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云南财经大学文件

云南财经大学文件

云南财经大学文件校科发〔2017〕8号关于印发《云南财经大学科研工作量管理办法(修订)》的通知校属各单位:《云南财经大学科研工作量管理办法(修订)》已经校长办公会议审议通过,现印发你们,请遵照执行。

云南财经大学2017年12月18日云南财经大学科研工作量管理办法(修订)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全面实施“科研强校”战略,充分激发全校教职工从事科研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推动学校科研管理与考核工作的科学化与精准化,促进学校科研事业的繁荣和发展,特制订本办法。

第二条科研工作量考核对象为我校在职在岗的专职教师、专职研究人员和教辅部门中具有专业技术职务的职工(以下简称教职工);其他人员(如行政管理人员、离退休人员等)的科研成果也可按本办法进行登记和考核。

第三条我校教职工取得的以下成果,均属于登记与考核科研工作量的范围:1.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学术译文;2.公开出版的学术性著作,包括专著、编著、译著、教材、教辅资料、教学参考书、工具书、古籍整理著作、论文集等;3.通过结项验收或鉴定的科研课题、科研平台建设项目、创新团队建设项目等;4.已授权的专利或已取得国家版权局颁发的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登记证书的计算机软件等;5.已获得的国家级、省部级、厅局级科研奖项;6.公开展出、出版或发表的美术、设计作品;7.公开发表或出版的文学、艺术作品;8.为党和政府提供决策咨询的内部成果(须提供有效证明);9.学术会议获奖论文或在州市级政府、厅(局)级部门公开征文中获奖的论文(须提供获奖证书或奖励文件);10.由校学术委员会或科研处认定的其它成果。

我校教职工申请登记和考核的成果须明确标识“云南财经大学”为署名单位,凡以笔名、化名等方式署名或署名单位非“云南财经大学”的成果,不纳入登记与考核科研工作量的范围。

第四条科研工作量以“分”为统计单位。

科研处根据质量和数量相结合的原则,对全校教职工已完成的成果进行计分和统计。

第五条我校教职工科研工作量定额与减免办法,按学校人事分配制度的有关规定执行。

第六条科研工作量按自然年度登记和考核,即从每年1月1日至12月31日止。

教职工可以随时登陆学校科研管理信息系统进行成果登记。

每年12月31日前,由本人提供原始材料,经所在部门对成果登记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进行审核,报科研处复核后,确认成果和科研工作量。

年度考核结束后,由各部门在规定日期内打印成果登记表,审核签章后,由科研秘书统一报科研处。

第二章计分标准第七条论文类成果的科研工作量计分标准(一)各类论文的基本分值(二)在期刊公开发表的论文和译文,社会科学类每篇不少于3000字,自然科学类每篇不少于2000字,否则减半计分。

(三)发表在省部级以上报纸且字数超过1500字的理论性文章视同论文,其他成果字数超过1500字以上,每篇计5分;字数在1500字以下800字以上的,每篇计2分;低于800字的,不计分。

(四)以书籍形式出版的论文集以及学术期刊增刊、特刊、专刊中的学术论文,每篇计5分。

(五)在连续出版的以书代刊上发表的论文,参照同级别学术期刊正刊计分。

(六)学术会议获奖论文或在州市级政府、厅(局)级部门公开征文中获奖的论文以特等奖、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优秀奖为序给独立署名(或第一署名)的我校教职工每篇分别按20、15、10、5、2的分值计分,非独立署名(或第一署名)的作者不计分。

(七)两人或多人署名的论文,第一作者的工作量按每篇论文计分的70%计算,其余30%的工作量在第一作者以外的作者中平均分配。

(八)期刊类别的确定,按照《云南财经大学学术期刊目录(修订)》的相关规定执行。

第八条著作类成果的科研工作量计分标准(一)著作类成果,包括学术专著、编著、译著、教材、教辅资料、教学参考书、工具书、古籍整理著作、论文集等。

对著作类计分引入“出版社系数”进行计算。

以新闻出版总署主管、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主编的《中国出版年鉴2016》为参考,将出版社分为一类出版社、二类出版社和三类出版社(见附录:出版社类别划分)。

一类出版社系数为1.5,二类出版社系数为1.3,三类出版社系数为1。

(二)由多人合作完成的著作类成果,第一著者或主编(译)、副主编(副主译)首先提取总分的30%,其余70%的分值按参加人员实际工作量分配;不能判断各自工作量的,按参加人员数平均分配。

(三)由论文集组编而成的著作,按编著类成果计分,所有组编人员只能分配总分值的30%。

如果主编是我校人员,由主编提供分配方案报科研处备案;如果主编是校外人员,按参加人员数平均分配。

如果论文集为组编人员个人论文的汇编,则该论文集可按编著类成果100%计分,但论文集内收录的论文不再单独计分。

(四)学术专著是就某一专题进行系统研究并提出自己独立见解的专门性著作。

学术专著以15万字为基准,每部100分,每增加或减少1万字,加计或扣减4分,再乘以出版社系数。

(五)编著(含主编、编)以15万字为基准,每部60分,每增加或减少1万字,加计或扣除2分,再乘以出版社系数。

(六)译著以15万字为基准,每部60分,每增加或减少1万字,加计或扣除2分,再乘以出版社系数。

(七)教材、教辅资料或教学参考书以20万字为基准,再乘以出版社系数。

每部教材基准分值分别为:1.国家级(教育部明文指定的规划教材)每部300分,每增加或减少1万字,加计或扣除3分,再乘以出版社系数;2.省部级(国家其他部委、省教育厅明文指定或委托编写的规划教材、统编教材)每部150分,每增加或减少1万字,加计或扣除2分,再乘以出版社系数;3.其他教材每部60分,每增加或减少1万字,加计或扣除1分,再乘以出版社系数;4.教辅资料或教学参考书按相应级别教材的50%计分;5.对于出版后被认定为国家级或省部级规划教材的,自认定之日起按国家级或省部级教材标准补充计分;多次被认定为国家级或省部级五年规划教材的,按次重复计分。

(八)知识性出版物,如工具书、读本、汇编以及古籍整理著作等,以10万字为基准,每部45分,每增加或减少1万字,加计或扣除1分,再乘以出版社系数。

(九)为鼓励著作类成果成为精品,对于再版或修订出版的著作类,第二版及以后版本按新版著作的80%计算科研工作量;在每个版本中,每增加一次印刷,按该版次的50%计算科研工作量。

第九条科研项目(课题)的科研工作量计分标准(一)科研项目(课题)是指科研人员承接的国内外各学术基金组织以及各级政府机构、学术团体、企事业单位委托的包括理论研究、咨询研究及其它应用性研究在内的各类科研任务。

科研项目的成果必须在科研处备案并通过结项(包括取得结项证书、专家鉴定、成果采纳证明、视同结项等形式)后方可计算科研工作量。

以《云南财经大学科学研究奖励办法(修订)》中“科学研究项目奖”有关项目分类为依据,各类科研项目计分标准如下:(二)横向科研项目必须在校科研处登记备案,科研经费拨入我校财务账户,方可按上述标准计算科研工作量。

(三)科研项目实行项目主持人负责制。

主持人按课题组成员实际完成的工作量进行分配,项目主持人首先分配总分的30%,然后再与全体人员进行第二次分配,分配方案报科研处备案;我校教职工参与校外人员主持的纵向项目,按参与总人数平均分配剩余的70%(即总工作量的70%),但排名在第四名及以后的最高限额为该项目总工作量的10%。

我校教职工参与校外人员主持的横向项目但科研经费未拨入学校财务账户的,不计工作量。

(四)校级以外的纵向课题在研期间可预支科研项目分值,但累计不超过40%,需由项目负责人提出申请,报科研处备案。

第十条科研平台与创新团队建设项目的科研工作量计分标准(一)科研平台与创新团队建设项目是指为科学研究提供硬件支撑和人力资源条件,服务于科研活动的各级各类研究基地、协同创新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科学普及示范基地、科技创新团队、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团队、新型智库等的建设项目。

科研平台与创新团队建设项目必须有相关主管部门的立项通知且项目主持人属于本校教职工并通过结项验收后方可计算科研工作量。

(二)科研平台与创新团队建设项目按项目级别计算科研工作量。

国家级科研平台与创新团队建设项目按500分/项的标准计分;省(部)级科研平台与创新团队建设项目按200分/项的标准计分;教育厅及其他厅级科研平台与创新团队建设项目按100分/项的标准计分。

(三)相关主管部门以支持科研平台与创新团队建设的名义资助的专项科研项目(课题),该科研项目(课题)以所依托的科研平台与创新团队相对应的级别为基准按国家级、省部级和厅局级一般课题予以认定,并分别以150分/项、100分/项和60分/项的标准计算科研工作量。

(四)科研平台与创新团队建设项目实行项目主持人负责制。

主持人按项目组成员实际完成的工作量进行分配,项目主持人首先分配总分的30%,然后再与全体人员进行第二次分配,分配方案报科研处备案。

(五)科研平台与创新团队建设项目在建设期间可预支项目分值,但累计不超过40%,需由项目主持人提出申请,报科研处备案。

第十一条校外科研奖励的科研工作量计分标准(一)校外科研奖励主要指我校教职工已获得的国家级、省部级、厅局级科研奖项。

“国家级科研奖”包括“国家科学技术奖”、“五个一工程奖”、“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优秀成果奖”、“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全国教育科学优秀成果奖”、“全国优秀博士论文奖”以及有重大影响的“学术性评奖”,包括“吴玉章奖”、“孙冶方经济科学奖”、“安子介国际贸易研究奖”等;“省部级科研奖”以奖励证书印章单位的行政级别为准,主要指“云南省科学技术奖”、“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国务院各部委颁发的科研成果奖,以及其他类似的同级别政府颁发的科学研究奖;“厅局级科研奖”以奖励证书印章单位的行政级别为准,主要指州(市)级人民政府、省教育厅、省科技厅等单位颁发的科研成果奖。

(二)全国性学会、行业协会等社会团体颁发的科研成果奖按省部级科研奖予以认定科研工作量;省级学会、行业协会等社会团体颁发的科研成果奖按厅局级科研奖予以认定科研工作量,但会议论文获奖、征文获奖及在各类纪念庆祝活动或竞赛中的获奖不在此列。

(三)校外科研奖励依据奖励级别和等次每项按如下标准计算科研工作量:(四)两人或多人共同获得的校外科研奖励,第一获奖者的工作量按每项奖励计分标准的70%计算,其余30%的工作量在第一获奖者以外的获奖者中平均分配。

第十二条专利的科研工作量计分标准(一)专利分为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和外观设计专利三类,其中,发明专利每项计300分,实用新型专利每项计100分,外观设计专利每项计30分。

(二)专利第一完成人占总分的30%,剩余的70%由专利第一完成人按照各成员的贡献大小进行分配;第一完成人不是我校教职工的,我校教职工按参与总人数平均分配剩余的70%(即总工作量的70%),但排名在第四名及以后的最高限额为该专利总工作量的10%。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