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体系建设实施方案为贯彻落实交通运输部、xx省政府、集团及集团关于安全双重预防体系建设的部署和要求,强化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构建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体系(以下简称“双重预防体系”),建立全员参与、全程管控、持续改进的工作机制,精准管控安全风险,有效消除事故隐患,防范和遏制各类生产安全事故,确保项目部高质量健康发展,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思路准确把握安全生产的特点和规律,坚持风险预控、关口前移,全面推行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进一步强化隐患排查治理,推进事故预防工作科学化、信息化、标准化,将风险控制在隐患形成之前、把隐患消灭在事故发生之前,推动安全生产从治标为主向标本兼治、源头治理转变,从注重隐患排查治理向以针对风险点、危险源的风险管控为主的系统治理转变,全面提高安全生产防控能力和水平,确保项目部安全生产形势平稳可控。
二、工作目标按照“全员参与、职责明确、落实到位”的原则,建立健全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的工作制度和规范,完善技术工程支撑、智能化管控的保障措施,促进全员安全意识全面提升、安全保障能力全面加强,提升项目部安全生产整体防控能力。
三、主要内容(一)全面开展安全风险辨识。
项目部要按照项目《安全生产风险管控办法》等有关制度和规范,结合本项目实际业务,组织专家和全体员工,自下而上,对生产工艺、设施设备、作业环境、人员行为和管理体系等方面存在的安全风险进行全方位辨识。
(二)科学评定安全风险等级。
项目部要对辨识出的安全风险进行分类梳理,综合考虑起因物、引起事故的诱导性原因、致害物、伤害方式等,确定安全风险类别。
对不同类别的安全风险,采用相应的风险评估方法确定安全风险等级。
安全风险评估过程要高度关注危大工程,聚焦重大危险源、人员密集型场所、高危作业工序等。
安全风险等级从高到低划分为重大风险、较大风险、一般风险和低风险。
安全风险应填写清单、汇总造册,重大风险应按照要求上报政府相关部门。
(三)有效管控安全风险。
项目部要根据风险等级,针对安全风险特点,从组织、制度、技术、应急等方面对安全风险进行有效管控。
要通过隔离危险源、采取技术手段、实施个体防护、设置监控设施等措施,达到回避、降低和监测风险的目的。
要对安全风险分级、分层、分类、分专业进行管理,尤其要强化对重大危险源和存在重大安全风险的分部分项工程、岗位的重点管控。
项目部要高度关注生产状况和危险源变化后的风险状况,动态评估、调整风险等级和管控措施,确保安全风险始终处于受控范围内。
(四)实施安全风险公告警示。
项目部要建立完善安全风险公告制度,并加强风险教育和技能培训,确保每名工作人员掌握安全风险的基本情况及防范、应急措施。
要在醒目位置和重点区域分别设置安全风险公告栏,制作岗位安全风险告知卡,标明主要安全风险、可能引发事故隐患类别、事故后果、管控措施、应急措施及报告方式等内容。
对存在重大安全风险的工作场所和岗位,要设置明显警示标志,并强化危险源监测和预警。
(五)建立隐患排查治理清单。
项目部要建立完善项目的隐患排查治理制度,基于风险管控清单,制定切合实际的隐患排查治理清单,包括基础管理类隐患排查清单和生产现场类隐患排查清单,明确和细化隐患排查的事项、内容和频次,并将责任逐一分解落实。
(六)完善隐患排查治理体系。
项目部耍制定排查计划,持续开展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隐患排查,尤其要强化对存在重大风险的场所、环节、部位的隐患排查;对于排查发现的隐患要认真整改,及时反馈、复查,并建档保存,做到闭环管理。
发现重大事故隐患,应当在向政府有关部门报告的同时,制定并实施严格的隐患治理方案。
四、实施步骤(一)全面启动阶段(2023年9月底前)。
项目部印发《安全生产风险管控办法》《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办法》;各项目结合工作实际,制定项目“双重预防体系”建设实施方案,细化工作目标、工作内容、时间步骤和工作要求,全面启动,推动开展“双重预防体系”建设工作。
项目部要组织对相关制度、方案进行宣贯培训。
(二)基本建成阶段(2023年11月前)。
项目部按照《安全生产风险管控办法》《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办法》的要求,全面开展安全风险辨识,科学评定安全风险等级,涵盖工程全程方面的风险分级管控清单,实施安全风险公告警示;建立健全隐患排查治理清单,扎实开展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完善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加强安全风险源头管控,实施分级分类安全监管,促进“双重预防体系”和安全生产标准化深度融合。
(三)完善提高阶段(2023年12月)。
及时总结分析“双重预防体系”工作进展情况,示范推广先进经验,采取针对性措施,排查整治工作的薄弱环节,同时,要按照上级有关“双重预防体系”建设的要求,不断完善相关制度和工作机制,不断提升“双重预防体系”的实效,为下一步实现本质安全打好坚实基础。
五、工作要求(一)明确责任,加强领导。
项目部要充分认识到此项工作的重要性,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按照工作内容、方法步骤及时间要求,落实责任部门,加强工作力量,确保“双重预防体系”工作任务落到实处。
要紧紧围绕防范和遏制生产安全事故,突出重点领域、重点项目、重点环节和重点岗位,抓住辨识管控风险、排查治理隐患两个关键,不断完善工作机制,深化安全专项整治,推动各项标准、制度和措施落实到位。
(二)分步实施,整体推进。
项目部要认真研究分析本项目的安全生产工作的特点规律,有计划、有步骤地组织好安全风险分级管控、隐患排查治理工作。
要充分借助科研机构和第三方专业力量,注重技术支撑和工作指导,组织有关项目试点先行,积极探索经验,加强沟通交流,及时总结工作情况,认真研究解决试点和推进过程中存在的有关问题,做到风险排查要全、风险辨识要准、风险分级要精、风险建档要齐、风险标识要明、风险管控要严、隐患排查要准、隐患整改要真、隐患治理要实,确保安全风险管控、隐患排查治理工作扎实有效。
(三)全员参与,注重宣传。
项目部要充分利用各种宣传手段,加大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理念的宣传力度;同时将“双重预防体系”教育培训与日常安全培训相融合,引导全员参与“双重预防体系”建设工作;坚持关口前移,转变安全生产工作方式,提升安全管理水平,营造“双重预防体系”良好氛围。
(四)实事求是,加强检查。
“双重预防体系”建设是一项专业性强、系统性复杂的工作,是对现有安全管理体系的一种完善。
项目部在创建过程中要根据本项目工程作业特点,结合实际情况,从真实角度去分析、用专业方法去辨识,从而确保安全风险辨识、隐患治理不失真。
项目部将对项目部的“双重预防体系,建设情况进行督促检查,检查结果纳入年度安全生产考核。
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体系全面推进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直治理双重预防机制建设实施方案为全面推进双重预防机制建设,促进重点行业领域企事业单位本质安全水平提升,依据市安委办《关于全面推进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建设的工作方案》(市安办发(2023)X号),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市、区关于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的决策部署,将双重预防机制建设作为提升重点行业领域企事业单位本质安全水平的重要措施进行推进,坚持关口前移、风险预控、精准施策,切实提高企事业单位防范和遏制安全生产事故的能力和水平。
二、工作目标到2023年底前,煤矿、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教育、民爆物品、建筑施工、文化和旅游、特种设备、粮食、机械、消防等行业领域企事业单位完成以“两台账、一图、一栏、一卡”(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台账、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台账、安全风险四色分布图、安全风险告知栏和岗位告知卡)为重点的双重预防机制建设任务。
三、工作任务(一)落实双重预防机制建设主体责任各企事业单位要成立以主要负责人为组长的双重预防机制建设领导小组,建立适合本单位安全生产实际的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制度,保障双重预防机制建设所需人力、物力和资金投入,定期检查本单位双重预防机制建设与运行成效。
分管负责人要全过程组织、协调和推动双重预防机制建设工作。
部门负责人要全面落实双重预防机制建设内容和跟踪管理。
全体员工要全程参与风险点排查、辨识、评估、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
(二)双重预防机制重点建设任务各企事业单位要全面开展安全风险辨识、科学评定安全风险等级、有效管控安全风险、实施安全风险公告警示、建立完善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完成以“两台账、一图、一栏、一卡”为重点的双重预防机制建设任务。
1.建立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台账。
各企事业单位要对照行业领域双重预防机制建设标准,合理划分风险排查区域,对生产工艺、设备设施、作业环境、人员行为和管理体系等方面存在安全风险进行全方位、全过程辨识,梳理汇总各类安全风险。
对排查出的安全风险进行评估分级,确定风险类别,按照危险程度及可能造成后果的严重性,将风险分为红、橙、黄、蓝级(红色为安全风险最高级)。
要根据风险评估结果,针对安全风险特点,从组织、制度、技术、应急等方面研究防范安全风险的各项措施办法。
结合组织架构,以风险等级越高管控层级越高为原则,逐一明确风险管控层级(公司级、安全管理部门级、车间级、班组级、岗位级)。
要建立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台账,台账应包括风险点名称、风险描述、可能导致事故类型、风险等级、风险管控措施、管控层级、排查频次和责任人等内容。
2.绘制安全风险四色分布图。
各企事业单位要根据风险评估结果,确定各区域风险等级,绘制红、橙、黄、蓝四色安全风险空间分布图,根据各区域风险等级确定管控措施。
对重大危险源和存在重大安全风险的生产经营系统、生产区域、岗位要进行重点管控。
3.设置安全风险公告栏。
各企事业单位要建立完善安全风险公告制度,在醒目位置和重点区域设置安全风险公告栏,将本区域安全风险四色分布图、主要安全风险、可能引发事故隐患、事故后果、管控措施、应急措施及报告方式等进行公告。
4.张贴佩戴岗位安全风险告知卡。
各企事业单位要在各岗位工作区域张贴或要求员工佩戴岗位安全风险告知卡,标明岗位主要安全风险、隐患、可能引发事故类型、管控措施、应急措施等内容。
加强风险教育和技能培训,确保管理人员和每名员工都掌握安全风险的基本情况及防范、应急措施。
对存在重大安全风险的工作场所和岗位,要设置明显警示标志,并强化危险源监测和预警。
5.制定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台账。
各企事业单位要基于风险管控措施,制定符合企业实际的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台账,明确各管理部门、各岗位、各设备设施隐患排查范围、频次和要求,建立起全员参与、全岗位覆盖、全过程衔接的闭环管理隐患排查治理机制。
对排查出的隐患要按照“五落实”要求,制定整改方案,明确责任人及完成时限,落实防范措施和整改资金,确保隐患消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