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动物笑谈教案与反思(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动物笑谈教案与反思(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动物笑谈教案与反思(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动物笑谈教案与反思第1篇】课前预习一、作品梗概本文选自《所罗门王的指环》,这是康拉德·劳伦兹专门为大众介绍动物行为的一本科普著作,书中将科学知识与文学趣味巧妙结合,将读者引入有趣的动物行为学世界,使人们认识到大自然的美好,认识到动物行为学的意义所在。

关于书的命名,作者说:“所罗门王能够和鸟兽虫鱼交谈,但他需要借助一枚指环。

这事我也会,虽然我只能和几种我特别熟悉的动物交谈,可我不需要魔戒的帮助!活泼的生命完全无须借助魔法,便能对我们诉说至美至真的故事。

”二、作者简介康拉德·劳伦兹(1903一1989),奥地利动物行为学家、科普作家,经典比较行为研究的代表人物,世界动物行为学研究的开山鼻祖。

在生理医学研究上的巨大贡献,使他在1973年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代表作有《所罗门王的指环》《狗的家世》等。

知识重点一、字音词义哺bǔ乳:用乳汁喂,喂奶。

羞怯qiè:羞涩胆怯。

写照:对事物的描写刻画。

匍匐pú fú:爬行;趴着。

原委:事情从头到尾的经过,本末。

温驯xùn:温和驯服。

禁锢gù:束缚,强力限制。

余晖huī:傍晚的阳光。

嗔chēn怪:对人表示不满。

蹒跚pán shān:腿脚不灵便,走路缓慢、摇摆的样子。

怪诞dàn不经:离奇古怪,不合常理。

大相径jìng庭:形容彼此相差很远。

神采奕奕yì:形容精神饱满,容光焕发。

二、主题概述课文通过写“我”做水鸭子的实验和养鹦鹉的有趣故事,展现了作者与动物亲密无间的关系,表达了作者对动物的尊重和热爱之情,以及探求真理的执着精神。

三、文章结构第一部分(1):总写研究动物行为时,观察者会有怪诞可笑的行为表现。

第二部分(2~9):写“我”做水鸭子的实验时的怪异表现。

第三部分(10~19):写“我”养鹦鹉“可可”的经历以及趣事。

四、鉴赏品读1.第①段在全文中有何作用?本段开篇点题,总领下文。

“逗笑”是全文的文眼,后文即围绕“逗笑”讲述了两个“怪诞不经”的故事。

2.“他在脖子上挂个铃铛,嘴里发出哞哞的叫声,小牛就以为他是母牛。

”此处引用布什的诗句有什么作用?引用布什的诗句有力地说明了作者得出的结论,也丰富了文章的内容,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富有感染力。

3.“可是,等我一旦站起来试着带它们走,它们就不动了;它们的小眼睛焦急地向四周探索,却不会朝上方看,没有多久,就像被弃的小鸭子一般,发出细细地尖叫,哭起来了。

”这句话运用什么修辞?有什么表达效果?这句话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小鸭子们找不到“妈妈”后焦急的样子,表现了它们的可爱。

4.“猛一抬头,却看见园子的栏杆边排着一排人,他们全都脸色煞白。

”此处写栏杆外人们的反应有什么作用?你从中感受到什么?作者专注于动物行为研究,为了“探求真理”,不惜放下人类的“高贵身段”,与动物们打成一片,不明原委的人却把这种行为视为怪诞或发疯,极富喜剧效果。

从中我们可以感受到科学工作者专注、忘我的精神和极高的专业素养。

5.黄冠大鹦鹉“可可”由“我”养后有什么变化?从中你看出了什么?从长期被禁锢所受的精神虐待中恢复过来;由不知道可以随意行动,想飞不敢飞,变得活泼而神采奕奕,对“我”恋恋不舍。

从中可以看出“我”对它十分关爱,彼此之间建立了深厚的情谊,也反衬出它以前所受的精神虐待的严重。

6.第段的心理描写有何作用?我为什么会有这种矛盾心理?第段的心理描写,是“我”反复的思想斗争,体现“我”当时犹豫不决、左右为难的心理。

可可飞得高,肯不肯听话无从确定,因为鸟通常不喜欢直直地从上往下飞;如果可可不理“我”,“我”无法向旁人解释。

7.文章通篇采用第一人称叙事,有什么好处?本文的内容是通过“我”传达给读者的,表示文章中所写的都是叙述人的亲眼所见,亲耳所闻,使读者得到一种亲切真实的感觉。

同时也拉近了与读者的距离,调动读者的阅读兴趣。

8.本文语言诙谐,充满情趣,充分体现了题目中的“笑”字,请举例赏析。

示例①:“要是这时我不继续叫唤,它们就要尖声地哭了。

好像只要我不出声,它们就以为我死了,或者以为我不再爱它们了。

这真是值得大哭特哭的理由呢!”用风趣的语言写出了小鸭对母亲的需索不休和“我”哭笑不得的心理。

示例②:“我跑到‘犯罪’现场一看,果然,可可不但把这位老教授身上的扣子全咬下来了,而且还整整齐齐地排在地上”活化出鹦鹉可可聪明、调皮的形象,令人忍俊不禁。

9.本文多处运用了衬托的手法,很好地突出了人物(动物)的形象特征,凸显了文章的主旨。

请找出几处加以分析。

①作者用外地来的观光客的震惊,侧面烘托了“我”这个科学工作者专注、忘我的精神和为了科学研究不顾尊严的优秀品质。

②用小鸭子和大鹦鹉对“我”的亲热态度来衬托“我”对动物的爱心。

③用老教授的“生气”和客人们的疑惑来衬托大鹦鹉的聪明、机智。

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积累字词,把握文章内容。

2)欣赏精彩语段,体会作者幽默风趣的语言特色。

2、过程与方法抓住“谈”来了解课文内容,抓住“笑”来体会行文活泼而幽默的特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作者专注执著的科研精神,激发学生热爱自然、关爱生命、乐于认识自然奥秘的兴趣。

重难点1.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理清文章层次。

2.品味作者风趣幽默的语言。

3.学习科学工作者专注、忘我的精神和极高的专业素养。

教学重点1.了解并概括课文大意。

2.体会劳伦兹对动物、自然的挚爱,对生命的尊重,以及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为科学献身的精神。

教学难点欣赏精彩语段,学习文中运用的修辞手法和描写手法。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同学们,你喜欢和动物交朋友吗其实动物通人性,你可以和它们交谈,充分地了解它们。

曾获1973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动物行为学家劳伦兹为了“探求真理”,不惜放下人类的“高贵身段”,与动物们打成一片。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走进他的《动物笑谈》。

二、自主预习1.作者介绍康拉德·劳伦兹(1903—1989),奥地利动物行为学家、科普作家,1973年由于对动物行为学研究方面开拓性的成就而获诺贝尔奖,除了在学术上的成就之外,劳伦兹最为人所称道的,是他在动物行为方面的通俗写作,著有《所罗门王的指环》《攻击的秘密》《雁语者》《狗的家世》等。

2.检查预习(1)订正字音哺乳(bǔ) 羞怯(qiè) 驯养(xùn)禁锢(gù) 匍匐(púfú) 障碍(ài)滑翔(xiáng) 收敛(liǎn) 余晖(huī)鹦鹉(yīng wǔ) 怪诞不经(dàn)神采奕奕(yì)(2)词语释义嗔怪:对人表示不满。

怪诞不经:离奇古怪,不合常理。

羞怯:羞涩胆怯。

大相径庭:形容彼此相差很远。

神采奕奕:形容精神饱满,容光焕发。

张牙舞爪:形容猖狂凶恶的样子。

恋恋不舍:形容舍不得离开。

三、合作探究(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读课文,找一找本文的中心句。

答案示例:在研究高等动物的行为时,常常会发生一些趣事,不过逗笑的主角常常不是动物,而是观察者自己。

2.作者和动物们建立了非常亲密的关系。

这种亲密关系是如何建立的?试结合课文做具体说明。

答案示例:“小凫一出壳……我就学着母水鸭的叫声,不停地唤着它们。

”“这些小鸭子一点儿也不怕我,它们信任地望着我,挤成一堆,听任我用叫声把它们带走。

”“我带着那群小鸭子在我们园里青青的草上又蹲又爬又叫地走着。

”和小鸭们打成一片,成为小鸭们的朋友。

(二)精读课文,内容探究1.为什么艾顿堡的居民都把“我”当疯子了?答案示例:研究动物行为的科学家实验的方法怪诞不经,在和有高度智慧的鸟或哺乳动物打交道的时候,常常需要不顾自己的尊严,而这种专注和投入为普通人所不能理解,所以会被当成“疯子”。

2.课文写了黄冠大鹦鹉“可可”哪三件趣事?其中哪一件给你印象最深?答案示例:第一件:在艾顿堡车站,“我”对前来寻找“我”的鹦鹉可可大声喊叫;第二件:鹦鹉可可把父亲身上的衣服扣子全咬下来了;第三件:鹦鹉可可把母亲的毛线缠绕在树上。

示例:喜欢第三件趣事,从这件事中,可以看出可可的聪明、淘气,像个淘气顽皮的小孩,惹人喜爱。

3.第12自然段段末的两个反问句能改成陈述句吗?为什么?答案示例:不能。

反问句将“我”偶遇迷路的可可时的吃惊、疑惑、兴奋的心理表达得十分突出而强烈。

如果换成陈述句,虽意思不变,但表达效果却大打折扣。

(三)品读课文,句段赏析1.本文的语言幽默风趣。

而对“我”心理活动的描写增添了文章的趣味性。

找出这样的语句,读一读,体会作者当时的心情。

答案示例:“老天!这不是可可吗?它的翅膀稳定地动着,不是很清楚地表示它正要去做长途飞行?”“我怎么办?该不该喊它一声呢?”这些语句表现出作者与大鹦鹉朋友式的相处和对鹦鹉的关心。

2.指出下面句子所用的修辞手法,并分析其表达效果。

(1)果然,这一次这些小鸭子一点儿也不怕我,它们信任地望着我,挤成一堆,听任我用叫声把它们带走。

答案示例:使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小鸭子以人的灵性,写出了它们可爱的情状。

(2)它总是一口咬住露在外面的活线头,很快地飞到空中,把一整团线都打开来,就像一个纸风筝拖着一条极长的尾巴。

答案示例:该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作者把“可可”比作“一个纸风筝拖着一条极长的尾巴”,写出了可可动作的轻盈敏捷。

(四)熟读课文,主旨探究1.为了探求真理,作者不惜放下人类“高贵的身段”与动物打成一片,这表现了作者怎样的科学态度?答案示例:作者热爱自己的事业并对此具有忘我精神、献身精神,专注于科学研究。

2.从作者身上,我们学到了哪些与动物相处的方式?答案示例:①亲近动物,才能取得动物的信任;②了解动物的习性,才能和动物和谐相处;③用童趣的眼光去看待动物,你会发现动物的美。

(五)赏读课文,鉴赏评价1.这篇文章采用第一人称叙事,有什么好处?答案示例:本文的内容是通过“我”传达给读者的,文章中所写的都是叙述人的亲眼所见,亲耳所闻,使读者得到一种亲切真实的感受。

同时也拉近作者与读者的距离,调动读者的阅读兴趣。

2.在描绘动物时,作者使用了侧面衬托的手法,请列举一例进行分析。

答案示例:例子:我跑到“犯罪”现场一看,果然,可可不但把这位老教授身上的扣子全咬下来了,而且还整整齐齐地排在地上:袖子上的扣子作一堆,背心上的作一堆;另外,一丝不错地,裤子上的扣子也排作一堆。

分析:通过“我”的见闻,从侧面写出了“可可”的调皮、淘气。

四、课堂小结劳伦兹是动物行为学的先驱。

《所罗门王的指环》是他的第一部通俗科学著作,脍炙人口,风行全球已经近半个世纪。

这本书最为人称道的是他用生花妙笔向一般大众讲述动物故事。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