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的跨区域调配【考点命题规律分析】[考点趋势剖析][考点分层透析]【典型例题1】【2015·广东卷41⑷⑸,14分】山东省南部的南四湖,由微山湖、昭阳湖、独山湖、南阳湖组成,是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重要通道,沿湖地区工业以煤炭、电力、造纸为主。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南四湖地理位置示意图。
材料二南四湖及周边地区1982年与2012年各景观类型面积统计图。
⑴南四湖湖盆狭长,总体呈______走向。
部分入湖河流不定期出现断流现象,主要原因可能是______。
⑵分析南水北调东线工程通水后对南四湖地理环境可能带来的有利影响。
⑶为了满足调水的水质要求,南四湖沿湖地区工业发展应采取哪些措施?【解析】第⑴题,微山湖、昭阳湖、独山湖、南阳湖形成一体,呈西北-东南走向。
第⑵题,湖泊水量和面积的增多,对周围地区的气候、生物产生影响,进而对通航条件、养殖及旅游产业产生有利影响。
第⑶题,从污水排放、法律法规和环保意识提出相关措施。
【答案】⑴西北-东南向。
降水较少;沿岸用水量大。
⑵南四湖水量增加,湖面增加,使周围地区气候湿润;改善局部地区的气候;利于水生生物的生长,增加生物的多样性;水量增加,利于通航;利于发展养殖业及旅游业。
⑶禁止沿湖地区发展污水排放量较大工业的发展;加强工业污水处理技术及循环使用;加强对沿岸工业发展监督检查,制定相关的规章制定;提高工人的环保意识。
【考点透析】我国主要的资源跨区域调配工程的比较地消费量有限,东南地区能源短缺线;②通往华北:京包-京沈线、大秦线、石太-京石-京沪线、陇海线;③南北运煤通:道宝成-成昆线、同蒲-太焦-焦柳线、京广线、京九线、京沪线;④沿海运煤通道:以海港为枢纽[考点规律揭秘]分析资源跨区域调配的思路资源跨区域调配问题主要从原因、解决资源短缺的途径、线路选择、工程影响等方面进行分析。
1.分析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原因资源分布区与消费区存在差异,即明确该资源分布规律及分布较多的地区;同时明确该资源紧缺区紧缺的原因,包括为何分布较少,为何需求量大,利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等。
因此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原因分析往往从资源调入地区和资源调出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条件与资源配置状况入手。
如下图:2.调入地资源紧张的原因:①本地少;②消耗量大(工农业发达,人口密集);③利用不合理(浪费、污染)。
3.解决资源紧张的途径:开源节流(资源跨区域调配,寻找替代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防治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4.资源调配线路选择:①稳定的资源供应和市场消费能力;②新建线路短、施工难度小、建设成本低;③安全系数高;④对沿线自然环境的影响小。
5.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对资源跨区域调配意义的分析要从资源调入地区和资源调出地区的资源、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生态环境改善等方面入手。
分析如下:从输出地、沿线、输入地三个方面分析有利影响与不利影响(从经济、社会、生态三个方面展开分析和描述),如下表所示:历时三年建设的中缅天然气管线于2013年10月20日全线贯通。
中缅天然气管线起点位于缅甸西部皎漂港,终点位于我国广西贵港,输气能力为每年l20亿立方米。
投产后的中缅天然气管线将结束滇、黔、桂地区没有管道天然气的历史。
我国西南地区的天然气能源大动脉格局初步形成。
中缅油气管道为原油和天然气管道双管线,如下图。
⑴中缅油气管道线路建设过程中会遇到哪些困难⑵中缅天然气管道的建设,对于缅甸有何积极意义【解析】第⑴题,中缅油气管道经过我国西南地区,地形复杂,地势起伏大,夏季炎热多雨,河流较多,并且缅甸当地基础设施和社会依托条件较差,给现场施工造成诸多不便。
第⑵题,中缅天然气管道的建设,能为缅甸工业、商业和居民提供清洁、高效、便捷的天然气,提高沿线居民生活质量,能够拉动相关产业发展,增加就业机会,能够缓解当地生态问题。
【答案】⑴给现场施工造成诸多不便;沿线多为山区、丘陵,地形地质条件恶劣;管道要穿管道穿过热带季风气候区,热带季风气候区高温多雨,越多条河流,作业难度大;缅甸当地基础设施和社会依托条件较差。
⑵为当地工业、商业和居民提供清洁、高效、便捷的天然气,提高沿线居民生活质量;拉动相关产业发展;增加就业机会;能够缓解当地生态问题。
【考点经典试题训练】[3年高考真题](2014·浙江文综,1、2,8分)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是把长江的水调往北方的调水工程,调水线路主要为大运河。
读南水北调东线工程调水线路图,完成1~2题。
1.对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及其可能带来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①可以解决华北平原的盐碱化问题②有利于改善丙地大运河航运条件③丙至戊段可以自流引水④可缓解戊地的用水紧张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2.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对长江可能带来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A.可提高社会对长江水质的关注B.可促使长江的泥沙向海洋输送C.可降低甲地咸水入侵发生的可能D.可改变长江口外海洋潮汐的规律(2013江苏地理。
23~24,6分)为缓解“昆明水少、滇池水脏”的问题,云南省已建成螳螂川、牛栏江调水工程,并规划建设金沙江调水工程,如下图所示。
读图回答3~4题。
(双选题)3.“滇池水脏”与滇池水体更新周期长有关。
滇池水体更新周期长的主要原因有A.流域面积小,汇入水量少B.季风气候,径流季节变化大C.水体总量大,进出水量小D.全年高温,湖水蒸发量大4.跨流域调水工程对滇池流域的主要影响有A.改变滇池流域降水总量B.提高滇池水体自净能力C.减少昆明污染物排放总量D.缓解昆明用水紧张状况[创新预测试题]一、选择题【2015·湖北联考】读下图,回答1~2题。
1.第一条西气东输管道没有直接在东南直出甘肃,而是绕道宁夏、陕西北部与山西,其主要原因是A.节约管道建设成本 B.带动宁夏、陕西等地的经济发展C.补充气源 D.保护东部的生态环境2.图中反映出我国油气分布与消费方面的特征是A.油气资源分布西多东少 B.油气资源分布西少东多C.油气消费西多东少 D.油气消费东西平衡【2015·吉林市质检】早自清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我国就曾有开辟辽河至松花江水陆联运的构思。
孙中山在《建国方略》中也对沟通松辽两大水系,发展航运和海港作了专门论述。
下图为“我国北水南调工程规划示意图”。
读图,完成3~4题。
3.图中南部地区需要从北部调水的主要原因有( )①甲河流域雨季短、蒸发较强,水资源总量小②甲河流域工业污染严重,需要调乙河水冲淡净化③甲河中下游地区人口较稠密,重工业较多,需水量大④乙河结冰期长,没有航运价值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4.该工程建成后所产生的影响,不正确的是( )A.减少沈阳、辽阳与鞍山等地的地下水开采量,缓解城市地面沉降问题B.吉林省中西部是输水的必经之地,也是“近水楼台”的先受惠之地C.输水干线将极大地提高辽河的航运价值D.该工程将减轻洪水对哈尔滨的威胁【2015·泰安市期末考试】下图为我国1980年至2005年能源生产(左图)和消费(右图)重心变化图,读图完成5~6题。
5.关于1980年至2005年我国能源生产和消费重心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A.能源生产和消费重心空间上的变化趋势大体一致B.能源生产和消费重心在空间分布上完全一致C.能源生产和消费重心逐渐向东北方向移动D.能源生产重心东西向的变化小于能源消费重心东西向的变化6.1980年至2005年我国能源生产重心变化的主要原因可能是A.东部沿海大陆架油气资源的开发B.东北、华北地区油气和煤炭资源的开发C.西北、西南地区油气和水能资源的开发D.东南部沿海地区核能、风能等新能源的开发【2015·昆明模拟】下图为我国三种资源跨区域调配示意图。
据此完成7~9题。
7.关于①资源调配线路的叙述,正确的是( )A.经过我国地势的三级阶梯 B.穿越两类陆地自然带C.目标市场位于海南 D.资源主要来自我国新疆和中亚8.②资源调配线路建设的不利条件是( )A.受地势影响抽水北送 B.污染严重,水质差C.加大海河的防洪压力 D.开挖新河道,建设成本高9.③资源对输入地的直接影响是( )A.改善大气环境质量 B.出口加工工业比重增加C.电子工业升级换代 D.外来务工人员明显增加新疆是我国重要的能源基地,继“西气东输”之后,“十二五”期间又实施了“疆电外送”工程。
下图为“疆电外送线路及沿线部分地区景观示意图”。
读图,回答10~11题。
10.“疆电外送”对调入区的直接影响有A.调整产业结构 B.加剧环境污染C.缓解能源紧张 D.促进资源开发11.关于“疆电外送”沿线地区人文景观的叙述,正确的是A.甲图建筑充分利用了当地昼夜温差大的气候特点?B.乙图建筑体现了当地降水丰富、地形平坦的特点C.丙图地区牧业生产规模大,科技水平高???D.丁图地区农业生产精耕细作,水利工程量大【2015·安庆市模拟】下图为我国十二五规划国家能源基地示意图。
完成12~13题。
12.我国主要能源生产区、消费区的正确叙述是( )A.华北地区能源消费主要以石油为主B.东部沿海消费水电、核电为主C.西南基地能源主要是水能、天然气D.蒙东基地生产主要是煤炭、石油13.目前,能缓解我国能源生产与消费矛盾的有效措施主要为( )①大力开发西部能源资源,加强区域能源调配②节约能源,提高能源利用效率③用油气资源全面替代煤炭资源④大力研发潮汐能,开发新能源A.①② B.③④C.①③ D.②④二、综合题14.【2015·石家庄模拟】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2013年12月25日,南水北调中线干线主体工程胜利完工,于2014年汛后正式通水,通水后可有效缓解河南、河北、北京、天津四省市的水资源短缺状况。
材料二南水北调中线干线工程路线图。
(1)说明石家庄市水资源短缺的原因。
(2)分析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通水后对石家庄市的有利影响。
15.【2015·菏泽二模】阅读我国江苏、安徽等地区图文资料后,回答问题。
资料一:盐城拥有江苏省最长的海岸线、最大的沿海滩涂、最广的海域面积,同时也是丹顶鹤的家园、麋鹿的故乡,在沿海滩涂上建有麋鹿和丹顶鹤两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被誉为“东方湿地之都,仙鹤神鹿世界”。
资料二:“皖电东送”工程每年可从安徽淮南(我国重要能源基地)向上海输电500亿度。
资料三:南通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承接了上海转移而来的部分纺织工业和钢铁工业。
⑴分析盐城湿地广布的原因。
⑵说出淮南成为我国重要能源基地的优势区位条件。
⑶说明实施“皖电东送”工程对上海市地理环境的影响。
⑷概述南通承接上海产业转移的区位优势。
考点经典试题训练参考答案:[3年高考真题]1.D 2.A【解析】第1题,南水北调东线工程主要是将长江下游的水调入华北地区,调水会使调入区地下水位上升,加剧华北平原的盐碱化问题,故①错误;调水可以增加丙地运河的水量,有利于改善运河的航运条件,故②正确;根据图中海拔信息,丙至戊段海拔先升高后降低,故丙地至丁地河段不能自流引水,故③错误;调水可以缓解北方地区用水紧张状况,故④正确;选项D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