随意转让他人开采。
必须经所有权人或授权的机构,依法予以批准才能处分采矿权。
或者叫转让采矿权。
第一百一十九条国家实行自然资源有偿使用制度,但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矿产资源是自然资源的一种,明确规定了对自然资源实行有偿使用。
什么是有偿使用后边讲)。
第一百二十条用益物权人行使权利,应当遵守法律有关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资源的规定。
所有权人不得干涉用益物权人行使权利。
第一百二十一条因不动产或者动产被征收,征用致使用益物权消灭或者影响用益物权行使的,用益物权人有权利依照本法第四十二条、四十四条的规定获的相应补偿。
赔偿——只考虑造成的损失,只赔偿实际投入,不考虑予期收益。
行政赔偿——行政主体违法、违规,给被行政人造成损害的。
行政补偿——为了公共利益需要对行政许可证撤消的。
第一百二十二条依法取得的海域使用权受法律保护。
第一百二十三条依法取得的探矿权、采矿权、取水权和使用水域、滩涂从事养殖、捕捞的权利受法律保护。
(矿业权受法律保护,前提是必须依法取得的。
)4、矿产资源法(专业法)1986年3月9日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五次会议通过当日发布,自1986年10月1日起施行。
1996年8月29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一次会议通过修正。
第74号主席会发布。
1996年为了由适应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对矿产资源法进行了必要的修改。
从目前市场经济发展的角度看,仍有部分内容不适应当前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需要进一步的修改)。
1)矿产资源法修改后的主要内容:一是进一步明确了矿产资源属国家所有,明确了国务院代表国家行使所有权。
(矿法第三条第一款)“矿产资源属于国家所有,由国务院行使国家对矿产资源的所有权。
地表或者地下的矿产资源的国家所有权,不因其所依附的土地的所有权或者使用权的不同而改变”。
二是强调了国家对矿产资源勘查、开采的管理。
(第三条、二、三、四、五款,一是经批准依法取得探矿权,采矿权;二是国家对矿业权实行保护;三是勘查、开发矿产资源须要符合规定的资质条件;四是禁止非法开采,侵占破坏矿产资源)。
三是肯定了矿业权的财产属性,建立了矿业权的有偿取得的制度,并实行有偿使用。
(第五条、第一款,为有偿取得的制度,第二款开采矿产资源必须缴纳资源税和资源补偿费——这就是有偿使用的内容。
)四是肯定了矿业权的商品属性,建立了矿业权的有条件转让制度。
五是建立了勘查实行区块登记管理制度。
(第十二条)六是改革了采矿权的审批制度。
(第十六条,过去是按企业类型生产建设规模规定了部、省两级发证权。
市一级经省厅授权,代省厅发证。
现在是按储量规模及矿种发证,明确了4级发证权。
市县由省条例划分制定)。
七是明确了对个人采矿的限制。
(第三十五条明确允许开采的范围和不准开采的矿产)。
八是明确了地矿行政主管部门的执法主体地位。
(第四十五条)九是加大了对破坏性开采矿产资源的处罚力度。
(第四十四条)十是增加了对行政执法人员违法的处罚内容和对拒绝执法的处理。
(第四十七条、第四十八)十一是明确了矿区范围争议的解决办法(49条)。
2)修正后的矿产资源法确立的基本原则一是矿产资源属于国家所有原则;二是国家对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实行统一管理的原则(或探矿权、采矿权审批登记的原则);三是探矿权、采矿权有偿取得原则;四是探矿权、采矿权可以依法转让的原则;五是对矿产资源的勘查、开发实行统一规划、合理布局、综合勘查、合理开采和综合利用的原则;六是国家保障国有矿业经济巩固和发展的原则;(三)有关法规1、国务院行政法规与采矿权管理有关的有:1)矿产资源法实施细则94.3.26国务院第152号令发布实施。
2)矿产资源监督管理暂行办法87.4.29发布实施。
3)矿产资源开采登记管理暂行办法98.2.12国务院241号令发布实施。
4)探矿权采矿权转让管理办法98.2.12国务院242号令发布实施。
5)矿产资源勘查区块登记管理办法98.2.12国务院240号令发布实施。
6)地质资料管理条例2002. 3.19国务院349号令发布,7.1施行。
7)地质勘查资质管理条例2008.3.3国务院520号令发布,7.1施行。
8)对外合作开采海洋石油资源条例82.1.3发布,2001.9.23修改,国务院318号令公布实施。
9)对外合作开采陆上石油资源条例93.10.7国务院131号令公发布,2001.9.23修改,2007.9.18日再次修改。
10)矿产资源补偿征收管理规定94.2.27国务院150号令发布,97.7.13修改,国务院222号令发布11)地质灾害防治条例2003.11.24国务院394号令公布等........。
2、有关的地方性法规有:1)山西省矿产资源管理条例98.9.29第九届省人大常委会5次会议通过。
2)山西省地质灾害防治条例2000.9.27 第九届人大常委会18次会议通过3、有关的地方政府规章有:1)山西省矿产资源补偿费征收管理实施办法94.11.8 第58号省政府令发布。
2)山西省矿业权公开出让规定2003.7.17 第164号省政府令发布。
3)山西省煤炭资源整合和有偿使用办法2006.2.28 第187号省政府令发布。
4、有关的部门规章(以部长令发布的)5、规范性文件(各级政府或有关各级各部门发的对外管理的文件)二、《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实施细则》(一)主要词语1、矿产资源——指由地质作用形成的,具有利用价值的,固态、液态、气态的自然资源。
2、矿产资源分类1)能源矿产2)金属矿产3)非金属矿产4)水气矿产3、探矿权——是指在依法取得的勘查许可证规定的范围内,勘查矿产资源的权利。
4、探矿权人—取得勘查许可证的单位或者个人称为探矿权人。
国土资发[2009]200号文件,又明确了探矿权申请人应是企业法人或事业单位法人。
根据该规定个人不能成为探矿权人。
5、采矿权——是指在依法取得的采矿许可证规定的范围内,开采矿产资源和获得所开采的矿产品的权利。
6、采矿权人——取得采矿许可证的单位或者个人称为采矿权人。
原地矿部96年10月7日地函298号:对采矿权人概念的解释,“取得采矿许可证的单位或者个人称为采矿权人”,其中的“单位或者个”,是指具有民事行为能力的,既享有民事权利、能履行法定义务,又能独立承担民事责任的法人和其他能承担民事责任的经济组织或者自然人。
(二)采矿权人的权利和义务:1、采矿权人的权利(第三十条)1)按照采矿许可证规定的开采范围和期限从事开采活动;2)自行销售矿产品,但是国务院规定,由指定的单位,统一收购的矿产品除外;3)在矿区范围内建设采矿所需的生产和生活设施;4)根据生产建设的需要依法取得土地使用权;5)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权利。
采矿权人行使前款所列权利时,法律、法规规定应当经过批准或者履行其他手续的,依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办理。
2、采矿权人的义务1)在批准的期限内进行矿山建设或者开采;2)有效保护、合理开采、综合利用矿产资源;3)依法缴纳资源税和矿产资源补偿费;4)遵守国家有关劳动安全、水土保持、土地复垦和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5)按受地质矿产主管部门和有关部门的监督管理,按照规定填报矿产储量表和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情况统计报告。
(三)建设工程压覆矿产资源的处理一是建设铁路、公路、工厂、水库、输油管道、输电线路和各种大型建筑物前,必须向所在地的省级地矿部门了解,拟建工程所在区,矿产资源分布情况;二是项目设计任务书报批时,附地矿部门的证明;三是当建设项目与重要矿区的开采发生矛盾时,由国务院有关主管部门或省级人民政府提出方案,并经国务院地矿主管部门提出意见后,报国务院计划行政主管部门决定。
(四)矿区范围争议的解决办法一是当事双方协商解决;二是协商不成的,由所在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根据依法核定的矿区范围处理;三是跨省界的矿区范围争议,当事人协商不成的,由双方省级政府协商解决,协商不成的,由国务院地矿主管部门提出意见,报国务院决定。
三、《矿产资源开采登记管理办法》和国土资源部《矿产资源开采登记有关规定及各项采矿登记资料的要求(一)划定矿区范围所需的资料1、“办法”中明确采矿权人在提出采矿权申请前,应当根据批准的地质勘查储量报告,向登记管理机关申请划定矿区范围。
需要申请立项,设立矿山企业的,应当根据划定的矿区范围,按照国家规定办理有关手续”。
2、“规定”中申请划定矿区范围应提交的资料1)划定矿区范围的申请报告[内容包括:1、办矿理由及简要论证;2、地质工作概况;3、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初步方案(内容包括:一是申请开采范围,矿种及位置;二是储量、质量及可靠程度;三是拟建矿山生产规模,服务年限及综合利用方案;四是说明与整体矿区的衔接;五是附地形地质图或地质图为底图的国家统一直角坐标标定的矿区范围图);4、矿山建设投资安排及资金来源;5、其他需要说明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