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9届高三语文《分析有方,说理有法——作文讲评教学设计》

2019届高三语文《分析有方,说理有法——作文讲评教学设计》

分析有方,说理有法
——作文讲评教学设计
广州市花都区第二中学徐淑红
【教学目标】
1.用直接摘取引导语法或者关键词语解释法拟写观点。

2.拟写好文章的布局谋篇。

3.运用指引中的方法,参考给出示例,写好主体段落的分析说理。

【重点与难点】:写好主要段落的分析说理。

【学情分析】本学期作文教学从衔接2018年高考作文开始,选择有引导语的作文题目进行训练。

学生在关注引导语的同时基本上学会了用直接摘取引导语法或者关键词语解释法拟写观点。

但在论述的主要段落中,非常多的同学依然是用叙述文的方法来写议论文的论据,论证过程中,既没有分论点或总领句,分析议论也是一笔带过。

因此,本设计在衔接之前练习过的开头段落的写法、拟写好文章的布局谋篇之后,重点是写好主要段落的分析说理。

【知识链接】
1.什么是任务驱动型作文
任务驱动型作文属于材料作文的一种新型、特殊的形式。

题目除了提供具有真实性、对立性、现场感和层级发展的叙事体事件之外,增加任务指令的材料作文。

2.任务驱动型作文一般的构成部分
一般来说任务驱动型作文由三个部分构成:材料(事件、事实)、引导语和写作要求
3.任务驱动型作文每部分构成的作用
(1)材料(事件、事实):写作的基本内容
(2)引导语:规定写作的范围、中心
(3)写作要求:明确写作对象和写作目的
【题目改编自“2019 届原创预测同题异构作文”】
北京时间8月19日,雅加达亚运会游泳比赛拉开战幕。

在男子200米自由泳决赛中,孙杨以1分45秒43的成绩毫无悬念摘得金牌,这是孙杨本届亚运会参加的第一个项目,也是他运动生涯中获得的第一枚200米自由泳决赛亚运金牌,这块金牌他用了八年的时间。

在亚运会200米自由泳颁奖仪式上,发生一段小“插曲”:在奏国歌升国旗仪式快要完成时,国旗杆突然掉落,孙杨的嘴型在屡次重复“one more time,然后马上找到工作人员交涉,要求重新进行升旗仪式。

工作人员对国旗进行调试,2分钟后,中国国歌又再一次响起。

此事一出就立马登上热搜榜首位。

阅读上述材料,对于当代的一些爱国行为,你有怎样的联想和思考。

请据此写一篇文章。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教学过程
一、走好审题第一步
1.尝试说出本题目的材料(事件、事实)、引导语和写作要求和各自的作用。

(略。

见上面)
2.重点解读“引导语”,拟写出观点。

对于当代的一些爱国行为,我认为,爱国是一种义务与责任,做一个成熟理性的爱国者,这样才不负时代的使命。

二、合理安排文章的结构
(一)写作第一段:(方法:引述材料+过渡句+中心句)
(二)学会布局谋篇,写作1-4段的起首句(分论点)如:
第一段(总观点):
第一段:对于当代的一些爱国行为,我认为,爱国是一种义务与责任,做一个成熟理性的爱国者,这样才不负时代的使命。

(总观点)
第二段:国旗是国家的象征和标志,尊重爱护国旗,是每个公民的法定义务与责任,也是爱国的一种具体表现。

(围绕材料论述)
第三段:爱国,能让人克服重重困难,不负时代重托,为祖国的繁荣昌盛贡献力量,做一个最坚定的爱国者。

(总领句的写法:关键词+作用、做法)
第四段:爱国需理性,需从你我做起。

(正面、反面、正反面论证皆可)
或:我们新时代的青少年,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这是爱国的最好体现。

(怎么办)三、重温主体段落的五步法,学以致用,课堂练习,用五步法写好本篇文章的第三段。

(一)【方法指引】
1.造段5步法:观点句+解释观点+叙例+议论+小结。

(1)第一步,段的首句:一定要摆放这段的总领句或分论点。

开门见山,使阅卷老师明白你这一段要论证什么问题。

(观点句/总领句)如:换个角度(关键词),学会变通地看待问题,这样我们就可以把问题简化(作用),通过最简单的手段去解决(做法)。

又如:换个角度(关键词),让思维在转弯中(做法),迎来转机,帮助我们发现生活中不经意的美好。

(作用)。

再如:换个角度(关键词),让思维学会转弯(做法),迎来创新发展(作用)。

方法小结:关键词+影响、评价、作用/做法。

(2)第二步:阐释或引用名人名言。

从理论上对分论点进行论证,也就是通常所说的理论
论证。

要注意名人名言与分论点有关系。

(阐释观点)
阐释段首句的角度示例:
例子1:(1)内涵+作用。

内在美实质上是指人从内在提高自身的素养。

(观点句)一个人只有具备了远大的志向、坚强的意志、超群的能力(内涵)才能克服人生旅途中的风霜雨雪,书写出绚丽的人生画卷(作用)。

(2)知识就是力量。

(观点句)它首先是一种难以量化的、伟大的精神智慧,当然更可转化为具体的、可见的、巨大的物质力量。

(内涵)
例子2:(1)名言+做法。

(见下面五步法的例子)
(2)名言+条件法。

沉稳从无欲而来。

(观点句)孟子曰:“无欲者,可王矣。

”无欲就是没有私欲,作大事者,不能因蝇头私利而毁坏全局,只有这样才能练就出沉稳的性格,赢得最终的胜利。

(阐释句:名言+条件法)
例子3:假设法。

沉稳从志而来。

(分论点1,观点句)一个人若没有远大的志向,只沉迷于现实的花花世界之中,自然无法拥有沉稳的性格。

(阐释句)
沉稳从难而来。

(观点句)一个人若没有经历无数的挫折与磨难,身陷蜜水与襁褓之中,自然无法拥有沉稳的性格,一遇困境,便心浮气躁,岂能成所谓大事者哉。

(阐释句)总之:阐释观点可以从内涵、作用,也可以在观点句之后写名言,然后再进行阐述。

阐述观点的过程中除了从内涵、作用(意义、目的)方面来解说外,也可以假设不这样做会有怎样的结果。

等角度来写作。

(3)第三步:列举典型事例。

所举事例要紧扣分论点。

写法上简要叙述即可,不要过多描写。

(事例材料)人+事+果
(4)第四步:分析说理。

这是本段最重要的一步。

因为没有分析说理,只列举一个两个事例,不进行分析说理,那举出的事例就不能成为分论点的论据,也就没有说服力。

那么怎样进行分析呢?常用的有三种分析说理的方法:因果分析法、假设分析法、条件分析法。

(看下面五步法的例子)(分析事例)
(5)第五步:本段小结。

照应本段开头,重申这一段的分论点。

可加上“因此”或“所以我认为”等字样。

这样一来,本小段就形成了一个完整的说理板块(结论句)
2.小结。

一个标准的议论段一般来说依次包含如下五种功能不同的句子:观点句+解释观点的句子+叙例(论据)+议论+小结
【五步法示例】
(观点句)一个人只有拥有自己的底线,才拥有做人的傲骨。

(阐释观点)苟利国家生死已”,“岂因福祸避趋之”。

故国山河破碎,江山风雨飘摇之际,多少铁血男儿,都坚守住人生的底线,坚守住中国文人不屈的铮铮傲骨与气节,坚守中国人的
爱国赤忱。

(名言+做法)
(事例材料)拥有底线,是屈原在汨罗江畔纵身一跃的至死不渝;拥有底线,是苏武被困匈奴十余载仍不肯叛国的忠心不二;拥有底线,是文天祥在押送途中仍长吟“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铮铮傲骨。

一个人若连底线都可以逾越,只能说他枉为人。

失去底线,是秦桧那等小人的保己卖国;失去底线,是卫律之徒的背家弃国;失去底线,更是清政府那般的欺软怕硬。

(分析说理)拥有底线,屈原才能在污浊的世界中不会被污染,保持一颗纯洁的心;拥有底线,苏武才能在艰苦孤寂的境遇中屹立不倒;拥有底线,文天祥才能在威逼利诱面前坚守民族气节。

一个人如果没有底线,将会随波逐流、背信弃义、卖国求荣、苟且偷安,如秦桧、卫律之流。

(用假设法分析所举事例)
(结论句)拥有底线,才拥有屹立不倒的基础,才能建筑你的万丈人生;而没有底线的人,不是遗臭万年,就是化为历史的尘埃了。

(二)【实战训练】(表格形式设计目的:让学生有意识写好每格的内容)
训练1:
训练2:
(三)巩固练习:用五步法写好本次作文的第三段。

示例1:
示例2:
第一、二步相同
(四)当堂检测:(关于主体段落)指出不足,用五步法进行文段升格。

中国历史上有许多的名人,例如钱学森,为了中国宁愿放弃自己在外面如此高薪丰厚的报酬,毅然带上所有他研究的东西,回到当时比较落后的中国来,即使重重困难,他也还是回到了中国这个大家庭中,毅然决然地为中国做奉献,吃苦也不怕。

对中国的发展献上自己的力量,最终他成功了,他确实为我们中国的发展献出了不可或缺的一份力量。

亮点:叙例还算简洁。

文段存在问题:没有总领句及对总领句的阐释。

分析说理很少,没有总结句。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