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关于英美文学作品中女性人物形象研究

关于英美文学作品中女性人物形象研究

关于英美文学作品中女性人物形象研究关键词:英美文学;女性人物形象;作品研究
一、女性人物形象特点
要探讨人物形象需要嵌入小说所营造的社会环境,切合不同的历史背
景和人物成长历程,以及社会文化,才能理解人物,体会人物形象的特点。

英美文学作品中的女性人物形象具有鲜明的特点,与其社会文明程度、地
域文化和时代背景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一)独立性
英美文学作品的女性人物形象通常被冠以独立性的特质,往往具有强
烈的男女平等观,不仅仅体现在女性人物的思想方面,还往往赋予女性人
物强健的体魄,甚至在某些方面已经超越男性,使女性的社会地位得到提升。

女性人物拥有特有的技能,是其走向人格独立的基础,也使女性与男
性彻底实现了平等,而并非仅停留在尊重的层面。

(二)自我意识
人物的自我意识是英美文学作品中另一个独特的现象。

我要做生活的
主人,我要成为什么样的人,是每个人的精神诉求。

在近年来的英美文学
作品中,女性人物往往被塑造为生活的主人,以展现女性的自我意识觉醒。

尤其在面对灾难和人生困境时,女主人公往往在理智与情感的斗争中重新
认识自己,通过与心灵对话,激发出一个全新的自我,也就是讲述了一个“浴火重生、破茧成碟”的故事。

比如英国作家维多利亚·希斯洛普创作的著名小说《岛》,講述了佩
特其斯家族中三代四位女性对抗家族遗传麻风病史的故事。

在整部小说中,
岛既一个接收麻风病人的避难所,而同时也是这四位女性从被动接受命运,到主动与拿去抗争,并最终战胜疾病回归社会的试炼场。

第一代伊莲妮的
生活被麻风病摧毁,第二代玛丽娅的生活被毁而又重生,爱情被毁而又重生,第三代的索菲亚最终在女儿的牵引下回归家乡,到第四代阿丽克西斯
从上代人的故事中获得启发,重新找回自我。

这四位女性从不被世人理解,在自卑、鄙夷中生活,到找回自信,是一种自我意识的觉醒。

(三)反抗精神
由于独立性和自我意识的觉醒,反抗精神似乎是英美文学作品中女性
人物形象呼之欲出的特质。

反抗精神代表了不屈不挠、坚韧、毅力,甚至
强壮。

近年来的英美文学作品虽然注重反抗精神的人物形象塑造,但似乎
更偏爱女性人物形象的视角。

从《分歧者》到《岛》,再到近两年热销的《饥饿游戏》,都是重点塑造女性人物在面对坎坷命运、遭遇危机时的冷静、果敢和不屈不挠的反抗精神。

二、女性人物形象的主体性建构
自十九世纪中后期开始,英美文学作品开始进入了“女性小说家时代”。

涌现出大量以女性人物形象为主体的文学作品,这些作品刻画人物
细腻传神,尤以重视对女性人物的内心情感、胸怀、心机、道德品质的展现,并就女性的社会角色和与世俗抗争等精神进行重点刻画。

进入二十一
世纪后,文学作品中的女性人物形象主体性建构更趋明显。

(一)存在感及价值体现
(二)女性主义体现
人物形象塑造总是与时代背景和社会文化分不开的。

女性主义作为当
今英美社会一个重要的文化现象,与其社会发展的文明程度有着密切关系。

在英美社会中,女性扮演的社会角色越来越重要,甚至在很多方面超越了
男性。

如女性领导人、女性作家、女性特工等一系列女性角色的出现,极
大地丰富了英美文学作品中的女性人物形象。

在上述所提到的几部文学作品中,无一不体现了女性主义特色。

其中《饥饿游戏》中对于女性主义的渲染最为强烈。

女性起义军领袖,女主人公,表现出强烈的反抗精神。

作品中用了大量篇幅在描写女主人公如何成
为起义军的精神领袖,如何与代表统治阶级的总统进行对抗,以及女主人
公在游戏的关键时刻、在面临生死考验里救下了面包师出身的男主人公。

整个叙事过程中体现了女性主义的强烈色彩,也体现了女性角色的社会地位。

(三)主体意识的矛盾发展
在英美文学作品中,女性人物形象的主体意识是在矛盾中发展起来的。

很多文学作品中所体现的女性人物形象带有主角光环,或具有某些潜能,
或具有离奇身世,为人物的主体意识发展做好了铺垫。

但英美文学作品中
的女性人物形象并非从一开始就具有强大的主体意识,而是在矛盾中逐渐
确立起来的。

比如英国作家哈德·施林克笔下《朗读者》中的女主角汉娜是一个文盲,热衷于倾听朗读,她对文化世界中的美好事物的向往越强烈,想极力
维护自尊,为了掩盖文盲的事实,不惜撒谎和伤害爱他的人,作为一个矛
盾的个体,结局是在监狱里自杀了。

汉娜身上的主体意识在自身的矛盾上
不斷发展并显现出来。

从对命运的逆来顺受,到对命运的主动掌控,是其
个体主体意识的显现。

很多英美文学作品中女性人物形象的主体意识经历
过矛盾与再发展的过程。

比如《分歧者》中的特丽丝、《饥饿游戏》中的
凯尼特斯,都是在经历悲惨环境中意识到自我价值,并走向主体意识觉醒的。

三、女性人物形象的走向
英美文学作品中,女性人物形象经历了由附属地位到主体地位的转变。

从传统英美文学作品中,女性人物逆来顺受的形象,到能够在困境中帮忙
男性人物的坚强、坚韧的形象,再到后来面对困境时,女性人物的智慧与
强壮的展现,是一个由弱到强、由愚昧到智慧的转变过程。

而这个过程,
自文艺复兴时期便已开始,到十九世纪达到一个新的顶峰,再到近年来的
女性运动走向成熟,预示了文学作品中女性人物形象的走向。

(一)能力型女性形象诞生
从当前英美文学作品中女性人物形象塑造的特点来看,大体呈现出个
性大胆、表达直接、率性独立、智慧过人、体魄强健、坚忍不拔等性格。

这与英美国家提倡个性解放的思想运动是分不开的。

尤其是体魄强健的形
象特征,更好地突出了英美国家追求男女平等的观念,首先改变处于生理
弱视的女性固有形象,通过身体的外在感观刺激,为读者呈现出能力型女
性的新形象,也正是英美社会主流文化所大肆渲染的。

(二)代表社会文化
文学作品代表社会文化,而人物形象则呈现出社会的缩影。

特别是女
性人物形象更容易引起读者的共鸣,特别是与女性传统形象相对的人物特
征更容易吸引读者。

如《饥饿游戏》中女主人公凯尼特斯则具有圣女贞德
的勇气与智慧,也具有超出年龄的成熟和坚韧,这些品质保障了主人公能
够抵抗甚至推翻统治阶级的残暴统治。

可以说,女性人物形象向能力型转变,代表了当前英美社会的主流文化。

英美文学作品所塑造的女性人物形象所呈现出的独立性、自我意识觉
醒和反抗精神,正代表了当前英美社会的主流文化,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

其在文学作品中的主体性建构,体现了英美社会中女性意识的觉醒,同时
也是女性社会地位提高为结果。

近年来,英美文学作品中女性人物形象愈
加知性、智慧、强壮,且具有强烈的反抗精神,体现了英美社会对女性人
权的尊重,对人性的释放。

在世界文学界引起了强烈的关注。

故女性人物
形象塑造的成功,成为英美文学的一大特色,是今天我们了解英美文学作
品的一个重要途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