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ZZ中国重型汽车集团有限公司企业标准Q/ZZ 50239.4-2011供方过程审核书Q/ZZ 50239.4-2011前言本标准的附录A、附录B为规范性附录。
本标准为首次制定。
本标准由中国重型汽车集团有限公司提出;本标准由中国重型汽车集团有限公司质量部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重型汽车集团有限公司质量部;本标准主要起草人: 蔡东、张晓东、陈克俊供方过程审核书1范围和目的本标准规定了对过程审核的审核内容和报告格式。
供方过程审核的目的是,确认候选供方是否完成了对新配套产品的生产准备,具备批量供货的条件。
过程审核是对整个产品的制造、供货、管理的全过程是否从人、机、料、法、环五个方面全面准备充分,可以持续保持稳定质量向中国重汽供货的基本评价。
2供方过程审核的内容和报告格式2.1报告格式见附录A。
2.2 审核内容见附录B。
3中国重汽的审核人员组成3.1制造单位负责本产品的采购质量工程师、质量部分管工程师、技术部门专家(第一家供方,必要时参加;第一家之后增加供方,必须参加);技术中心工艺所专家(第一家供方,原则上必须参加,第一家之后增加供方,必要时参加)、产品所设计员(必要时);质量部专家(必要时,可委托制造单位质量部代行职责)。
3.2 审核组长由质量部从组成人员中指定。
4过程审核的时机过程审核最好在供方进行生产样件制造期间进行。
附录A:编号:中国重汽供方过程审核书候选供方名称:审核日期:供方过程审核书注:分值=(按评审内容所得分值/评审项目数/10)*100%附录B:供方过程审核内容注意事项:应重点围绕准备为中国重汽配套的产品进行审核。
一、管理和人员-- 1 员工清晰自己对本产品制造的职责,特别是在自检、过程确认(设备点检/首件检验/末件检验)、过程控制(理解控制图)、有序和清洁、零件准备/存放、进行/报请对检验(测量)器具的标定和校准、不合格品隔离等方面。
0□ 4□ 6□ 8□ 10□未评审□完成所交付的任务。
0□ 4□ 6□ 8□ 10□未评审□0□ 4□ 6□ 8□ 10□未评审□0□ 4□ 6□ 8□ 10□未评审□—建筑物状况良好(如防火能力)—未来投资计划(包括建筑物更新,技术改造)能保证供方持续经营—员工穿着、精神状态良好—设备处于良好管理状态—清洁保持良好(厕所/生产场所/废品隔离区等地方)—其它硬件/软件状况使人认为供方有持续的良好管理0□ 4□ 6□ 8□ 10□未评审□从业员进行教育?特殊工种必须有特别的审核。
0□ 4□ 6□ 8□ 10□未评审□7 公司员工对本岗位的满意度,员工流失率统计。
0□ 4□ 6□ 8□ 10□未评审□二、质量和改进1 供方至少取得ISO9000体系或TS16949认证,执行良好。
0□4□6□8□10□未评审□到使用,记录保持完整清晰和并可追溯。
0□4□6□8□10□未评审□0□4□6□8□10□未评审□0□4□6□8□10□未评审□0□4□6□8□10□未评审□0□4□6□8□10□未评审□参数更改等。
0□4□6□8□10□未评审□0□4□6□8□10□未评审□9 供方应有材料质量测试实验室(按质量体系的要求配备),制订的检验计划、充分的设备配置,能保证原材料质量受控。
0□4□6□8□10□未评审□0□4□6□8□10□未评审□最佳是电子数据化的。
0□4□6□8□10□未评审□0□4□6□8□10□未评审□坏情况、包装状态、生产数据、批次等,抽查表明入厂检查执行有效。
0□4□6□8□10□未评审□要求在产品上标识永久二维码及流水号,供方有能力实现。
0□4□6□8□10□未评审□实施、信息取得闭环。
0□4□6□8□10□未评审□1 供方在本产品的研发中执行了标准的研发流程;用于策划和实施的工具和资源足够。
0□4□6□8□10□未评审□2 供方为本产品的研发配备充分的有水准的人力和物资资源;采用CA系统(CATIA V5/pro-E)软件和相关分析工具。
对本产品开展了“设计失效模式及后果分析(DFMEA),并有针对性地采取了相关风险防范措施。
把过去的品质实绩(过往缺陷等)及预测的项目反映到设计及规格上的规则、途径是否明确?品质缺陷的不良预防、再发防止项目有否依据以上的规则途径反映到图纸及规格中?0□4□6□8□10□未评审□0□4□6□8□10□未评审□0□4□6□8□10□未评审□验证、试验需要。
0□4□6□8□10□未评审□清晰哪些变更应事先通知中国重汽并得到同意方可启动。
0□4□6□8□10□未评审□0□4□6□8□10□未评审□1 生产设备/工装模具/刀具能保证满足产品特定的质量要求-生产设备、工装模具的选型及设计,过程(工艺)的设计充分考虑了“过程失效模式及后果分析(PFMEA)的关键风险要素;-产品的符合性达标,特别是供方定义的(包括中国重汽定义的)可测量的重要产品特性,其符合性被有效保证;-供方对过程能力的研究、测定(评审)表明,在规定的工艺参数条件下,过程能力满足要求;-工装模具/设备/机器的保养和维修状态能满足要求。
0□4□6□8□10□未评审□2 将在批量生产中使用的测量和检验设备能有效地满足质量监控要求-检验规范、检验计划清晰,完整;-检测装置(设备)充分、精度合适,并处于检定(校准)周期内。
0□4□6□8□10□未评审□-照明、清洁有序、环境保护、工作环境满足要求;-工位器具、零件搬运满足要求;-安全生产满足要求。
0□4□6□8□10□未评审□-操作说明和要求清晰、完整;-过程参数(如,进给量/速度/循环时间/压力/温度)清晰、完整;-设备/工装摸具型号清晰、完整;-检验规范(量具、检验器具、方法、检验频次)清晰、完整,重要的特性被特殊重视;-所用材料清晰、完整;-对工作环境的要求清晰、完整。
0□4□6□8□10□未评审□-明确不合格品的分类及特性,如废品、返工返修件、调整零件、车间里的余料等;-设置隔离库(区)、标识明显的废品箱、返工返修件箱、调整件箱等;-分选工位、返修工位设置清晰。
0□4□6□8□10□未评审□设备合适地存放。
-产品的周转器具及存放定置、合理、有序、防损伤;-运输器具配置合理、有效;-现场有序、清洁;-工装模具、检测设备合适地存放,防损伤、有序、清洁、标识清晰。
0□4□6□8□10□未评审□7 现场物流过程保证了不混批/不错料,并确保了可追溯性-半成品、原料、不同检验状态的件与成品有效分隔,并标识清晰;-炉号标识、零件批号标识清晰;-总成与零件批号(流水号)对应关系清晰,并有效记录至信息化系统;-应中国重汽要求(如果有),成品具有二维码和每件独立流水号,并有效记录至信息化系统。
0□4□6□8□10□未评审□1供方应有程序化的管理流程,规范内部的材料放行、技术功能放行、生产样件放行、首件检验报告、强制性法规要求的认证证书取得等,并加以实施。
0□4□6□8□10□未评审□-检测和操作说明,包括检验设备,测试结果的文件编制;-工艺参数和公差的技术要求;-设备、工具;-检验规范。
0□4□6□8□10□未评审□担当者进行了实技训练并对其记录进行管理,另外检查结果中要用管理图把握住工序的变化,并适当地采取处理对策。
0□4□6□8□10□未评审□险评估,评估方法应具备有效性;采取的预防性措施应进行跟踪并具有有效性。
0□4□6□8□10□未评审□-厂内制造-来自供方0□4□6□8□10□未评审□6 供方应妥善保存尾件及工装/模具,现场验证情况:0□4□6□8□10□未评审□-厂内-外部0□4□6□8□10□未评审□是否已做好设备保养等的问题不良预防的对应工作。
0□4□6□8□10□未评审□0□4□6□8□10□未评审□0□4□6□8□10□未评审□定期检查(内部评价),员工保护装备是否合适等。
0□4□6□8□10□未评审□录方法及保管期限等的规则?是否已制定了识别对象零件及表示方法?(类似、完成/未完成、合格/不良、保留、修理、试产、补修等各零件)防尘、防锈、包装及运输的各项规格是否已标准化了?0□4□6□8□10□未评审□为依据对零件及工序进行了检查并把对策方案反馈到源流上去?耐久可靠性试验:1.耐久可靠性试验的项目、项目的必要性、基准、条件、实施的规则等是否明确,评价结果是否反馈到源流上去0□4□6□8□10□未评审□14检测装备管理。
1.计量/检具:是否已定出保养管理对象的检测装备?计量/检具发生缺陷时,包括零件是否进行了处理/改善?2.耐久可靠性试验设备:有否按规则及基准实施定期及始业的检查?(例:完成定期检查的检测装备有否标上记号等标识?)3.检测装备的数据有否保管/整理好以便能进行追溯.0□4□6□8□10□未评审□的反馈?有否依规则进行缺陷的记录及保管?负责人有否对重大及再发不良的对策是否合适、时间是否佳等进行评价?(从研究查明真正原因到作出对策、制止问题等)有否进行重大及再发不良的对策的横向展开?对于让步放行,规定是否明确?还有是否与正当的评价及再发防止相结合?有否对于在用户中发生的缺陷能及时作出回答的体制?0□4□6□8□10□未评审□六、分供方管理1 与所有的分供方明确了图纸、技术规范,签署了开发协议;按供方的管理标准,供方对该产品所涉及的分供方进行了相关的审核,证明分供方的质量管理保证能力,检验、试验、测试能力,生产设施、人员保证能力等要素均满足要求;供方针对采购件/原材料的的检验能力充分并制订有检验、控制规范(计划)。
通过检查,确认其分供方有能力稳定提供符合约定质量要求的配套件/原材料。
0□4□6□8□10□未评审□材料、技术功能放行,完成了相关的检验、试验,对发现的问题纠正整改到位。
0□4□6□8□10□未评审□并且达到质量要求的分供方。
0□4□6□8□10□未评审□估等)这些制度被有效地执行,对评估结果应有制度化的处理措施并有效实施。
0□4□6□8□10□未评审□5 供方应定期或不定期开展对分供方破产及停产风险的评估。
0□4□6□8□10□未评审□0□4□6□8□10□未评审□如产品设计修改、材料更改、分供方改变、工艺调整、生产地变更等影响质量因素发生前通知供方并得到批准。
0□4□6□8□10□未评审□策的进展状况进行确认?0□4□6□8□10□未评审□七、物流1 供方有能力对接中国重汽订货系统;供方知晓中国卡车市场的巨大波动性、较难的可预测性和月度波动规律,从组织上、管理理念上均做了适应性安排。
其月度库存及最小库存安排均能满足中国市场要求。
0□4□6□8□10□未评审□从供方所在地、中国重汽的前端仓库“先进先出“原则的实现。
0□4□6□8□10□未评审□中国重汽的生产组织要求,承诺决不让中国重汽生产线停线。
0□4□6□8□10□未评审□息化手段,能确保任何一个配套产品的可追溯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