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编译原理第三版课后习题答案

编译原理第三版课后习题答案

编译原理第三版课后习题答案
编译原理是计算机科学中的一门重要课程,它研究的是如何将高级程序语言转换为机器语言的过程。

而《编译原理》第三版是目前被广泛采用的教材之一。

在学习过程中,课后习题是巩固知识、提高能力的重要环节。

本文将为读者提供《编译原理》第三版课后习题的答案,希望能够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门课程。

第一章:引论
习题1.1:编译器和解释器有什么区别?
答案:编译器将整个源程序转换为目标代码,然后一次性执行目标代码;而解释器则逐行解释源程序,并即时执行。

习题1.2:编译器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答案:编译器的主要任务是将高级程序语言转换为目标代码,包括词法分析、语法分析、语义分析、中间代码生成、代码优化和目标代码生成等过程。

第二章:词法分析
习题2.1:什么是词法分析?
答案:词法分析是将源程序中的字符序列划分为有意义的词素(token)序列的过程。

习题2.2:请给出识别下列词素的正则表达式:
(1)整数:[0-9]+
(2)浮点数:[0-9]+\.[0-9]+
(3)标识符:[a-zA-Z_][a-zA-Z_0-9]*
第三章:语法分析
习题3.1:什么是语法分析?
答案:语法分析是将词法分析得到的词素序列转换为语法树的过程。

习题3.2:请给出下列文法的FIRST集和FOLLOW集:
S -> aAb
A -> cA | ε
答案:
FIRST(S) = {a}
FIRST(A) = {c, ε}
FOLLOW(S) = {$}
FOLLOW(A) = {b}
第四章:语义分析
习题4.1:什么是语义分析?
答案:语义分析是对源程序进行静态和动态语义检查的过程。

习题4.2:请给出下列文法的语义动作:
S -> if E then S1 else S2
答案:
1. 计算E的值
2. 如果E的值为真,则执行S1;否则执行S2。

第五章:中间代码生成
习题5.1:什么是中间代码?
答案:中间代码是一种介于源代码和目标代码之间的表示形式,它将源代码转换为一种更容易进行优化和转换的形式。

习题5.2:请给出下列表达式的三地址码表示:
(1)a = b + c * d
答案:
t1 = c * d
t2 = b + t1
a = t2
(2)if a < b then goto L1 else goto L2
答案:
if a < b goto L1
goto L2
第六章:代码优化
习题6.1:什么是代码优化?
答案:代码优化是对中间代码或目标代码进行改进,以提高程序的运行速度和效率。

习题6.2:请给出常见的代码优化技术:
答案:常见的代码优化技术包括常量折叠、公共子表达式消除、循环不变式外提、死代码消除等。

第七章:目标代码生成
习题7.1:什么是目标代码生成?
答案:目标代码生成是将中间代码转换为特定机器的可执行代码的过程。

习题7.2:请给出常见的目标代码生成技术:
答案:常见的目标代码生成技术包括寄存器分配、指令选择、指令调度等。

通过对《编译原理》第三版课后习题的答案解析,读者可以更深入地理解编译原理的相关概念和技术。

同时,通过完成习题,读者还能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编译原理作为计算机科学中的一门重要课程,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希望读者能够通过学习和实践,掌握编译原理的核心内容。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