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牙的发育资料
基本过程 1、牙胚的发生 2、牙体组织的形成 3、牙的萌出
第一节
牙胚的发生和分化
第5周时,原始口腔上皮由两层细胞构成,外层是扁平细胞,内 层是矮柱状的基底细胞
上下颌弓部位的外胚间叶组织诱导上皮增生,开始为点状,很 快增厚的上皮依照颌骨的外形形成马蹄形上皮带,称为原发性 上皮带(primary epithelial band)
3 牙囊 dental sac
源于外胚间叶,形成牙骨质、牙周膜、 固有牙槽骨
一、 成釉器的发育
1、蕾状期(bud stage) 时间: 乳牙牙胚在第8周开始发生 过程:牙板的20个定点的末端膨大,上皮细胞增生形成卵圆形
的上皮芽,状如花蕾 结构:细胞立方形,周围的外胚间叶细胞增生密集,但未分化
所有乳牙牙胚在胚胎的第10周发生, 恒牙牙胚在胚胎第4个月形 成
第二章 牙的发育
Dental Development
潘晓亮 组织胚胎学教研室
牙齿及其支持组织是由上、下颌突和额鼻突的外胚层及外胚间叶 组织(外间充质)发育而来。
牙的发育是一长期,复杂的生物学过程,包括上皮和间充质相互 作用,细胞分化,形态发生,组织矿化和牙的萌出
所有牙的发育过程是相似的,只是时间不同
静止型细胞(resting cell) 为扁平状,核位于顶端,缺乏细胞器和分泌颗粒
二者互相转化
2.牙本质的形成 罩牙本质 成牙本质细胞分泌1型胶原纤维,分布于基底膜下的基质 中,纤维粗大与基底膜垂直
矿化:成牙本质细胞分泌基质小泡,内含磷灰石晶体, 小泡破裂,晶体分散,互相融合
髓周牙本质 罩牙本质形成后,细胞向基底膜侧伸出粗短的突起,埋在基质 中形成成牙本质细胞突起,有时伸入基底膜中形成釉梭,而胞 体后退。 此时分泌的胶原纤维比较细小,少,互相交织并与牙本质小管 垂直 同时分泌磷蛋白,脂类等,参与矿化 髓周牙本质构成牙本质的主体
分泌形成牙本质 牙乳头决定牙的形状
三、 牙囊 dental sac
位于成釉器和牙乳头周围,呈环状,含有丰富血管,为牙的 发育提供营养。
四、 牙板的结局
在钟状期末,牙板被间充质侵入而逐渐断裂退化消失。
有时残留的牙板上皮以团状存在于牙龈中,有角化, 称为上皮珠。可突起于牙龈表面脱落 也可成为牙源性肿瘤或囊肿的组织来源
生长中心:前牙位于切缘或牙尖处,磨牙位于各个牙尖处
牙本质与釉质的形成交叉进行,成牙本质细胞和成釉细胞分泌 一层层硬组织并不断后退,直至达到牙冠厚度。
一、 牙本质的形成 钟状期晚期,牙本质自生长中心开始形成 沿着牙尖的的斜面向牙颈部扩展,直到达到整个牙冠牙 本质厚度
在多尖牙,独立形成各个牙尖,最后互相融合
恒牙胚的发生 1、恒前牙(包括恒前磨牙): 乳牙胚形成后,牙板游离端在牙胚舌侧形成上述相同过程 形成相应的恒前牙胚。 2、恒磨牙: 乳磨牙胚形成后,牙板远端继续向远端生长 胚胎4个月时,游离端形成第一恒磨牙胚。 1岁形成第二恒磨牙牙胚, 4—5岁时形成第三恒磨牙胚。
第二节 牙体组织的形成 Formation of Dental Tissues
3、钟状期(bell stage) 时间:11-----12周 过程:成釉器内陷更深,周缘生长,形似吊钟
成釉器进入成熟期,凹面形态已经确定。细胞分化成不同 形态和功能的种类
结构: ① 外釉上皮层 位于周边,单层立方细胞,与内釉上皮 连接处称颈环。
细胞:胞浆少,少量粗面内质网和核糖体,细胞间有 连接复合体
1.成牙本质细胞的分化
内釉上皮分化为成釉细胞后诱导邻近的牙乳头细胞(外间充
质细胞)
成牙本质细胞(odontoblast)
分泌型细胞(secretory cell)
为单层柱状,核位于基部,核上方有发达的RER、Golgi Complex、 核糖体、分泌颗粒,细胞膜有碱性磷酸酶活性
顶端有连接复合体(紧密连接,桥粒,中间连接)
矿化:球形矿化,磷灰石晶体增大形成钙球,相互 融合形成钙化团,未融合区形成球间牙本质
前期牙本质 :因为矿化晚于有机物的形成,在近牙髓侧, 成牙本质细胞分泌的基质 尚未钙化
第7周时,上皮带继续向深部生长,并分裂为两个:
前庭板:位于唇侧,继续生长,表面变性退化形成前庭沟
牙板(dental lamina):位于舌侧,继续向深层延伸,末端增生 形成牙胚
牙胚包括3部分: 1 成釉器 enamel organ
源于外胚层,形成牙釉质
2 牙乳头 dental papilla
源于外胚间叶,形成牙髓、牙本质
连接复合体:相邻细胞的两端,都有特殊连接封闭, 与釉质形成密切相关
③ 星网状层 内外釉上皮之间,细胞呈星形,长的突起以桥粒相互连接
细胞器不发达
合成分泌氨基葡萄糖,结合水,使成釉器内细胞间隙增大, 对内釉上皮有营养和缓冲作用,保护成釉器。
随釉质的形成,逐渐萎缩变薄,使内外釉上皮靠近,便于血 液输送
④ 中间层 内釉上皮与星网状层之间的2 -- 3层扁平细胞,细胞器不发 达Biblioteka 有高的碱性磷酸酶活性,与釉质形成有关
⑤ 釉结:牙胚中央的内釉上皮增厚区 釉索:釉结向外釉上皮发出的细胞索 釉龛:牙板内凹,充满结缔组织
二、 牙乳头 dental papilla
结构:外胚间叶(外间充质)细胞 + 少量胶原纤维+基质 分化:由内釉上皮诱导,表面的细胞分化为成牙本质细胞
2、帽状期(cap stage) 时间:9----10周 过程:上皮芽继续向深生长,基底部内凹,包在球形的 外胚间叶细胞聚集区(即牙乳头)上,周围的外胚间叶细 胞密集成 层,即牙囊。
结构: 外釉上皮层 outer enamel epithelium 内釉上皮层 inner enamel epithelium 星网状层 此时期牙胚由3部分构成: 成釉器 牙乳头 牙囊
钟状期晚期,上皮形成褶,牙囊毛细血管伸入其中
②内釉上皮层 位于凹面,单层立方细胞,以半桥粒附 着于基底膜,成釉细胞形成釉质。
细胞分化: 早期为立方形,核大居中,高尔基复合体远离基底膜侧 成釉细胞(ameloblast):晚期由内釉细胞分化而来,呈高柱状 分泌活动开始时,细胞核远离基底膜侧,高尔基复合体向 基底膜侧移动,粗面内质网和线粒体明显增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