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

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


一、《普通教育学》简介
1.赫尔巴特的生平
◆1802年,赫尔巴特发表了他的第一
篇教育论文《裴斯泰洛齐关于直观的初
步观念》。 裴斯泰洛齐要使教育心理学化的思想
给了赫尔巴特以极大的启迪,使之开辟
教育科学之路的努力有了真正的起点。
一、《普通教育学》简介
1.赫尔巴特的生平
◆1802年,获哥丁根大学博士学位, 随即在该校讲授教育学、心理学、逻辑 学和哲学。
一、《普通教育学》简介
2.《普通教育学》简赏
第三编的标题是“性格的道德力量”,共
分六章,各章依次为;“究竟什么叫做性
格”、“论道德的概念”、“道德性格的表
现形式”、“性格形成的自然过程”、“训
育”、“训育特殊性的考察”。
本编主要论述了训育和道德性格的形成问
题。
一、《普通教育学》简介
2.《普通教育学》简赏
神学课程。
他认为,某一学科虽归属于某一特定的兴 趣,但对其他几种兴趣同时也产生影响。各 门学科所提供的范围广泛的观念,通过统觉
在儿童心灵中组成统一体,形成多方面的、
匀称的、和谐的、、完美的性格 。
二、赫尔巴特的教育思想
3.形式阶段与教学原则
♀赫尔巴特在坚持“三个中心”—— 教师中心、书本中心和课堂中心的基础 上,依据心理学来阐述教学过程,并将 教学过程分为“明了→联想→系统→方
赫尔巴特把如何处理人与人之间的 关系,确定为五种道德观念(简称“ 五道念” ),以此作为他的伦理学的 基本原理。这五种道德观念为:“内
心自由”的观念、“完善”的观念、
“仁慈”的观念、“正义”的观念、
“公平”的观念。
儿童管理的方法
通过对儿童进行管理,使之在儿童时期
就能够克服他的烈性,“造成一种守秩序的
察,由感觉而得来的以经验为基础的兴趣。
自然(博物)、物理、化学、地理等课程。
二、赫尔巴特的教育思想
2.兴趣学说和课程设置
(2) 思辩的兴趣:是通过思考探索事物间
的关系、规律的兴趣。
数学、逻辑学、文法等课程。
(3) 审美的兴趣:评价、判断自然、艺术
和行为美丑的兴趣。 文学、绘画、音乐等课程。
二、赫尔巴特的教育思想
◆道德训练
认为实施道德训练应贯穿于整个教育、教 学以及儿童日常生活中,培养儿童善良的感 情和道德行为习惯。
道德训练的方法具体有:
(1) 陶冶。 所谓陶冶,即逐渐地对儿童的 心灵和感情施加影响,而不是采取压制手段。
二、赫尔巴特的教育思想
1.教育目的与道德训练
◆道德训练
(2) 赞许和谴责。 当儿童遵守行为规则时, 教育者给予他应得的赞许,使之产生快乐的 情感。当儿童不听训话时,则要进行谴责。
在哥尼斯堡大学的二十多年,是赫尔巴特学
术生涯的高峰期,也形成了具有自己特色的
教育理论和方法。
一、《普通教育学》简介
1.赫尔巴特的生平
◆1833年,辞去哥尼斯堡大学教学职
务,重返哥丁根大学教授哲学和教育学。
◆ 1835 年,发表了《教育学讲授纲 要》,对《普通教育学》一书作了补充
和进一步阐述。
◆1841年病逝,享年65岁。
1.赫尔巴特的生平
赫尔巴特( 1776 年— 1841 年), 19 世纪德国 著名的教育家、哲学家, 是第一个试图把教育建 立为一门科学的理论家, 被誉为现代教育心理学 的创始人、科学教育学 之父。
一、《普通教育学》简介
1.赫尔巴特的生平
◆1788年,入奥尔登堡文科中学,接 受古典式的学校教育,开始研究康德的 哲学。
二、赫尔巴特的教育思想
1806年,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的出 版标志着规范、科学的教育学的建立。赫尔 巴特相对于20世纪的杜威而言,被认为是传 统教育学的代表。 20 世纪初,赫尔巴特的教育思想曾借道 日本传入中国,从清末开始,逐渐在中国传 播开来,并对中国近代的学校教育实践产生 了极为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四段教学法之明了
四段教学法之联想
四段教学法之系统
四段教学法之方法
五段教学法
预备 :唤起学生的原有相关观念和吸 引学生的注意。 呈现:教师清晰地讲授新教材。 联系:使新旧知识形成联系。
◆1805年,他成为正式教授。
◆1806年,发表了他的代表作《普通 教育学》一书,开始构建他的主知主义 教育思想体系。
一、《普通教育学》简介
1.赫尔巴特的生平
◆ 1809 年,应哥尼斯堡大学的邀请,在
“康德哲学讲座”讲授哲学和教育学。并主
持成立了教育科学研究所和实验学校。
他的教学和实验研究工作均获得了成功。
先试牛刀:教师资格考试试题
1 .提出“明了、联想、系统、 方法”四段教学法的是( C )。
A.斯宾塞 C.赫尔巴特
B.夸美纽斯 D.洛克
先试牛刀:教师资格考试试题 2 .一般说来,标志着教育学的发展 进入独立形态阶段的是( C )。 A.洛克的《教育漫话》
B.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
C.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 D.赞可夫的《教学与发展》
♀为完成教育目的,赫尔巴特提出了一个 完整的教育过程,即儿童管理、课程教学和 道德训练。 管理方法 ◆儿童管理 认为儿童有一种“不驯服的烈性”,它是 不守秩序的根源,既会扰乱教育者的教育、 教学计划,也会“把儿童的未来人格置于许 多危险之中”,甚至走向“反社会的方向”。
二、赫尔巴特的教育思想
1.教育目的与道德训练
法”四个阶段。这就是教学的“形式阶
段”理论,即著名的“四段教学法”。
二、赫尔巴特的教育思想
3.形式阶段与教学原则
▲教学过程即是一个观念运动过程,
通过明了阶段使个别的观念明确清楚,
通过联想阶段使许多个别的观念得以联
合,通过系统阶段使已联合的许多观念
得以系统化,通过方法阶段使已系统化
的观念进行某种运用,以便使之更为牢
二、赫尔巴特的教育思想
赫尔巴特教育思想的主要观点: 第一,将伦理学和心理学作为教育学的理 论基础,奠定了科学教育学的基础。 第二,强调教师的权威作用,强调教师的 中心地位,形成了传统教育“教师中心、教 材中心、课堂中心”的三中心论。
第三,提出“四阶段教学”理论。
第四,提出了教育性教学原则。
五种道德观念
2.兴趣学说和课程设置
◆历史的或同情的兴趣
(4) 同情的兴趣:在与一定范围的人接触
中,愿与人共享苦乐的兴趣。
本国语、外国语(古典语和现代语)等课程。
(5) 社会的兴趣:愿与较广泛的人接触,
关心社会和国家幸福的兴趣。
历史、政治、法律等课程。
二、赫尔巴特的教育思想
2.兴趣学说和课程设置
(6)宗教的兴趣:重视和亲近神的兴趣。
◆ 1789 年,写出了第一篇哲学论文 《论人类道德的自由》。 ◆1793年,进入耶拿大学学习法学, 后转学哲学,师从康德的学生费希特。
一、《普通教育学》简介
1.赫尔巴特的生平
◆1797年,赫尔巴特大学毕业后开始了他 的教学生涯。从1797年到1800年,他在瑞士 的一个贵族家庭中担任3个年龄分别为8岁、 10岁和14岁的男孩的家庭教师。他每隔两个 月就写一份教育报告, 3 年共写了 24 份报告。 在对他所教的 3 个儿童的个性和需要进行 研究的过程中,赫尔巴特体验并认识到了心 理学对于教育学的价值,并开始研究教育学 中的心理学问题。
本编主要论述了管理和教育的一般目 的问题。
一、《普通教育学》简介
2.《普通教育学》简赏
第二编的标题是“兴趣的多方面性”,共分六
章,各章依次为:“多方面性的概念”、“兴趣
的概念”、“多方面兴趣的对象”、“教学”、
“教学的过程”、“教学的结果”。
本编主要论述了兴趣的多方面性问题,并 以此为基本原理来解释学校的教学计划和学 科设置,阐述了教学的过程,环节等一系列 教学论问题。
精神”,以保证教育教学的顺利进行。
管理儿童的方法主要有:“惩罚的 威胁”、“监督”、“命令和禁止” 、“惩罚”、“做功课或进行活动”
、权威和爱。
四段教学法
明了:指教师讲述新教材,将新观念分 析出来深入研究,以便使学生清楚而又明 确地感知新教材。 感知新教材 联想:指通过师生活动将新旧观念联系 起来。 联系新旧知识 系统:指在教师指导下寻找结论和规则。 概括和总结 方法:指通过练习,将所学知识应用于 新的场合。 把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
一、《普通教育学》简介
2.《普通教育学》简赏
《普通教育学》是第一部具有科学体 系和现代意义的教育学著作。
该书的全称为《从教育目的引出的普
通教育学》。全书的篇章目录为:三编、 十四章。三编之前加有一个“绪论”。
一、《普通教育学》简介
2.《普通教育学》简赏
在“绪论”部分,赫尔巴特着重说明 了教师学习教育学的意义与作用。 第一编的标题是“教育的一般目的”, 共分两章,第一章为“儿童的管理”, 第二章为“真正的教育”。
3.形式阶段与教学原则
♀赫尔巴特根据其心理学理论,确认教学 是形成道德观念、培养道德品质的最基本的 手段。因此,在西方教育史上,他第一个明 确地提出了“教育性教学”的概念,从而正
确地阐明了教学的定义,论述了教学与教育
的关系。
二、赫尔巴特的教育思想
3.形式阶段与教学原则
赫尔巴特所说的“教育性教学”是指任何 教学都必须具有教育性,教育不能离开教学。 赫尔巴特写道:“教学如果没有进行道德 教育,只是一种没有目的的手段;相反,道 德教育(或者品格教育)如果没有教学,就是 一种失去了手段的目的”。 赫尔巴特重视教学在道德教育中的作用, 实际上提出了“教育性教学原则”。
《普通教育学》的最早中译本是由尚 仲衣翻译,商务印书馆1936年出版。 解放后,陈书又据英文版并参考尚本 对《普通教育学》一书的部分章节予以 翻译,包含在《西方资产阶级教育论著 选》一书中,由人民教育出版社于1964 年出版。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