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中信息技术质量分析

高中信息技术质量分析

2013-2014学下期信息技术期中试质量分析
一.试题概括
1.试卷结构
本次考试试题均是选择题的形式,分为单项选择和综合分析两种形式.其中有35个单项选择题,4个综合分析题,每个综合分析题有3-4个选择题构成。

2.考试内容
考试内容依据教材浙教版《信息技术基础》和《网络技术应用》,信息技术基础部分考点:1.信息的概念、信息的特征及信息技术发展。

2.信息的来源与获取,电子邮件。

3.信息安全,数据管理,病毒,黑客攻击等相关知识。

4.办公软件(word、Excel、Frontpage、Access)以及一些常用音频视频和图像处理软件。

网络技术应用部分考点:1.
3.试题基本特点
二.考试成绩分析
高一信息技术总考情
信息技术各班各分数段人数
本次考试,总人数279人,参考人数279人,从每个班的及格人数来看,本次考试情况特别不理想,依据学业水平考试的过关标准,171班和其他几个班级都未达到这个标准,而且离这一标准有很大的距离。

与此同时,本次考试高分段及其少,全年级最高分80分,70分以上仅有4人,50分以下的学生人数也有很多一部分。

原因分析
本次期末考试与上学期两次考试作比较,试题难度有所提高,网络技术应用部分的知识点学生较难理解,但是试题不偏离学业水平考试的大纲,知识点也是在课堂上重点讲解。

而考试结果不理想我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1.选修部分的有些知识点比较抽象,学生不易理解。

2.学生考试过程中没有安排好两个科目的考试时间。

3.学生自己没有复习信息技术基础的知识,没有巩固网络技术应用的知识。

4.学生对信息技术学科的重视度不够。

5.教学课时较紧,教师没有充分的时间给学生复习理论的相关知识,没有落实学生理论部分的复习情况。

5.
在第7周以来教师重在带学生练习模拟题,主要抓学生的操作能力,而对理论知识的复习不到位。

三.试题分析
单项选择部分:
题1-题6:考查信息的概念,信息的特征相关知识,比较基础,学生在生活中经常接触,容易理解。

出错原因:不认真听讲,不结合生活实际理解信息的概况,混淆知识点。

题7-题10:考查信息的来源与获取相关知识,基础知识,学生在生活中经常接触,容易理解掌握。

出错原因:学生不认真记背一些概念,记不住获取信息的步骤,没掌握信息来源的多样性,分不清输入输出设备等。

题11-题12:考查邮件相关内容,次考点简单易懂,联系生活。

出错原因:记不清邮件地址的结构。

题13:考查网络下载工具,送分题。

出错原因:对一些软件名称含糊。

题14:考查Word文档默认图标,送分题。

出错原因:上机操作过程中不善于观察软件图标。

题15:考查字处理软件工具栏图标。

出错原因:不善于运用及记忆工具栏上的图标。

题16:考查键盘按键。

出错原因:对键盘的各个操作按键不熟悉。

题17-题20:考查Word的编辑功能。

出错原因:学习Word的相关操作技巧时,不善于总结,对教师总结的知识点不记忆,不巩固。

题21-题23:考查Excel的相关操作。

出错原因:对几个常用函数名记不住,不会确定单元格度数及几种图表的讲解局限于柱状图。

题24-题25:考查文件类型。

出错原因:对文本文件,电子表格文件、音频文件、视频文件、图片文件等的文件类型没有认真记背。

题26:考查软件功能。

出错原因:对图片处理软件、音频处理软件、视频处理软件、文字处理软件的混淆,软件名的记忆不准确。

题27:考查计算机程序设计语言基础知识。

出错原因:计算机程序设计语言比较抽象,一现阶段学生的水平难以理解程序设计部分知识。

题28-30:考查人工智能。

出错原因:对人工智能这一部分知识,在生活中常接触,但是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学生不易理解。

题31:考查杀毒软件。

出错原因:平时不善于总结各类软件的功能及记忆原件名称。

题32-35:考查信息安全相关知识。

出错原因:对课本上的知识例子不记忆,不留意生活中的实际例子。

综合分析题
题(一):考查word分析题。

出错原因:对word相关操作的综合运用能力叫弱。

题(二):考查Excel分析题。

出错原因:Excel部分对高中生而言有一定难度,同时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较弱。

题(三):考查Access分析题。

出错原因:Access部分本身操作难度大,但本题考查的比较基础,设计的知识Access中表的结构认识,关键在于学生不去记忆理解。

题(四):考查Frontpage分析题。

出错原因:没有掌握网页属性的功能,及表格的相关编辑。

四.学情分析及教学策略
学情分析
1.对于信息技术科目,学生存在的最大问题就是重视程度不够,学习态度整体不端正。

2.学生基础理论与操作技能的掌握有偏差,能够兼顾理论与操作能力的学生占少数,部分
学生操作能力强,但是理论知识不牢靠,同样有部分学生理论知识巩固得很到位,但是操作技能偏弱。

而还有少部分学生,既不学习理论知识,也不学习操作技能。

3.学生基础层次不齐,对信息技术本科目而言,171班学生层次较均匀,98%以上能跟上
教师的步伐,但是普通班有很多学生在操作技能上基础较差。

教学策略
1.针对学生学习态度不端正的问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在课堂上,多进行正确引导,
找一些实际生活实例以告知学生,信息技术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性。

最重要的是要认真备好每一堂课,多以一些新颖的教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逐步改进陈旧的教学理念。

2.对于学生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的偏差问题,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理论结合实际,引导学
生既要掌握理论知识,又要加强操作技能。

理论课后,要适当的布置作业,并随时抽查学生章节笔记的整理情况,操作课上,每堂课教师尽量少讲,多留出时间给学生实际操作,并且当堂检查任务的完成情况。

3.在上一周已经列出信息技术学科的学困生名单,从这一周起,我将针对其中每一个学生
的多项进行个别辅导,直至这些学生掌握至少三个操作题的全部考点,其次在周五的晚读上我将认真的抓学生的理论知识,对理论知识基础薄弱的同学进行单独辅导,对其他同学进行不定时的抽查该记背的内容,同时进行基础模拟测试。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