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五章 包装材料污染与控制

第五章 包装材料污染与控制


(三)食品添加剂的使用要求
1、经过《食品安全性毒理学评价程序》评价,证明 在使用限量内使用,长期摄入后对人体安全无害。
2、不影响食品的感官和理化性质,对食品营养成分 无破坏作用。
3、食品添加剂在达到一定使用目的后,经过加工、 烹调或煮熟时,能被破坏或少量残留。
4、不得将食品添加剂用来掩盖食品的缺陷或作为伪 造的手段。
第一篇 动物性食品污染与控制
第五章
食品添加剂和食品包装材料 对动物性食品的污染与控制
[教学目的]
了解食品添加剂、包装材料的种类及其对动物性食品 污染的危害,掌握食品添加剂、包装材料对动物性食品污 染的控制措施。
[重点难点]
1、食品添加剂的种类、对动物性食品污染的危害及 其控制;
2、食品包装材料的种类、对动物性食品污染的危害及 其控制。
人工合成的:丁基羟基茴香醚、二丁基羟基甲 苯、美食子酸丙酯、特丁基对苯二酚等。
四、护色剂
又称发色剂,是指一类能与肉和肉制品中呈色 物质作用,使之在食品加工、保藏等过程中不致分 解、破坏,呈现良好色泽的物质。
食品中使用的护色剂有硝酸盐、亚硝酸盐、硫 酸亚铁、盐酸胺等。既可护色,又可加强食盐的防腐 作用,延长肉品的保存时间。
指用于动物性油脂长期保存过程中具有防止油脂 氧化作用的天然或化学物质的总称。
动物油脂在长期保存过程中,会因水解、氧化而 发生酸败,导致色、香、味感官性状的改变,且产 生对人体有害的各种产物,如丙烯醛就是一种诱癌 剂。为了防止油脂酸败,常在油脂或含有多的食品中 加入一定量的抗氧化剂,以提高其耐存性。
常用的抗氧化剂可分为天然的和化学合成的两 大类。 天然的:抗坏血酸、磷脂、愈创树脂,以及一些 香料等。
课时:1
本章内容结构
第一节 食品添加剂及其对动物性食品 污染的控制
第二节 食品包装材料及其对动物性食品 污染的控制
第一节 食品添加剂及其对动物性 食品污染的控制
一、概述 二、防腐剂 三、抗氧化剂 四、护色剂 五、着色剂 六、其他常用食品添加剂 七、食品添加剂对动物性食品污染的控制
一、概述
(一)食品添加剂的概念
二、食品包装材料对动物性食品污染的控制
1、严格检验,应符合感官指标,其浸出有害物浓 度不得超标;
2、不得检出致病性微生物,不得含有有毒有害杂 质;
3、必选按照规定材料制作,按照规定工艺加工,按 照规定的标准使用;
4、耐用材料必须严格进行反复冲洗,严格消毒后使 用。
思考题:
1、食品添加剂对动物性食品污染的控制措施有哪些? 2、食品包装材料对动物性食品污染的
是指一类在食品的生产、加工、调配、处理、贮 存等过程中加入的天然或化学合成物质的总称,其目的 是为了改善食品品质和色、香、味以及防腐和满足加工 工艺的需要。如花椒、茴香等。
(二)食品添加剂的种类
分天然和化学合成添加剂,CCFA将食品添加剂分为 四类:
我国允许使用的有防腐剂、抗氧化剂、护色剂、着 色剂、漂白剂、酸度调节剂、稳定和凝固剂、酶制剂、 增调剂、消泡剂、营养强化剂、增味剂、甜味剂、乳化 剂、被膜剂、水分保持剂、香料等22大类。
五、着色剂
即食用色素,是指使食品着成一定颜色的化学 物质的总称。有天然和人工合成之分,生产中多用人 工合成的染料使食品着色。 我国规定允许限量使用的仅仅10种左右,如: 胭脂红、柠檬黄、日落黄等。
六、其他常用食品添加
水分保持剂、漂白剂、食用香料、增调剂等。
七、食品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加剂对动物性食品污染的控 制
5、必需使用经定点生产厂家生产的合格的食品添加 剂,不得使用非定点生产厂家、无生产许可证厂家生产 的或已污染和变质的食品添加剂。
二、防腐剂
指用于食品保藏的具有抑制或杀灭微生物作用 的各种天然的或合成的化学物质的总称。 主要有:山梨酸及其钾盐、苯甲酸及其钾盐、 对羟基苯甲酸酯类、过氧化氢等。
三、抗氧化剂
控制有哪些?
课堂讨论:
如何科学有效地预防和控制食品 添加剂、包装材料对食品的危害?
参考资料
1、崔言顺主编,动物性食品卫生学,中国林业出版社,1995 2、郑明光主编.动物性食品卫生检疫学.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 3、佘锐萍主编.动物产品卫生检验学.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0 4、崔言顺主编.中国兽医卫生监督与检疫.四川科技出版社,1997 5、崔言顺主编.家禽解剖学.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1995 6、张立教等著.动物检疫学.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1995 7、王雪敏主编,动物性食品卫生检验.中国农业出版社,2002
严格按照标准,使用前必须进行检验,不准掩 盖缺陷或产假作伪,不得超量使用。
第二节 食品包装材料及其对动物性食品污染的控制
一、常用的食品包装材料 二、食品包装材料对动物性食品污染的控制
一、常用的食品包装材料
1、塑料制品 2、陶瓷和搪瓷容器 3、金属容器 4、食品包装纸 5、复合包装材料等(2,4-甲苯二异氰酸脂,水 解为甲苯二胺,致癌) 每种材料都有相应的材料、感官、理化及微生 物指标要求。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