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应商考核管理办法
3.职责
3.1采购部负责采购文件的编制、采购产品的采购、组织对供应商的评价和编制《合格供应商一览表》。
3.2采购部、质检部和技术部负责对供应商的调查、评审、开发和外协加工。
3.3质量管理部负责对采购产品及外发加工产品的进厂检验、验证和定期复检。
4.内容
4.1供应商考核评估的详细办法:
采购部原则上每月初对上月份供应商进行一次评价,采购员对供应商考核按品质配分:占60分;交期配分:占20分;配合配分:占20分。
1.目的
为采购供应链系统提供标准和规范的业务流程,最终形成一个优秀的供应商群体。即在保证公司协作产品集中采购任务顺利完成的同时,达到规范采购过程、优化供应商群体、共享采购信息、监督采购过程、降低采购成本、提高采购信息化水平、任务分工与业绩考核和与供应商共赢的目的。
2.范围:
本管理办法适用于为本公司提供生产物料(外协加工件、生产辅料等)的所有供应商。
4.5.2.供应商的品质保证能力的调查。
4.5.3.供应商的样品品质鉴定。
4.5.4.供应商评估内容及步骤的确定。
4.5.5.供应商评估结论的审核与批准。
4.5.6.合格供应商的批准。
4.5.7.合格供应商档案的建立。
4.5.8.合格供应商的供货情况定期监督与考核。
4.5.9.根据供应商定期考核情况,进行优胜劣汰或辅导。
4.2品质60分:
4.2.1严重缺陷扣分:每批次扣30分,扣完为止;一个月内出现两次
严重缺陷:对使用产品的人带来危险,不安全以及对产品性带来根本影响的缺陷.(例举:a会带来危险;b产品根本不能使用等)
4.2.2主重缺陷扣分:每批次扣15分,扣完为止.
主重缺陷:造成故障或大大降低单位产品的预定使用性能,但还不致于引起不安全情况的缺陷. (例举:a主要功能不能发挥;b降低了产品的使用价值;c严重外观问题;d影响产品的销售等)
4.3.2 A类延迟4小时,B类延误4小时4分;
4.3.3A类延迟8小时,B类延误16小时8分;
4.3.4 A类延迟16小时,B类延误24小时10分;
4.3.5 A类延迟24小时15分;A,B类延误24小时20分.
扣分说明:
1>A类:指每月交货批数小于10批<含>之厂商
2>B类:指每月交货批数大于10批<含>之厂商
4.6.5B类供应商:则可按相关加工协议的条款正常采购。原则上按月度支付其相关的加工款项,当出现有异常情况下,则要适当的推迟,推迟的时间则要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来确定。则即月结开票后2个月到期的款项有可能延迟一个月(即90天)。
4.6.6 C类供应商:在货款的支付上则会适当延迟1个月或更长。对此类供应商应随时辅导,不能进行辅导改进者,应减量采购或暂停采购。
4.6.7D类供应商:小于60分的为不合格供应商,应予以淘汰。
5.相关性文件
无
6.质量记录
6.1《合格供方考核表》QP-06-05A
6.2《合格供应商一览表》XHD-GF01
4.5.10.监督以及发现问题的处置。
4.6供应商考核界定及支付处理
4.6.1供应商评估总得分为:品质配分+交期配分+配合度配分。
4.6.2供应商的等级界定与控制:根据评估标准最后对供应商进行划分,可根据物料采购金额的大小或者物料重要性的高低等,对供应商进行A、B、C、D类分级:
4.6.2.1A类供应商:总得分≥90分以上;
4.4配合度20分:
4.4.1异常报告回复延误大于8小时5分;
4.4.2其它各项事宜回复延误大于4小时5分;
4.4.3其它各项事宜回复延误大于8小时10分;
4.4.4其它各项事宜回复延误大于24小时20分。
注:8小时为一个工作日
4.5供应商评估的控制要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4.5.1.供应商的首选及选择条件。
4.2.3次重缺陷扣分:每批次扣5分,扣完为止.
次重缺陷:产品性能或其它技术指标虽不符合产品技术指标的要求,但不影响产品之有效使用的缺陷. (例举:a次要功能不能完全发挥,但不影响产品的正常使用;b轻微外观问题;c可以很容易修正或修补,如轻微污点;d不致于影响产品的销售等)
4.3交期20分:
4.3.1 B类延误4小时2分;
一般:组织相应的管理技术人员对供方进行辅导,提升品质水平,对产品实行成品、半成品联合检查。
非重点:供方送检,进行到货检验,对供方的质量体系进行监测、检查,保证体系的有效性。
4.6.3被评为不合格之供应商,暂不列入《合格供应商一览表》中,采购人员不能与其发生相一定的奖励;质量、逾期率为满分,经管理小组进一步考察,认定为特别优秀的供应商的物料可享受免检待遇。按相关加工协议的条款。按时、按月支付其相关的加工款项,即月结开票后2个月到期的款项则即时支付。如在供货过程中极力配合来满足需方的需求,则可适当提前放款。
4.6.2.2B类供应商:总得分≤89,总得分≥76;
4.6.2.3C类供应商:总得分≤75,总得分≥60;
4.6.2.4 D类供应商:总得分<60以下;
根据A、B、C、D类分级对供应商依次区分为重点、一般、非重点、不合格供应商,并按下列方法进行控制:
重点:定期或不定期到工厂进行质量检测或现场检查,设监督点对关键工序或特殊工序进行监督检查,要求供方及时报告生产条件或者生产方式的重点变更情况,提供制程管制上的相关检验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