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高考文综地理真题试卷(北京卷)一、选择题1.2021年4月,川藏铁路成都至雅安段开始铺轨。
读图1,回答小题。
(1)与成都相比,拉萨()A.日出早,白昼长B.正午太阳高度角小C.海拔高,日照强D.大气逆辐射强(2)图示区域()A.地处板块的生长边界B.河流的流向自西向东C.自然景观为高寒荒漠D.跨地势第一,二级阶梯(3)川藏铁路开通后,能够()①缓解青藏铁路运输压力②改善西藏物资供应③消除区域内灾害的影响④促进地域文化交流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答案】(1)C(2)D(3)B【考点】交通运输线路及站点的区位因素,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变化对生产、生活和社会经济的影响,不同区域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的差异【解析】【分析】(1)成都和拉萨比,纬度差别不大,且拉萨低,故正午太阳高度拉萨大,但拉萨海拔高,见到日出早,空气稀薄,太阳穿透能力强,光照充足,但大气保温作用弱,故答案为C。
(2)该区域位于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交界处,为消亡边界,故A错误;地势北高南低,河流大多向南流,B错误;自然景观有高寒草甸、高寒荒漠以及东侧常绿阔叶林,故C错误;此区域地跨横断山区为我国一、而级阶梯分界线。
故答案选D。
(3)川藏铁路开通后可以增加进藏路线,加强民族团结,促进经济的发展,改善西藏物资供应和促进经济文化交流,但对脆弱的生态可能会产生一定影响。
故B对。
故答案为:(1)C(2)D(3)B【点评】(1)本题以川藏铁路成都至雅安段的建设为载体,考查区域差异的知识,旨在考查考生获取地理信息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
解答本题首先要注意二者的区域差异。
(2)本题以川藏铁路成都至雅安段的建设为载体,考查区域整体性的的知识,旨在考查考生对地理知识相关性的分析理解的能力。
(3)本题以川藏铁路成都至雅安段的建设为载体,考查交通运输布局的影响,旨在考查考生对地理知识相关性的分析理解的能力。
【总结归纳】影响气温和太阳辐射的因素,现归纳如下:①太阳高度(即纬度位置),纬度越低,温度越高;②白昼长短,白昼长短也会影响获得热量的多少;③地势高低和坡向(阴坡、阳坡),海拔越高,温度越低;④洋流:暖流增温增湿,寒流降温减湿;⑤人类活动:人类活动也会影响气温如:城市热岛效应、温室效应等。
2.图2为地的地质平面示意图,读图,图中()A. 甲处的物质主要来源于地壳B. 断层发生在花岗岩形成之后C. 岩浆侵入可能导致乙处岩石变质D. 丙处的溶洞景观由岩浆活动造成【答案】C【考点】地壳内部物质循环过程【解析】【分析】结合材料可知甲处的物质为岩浆岩主要来源于地幔,A错误;花岗岩的侵入发生在断层之后堆积的沉积岩里,故断层发生在花岗岩形成之前,B错误;溶洞是外力作用的结果,D错误;高温高压的岩浆侵入可能导致乙处岩石变质。
故答案C。
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以地质构造图为载体,考查地理地质构造和地表形态的知识,旨在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迁移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
主要考查岩石圈物质循环和内动力地质作用等主干知识,学生需要掌握地球内部圈层结构、变质作用等基础的地理概念,梳理断层发育、上覆岩层形成、岩浆侵入的顺序才能准确作答。
因此,地理教师需要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参与到重要地理概念的建构过程之中,准确理解地理概念的内涵,并分析地理事物发生发展的过程,落实地理学科主干知识。
3.读图3,四个大洲中()A. 甲地形复杂多样,中低产田多,农业生产技术落后B. 乙平原广,高纬地区受寒流影响强,港口封冻期长C. 丙纬度跨度大,地形中部高四周低,是水稻主产区D. 丁为高原大陆,人口自然增长率低,城市化水平高【答案】C【考点】世界的陆地和海洋【解析】【分析】从资料可以甲为北美洲,工农业发达,故A错;乙为欧洲,平原广,高纬度地区受暖流影响,故B错;丙为亚洲,地势忠告周低,季风气候显著,为水稻主产区,C对;丁为非洲,自然增长率高,城市化水平低,D错。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以四个大洲不同海拔占比为载体,考查世界地理的知识,旨在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迁移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
4.图4为北年球某日02时海平面气压分布图(单位:百帕),读图,回答小题。
(1)据图推断()A.北京风速大,风向偏东南B.甲地可能出现强降水天气C.极地气温低,气压值最高D.热带太平洋洋面生成台风(2)依据气压分布,该日最接近()A.冬至B.小满C.夏至D.立秋【答案】(1)B(2)A【考点】大气运动,常见的天气系统【解析】【分析】(1)等压线越密集,风速越大,但北京为偏北风,故A错误;甲地为低压中心可能会形成强降雨,故B正确;判断气压数值不能看理论,应根据具体等压线数值,C错误;回归线以内没有强低压,故无台风。
故答案选B。
(2)从图中可以看出,亚欧大陆中部形成强高压,故推测应该为北半球的冬季,故冬至日最适合。
故选A。
故答案为:(1)B(2)A【点评】(1)本题以北半球某日气压等值线图为载体,考查大气运动的知识,旨在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
(2)本题以北半球某日气压等值线图为载体,考查常见的天气系统的知识,旨在考查考生读图、析图,调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
5.随着汽车等工业产品的废弃量增加,主要利用废钢冶炼的电炉炼钢技术日渐普及。
图5示意国外某流域的钢铁厂分布,读图,甲、乙两类钢铁厂在区位选择上均靠近()①铁矿②大城市③交通线路④钢铁消费量A. ①②B. ③④C. ①③D. ②④【答案】B【考点】工业区位因素【解析】【分析】从图中看以看出,在布局上二者都靠近铁路线,大部分在大城市附近推测距离市场较近,但不完全靠近城市,也并不是都靠原料产地。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以钢铁厂工厂布局为载体,考查工业区位的知识,旨在考查考生理解、调用和运用地理知识以及读图分析的能力。
6.在乡村振兴计划中,某行政村拟修建的村史馆和培训中心分别位于该村西南部和东北部。
该村东西宽2千米,南北长1千米,主干道从南向北穿过,河流自东向西流经该村。
读图6,与下面信息相符的是()A. 甲B. 乙C. 丙D. 丁【答案】A【考点】地图的基本知识【解析】【分析】做题关键点要抓图文信息,村史馆和培训中心分别位于该村西南部和东北部。
该村东西宽2千米,南北长1千米,主干道从南向北穿过,河流自东向西流经该村,从比例关系和描述上A最符合。
故答案为:A【点评】本题以某行政村基建为载体,考查地图的相关的知识,旨在考查考生判读、理解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
7.城市某区域土地利用强度,可以用建设用地面积占该区城土地面积的比值表示。
读图7,回答小题。
图7某大城市土地利用强度空间差异示意图(1)该城市()A.Ⅰ区高档写字楼密度大B.Ⅱ区适宜建垃圾填埋场C.Ⅲ区商业网点最为密集D.Ⅳ区城市热岛效应最强(2)甲处土地利用强度增大,最可能的原因是()A.建设民俗博物馆B.划定耕地保护区C.增加种植业投入D.扩大卫星城规模【答案】(1)A(2)D【考点】城市地域结构及服务功能,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解析】【分析】(1)距离城中心距离越近,地租越高,用地越集约,建筑物越高大密集,故Ⅰ区域建筑物高大密集,商业最密集,热岛效应也最明显;Ⅱ区域位于市中心附近不适合建垃圾填埋场。
故选A。
(2)由材料可知,甲地为郊区可以作为城市发展的后备土地,为缓解城市压力可以建设卫星城;民俗博物馆应该建在市中心附近;划定耕地保护区和增加种植业投入都不利于城市周边发展。
故选D。
故答案为:(1)A(2)D【点评】(1)本题以城市某区域土地利用强度为载体,考查城市功能分区的知识,旨在考查考生识记、调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
(2)本题以城市某区域土地利用强度为载体,考查城市发展及城市化的知识,旨在考查考生判读、调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
【技巧点拨】主要考查了城市土地利用方式及原因,学生除调用图文信息和城市空间结构等相关知识作答以外,还可以结合生活实际进行思考。
因此,地理教师有必要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基础地理学科的视角观察、分析生活中的现象;开展地理考察、地理实验、地理观测等实践活动,加强学生地理学习的体验。
二、非选择题8.在全球化背景下,中国与多米尼加等拉丁美洲国家的经济交流合作不断深化,读图16,回答下列问题。
(1)列举该国主要交通运输方式,任选其一概述分布特点。
(2)多米尼加动植物种类丰富,东北部海域为大西洋座头鲸的洄游区。
中部山区的植物达数千种,西南部湖泊是世界著名鳄鱼保护区。
说明多米尼加生物多样性丰富的原因。
(3)希马尼东北的恩里基约湖为咸水湖。
分析气候对该湖泊水位和盐度季节变化的影响。
(4)多米尼加自然环境优美,经济以农业为主,全国半数人口从事农业生产。
为满足全球对有机农产品的需求,该国增加有机香蕉的种植面积,设立环境监测、质量保障等管理机构,加大投入,提高有机香蕉的产量和品质。
概括该国生产有机香蕉的社会经济条件。
【答案】(1)海运、铁路、公路、航空。
海运分布特点:沿海分布,靠近城市。
航空分布特点:机场主要分布于北部和南部沿海平原地区,靠近城市。
铁路分布特点:北部和南部沿海平原地区。
公路分布特点:东部平原密集、西部山区稀疏。
(2)纬度低,以热带气候为主;地势起伏大,自然带垂直分异明显;海陆兼备。
(3)该地区全年高温,蒸发旺盛,降水季节变化大;湖泊主要补给水源是大气降水。
5月份和10月份降水多,湖泊水位高,盐度低;7月份气温最高,降水少,湖泊水位最低,盐度最高;其他月份降水少,湖泊水位较低,盐度较高。
(4)劳动力廉价而充足;市场需求量大;政府政策支持;技术投入多;环境污染少。
【考点】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农业区位因素,现代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不同区域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的差异【解析】【分析】(1)该题以多米尼加为背景,考查交通相关知识点,要求考生列举多米尼加主要交通运输方式,可以任选一种交通运输方式并阐述分布特点,体现了题目的开放性。
主要从铁路运输、公路运输、航空运输、水运等方面进行列举,分布特点的描述注重结合图片材料,突出不同地理因素对不同交通运输方式分布特点的影响。
(2)该题以多米尼加动植物资源为背景,考查地理环境差异性的知识点,考查学生综合思维中的要素综合,学生需要调用多米尼加的位置、地形、气候等多种要素分析生物多样性丰富的原因。
因此,地理教师需要指导学生分析区域内的各要素的特征及要素间的联系,区域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的相互影响,各要素在不同时间和空间的演变过程;深化学生对区域特征、区域差异、区域发展、区域联系的认识。
主要从纬度、地形、洋流、海陆位置方面进行作答,注重结合图文材料,突出不同自然因素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3)该题以多米尼加恩里基约湖为背景,考查地理环境各要素相互作用知识点。
主要从气候要素(气温和降水)对水位和盐度的影响等方面作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