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阅读目录前言................................................第一章城市公园....................................1.1城市公园的概念..................................1.2城市公园的功能 .................................1.31.4第二章2.12.22.3第三章3.13.23.33.43.5第四章公园水体景观的重要性.........................第五章公园水体景观设计要点.......................5.1 公园水体景观的层次感............................5.2 公园水体景观与自然的和谐统一......................5.3 公园水体景观的视听感受...........................第六章公园水体景观存在的问题........................6.1水体流动性较差...................................6.2补水水源水质较差...................................6.3外源污染物进入水体...............................6.4水体生态系统不完善.................................7.17.27.37.47.58.18.28.39.19.29.3生态净化法....................................结论...........................................致谢..........................................城市公园水体景观设计作者:刘小勤【摘要】城市公园作为城市的绿色基础设施、公共空间,既是具有实用功能的自然化的游憩生活境域,是游人休息游憩的主要活动场所,也是向在此活动的人群进行文化传播的场所和空间。
文章通过分析水体景观设计在城市公园中的地位和作用,提出在水体景观设计时应强调其主题性、情调性、生态性、游乐性和艺术性。
【关键词】城市公园园林水体景观景观情景化景观水体、环境、污染前言城市公园在城市中的地位越来越高,几乎没有人会说城市公园能够被其他的建筑所取代,人们对城市公园的需求日益增长。
市民既希望城市公园的数量增加,更要求城市公园的环境从硬件设施和软件设施两个方面满足人性化的需求。
因此,人们对于公园中各种设计给予了更多的关注,甚至提出了更高的需求,特别希望加强水景在公园中的作用,提升公园的档次和品质。
人们产生这样的心理是很自然的,因为城市公园里面,滨水景观更能使城市的居民亲近自然,公园对居民的生活来说吸引力更大,所以,城市公园生态水体景观设计必须以新理念去指导。
从城市公园诞生开始,它就被赋予了美学的意义。
传统艺术、现代艺术的各种流派,或多或少地都能在城市公园中找到它们的踪迹。
城市公园融生态、文化、科学、艺术为一体,符合人对环境综合要求的生态准则,能更好的促进人类身心健康,陶冶人们的情操,提高人们的文化艺术修养水平、社会行为道德水平和综合素质水平,全面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
1.3水体的概念生命起源于水,生物的生存离不开水。
水是环境中最活跃的自然要素之一,也是地表的主要组成物质。
水作为能源,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源,影响着社会财富的创造和生活的质量。
水是我国传统园林中重要的构园要素,具有其它山石、建筑、花木等形象固定的景观所没有的特殊魅力。
对于久居闹市、与自然山水环境隔绝的人们来说,见到自然状态的水,立刻会感到神清气爽,满目清新。
1.4水体景观在城市公园中的地位和作用水体自身来营造景观效果的很少,大部分水景都会与山石、植物以及各式各样的雕塑组合成景,这样才有回归自然的感觉,达到怡神养性的效果。
水景雕塑要与水体表现形式及尺度的比例、周围环境空间整体性、潜在的人文及精神内涵的体现相协调。
城市公园的主题就是指城市公园在城市中的基本角色,也就是城市公园在城市中所表达出内容。
城市公园主题的确定,一般是根据公园的整体布局并结合公园的内容决定的。
公园所处的地理位置、建设规模、服务对象等,都对公园定位有着密切的联系。
若从其服务对象和规模来看,有市级公园、区级公园、社区公园等。
从其与城市中心的关系来看,城市公园有中心城区公园、市内公园、郊野公园等。
城市公园的主题根据其景观内容又可分为:文化休息公园、纪念公园、历史名园、游乐公园、植物园、风景名胜公园、盆景园等。
城市公园主题的确立,与地方的城市总体规划有很大关系,同时也与设计师的理解与创造力有关。
第三章水体景观总体设计原则3.1安全性设计原则泄洪防汛是水体的重要功能之一,在工程上满足抵御洪水的要求下,保证城市能够安全渡过汛期。
小型的人工水体虽然没有洪水之忧,但也要考虑到有人在水边休憩娱乐时候的安全性。
3.2生态性设计原则自然生态系统的建立:水体和岸边自然植被,建立起具有自我更新能力的自然生态系统,既省去过去的人工维护,又能够形成休闲自在的田园风光,给人以美的享受。
采用直道改曲、河岸分层、硬质软化等方法,为各种动植物创造适宜的生存条件,建立较为完善的水体生态系统,使河岸3.33.4降低噪嬉戏。
3.5公园水体景观的重要性不仅体现在利用水体改善环境、调节气候、控制噪音,而且还能够借助水体流动性的特点,减轻园林周围其它建筑物的凝滞感,动静结合使园林景观更加具有立体感。
虽然现在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人们的想法也在不断地更新,对园林水体景观的要求也发生了一些变化,但是纵观我国公园水体景观设计,其中最直观的感受就是充分利用一种空间的、视觉的、听觉上的综合方式去设计园林水体景观的结构,并且在水体景观设计当中不断的融合传统与现实美从而达到艺术的创新,以创造更加轻松自在的景观环境。
第五章公园水体景观设计要点5.1 公园水体景观的层次感公园水体景观设计布局上主体突出并且具有明显的层次感,利用水这一动态元素与周围的静景相结合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艺术效果。
也使得公园的环境空间在构成上也显得灵活多变,曲径通幽、柳暗花明令人目不暇接。
从我国古典园林建筑的设计风格来分析,古人高度重视人与自然的相互融合,使人触景生情,达到情景交融,使自然意境给人以启示和遐想。
让人们在有限的公园中领略无限的空间,身处园中,感受最真实自然的山水。
这就是中国传统艺术所追求的最高艺术境界,从有限到无限,情景交融,天人合一,人归于自然在我国园林景观设计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发挥。
5.2 公园水体景观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公园水体景观设计在布局上追求回归自然的基本原则,切忌形似的模仿,需要设计者将园林建筑美与自然水体美相互配合。
公园水体景观设计要遵循追求自然的原则,返璞归真,呈现出不规则、不对称的建筑格局,在错落有致的景观布局当中自然的山水是园林景观构图的主体,而形式各异的富有自5.3法。
这境。
人们在但是统,将产生富营养化,最终水体变得腥臭浑浊、后果严重者甚至导致水体发黑、发臭,影响公园水体的水景观赏效果和居民生活环境。
公园水体主要存在以下问题:6.1水体流动性较差通常公园水体为封闭型或半封闭型的小面积水体。
因其与外界大面域水体缺乏连通,使公园水体基本成为一潭死水。
由于公园水体面积较小,水面面域有限,不能形成有效的重力流、风致流,水体自身动力条件较差。
同时由于受场地限制,在水景设计中公园水体往往出现水体流动性差的死角,死角区域水质易恶化,污染物也易在死角处沉积,成为公园水体的内源污染,并影响整个公园水体的水质。
6.2补水水源水质较差??? 一般公园水体的水源主要来自三个方面:自然降水、地表水、再生水。
部分公园日常补充水量以地表径流汇集为主,而汇集区域公共绿地面积较大,在降雨的淋洗冲刷作用下,绿地的化肥农药和土壤表层污染物随地表径流进入水体中,使得补水水源水质较差。
另外,还有部分公园以再生水作为补水水源,由于再生水中营养盐含量较高,这样给水体富营养化提供了物质基础。
据调查资料显示,多数以再生水作为公园水体补水水源时,更加加剧了水体的受污染程度。
?6.3外源污染物进入水体??? 对北京、广州、深圳、珠海、佛山、长沙和武汉等城市公园的调查分析发现公园的水体外源污染主要来自:(1)临近公园水体的餐厅、厕所等产生的生活污水和生活垃圾;(2)公园水边植(5)6.4多数但生总体上7.17.2植物营养物进入天然水体后将恶化水体水质,加速水体的富营养化过程,影响水面的利用。
7.3水池防渗处理破坏景观水生态系统目大部分的人工湖由于考虑到防渗等问题,湖底多为硬质底。
对于需要泥土才能生长的水生植物而言,其种植、生长都会有诸多限制。
很多水域由于防渗层铺设质量不过关,造成人工湖水流失过快,或管理过程中补水不及时。
水生植物因干涸而生长不良甚至枯死,既没有发挥净水作用又破坏观景效果。
7.4游客人为的破坏游客的一些行为,也是导致水质恶化的原因之一。
比如向水中丢弃垃圾;为了垂钓,向水体撒过多的鱼饵,这些多余的鱼饵也会造成水体的污染,这些种种行为都会严重地污染景观水。
7.5设计的不合理由于在水景设计与考虑不周,人工湖中经常会出现死角,而死角中的水由于缺乏流动,水质往往最容易恶化。
各种污染物将会沉积在死角,并慢慢地污染整个人工湖,死角成人工湖的一个内部污染深,因此,在一个人湖中如果死角越多,水质恶化得越快。
7.6地下水的污染随着工农业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污染(如氮、磷、重金属离子等等)渗入了地下,污染了地下水。
如今我国地下水的污染已相当普遍而严重。
而大部分的景观水又是与地下水相通的,因此导致景观水的变质也是显而易见的。
8.18.2与8.39.1景观水体净化的物理方法有机械过滤、疏浚底泥、水位调节、高压放电、超声波等方法,这些方法效果明显,但不易普及,难以大规模实施。
过去常用的有疏浚底泥和水位调节两个方法,疏浚底泥是为了抑制泥中氮、磷的释放而污染水体。
定期补水是为了稀释污染物浓度,其主要机理为稀释作用,其并不改变污染物的性质,但可为进一步的净化作用创造条件,如降低有害物质的浓度,使水体其它净化过程尤其是生物净化过程能够恢复正常。
定期补充水的处理方法对于较小水面的景观水体来说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在经济上可行,也达到预期的效果。
9.2化学方法对于湖泊、河道等缓流水体,由于氮、磷等植物营养物的大量排入已经发生富营养化引起水质变臭时,可以采用直接向水中投加化学药剂的方法杀死藻类。
然后通过自然沉淀后,清除淤泥层即可达到防止水体富营养化的目的。
杀藻常用的药剂有硫酸铜和漂白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