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数学创新思维培养

数学创新思维培养

浅论数学创新思维的培养
【摘要】:所谓创新思维就是创造者在强烈的创新意识下,借助于想像与联想,直觉与灵感,以渐进的或突发性飞跃的形式,对头脑中已有的信息进行重新组织和创造。

本文就如何培养数学的创新思维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数学创新思维
江泽民同志曾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在全国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同时,作为三大基础学科之一的数学教育,担负着推进和深化素质教育的光荣使命,肩负着培养新时期高素质青年一代的重任。

由于数学学科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广泛的应用性和严密的逻辑性,所以数学教学对培养人们科学的思维方式,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起到相当重要的作用。

创新能力的提高不仅对数学本身有益,对学生从事其他学科研究都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这就更加迫切的要求我们在数学教学中加强创新思维的培养,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一、教师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首要条件
要培养、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教师要首要具有创新意识,从教学思想到教学方式上,解放思想,大胆尝试,改变以知识传授为中心的教学思路,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思维方式。

(一)克服对创新认识的偏差。

一提到创新教育,往往想到的是脱
离教材活动,如小制作、小发明等等,或者是借助问题,让学生任意去想去说,走入了认识的误区。

其实,每一个合乎情理的新发现,别出心裁的观察角度等等都是创新,教师要通过深入挖掘教材,把与
时代发展相适应的新学科知识、新问题引入课堂,与教材内容有机结合,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让学生掌握更多的方法,了解更多的知识。

(二)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创设宽松分为,营造创新思维的环境。

罗杰斯提出:“有利于创造活动的一般条件是心理的安全和心里的自由”。

首先,要是学生积极主动地探求知识,发挥创造性,必须克服那些课堂上老师是主角,少数学生是配角,大多数学生是观众的落
后教学模式。

这种课堂教学往往过多的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限制了学生差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教师要充分保护学生那个的思维空间。

尊重学生的爱好和个性特点,使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能够与教师一起参与“教”与“学”,形成一种宽松和谐的教育环境,这种氛围下,学生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材质和创造想像的能力;其次,班集体能集思广益,有利于学生之间的多向交流。

课堂教学中教师、学生的角色处于随时互换的动态变化下,设计集体讨论、分组操作等内容,特别是一些不易解决的问题,让学生在班集体中开展
讨论,锻炼学生的合作能力。

学生通过主动的探究,提出独立的见解,修正呢个他人的想法,获奖几个想法组合为一个更佳的想法,通过
互动式的学习,最大限度调动学生思维潜能,形成集体创新的良好
氛围。

(三)教师应充分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讨论问题、解决问题、通过质疑、解疑,让学生那个具备创新思维、创新个性、创新能力。

教师运用具有深度的语言,创设情景,激励学生打破自己的思维定势,从独特的角度提出疑问,鼓励学生进行批判性质疑,运用实践、验证的方式,帮助学生解决一些复杂多变的问题,训练学生的判断能力,是学生思维更具流畅性和敏捷性,拓展学生思维领域。

(四)教师要具有创新能力。

鼓励学生创新,教师要具备创新的素质和能力。

现代教学的任务要求教师具备越来越高的素质,不仅要懂得本身的课程,还要博览群书,从理论和知识上不断丰富和完善自己,做到“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要是自来水”。

二、通过多种途径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创新思维是一种高层次的思维。

它的产生通常要基于对有关基础知识达到某种程度的理解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灵活的运用和相当思维能力的发挥。

(一)强化学生的创新意识。

创新意识是创新精神的主题,是创新思维的心理基础。

加强对学生创新的培养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关键。

传统的教学方法是以教师的讲授为主,学生进行“被动式”的听记。

教师在解决问题碰壁之后的创造性调整过程学生体会不到,创新思维得不到训练和发展。

因此,把课堂形式搞得活跃些,组织学生进行讨论,不给学生固定的思维模式,让学生充分的思考讨论,知道学生思维受阻再引导学生一起调整思路。

有时学生的想法是我们预料不到的,完全可能使教师处于一时解决不了这个问题的危险境
地,教师通过调整思路,脱离险境的,培养了学生的韧劲和创新意识。

学生从被动的地位转化为主动学习的地位。

(二)兴趣是培养和发展创新思维的关键。

教育家乌申斯基说:“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教师必须注意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兴趣”。

兴趣是学习的重要动力,思维发生质的飞跃需要兴趣来激发和维持。

利用学生渴求他们未知的、力所能及的问题的心理,培养学生的创新兴趣。

兴趣产生于思维,而思维又需要一定的知识基础,在教学中出示恰当的问题,问题高度适度,会吸引学生,激发学生的认知矛盾,引发强烈的兴趣和求知欲。

利用数学中的图形美,培养学生的兴趣。

尽量把生活实际中没得图形联系到教学中,再把图形运用到美术创作、生活空间设计、产生共鸣,是他们产生创造图形没的欲望,维持长久的创新兴趣。

(三)扩大知识视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教师要培养学生对获取知识的渴望,就不能局限于某种学科的知识,要善于沟通学科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善于点燃学生思想的火花,引导他们的思维向正确的方向发展。

要不断为学生提供具有价值的思维材料,改善学生思维活动的外部环境。

开辟第二课堂,上好活动课,组织各种兴趣小组,举办各种讲座,参加各种游园活动,印编各种小报等等,都有利于学生思维的能力的创新和发展。

教师可以将许多问题通过这些活动让学生去思考、去研究、去发现,使他们的思维活跃,充分发挥他们的独创性,知识面越广,超前创新意识就越强,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就越大,有利于主动积极地学习风气的形成。

现代数学教学任重而道远,教师不仅要教会学生知识、方法,还要教育学生怎样做人,激励学生远大理想,培养学生具有爱迪生发明灯丝一样的坚定信念。

创新思维的培养是素质教育的灵魂和核心,是推进素质教育一个永久话题。

我将在以后的教学中继续探索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新途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