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矿地质体找矿预测理论与方法在找矿
预测中的应用
摘要:随着我国的矿产资源开发,金矿开发工作得到了推进,其中找矿手段也变得更加丰富。
金矿床在长期的地质演化下产生,具有一定的成矿规律,通过对金矿成矿规律的研究可为找矿工作提供支持。
金矿的勘查具有高风险的特点,难度比较高,对找矿理论及技术需要进一步完善,使找矿的效果加强。
针对金矿田深部找矿工作,可结合地质特点进行找矿预测,建立有效的找矿体系,可使找矿效率提升。
因此,应对金矿区深部的找矿进行详细的分析,为矿产资源的开发带来帮助。
关键词:成矿地质体找矿预测理论;方法;找矿预测;应用
1开展预研究,初步确定矿床类型,提出找矿思路
预研究是对以往地质工作成果的总结与重新解释,是新一轮矿产勘查工作的基础,主要研究内容包括:(1)全面收集地质矿产资料,编制区域及勘查区工作程度图;(2)研究区域成矿地质条件,分析地球物理、地球化学、重砂、遥感异常等特征,圈定找矿靶区,解决在哪找矿的问题;(3)研究勘查区大地构造背景,分析勘查区可能形成的矿种及矿床类型组合,将找矿具体为找什么类型的矿;(4)在矿田或矿集区范围内开展典型矿床研究,分析矿床类型、控矿因素、成矿地质要素、找矿标志,建立典型矿床成矿模式,总结找矿预测要素,建立典型矿床找矿预测综合信息模型,为勘查区找矿提供类比依据,解决怎么找矿的问题;(5)研究勘查区地质特征,确定勘查区找矿预测工作程度,分析找矿可能性;(6)根据勘查区地层、构造、岩浆岩、矿化蚀变等基本地质特征,按照找矿预测矿床类型划分方案,确定勘查区找矿预测矿床类型。
2构建“三位一体”找矿预测地质模型
2.1专题地质填图
根据不同矿床类型,应开展不同侧重的专题地质填图。
沉积类矿床,包括沉
积型、碎屑岩喷流沉积型、碳酸盐岩容矿的非岩浆热液型矿床,开展大比例尺沉
积岩岩性构造专题地质填图。
火山岩类矿床,包括海相火山岩型、陆相火山岩型
矿床,开展大比例尺火山岩岩性岩相构造专题地质填图。
侵入岩类矿床,主要指
超基性、基性岩型铬、铜镍、铁矿床等,开展大比例尺侵入岩岩性构造专题地质
填图。
变质类矿床,包括沉积变质型、古火山喷流型、古热液型矿床,开展大比
例尺变质变形专题地质填图。
对岩浆热液型矿床、复合成因矿床,或暂不能确定
成矿地质作用类型的矿床,开展大比例尺综合岩性构造专题地质填图。
大型变形
构造型矿床开展成矿构造专题地质填图,也可结合沉积岩/火山岩/侵入岩/变质
岩区专题填图开展。
矿化蚀变专题地质填图需结合沉积岩/火山岩/侵入岩/变质
岩/大型变形构造专题地质填图开展。
2.2研究成矿地质体,确定找矿方向
在找矿预测中,与矿床(体)存在确定性关系的参照物就是成矿地质体,其
为找矿预测各类要素(包括地质、矿产、物探、化探)的核心载体,是构建找矿
预测地质模型的基础,对找矿预测具有定向作用。
成矿地质体主要研究内容包括:(1)确定成矿地质体。
要准确划分矿床类型,确定成矿地质作用类型和成矿地
质体类型。
可根据矿床(体)与成矿地质体之间的形成时代、空间距离、物质成
分对比研究进行确定。
隐伏的成矿地质体对预测深部矿体空间位置意义十分重大,需依靠浅部地质识别标志、地球物理、地球化学等资料推断。
(2)确定成矿地
质体的三维空间位置、成矿地质体在地质体中的位置分布。
(3)研究成矿地质
体特征:①成矿地质体宏观特征:形态、规模、产状、侵位深度、岩体类型、岩
相构造特征、构造-古地理特征、火山构造特征等;②岩性特征:岩石类型、岩
石矿物组合及其特征、岩石化学成分特征、地球化学特征、标型微量元素、稀土
配分、稳定同位素数据等;③岩矿成分显示的地质构造信息;④成矿地质体成岩
时代。
(4)成矿地质体与矿体的关系:①时间关系:同生、后生,成矿和成岩
最大时间差;②空间关系:矿体与成矿地质体的空间分布关系;③物质成分来源:矿体与成矿地质体在水、成矿元素及其他成分之间的关系。
2.3研究成矿构造和成矿结构面,推断矿体赋存位置
研究成矿构造和成矿结构面的目的是推断矿体空间赋存位置。
构造界面、岩
性及地质体界面、物理化学界面三类成矿结构面在同一矿床类型中经常形成密切
的时空关系,复合出现时,其找矿意义十分重要。
主要研究内容包括:(1)确
定成矿构造系统及成矿结构面类型。
(2)区分成矿前、成矿期、成矿后构造。
(3)总结成矿结构面具体特征:①构造界面、岩性和地质界面、物理化学转换
界面的具体内容;②结构面宏观特征:产状、形态、规模、样式;③结构面力学
性质及应力分析;④结构面物质组分;⑤结构面活动(期次、强度)。
(4)成
矿构造和控岩构造(控制成矿地质体构造)关系:包括空间关系和时间关系。
(5)成矿构造和区域构造关系及区域构造体系分析。
(6)构建矿床(或矿田)
成矿构造、成矿地质体空间格架,即找矿预测地质模型空间格架。
2.4构建“三位一体”找矿预测地质模型
“三位一体”找矿预测地质模型的构成包括两部分内容:(1)根据不同矿
床类型,由成矿地质体和成矿结构面构成矿床多元空间结构框架,如“上下”、“深浅”、“左右”、“内外”等结构。
(2)结合成矿作用特征标志的组成和
空间分布特征,采用类比分析的方法构建矿床成矿地质体、成矿构造和成矿结构面、成矿作用特征标志“三位一体”找矿预测地质模型。
成矿作用特征标志是判
别矿体深部、下部、成矿地质体内接触带是否存在其它矿化样式的具体标志。
这
些标志位于浅部、上部、隐伏岩体外接触带一定范围之内和浅部矿化蚀变伴生,
或者在浅部无矿地带以蚀变带存在,根据其强度、范围、标型蚀变矿物组合等具
体标志,判别深部存在矿体的可能。
3探矿工程验证,实现找矿突破
在找矿预测地质模型确定的深部矿体空间部位,有的可以直接布置验证工程。
有的则需要部署新一轮物化探工作,通过定量反演进一步确定工程验证位置。
尤
其对于深部矿体预测,需要采用深部物探(如电磁法),为确定验证工程位置提
供重要信息。
对于应用物探方法无法直接找矿的矿种,必要时可采用原生晕化探
方法,如金矿。
未经工程验证的预测都是推测的,只有通过工程验证才能实现找
矿突破。
在探矿工程验证过程中,经常出现反复和曲折。
由于地质现象的复杂性,对深部成矿特征认识的不确定性,只有通过探矿工程验证,不断修正找矿预测地
质模型和认识,才能不断逼近事实。
因此,初期验证的失败并不表示最终的失败,通过再研究进一步开展验证工作也是有必要的。
但是,其前提是必须有新的认识,同时要考虑有限的财力所能承受的限度范围。
4结语
我国的金矿资源开发水平逐渐提升,但是浅部资源开发已经进入到了最末阶段,为了使金矿资源开发顺利进行,需要加强对深部找矿工作的研究。
可结合我
国要金矿分布地区的主特点来进行分析,并且使相关部门加强对矿产开发企业的
支持,提供更多的条件,提升金矿资源产量。
参考文献
[1]黄建,袁启文.地质矿产勘查深部找矿方法[J].世界有色金属,2021,(24):46-48.
[2]王家胤,陈礼仪,蒋炳.深部找矿钻探工程施工中的风险评价[J].世界有
色金属,2021,(21):55-56.
[3]沈立军,朱裕振,李双,张心彬,周明磊,高志军.地球物理测井在金属
矿深部找矿中的应用[J].测井技术,2021,45(04):431-438.
[4]孙丽婷.地球物理法在金属矿深部找矿中的应用探究[J].新疆有色金属,2021,44(06):31-32.
[5]牛特,宁传奇,卢长建.金矿田深部找矿预测与找矿理论探究[J].世界有
色金属,2021,(14):63-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