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读书报告封面模板(共8篇)

读书报告封面模板(共8篇)

篇一:“读书报告”封面及格式图片已关闭显示,点此查看《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读书报告(2013----2014学年第二学期)题目学院专业班级学号学生姓名任课教师杭州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基础部编制2图片已关闭显示,点此查看“读书报告”要求1、可以选取推荐书目中的任一本书阅读,自拟题目,就选取阅读文本的整体内容或局部或具体问题撰写一篇不少2000字的读书笔记或读后感;附:被被评为优秀的“读书报告”(见第4页)3《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读书报告(2013----2014学年第一学期)题目《读书报告》学院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专业班级生科134 学号学生姓名邬嘉辉任课教师胡祎赟杭州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基础部编制4图片已关闭显示,点此查看5图片已关闭显示,点此查看6图片已关闭显示,点此查看篇二:读书报告封面格式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读书报告文章题目:授课教师:上课地点:学生姓名:学号:专业:联系电话:完成时间:年月课程读书报告教师评分表图片已关闭显示,点此查看篇三:西北大学读书报告封面研究生课程读书报告院系名称课程名称任课教师专业学号姓名日期西北大学研究生院制篇四:读书报告封面油田化学读书报告——微生物提高石油采收率(meor)课程名称油田化学教师姓名学生姓名学生学号 20091003126所在院系资源学院日期2012年11 月 22 日图片已关闭显示,点此查看篇五:读书报告研究报告封面学年学期研究生课程考核(读书报告、研究报告)考核科目:学生所在院(系):学生所在学科:姓名:学号:题目:第 1 页(共页)篇六:本科生课程读书报告封面及格式浙江工业大学2014 ~2015 学年第二学期本科生课程读书报告——任选课程中感兴趣的问题课程名称:化学科学概论论文题目:浅谈化学与战争任课教师:张玮学生姓名:冯轩学号: 2012020602062015.4.22浅谈化学与战争众所周知,化学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而它与战争的缘分也是不浅。

早在先秦时期,就有方士炼丹以求长生不老,其实他们应该算是最早的一批化学家。

在他们的不懈实验亦或是机缘巧合之下,黑火药诞生了。

起初他们只是拿来当烟花放以追求美丽和赶跑年兽,到了唐朝末年,终于有人将黑火药这种东西应用于战争中了,他们用抛石机抛出的火药包及火箭来攻击敌人。

到了宋元时期,火药已在战争中广泛运用,其中著名的作品有“震天雷”(类似于手榴弹)、“突火枪”(现代枪支的前身)等等。

相比于同时期欧洲还在冷兵器时代,可见在中国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是名不虚传的。

再把目光放到近代,20世纪的两场世界大战把全世界人民都置于水深火热之中,但化学的发展并未止步不前。

硝化纤维、硝化甘油、tnt、无烟火药、c4等等,可以说战争的需要促进了化学的发展。

一.黑火药2kno3+3c+s=======n2↑+3co2↑+k2s这种火药初期并未用于战争之中,而是作为中药或者其他的用途。

得到了更好的体现,蒺藜火球,霹雳火球等发明层不不穷。

随着火药性能的提高和新技术的应用,新的威力更大的火器不断被发明创造出来,并在战争中起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二.硝化甘油说起硝化甘油,就不得不提到一个非常著名的人物——诺贝尔。

在当下,学者们都已获得诺贝尔奖作为自己奋斗的终生目标,而在二百多年前,正是硝化甘油让这位化学家成为了百万富翁。

在意大利人索布雷罗合成硝化甘油后不久,诺贝尔和他的父亲就开始想办法“降服”这头易怒的怪兽了。

但是科学的发展总伴随着一代代人的牺牲,在一次事故中诺贝尔失去了他年幼的弟弟,他父亲也受了重伤。

诺贝尔并没有放弃,他发明了“温热法”来冷却硝化甘油,并用硅藻土吸附,使其方便运输,终于制成了安全可靠的硝化甘油炸药及硅藻土炸药,为当时社会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三.tnttnt,即三硝基甲苯,这是继硝化甘油之后炸药界的又一力作。

tnt可以说是世界范围内运用最广的炸药之一了,我们甚至能在许多美国大片中见到它的身影。

还有很有名的tnt当量,即所有用释放相同能量的tnt炸药的质量表示核爆炸释放能量的一种习惯计量。

如一枚制式手榴弹是226克tnt当量;一枚反坦克地雷是5公斤tnt当量;而著名的广岛原子弹“小男孩”为1.5 万顿吨,长崎原子弹“胖子”为2.1 万吨。

tnt由j·威尔勃兰德发明,一般呈黄色粉末或鱼鳞片状。

又因为它性质稳定,不易爆炸,即使直接被子弹击中也不会引爆,所以得到了广泛运用,也因此得到了“炸药之王”的美称。

四.烟雾弹、闪光弹说了这么多炸药,我们也聊聊其他跟化学有关的武器,烟雾弹就是其中的一种。

烟雾弹的原理就是通过化学反应制造出大量有色气体,来阻隔目标视线用来进攻与防守都是很有用处的。

一般的烟雾弹都用黄磷、sncl4(四氯化锡)、ticl4(四氯化钛)或so3(三氧化硫)等物质,通过引爆弹壳体内的炸药将反应物质散发到空气中并产生大量烟雾。

相比于民用烟雾弹,军用烟雾弹的最主要特点就是发烟时间短,烟雾时间长,并具有躲避红外线、微波等功能,从而达到真正的隐藏效果。

可以说,烟雾弹在战场上发挥的作用一点不逊色于炸弹。

既然说了烟雾弹,我们就不得不提一提它的孪生兄弟——闪光弹。

闪光弹的作用是投掷后发出强光暂时使敌人失明,使自己获得有利的条件。

当人们把闪光弹的拉环拔掉时,底火会点燃导火索,导火索燃烧2~3.5秒后点燃镁单质,瞬间产生6000000~8000000坎的强光, 使20平米室内作战环境下让敌人短暂失去作战能力。

五.毒气弹最后,我们来说说这臭名昭著的毒气弹。

顾名思义,毒气弹就是装填着毒气与毒剂的弹药,其实这种武器自古有之,不过在近现代战争才出现的化学武器造成了大量杀伤才被人重视。

其中毒剂一般分为六种,它们分别是:神经性毒剂;糜烂性毒剂;失能性毒剂;刺激性毒剂;全身中毒性毒剂和窒息性毒剂,但是每一种都对人体有着极大的危害。

这种化学武器的初次使用在一站时的比利时,德军将储存在钢瓶中的氯气投向英法联军,造成了不可估量的战果。

至此,毒气弹这一化学武器被各国先后研制并投入战场。

就在我的家乡浙江义乌,在抗日战争时期,臭名昭著的日军731部队也那做了许多惨无人道的恶事,他们抓了许多无辜的人民群众做毒气的实验导致大量死亡,侥幸不死的也留下了终身残疾。

最后,我们来谈谈化学对战争的影响及反思。

毫无疑问,化学在军事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在现代化的战争中,化学武器更是风起云涌,愈演愈烈。

从某种方面来说,它们对懂了时代的发展,推动了社会的进步。

忍。

目前在社会上,限制甚至禁止使用化学武器成为了主流,如上文提到的《禁止化学武器公约》便严厉禁止了化学武器的发展与使用。

我觉得,化学的发展是可喜的,是必要的,其好坏的关键在于用的方式与用的人。

没有好的战争,没有坏的和平。

我认为战争不可避免,但对于这些大规模杀伤性的化学武器,我的态度与众人一样:坚决抵制使用并禁止发展!不要再让惨剧发生,让人民群众为之揪心。

可喜的是,我国作为联合国的常任理事国,在约束使用化学武器方面堪称世界各国的典范,恪守公约,为世界的和平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孔春霞《化学与战争》新闻与传播出版社,2003.5武超宇《硝化甘油化学与工艺学》国防工业出版社,1980篇七:《读书报告》xxx 2012115223(周四班)——封皮校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读书工程(文化素质教育核心课程)(读书报告)学号:2012115223专业:软件工程学生姓名:朱孔阳任课教师:叶紫丁(周三班)2015年5月何谓个性不过,既来之则安之嘛,既然读就认认真真的读。

《大学》中有这么一段文言文:见贤而不能举,举而不能先,命也。

见不善而不能退,退而不能远,过也。

好人之所恶,恶人之所好,是谓拂人之性,灾必逮夫身。

把这一段话大概翻译下,就是这个意思:发现贤才而不能选拔,选拔了而不能重用,这是轻慢;发现恶人而不能罢免,罢免了而不能把他驱逐得远远的,这是过错。

喜欢众人所厌恶的,厌恶众人所喜欢的,这是违背人的本性,灾难必定要落到自己身上。

“喜欢众人所厌恶的,厌恶众人所喜欢的,这是违背人的本性,灾难必定要落到自己身上。

”——这是作者的观点。

我读到这里,并不赞同作者的这个观点。

作者认为,如果一个人的喜好,与大众不同,就是不对的,是违反人性的。

那么,个性是什么呢?个性在心理学中的解释是:一个区别于他人的,在不同环境中显现出来的,相对稳定的,影响人的外显和内隐性行为模式的心理特征的总和。

每个人的行为,特征,做事方式,思想,认识等等都分为两大部分,一部分是所有人的共性,另一部分则是其与众不同之处,也就是个性。

正是这个不同,这个个性,“我”才成为“我”,而不是“他”。

个性,让“我”的人生与众不同,才显得“我”活得有意义。

没有个性的人,必是饱食终日,无所用心,必是过的庸庸碌碌,得过且过。

有个性的人,必是有所思考,有所追求,个性越出众,他的人生也就越与众不同。

但是,就如同不是所有的理想都是好理想一样,不是所有的个性都是好个性。

还是有良莠之分的。

我们应该追求的是健康,有义的个性。

个性的重要性,或者说好处,不在于它要展现什么,更不在于要引起别人的注意,那都是虚荣,甚至虚无的事。

个性的重要性,或者说好处在于,它使人们有意识的丰富自己内在的思想和认识,努力追求自己的理想。

健康的个性让人们成长,成熟,最终可能还会达到睿智。

这将带给你的是一个充实的、丰富多彩的人生。

那么,个性与共性之间,是怎样的关系呢?唯物辩证法认为,“共性”即普遍性,“个性”即特殊性,两者密切联系,不可分割,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一方面,共性寓于个性之中,并通过个性表现出来,没有个性就没有共性;另一方面,个性也离不开共性。

世界上的事物无论如何特殊,它总是和同类事物中的其他事物有共同之处,总要服从于这类事物的一般规律,不包含普遍性的特殊性是没有的,即特殊性也离不开普遍性。

马克思主义哲学无不体现共性与个性、一般与个别的辩证统一,我们要准确理解和把握。

由此,可见个性与共性并不矛盾。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