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墙体与基础⑴述墙体类型的分类方式及类别。
答:墙体按所处位置可以分为外墙和内墙。
外墙位于房屋的四周,故又称为外围护墙。
内墙位于房屋内部,主要起分隔内部空间的作用。
墙体按布置方向又可以分为纵墙和横墙。
沿建筑物长轴方向布置的墙称为纵墙,沿建筑物短轴方向布置得墙称为横墙,外横墙俗称山墙。
根据墙体与门窗位置的关系,平面上窗洞口之间的墙体可以称为窗间墙,立面上窗洞口之间的墙体可以称为窗下墙。
按构造方式墙体可以分为实体墙、空体墙和组合墙三种。
按施工方法墙体可以分为块材墙、板筑墙及板材墙三种。
⑵述砖混结构的几种结构布置方案及特点。
答:结构布置方式主要指承重结构的布置。
砖混结构的墙体承重方案主要有四种:①横墙承重体系:承重墙体主要由垂直于建筑物长度方向的横墙组成。
楼面荷载依次通过楼板、横墙、基础传递给地基。
由于横墙起主要承重作用且间距较密,建筑物的横向刚度较强,整体性好,对抗风力、地震力和调整地基不均匀沉降有利,但是建筑空间组合不够灵活。
纵墙只承受自身的重量,主要起围护、隔断和联系的作用,因此对纵墙上开门、窗限制较少。
这一布置方式适用于房间的使用面积不大,墙体位置比较固定的建筑,如住宅、宿舍、旅馆等。
②纵墙承重体系:承重墙体主要由平行于建筑长度方向的纵墙承受楼板或屋面板荷载。
楼面荷载依次通过楼板、梁、纵墙、基础传递给地基。
其特点是内外纵墙起主要承重作用,室内横墙的间距可以增大,建筑物的纵向刚度强而横向刚度弱。
为抵抗横向水平力,应适当设置承重横墙,与楼板一起形成纵墙的侧向支撑,以保证房间空间刚度及整体性的要求。
此方案空间划分较灵活,适用于空间的使用上要求有较大的空间、墙位置在同层上或上下层之间可能有变化的建筑,如教学楼中的教室、阅览室、实验室等,但对在纵墙上开门窗的限制较大。
相对横墙承重体系来说,纵墙承重体系楼刚度较差,板材料用量较多。
③双向承重体系:即纵横墙承重体系,承重墙体由纵横两个方向的墙体混合组成。
双向承重体系在两个方向抗侧力的能力都较好。
国内几次大地震后的震害调查表明在砖混结构多层建筑物中,双向承重体系的抗震能力比横墙承重体系、纵墙承重体系都好。
此方案建筑组合灵活,空间刚度较好,适用于开间、进深变化较多的建筑,如医院、实验楼等。
④局部框架体系:当建筑需要大空间时,如商店、综合楼等,采用内部框架承重,四周为墙承重。
楼板自重及活荷载传给梁、柱或墙。
房屋的刚度主要由框架保证,因此水泥及钢材用量较多。
⑶提高外墙的保温能力有哪些措施?答:提高外墙的保温能力,减少热损失,一般有三种措施:第一,增加外墙厚度,使传热过程延缓,达到保温目的。
但是墙体加厚,会增加结构自重、多用墙体材料、占用建筑面积、使有效空间缩小等。
第二,选用空隙率高、密度轻的材料做外墙,如加气混凝土等。
这些材料导热系数小,保温效果好,但是强度不高,不能承受较大的荷载,一般做框架填充墙等。
第三,采用多种材料的组合墙,解决保温和承重双重问题。
⑷墙体设计在使用功能上应考虑哪些设计要求?答:①保温与隔热要求1)通过对材料的选择,提高外墙保温能力减少热损失。
2)防止外墙出现凝结水3)防止外墙出现空气渗透4)采用具有复合空腔构造的外墙形式②隔声方面的要求1)加强墙体的密封处理2)增加墙体密实性及厚度3)采用有空气间层或多孔隔声材料的复合墙4)在建筑总平面设计中考虑隔声问题③防火方面的要求1)选择燃烧性能和耐火极限符合防火规范规定的材料2)按照防火规范要求用防火墙设置防火分区等④防水方面的要求在卫生间、厨房、实验室、地下室等房间的墙应采取防潮、防水措施。
⑤建筑工业化要求提高机械化施工程度、降低劳动强度;采用轻墙材料以减轻重,降低成本。
⑸墙体承重结构的布置方案有哪些?答:墙体承重方案主要有四种:⑥横墙承重体系:承重墙体主要由垂直于建筑物长度方向的横墙组成。
楼面荷载依次通过楼板、横墙、基础传递给地基。
由于横墙起主要承重作用且间距较密,建筑物的横向刚度较强,整体性好,对抗风力、地震力和调整地基不均匀沉降有利,但是建筑空间组合不够灵活。
纵墙只承受自身的重量,主要起围护、隔断和联系的作用,因此对纵墙上开门、窗限制较少。
这一布置方式适用于房间的使用面积不大,墙体位置比较固定的建筑,如住宅、宿舍、旅馆等。
⑦纵墙承重体系:承重墙体主要由平行于建筑长度方向的纵墙承受楼板或屋面板荷载。
楼面荷载依次通过楼板、梁、纵墙、基础传递给地基。
其特点是内外纵墙起主要承重作用,室内横墙的间距可以增大,建筑物的纵向刚度强而横向刚度弱。
为抵抗横向水平力,应适当设置承重横墙,与楼板一起形成纵墙的侧向支撑,以保证房间空间刚度及整体性的要求。
此方案空间划分较灵活,适用于空间的使用上要求有较大的空间、墙位置在同层上或上下层之间可能有变化的建筑,如教学楼中的教室、阅览室、实验室等,但对在纵墙上开门窗的限制较大。
相对横墙承重体系来说,纵墙承重体系楼刚度较差,板材料用量较多。
⑧双向承重体系:即纵横墙承重体系,承重墙体由纵横两个方向的墙体混合组成。
双向承重体系在两个方向抗侧力的能力都较好。
国内几次大地震后的震害调查表明在砖混结构多层建筑物中,双向承重体系的抗震能力比横墙承重体系、纵墙承重体系都好。
此方案建筑组合灵活,空间刚度较好,适用于开间、进深变化较多的建筑,如医院、实验楼等。
⑨局部框架体系:当建筑需要大空间时,如商店、综合楼等,采用内部框架承重,四周为墙承重。
楼板自重及活荷载传给梁、柱或墙。
房屋的刚度主要由框架保证,因此水泥及钢材用量较多。
⑹块材墙组砌的要点是什么?答:组砌是指砌块在砌体中的排列。
组砌的关键是错缝搭接,使上下皮砖的垂直缝交错,保证砖墙的整体性。
砖墙和砌块墙由于块材尺度和材料构造的差异,对墙体的组砌有一些不同的要求。
在砖墙的组砌中,把砖的长边垂直于墙面砌筑的砖叫丁砖,把砖的长边平行墙面砌筑的砖叫顺砖。
上下皮之间的水平灰缝称横缝,左右两块砖之间的垂直缝称竖缝。
要求丁砖和顺砖交替砌筑,灰浆饱满,横平竖直。
当墙面不抹灰作清水时,组砌还应考虑墙面图案美观。
砌块在组砌中与砖墙不同的是,由于砌块规格较多、尺寸较大,为保证错缝以及砌体的整体性,应事先做排列设计,并在砌筑过程中采取加固措施。
砌块排列设计应满足以下要求:上下皮应错缝搭接,墙体交接处和转角处应使砌块彼此搭接,优先采用大规格砌块并使主砌块的总数在70%以上。
为减少砌块规格,允许使用极少量的转来镶砌填缝,采用混凝土空心砌砖时,上下皮砌砖应孔对孔、肋对肋以保证有足够的接触面。
⑺简述块材墙的墙缝处理措施。
答:待缝隙不再次延伸后,抹灰装饰处理即可。
⑻简述墙角水平防潮层的设置位置、方式及特点。
答:位置:当室内地面垫层为混凝土等密实材料时,防潮层的位置应设在垫层范围内,低于室内地坪60mm处,同时还应至少高于室外地面150mm,防止雨水溅湿墙面。
当室内地面垫层为透水材料时,水平防潮层的位置应齐平或高于室内地面60mm处。
方式及特点:防水砂浆防潮层(构造简单,但砂浆开裂或不饱满时影响防潮效果)、细石混凝土防潮层(防潮性能好)、油毡防潮层(防水效果好,但有油毡隔离,削弱了砖墙的整体性)。
⑼墙身加固措施有哪些?有何设计要求?答:①门垛和壁柱(门垛宽度同墙厚、长度与块材尺寸规格相对应。
门垛不宜过长,以免影响室内使用。
壁柱的尺寸应符合块材规格);②圈梁(圈梁宽度同墙厚,高度与块材尺寸相对应);③构造柱(构造的截面尺寸应与墙体厚度一致。
砖墙构造柱的最小截面尺寸为240mm*180mm,竖向钢筋一般用4φ12,钢箍间距不大于250mm,随烈度加大和层数增加,房屋四角的构造柱可适当加大截面及配筋。
施工时必须先砌墙,后浇筑钢筋混凝土柱,并应沿墙高每隔500mm设2φ6拉接钢筋,每边伸入墙内不宜小于1m。
构造柱可不单独设置基础,但应伸入室外地面下500mm,或锚入浅于500mm的基础圈梁内);④空心砌块墙墙芯柱(芯柱用C15细石混凝土填入砌块孔中,并在孔中插入通长钢筋)。
⑽何谓“变形缝”?有什么设计要求?答:变形缝是将建筑物垂直分开的预留缝。
变形缝包括温度伸缩缝(伸缩缝间距与墙体类别有关,伸缩缝的宽度一般为20-30mm)、沉降缝(以下情况应设置沉降缝:建筑物位于不同种类的地基土壤上,或在不同时间内修建的房屋各连接部位;建筑物形体比较复杂,在建筑平面转折部位和高度、荷载有很大差异处。
沉降缝的宽度与地基情况及建筑高度有关,地基越弱的建筑物,沉降的可能性越高,沉降后产生的倾斜距离越大,要求的缝宽越大)和防震缝(在抗震设防烈度7-9度地区内应设防震缝。
反震缝的宽度,在多层砖墙房屋中,按设防烈度的不同取50-70mm。
在多层钢筋混凝土框架建筑中,建筑物高度小于或等于15m时,缝宽为70mm。
当建筑物高度超过15m时:设防烈度7度,建筑每增高4m,缝宽在70mm基础上增加20mm:设防烈度8度,建筑每增高3m,缝宽在70mm基础上增加20mm;设防烈度9度,建筑每增高2m,缝宽在70mm基础上增加20mm)三种。
⑾图示内、外墙变形缝构造各两种。
答:书上P112图6-40示。
⑿常用建筑幕墙的类型有哪些?各有什么特点?答:常见的幕墙种类有玻璃幕墙、铝板幕墙、石材幕墙等。
玻璃幕墙根据其承重方式的不同分为框支撑玻璃幕墙、全玻璃幕墙和支点玻璃幕墙。
框支撑玻璃幕墙造价低,是使用最为广泛的玻璃幕墙。
全玻璃幕墙通透、轻盈,常用于大型公共建筑。
支点玻璃幕墙不仅通透,而且展现了精美的结构,发展十分迅速。
⒀试比较几种常用隔墙的特点。
答:块材隔墙(半砖隔墙、砌块隔墙、框架填充墙)、轻骨架隔墙、板材隔墙(轻质条板隔墙、蒸压加气混凝土板隔墙、复合板材隔墙)半砖隔墙:坚固耐久,有一定的隔声能力,但自重大,湿作业多,施工麻烦。
砌块隔墙:轻质、孔隙率大、隔热性能好,但吸水性强。
轻骨架隔墙:骨架优点强度高、刚度大、自重轻、整体性好、易于加工和大批量生产,还可根据需要拆卸和组装。
面层有木质板材、石膏板(防火、防潮、抗冲击)、硅酸钙板(轻质、高强、防火、防潮、防蛀、防霉、可加工性好)、水泥平板。
蒸压加气混凝土隔墙:自重轻,施工简单,防火性能好,抗雨水渗透。
复合板材隔墙:大多具有强度高、耐火性、防水性、隔声性能好的优点,且安装、拆卸方便,有利于建筑工业化。
⒁简述墙面装修的基层处理原则。
答:处理基层时,先要对基层表面进行填平。
填平的做法通常是在清洁的基层上用胶皮刮板刮腻子数遍。
常用的腻子有乳胶腻子和油性腻子。
腻子将基层凹处、钉眼、接缝等补齐,干后用砂纸磨平。
抹钳腻子的遍数视基层的情况不同而定,抹最后一边腻子时应打磨,光滑后再用软布擦净。
石膏板基层的接缝处应在磨平后用胶黏贴贴缝纸带,以防接缝开裂。
旧墙体的表面如有脫灰、孔洞等缺陷,应先用相同的砂浆进行修补,再用腻子进行修补填平。
如墙面有油渍等污迹,应清除干净后再做其它处理,以保证基层的粘结牢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