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儿童节的古诗

儿童节的古诗

儿童节的古诗
一、《古朗月行》唐·李白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

【赏析】:诗中先写儿童时期对月亮稚气的认识:“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

”以“白玉盘”、“瑶台镜”作比,生动地表现出月亮的形状和月光的皎洁可爱,使人感到非常新颖有趣。

“呼”、“疑”这两个动词,传达出儿童的天真烂漫之态
二、《池上》唐·白居易
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

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赏析】:这首诗写一个小孩儿偷采白莲的情景。

从诗的小主人公撑船进入画面,到他离去只留下被划开的一片浮萍,有景有色,有行动描写,有心理刻画,细致逼真,富有情趣;而这个小主人公的天真幼稚、活泼淘气的可爱形象,也就栩栩如生,跃然纸上了。

三、《幼女词》唐·施肩吾
幼女才六岁,未知巧与拙。

向夜在堂前,学人拜新月
【赏析】:“拜月”是古代的一种习俗,据记载,每逢中秋月圆时,少女们便焚香拜月许愿。

本诗作者有个可爱的女儿,这个“小大人”学着成人们拜月的形象既逗人而有趣,又纯真而可爱。

四、《咏鹅》唐·骆宾王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赏析】:这首诗以一个七岁小孩的眼光看鹅游水嬉戏的神态,写的极为生动活泼。

给我们展示了一幅鹅儿戏水图,有形象,有声音,有色彩,有动态,如在眼前,给人以十分真切的感受。

五、《小儿垂钓》唐·胡令能
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赏析】:在唐诗中,写儿童的题材很少,因而显得可贵。

一二句重在写形,三四句重在传神。

“纶”是钓丝,“垂纶”即题目中的“垂钓”,也就是钓鱼。

诗人对这垂钓小儿的形貌不加粉饰,直写出山野孩子头发蓬乱的本来面目,使人觉得自然可爱与真实可信
六、《所内见》清·袁枚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赏析】:这是一首反映儿童生活的诗篇,诗人在诗中赞美了小牧童充满童趣的生活画面。

诗人先写小牧童的动态,那高坐牛背、大声唱歌的派头,何等散漫、放肆;后写小牧童的静态,那屏住呼吸,眼望鸣蝉的神情,显得特别专注。

“此时无声胜有声”。

这从动到静的变化,写得既突然又自然,把小牧童天真烂漫、好听多事的形象,刻画得活灵活现。

七、《舟过安仁》宋·杨万里
一叶渔船容两童,收篙停棹坐船中。

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

【赏析】:《舟过安仁》是直接把目光聚焦到儿童身上,全诗都是写儿童的稚气行为。

杨万里对儿童的喜爱之情溢于言表,对两个小童子玩耍中透出的聪明伶俐赞赏有加。

当然,从中也可以看出诗人的童心不泯。

表达了作者对天真、可爱的孩子的喜爱之情。

八、《闲居初夏午睡起》宋·杨万里
松阴一架半弓苔,偶欲看书又懒开。

戏掬清泉洒蕉叶,儿童误认雨声来。

【赏析】:松阴之下长着半弓的草苔,想看书可又懒得去翻开。

百无聊赖中掬起泉水去浇芭蕉,那淅沥水声惊动了正在玩耍的儿童,他们还以为骤然下起雨来。

九《夜书所见》宋·叶绍翁
萧萧榕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捉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赏析】:萧萧江风吹动梧叶,送来阵阵寒意,客游在外的诗人不禁思念起自己的家乡。

他看到远处篱笆下的灯火,料想是孩子们在捉蟋蟀.这幅图景令他倍感亲切,也许他由此想起了自己的家乡和童年吧
.
十、《娇女诗》魏晋·左思
吾家有娇女,皎皎颇白皙。

小字为纨素,口齿自清历。

鬓发覆广额,双耳似连璧。

明朝弄梳台,黛眉类扫迹。

浓朱衍丹唇,黄吻烂漫赤。

娇语若连琐,忿速乃明集。

【赏析】:《娇女诗》是中国最早吟咏少女情态诗之一。

左思以诗人的敏锐和慈父的怜爱,选取了两个女儿寻常的生活细节,写出了两个女儿幼年逗人喜爱的娇憨,同时也写出了两个女儿令人哭笑不得的天真顽劣,展露了幼女无邪无忌的纯真天性。

十一、《寄东鲁二稚》唐·李白
娇女字平阳,折花倚桃边。

折花不见我,泪下如流泉。

小子名伯禽,与姊亦齐肩。

双行桃树下,抚背复谁怜?
【赏析】:漂泊在外的李白遥想在老家年少的一子一女对自己的思念,平阳折花倚桃树不见父亲,因而思念的的哭了出来,儿子伯禽与姐姐同行时抚姐姐的肩膀以示安慰,此诗捕捉到儿童娇憨的神态和情思,写来如在目前,深沉缠绵,委婉细腻,写出对儿女们的一片深情,读来十分真挚感人。

十二、《责子》东晋·陶渊明
阿舒已二八,懒惰故无匹。

阿宣行志学,而不爱文术。

雍端年十三,不识六与七。

通子垂九龄,但觅梨与栗。

【赏析】:阿舒已经十六岁,懒惰无人能相比。

阿宣快到十五岁,也是无心去学习。

阿雍阿端年十三,竟然不识六与七。

通儿年龄近九岁,只知寻找梨与栗。

诗人以风趣幽默的口吻责备儿子们不求上进,其中流露出诗人对爱子们的深厚、真挚的骨肉之情。

十三、《与小女》唐·韦庄
见人初解语呕哑,不肯归眠恋小车。

一夜娇啼缘底事,为嫌衣少缕金华。

【赏析】:这是诗人写给自己小女儿的诗。

她刚能听懂大人的讲话,就咿咿呀呀的学着说话了。

因为爱玩小车就不肯去睡觉,因为衣服上少绣了朵金线花,就整个晚上哭闹着不肯停歇。

诗抓住小女孩学话、贪玩、爱漂亮、喜欢哭闹的特点,通过这些生活琐事的描写,使小女孩的天爱的形象跃然纸上,诗人爱女之情也流于笔端。

十四、《池上》唐·白居易
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

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赏析】:这首诗写一个小孩儿夏日偷采白莲的情景。

从诗的小主人公撑船进入画面,到他离去只留下被划开的一片浮萍,有景有色,有行动描写,有心理刻画,细致逼真,富有情趣;而这个小主人公的天真幼稚、活泼淘气的可爱形象,也就栩栩如生,跃然纸上了。

十五、《回乡偶书》唐·贺知章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赏析】:我在年少时离开家乡,到了迟暮之年才回来。

我的乡音虽未改变,但鬓角的毛发却已经疏落。

儿童们看见我,没有一个认识的。

他们笑着询问:这客人是从哪里来的呀?诗人此诗写了自己的少年时期离家老大了回乡,以及眼前孩子们童真的场景。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