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法人制度

法人制度


七、法人的变更与终止
(一)法人的变更 法人的变更——指法人在存续期间 法人的变更——指法人在存续期间 —— 内 , 因各种原因而发生的法人在组织 上的合并 、 分立以及 活动宗旨、 以及活动宗旨 上的 合并、 分立 以及 活动宗旨 、 业务 合并 范围等其他重要事项的变化。 范围等其他重要事项的变化。 等其他重要事项的变化
机关法人与一部分事业单位法人, 2、机关法人与一部分事业单位法人,是特许 主义。通过行政命令的程序设立,只要机关与 主义。通过行政命令的程序设立, 这类事业单位具备法人成立的实质要件, 这类事业单位具备法人成立的实质要件,无需 登记即可取得法人资格; 登记即可取得法人资格; 另一部分事业单位与社会团体, 3 、 另一部分事业单位与社会团体 , 具备 法人成立的实质要件的,在经过业务主管部门 法人成立的实质要件的, 的许可,并由登记主管机关核准登记, 的许可,并由登记主管机关核准登记,方取得 法人资格,即采用许可主义 许可主义。 法人资格 , 即采用 许可主义 。 特殊的社团设立 采用特许设立主义。如工会、妇联、 采用特许设立主义。如工会、妇联、共青团组 织。
一、法人的概念
法人是具有民事权利能 法人是具有 民事权利能 力 和 民事行为能力 , 依法独 民事行为能力, 立 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 义务的组织。 义务的组织。 组织
二、法人的特征
(一) 法人是依法成立的独立的社会组织。 法人是依法成立的独立的社会组织。 依法成立的独立的社会组织 (二) 法人拥有独立的财产或者经费。 法人拥有独立的财产或者经费。 或者经费 (三) 法人能独立承担民事责任。 法人能独立承担民事责任。 法人能够以自己的名义参加民事活动。 (四) 法人能够以自己的名义参加民事活动。
三、我国民法对法人的分类
我国《 民法通则》 我国 《 民法通则 》 根据法人所 从事的业务活动不同, 将法人分 从事的业务活动不同 , 为企业法人、 机关法人、 为企业法人 、 机关法人 、 事业单 位法人和社会团体法人。 位法人和社会团体法人。
1、 企业法人
企业法人是以营利 为目的 企业法人是以 营利为目的 , 从事经营 营利 为目的, 活动的法人, 活动的法人 , 是各类公司及具有法人资格 的企业的总称。 企业法人是我国法人中数 的企业的总称 。 量最多, 参与民事活动最普遍, 量最多 , 参与民事活动最普遍 , 财产流转 数额巨大的一种, 数额巨大的一种 , 是社会经济活动的最重 要的主体。如各种企业与公司。 要的主体。如各种企业与公司。
法人宗旨的变更, 法人宗旨的变更 , 是指法人所从事 的事业发生改变。 的事业发生改变。 法人宗旨的变更, 法人宗旨的变更 , 将引起法人业务 活动范围与方式的变化,即权利能力与 活动范围与方式的变化, 行为能力的变化, 行为能力的变化,但并不影响其法人资 格的继续存在。 格的继续存在。
法人其他重要事项的变更
五、法人的民事能力
(一) 民事权利能力 法人的民事权利能力——是指法律赋予 法人的民事权利能力 ——是指法律赋予 —— 法人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资格。 法人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资格。 它是法人能以自己的名义参与民事法律 关系,取得民事权利、 关系,取得民事权利、承担民事义务的法律 依据,也是法人享有民事主体资格的标志。 依据,也是法人享有民事主体资格的标志。 自成立时就具有。
包括名称、责任形式、住所、经营场所、 包括名称、责任形式、住所、经营场所、 法定代表人、 经营期限、 注册资金、 法定代表人 、 经营期限 、 注册资金 、 以及 增设或撤销分支机构等方面的变更。 不论 增设或撤销分支机构等方面的变更 。 因为何种原因引起以上事项的变更, 因为何种原因引起以上事项的变更 , 法人 的主体资格都不会受到影响。 的主体资格都不会受到影响。 上述法人的变更, 上述法人的变更 , 应当向登记机关办理 登记并公告。另外,法人的分立、合并, 登记并公告。另外,法人的分立、合并, 还 需经过主管部门审批。 需经过主管部门审批。
1.依法成立。 依法成立。 有必要的财产或者经费。 2.有必要的财产或者经费。 有自己的名称、组织机构和场所。 3.有自己的名称、组织机构和场所。 能够独立承担民事责任。 4.能够独立承担民事责任。
我国法人设立的原则
由于法人的性质、 由于法人的性质、种类不同以及法人设 立原则上的差异。 立原则上的差异。 1、企业法人设立的原则
(三) 法定代表人的责任 法人的法定代表人代表法人从事法人业 务经营活动的行为,其行为后果由法人承担。 务经营活动的行为,其行为后果由法人承担。 法定代表人的权限受法人章程或法人相 关机关决议的限制,但该限制不得对抗善意第 关机关决议的限制,但该限制不得对抗善意第 三人。 三人。 法人有重大违法行为, 法人承担责任外, 法人有重大违法行为 , 法人承担责任外 , 法定代表人也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法定代表人也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六、法定代表人
(一) 概念和特征 法定代表人是指依照法律或者法人 组织章程的规定, 组织章程的规定 , 代表法人行使职权的 负责人。 负责人。
它具有以下特征: 它具有以下特征:
(1) 法定代表人是由法律或法人的 组织章程规定的。 组织章程规定的。 (2) 法定代表人是代表法人行使职 权的负责人。 权的负责人。 (3) 法定代表人是代表法人进行民 事活动的自然人。 事活动的自然人。
企业如具备取得法人资格的实质要件的, 企业如具备取得法人资格的实质要件的,在得到主 管部门的核准,并通过登记程序,才能取得法人资格。 管部门的核准,并通过登记程序,才能取得法人资格。 即非公司企业法人采用许可主义。公司法人有准则主义 即非公司企业法人采用许可主义。公司法人有准则主义 许可主义 与许可主义。 与许可主义。
2、 机关法人
是依法享有国家赋予的行政 权力, 并因行使职权的需要而享 权力 , 有相应的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 为能力的国家机关。 为能力的国家机关。
3、事业单位法人
为了社会公共事业目的( 为了社会公共事业目的(不以营利 为目的), ),由国家机关或其他组织举办 为目的),由国家机关或其他组织举办 从事文化、教育、卫生、体育、 的,从事文化、教育、卫生、体育、新 闻等公益事业单位。 闻等公益事业单位。一般不得参与生产 经营活动,虽也能取得一定收益, 经营活动,虽也能取得一定收益,但收 益只能用于目的事业,且属于辅助性质。 益只能用于目的事业,且属于辅助性质。
组织形式的变更
法人的合并, 法人的合并,是指两个以上的法人合为一 个法人。 个法人 。 合并的方式有新设合并和吸收合并 两种。 两种。 法人的分立, 法人的分立 , 是指一个法人分成两个或两 个以上的法人。 个以上的法人。法人的分立分为新设式分立和 派生式分立两种。 派生式分立两种。
法人宗旨的变更
法人制度
引例
甲联合待业青年4人 集资8万元 租房4间 万元、 甲联合待业青年 人,集资 万元、租房 间,核准登记 领取营业执照后开办了一家百货商店,性质为“ 领取营业执照后开办了一家百货商店,性质为“合作经济 组织” 该商店若盈利的话,除工资外还有年终分红, 组织”。该商店若盈利的话,除工资外还有年终分红,若 有亏损则按出资比例分担。此后经营出现严重亏损, 有亏损则按出资比例分担。此后经营出现严重亏损,负债 15万。债权人纷纷要求还债,主张若商店财产不足抵债, 万 债权人纷纷要求还债,主张若商店财产不足抵债, 则该商店成员需用个人财产还债。 则该商店成员需用个人财产还债。而该商店成员认为商店 是合作经济组织,具有法人资格, 是合作经济组织,具有法人资格,因此法人承担有限责任 即可。而债权人认为商店不是法人,应承担无限连带责任。 即可。而债权人认为商店不是法人,应承担无限连带责任。 该商店是否为法人?如何承担债务? 问:该商店是否为法人?如何承担债务?

法人民事权利能力与自然人民事权利能 力的区别
某些专属于自然人的民事权利, (1) 某些专属于自然人的民事权利 , 如生 命权等,法人不具有;同样,某些专属于法人 命权等,法人不具有;同样, 的民事权利,自然人也不能享有。 的民事权利,自然人也不能享有。 两者的民事权利能力的内容不尽相同。 (2) 两者的民事权利能力的内容不尽相同。 自然人的民事权能力是平等的,普遍一致的; 自然人的民事权能力是平等的,普遍一致的; 法人的民事权利能力因各自成立的宗旨与目的不 同而有所不同, 往往受到法律和法人章程的限制。 同而有所不同 , 往往受到法律和法人章程的限制 。
法人的民事行为能力的特点
1. 法人的民事行为能力和民事权利能力同 时产生和终止。 时产生和终止。 2. 法人的民事行为能力由它的机关或代表 以及法人机关委托的代理人来实现。 以及法人机关委托的代理人来实现。
3. 法人的民事行为能力和民事权利能力的范围相
一致。是一种完全的民事行为能力。 一致。是一种完全的民事行为能力。 企业法人的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范围受企 业法人目的范围限制。 业法人目的范围限制 。 在我国由于企业法人不 登记法人的目的, 而是登记法人的经营范围, 登记法人的目的 , 而是登记法人的经营范围 , 因此, 因此 , 企业法人的权利能力与行为能力范围是 否受经营范围的限制? 合同法》 否受经营范围的限制 ? 《 合同法 》 的司法解释 10条对此没有绝对化 条对此没有绝对化。 第 10 条对此没有绝对化 。 认为超出经营范围订 立的合同一般不认定无效。 立的合同一般不认定无效。
4、社会团体法人
自然人或法人自愿组成, 自然人或法人自愿组成,为实现会 员共同意愿,按照章程开展活动的非营 员共同意愿, 利性法人。 利性法人。 它有学术性团体法人、行业性社会 它有学术性团体法人、 团体法人、 团体法人、专业性团体法人及联合型社 会团体法人。 会团体法人。
四、法人的成立
社会组织要取得法人资格, 社会组织要取得法人资格,依据我国 民法通则》 37条 的规定, 《 民法通则 》 第 37 条 的规定 , 应当同时 具备以下四个实质性要件: 具备以下四个实质性要件: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