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号学号U D C密级(宋体小四号)专业学位论文(魏碑一号)水稻籼-粳杂种不育性与亲和性的遗传研究(黑体小二号) Genetic study on infertility and compatibility between indica and japonica rice(小二号粗)姓名(楷体小二号)(宋体四号)(楷体四号)指导教师姓名:* * * 教授,扬州大学,江苏扬州,225009***研究员,江苏省农林厅,江苏南京,210000 专业学位名称:农业推广硕士领域名称:******论文提交日期:200*年**月论文答辩日期:200*年**月学位授予单位:扬州大学学位授予日期:答辩委员会主席:论文评阅人:200* 年**月(黑体 4号)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论文格式要求(试行)学位论文是研究生申请学位的重要依据材料,它反映了研究生的科研能力和学术水平。
为了提高研究生论文质量,做到学位论文在格式上的规范化,特作如下要求:研究生学位论文必须用中文撰写,一般应由十个主要部分组成,依次为:1、封面,2、目录,3、中文摘要,4、英文摘要,5、符号说明(可免),6、论文正文,7、参考文献,8、附录(可免),9、致谢、10、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可免)。
各部分的具体要求如下:1.封面封面格式见附样。
2.目录应将论文的章节标题依次排列,标明其首页页码。
3.中文摘要中文摘要应简明地表达论文的要点,体现论文工作的核心思想。
摘要内容应涉及论文工作的目的和意义、研究方法、研究成果和新的见解。
专业硕士学位论文800字左右。
4.英文摘要英文摘要内容应与中文摘要基本对应,符合英语语法,语句通顺。
5.符号说明(说明:如没有则不写)解释论文中所用符号表示的意义、单位或量纲等。
符号说明主要为帮助阅读论文,如论文中没有采用符号则该部分略去。
6.论文正文论文正文是文章的主体,一般由标题、文字叙述、图表、公式和数据等部分构成。
写作形式可因学科要求和研究课题的性质不同而异。
7.参考文献参考文献应按论文中引用出现的顺序列出,并加以序号,可以列在各章末尾,也可列在正文的末尾。
8.附录(说明:如没有则不写)主要列入正文内过分冗长的公式推导,供查读方便的辅助性数学工具或表格,重复性数据图表,程序及说明等。
如没有相关内容则该部分略去。
9. 致谢对给予各类资助、指导和协助完成研究工作以及提出各种对论文工作有利的单位及个人表示感谢。
10.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说明:如没有则不写)按学术论文发表的时间顺序,列齐本人在攻读学位间发表或已录用的学术论文清单(发表刊物名称、卷册号、页码、年月、论文题目及署名)。
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论文排版要求学位论文一律用word软件编排,大16开(19.5cm×27.0cm)纸排版和打印。
论文篇幅在50页以上的,宜采用双面打印,页面设置为对称页边距。
论文标题及各章标题用小二号黑体字,各节标题为四号黑体,正文用小四号宋体,图表名及说明文字用五号宋体(加粗),说明文字用五号宋体,英文用Times New Roman字体。
页边距的设置为: 上边距 2.5cm,下边距2cm,左边距(内侧) 2.5cm,右边距(外侧)2cm。
页眉:奇数页为“研究生姓名+论文题目(文字多时可缩略)”,偶数页为“扬州大学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论文”, 边距1.5cm,五号宋体。
页码:一般放在页眉中的外侧。
(以上格式请各位结合封面、目录和正文格式示例认真研读执行)目录中文摘要 (1)英文摘要 (2)0 引言 (3)1 籼-粳杂种不育性和亲和性的研究进展 (5)1.1亚洲栽培稻的分化与亚种分类 (5)1.2籼-粳杂种不育性及其形成原因研究 (6)1.3水稻的广亲和性与广亲和品种研究 (8)1.4籼-粳杂种不育性与广亲和性的遗传研究 (9)1.5水稻广亲和性的利用研究 (12)2 试验材料与研究方法 (13)2.1供试亲本 (13)2.2交配设计和试验材料 (14)2.3试验实施与育性测定 (16)2.3.1试验实施 (16)2.3.2杂交与杂交结实率 (16)2.3.3育性测定 (17)2.3.4单株抽穗期及稃尖色记载 (17)2.4杂种不育与广亲和现象的一般统计分析 (17)2.4.1杂种育性与杂种类型 (17)2.4.2杂种育性的正反交差异 (18)2.4.3杂种的花粉育性与小穗育性间的相关 (18)2.4.4稃尖色性状的遗传及与小穗育性的关系 (18)2.5杂种不育性和广亲和性的遗传模型分析 (18)3 籼-粳杂种育性性状遗传分析的理论基础 (19)3.1育性性状的遗传模型 (19)3.2回交群体的遗传组成及其平均数和方差 (20)3.3F2群体的遗传组成及其平均数和遗传方差 (22)3.4三交群体的遗传组成及其平均数和遗传方差 (24)3.5 F2的测交F1群体的遗传组成及其平均数和遗传方差 (25)3.6杂种不育性的遗传分析 (27)3.6.1杂种不育效应 (27)3.6.2杂种不育性的遗传力 (27)3.6.3籼-粳杂种中粳型可育配子的频率 (28)3.6.4不育位点的数目 (29)3.7杂种广亲和性的遗传分析 (29)3.7.1广亲和主基因的效应和遗传力 (29)3.7.2广亲和基因S i’或S j’与稃尖色基因C的交换值 (32)4 籼-粳杂种的不育与广亲和现象 (34)4.1亲本及不同类型杂种的小穗育性 (34)4.2小穗育性的正反交差异 (36)4.3花粉育性及与小穗育性的相关 (37)4.4以亲本品种为背景的杂交结实率与杂种的雌雄配子育性 (40)4.5以籼-粳杂种为背景的杂交结实率与杂种的雌雄配子育性 (42)4.6稃尖色性状的遗传及与小穗育性的关系 (43)5 籼-粳杂种不育性的遗传分析 (46)5.1籼-粳杂种的不育效应 (46)5.2籼-粳杂种不育性的遗传力 (49)5.3籼-粳杂种中J型和I型配子的相对育性 (50)5.4籼-粳杂种的不育位点数估计 (52)6 籼-粳杂种亲和性的遗传分析 (53)6.1由三交和相应的单交F1估计亲和性的遗传效应 (53)6.2由三交群体中稃尖色的分群估计亲和性的遗传效应 (54)6.3应用极大似然法估计亲和性的遗传效应 (56)6.4 由F2的测交F1代家系估计亲和性的遗传效应 (59)6.5广亲和基因与稃尖色基因间的交换率估计 (62)7 环境对水稻育性表达的影响 (63)7.1不同试点及不同播期对亲本品种育性的影响 (63)7.2不同试点及不同播期对杂种F1育性的影响 (65)8 讨论 (69)8.1关于水稻育性性状的特点及研究注意 (69)8.2关于籼-粳杂种不育的形成原因 (70)8.3关于籼-粳杂种育性性状的遗传模型 (72)参考文献 (75)附表 (84)表1 1992年扬州试点7个亲本品种在不同播期下的小穗育性结果表2 1992年扬州试点10个杂种F1在不同播期下的小穗育性结果表3 1992年扬州试点4个三交组合的小穗育性结果致谢 (96)扬州大学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和版权使用授权书 (98)参考文献著录的格式要求1、文献的主要责任者不超过3位时,全部列出,且作者之间用“,”连接,最后一位作者后用“.”;超过3位时,只列前3位,后加“,等”字或相应的外文。
例如:张三,李四,王五,等.2、期刊文章。
[序号]作者.题名.刊名,年,卷(期):起~止页码.3、专著。
[序号]作者.书名.版次(第1版不标注).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4、译著。
[序号] 作者.书名.版次(第1版不标注).译者.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5、论文集。
论文集:[序号]作者.题名.见:编者,编.文集名.版次(第1版不标注).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6、学位论文。
[序号]作者.题名:[学位论文].保存地:保存单位,年份.7、专利。
[序号]专利所有者.题名.专利国别:专利号,出版日期.8、技术标准。
[序号]技术标准代号.技术标准名称.出版地:出版者,出版日期.9、电子文献。
[序号]作者.题名.文献出处或可获得地址,发表或更新日期/引用日期.说明:1、务请注意格式中的标点符号,有的后面接“.”,有的接“,”,有的接“;”,有的接“:”2、所引用的文献一定要在正文中标注,具体标注方法见正文格式示例。
论文中图、表、公式的格式要求图形要精选,要具有自明性,切忌与表及文字表述重复。
图形坐标比例不宜过大,同一图形中不同曲线的图标应采用不同的形状和不同颜色的连线。
图中术语、符号、单位等应与正文中表述一致。
图序、标题、图例说明居中置于图的下方。
表中参数应标明量和单位。
表序、标题居中置于表的上方。
表注置于表的下方。
图、表应与说明文字相配合,图形不能跨页显示,表格一般放在同一页内显示。
公式一般居中对齐,公式编号用小括号括起,右对齐,其间不加线条。
文中的图、表、公式、附注等一律用阿拉伯数字按章节(或连续)编号,如图1-1,表2-2,公式(3-10)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