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国家风险管理第一节国家风险的概念与类型一、国家风险的概念对于什么是国家风险,看法不一,有人认为是主权风险,有人等同于政治风险,还有人把借款国偿还债务的一切风险统称为国家风险,这些定义都不全面。
一般来说,所谓国家风险是指经济主体与非本国居民进行国际贸易和金融往来中,由于别国的经济、政治和社会等方面的变化而遭受损失的可能性。
在理解上要注意:1.国家风险包括主权风险,但并不等于主权风险。
2.政治风险是国家风险的重要内容,但不是唯一内容。
3.信用风险有一般信用风险和特殊信用风险之分,国家风险就是特殊的信用风险。
二、国家风险的类型1.按引发国家风险事故的性质分(1)经济风险。
就是指由于债务人国家的经济原因所引起的风险。
如:经济长期低增长、工人罢工、生产成本剧增、出口收入持续下降、国际收支恶化、外汇资金短缺等。
(2)政治风险。
就是指一国的国际关系发生重大变化而引起的风险。
如:对外战争、领土被占,或者国内动荡不安、恐怖事件不断发生、社会骚乱、地方争斗、政党分裂等。
(3)社会风险。
就是因为一国的社会矛盾所引起的风险。
如:发生内战、种族纠纷、宗教纷争以及社会分配不均所引起的结群格斗、社会阶层对立等。
2.按借款者的行为划分(1)间接风险。
这是指当一国意外遭受经济困难或者政局动荡时,银行在该国的贷款收益虽然不会马上受到损失,但此后也有间接损失。
这主要是收回时贬值;还有就是要改变贷款的国别分配而产生的成本。
(2)到期不还风险。
就是债务到期后得不到不还。
包括利息和本金两个方面。
(3)债务重新安排风险。
就是指跨国银行、有关国家政府或其它金融机构共同协商,就重债国有关债务的支付做出新的协议安排。
主要有:借新还旧;延期还本付息以及变更还本付息的条件等。
无论何种情况,在重新安排债务上都会受到损失。
(4)债务勾销风险。
就是指跨国银行迫于债务国的严峻形势对其债务购销而带来的风险损失。
第二节国家风险的评估一、国家风险的评估机构1.专门的国家风险评估机构世界上比较著名的国家风险评估机构有:商业环境风险信息机构(BERI)、《欧洲货币》杂志、《机构投资者》杂志、国际报告集团等。
(1)商业环境风险信息机构。
美国商业环境风险信息机构(BERI)是最早提供国家风险资料的国际机构。
由F·T汉纳教授在20世纪60年代创立。
主要提供三种服务:①商业风险服务。
主要是BERI指数,分别对外国贷款者的商业气候、债务国的政治稳定性以及货币和支付风险三个部分进行评估。
用0-100来表示风险程度高低。
②国家远景报告。
重点评价债务国的投资气候和外国投资者在该国盈利的可能性与途径。
目的是为银行业和商业实体提供前景分析报告,预测债务国的政治、经济和金融的变化情况。
③国家风险预测。
就是通过定量和定性分析来评价一个国家的信誉情况。
它采用几种定性与定量标准对一国未来五年的情况进行预测,并把国家风险评级具体分成定量评级、定性评级和环境评级三类。
其中,定量评级主要是偿债能力(占50%);定性评级主要是债务结构、竞争力等(占25%);环境评级主要是现行该国的政治环境(占25%)。
最后综合用0-100的自然数表示风险高低。
主要是对50个主要国家。
(2)《欧洲货币》杂志的评估。
《欧洲货币》杂志,是世界著名的金融月刊,其对国家风险的评估结果具有一定的权威性。
其评估开始于1979年10月。
其评估方法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主要采用加权平均利差分析法。
即根据主权借款者在欧洲货币市场上的加权平均利差来确定该国与其他国家相比较的风险地位。
差额越大,风险越高。
第二阶段,从1982年9月开始,采取一国进入市场的能力、实际获取信贷的条件以及在市场上能否销售完该国发行的债券来评价其国家风险程度。
第三阶段,从1987年后,采取分类指标分析法来衡量国家风险。
三类指标是市场指标,主要是进入市场的能力,债券销售情况等(权数占40%);信用指标,主要是偿债记录,重新安排债务的困难情况(权数占20%);分析指标,包括政治风险及该国的经济指标(权数占40%)。
三大类共有9种指标(见讲义P389)(3)《机构投资者》杂志的评估。
《机构投资者》杂志也是著名的国际金融刊物,它每年根据其对大约75-100个国际性营业银行的调查(据不同银行的情况给予不同的权数),分两次公布其对国家风险评估的结果。
同样也是在0-100范围内给每一个国家评级。
它与《欧洲货币》杂志的评估不同。
《机构投资者》杂志评级的依据是世界上主要银行的国家风险评估系统的评级结果,而《欧洲货币》杂志是以市场反应为依据。
(4)“国际报告集团”的评估。
美国纽约的“国际报告集团”对国家风险的评估具体体现在其每月出版的《国家风险国际指南》中。
它是用自己的国家风险评估体系得出的。
其总值分三个部分:即政治风险、金融风险及经济风险。
政治变量占权数的50%,共有13个指标;金融变量占权数的25%,共有5个基本指标;经济变量占权数的25%,共有6个指标。
评级的最终结果也是用0-100的自然数表示风险的高低。
2.国际资信评估公司主要有穆迪、标准普尔、汤臣百卫、费奇等。
这些评估公司的业务日益专业化和系统化。
它们可根据客户的不同要求,对不同方面给予评估。
影响力越来越大。
3.国际性银行一些国际性大银行通常也都是国家风险评估的主体。
它们有专门的机构和人员从事国家风险分析工作。
如:比较有名的瑞士银行就是一家拥有丰富国家风险评估经验的银行,还有美国的一些大银行都设有国家风险管理委员会。
此外,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也对借款国的国情进行分析。
二、国家风险的评估方法与模型1. 国家风险的评估方法(1)结构定性分析法。
结构定性分析法主要是根据标准化的国家风险评估报告,结合部分经济统计,对不同国家的贷款风险进行比较。
它综合了对政治社会因素的定性分析和对经济金融因素的定量分析。
具体有政策因素(主要是该国的经济财政政策的质量)、经济因素(主要有自然资源、劳动力资源、经济发展战略、经济发展所需资金的提供能力以及出口多样化程度)、金融地位(主要是国际收支、外债规模、外汇储备及特别提款权)和政治因素(主要是政局稳定与政策的连续性)。
这种方法的优点是国家风险分析趋于标准化,使各国的国家风险在定性上的比较成为可能;能加全面地分析国家风险,所以得出的结论一般比较合理。
不足之处是方法复杂,实施困难,一般只有实力雄厚的大银行才能运用。
(2)清单分析法。
清单分析法就是将有关的各种指标和变量系统地排列成清单,各个项目还可以根据其重要性加以权数,然后进行比较、分析,评定分数。
具体来说就是一张需要回答待评估国家风险的统计问题表。
清单一般包括:经济发展水平、经济增长率和国际清偿能力三方面的内容。
定量分析也采用清单分析,但偏重计量经济学的方法,通过建立模型分析。
这种方法的优点是:分析指标的量化使国家风险评估的结果相对客观;被分析的每个国家都有一个国家风险的总分值,所以比较也比较方便。
不足之处是评价的主观色彩还是比较浓,特别是权重赋值。
(3)德尔菲法。
德尔菲法是指由多名专家分别独立地对一国的国家风险作出评估,评估汇总后,再反馈给各专家,由其对原来的评估结果进行修正,反复几次缩小差距,最后达到比较一致看法。
优点是集中了大家的智慧;缺点是精确度有限。
(4)政治经济风险指数。
这种指数通常是由银行外的咨询机构(如前面的国家风险评估机构)提供,每过一段时期修正一次,如果指数大幅度下降,说明风险增大。
优点是银行分析起来一目了然,缺点仍然是精确性不够。
(5)情节分析法。
情节分析法就是假设各种可能出现的情景,尤其是极端不利的情景,然后分析在此情景下一国所处的状况,来由此判断其国家风险的大小。
2.国家风险的计量模型(1)多重差异分析模型。
就是利用该国的经济变量进行分析。
1971年弗兰克(Frank)和克莱因(Kelin)采用了8个指标进行实证分析,结论是:偿债率、进口与国际储备比率、分期还款与债务的比率比较显著。
并以此进行了多重差异分析,结果13次重新安排债务事件,判断的10次。
后来格里诺斯(Grinois)和阿巴西(Abbassi)等都对此采用了更多的指标和数据进行分析研究找出了更多的影响指标。
(2)逻辑分析模型。
就是假定某一经济变量依据其综合效应确定一国所处的某种状态:重新安排状态和非重新安排状态。
具体的判别函数可构造成n个解释变量的线性组合,即:Z=f(X i)i=1,2,3,……或者更精确些:Z=∑W i X i i=1,2,3,……其原理就是信用风险风险中的Z评分模型类似。
1984年克莱因采用10个指标建立模型进行了分析。
(3)政治不稳定分析模型。
在前面的模型分析中只涉及到了经济因素或者说经济变量,没有考虑到政治因素。
于是西特尤(Citron)和尼科尔斯伯格(Nickelsburg)在1987年把政治不稳定作为一个重要变量考虑到了模型之中,所以该模型叫做政治不稳定分析模型。
他们认为,虽然把重新安排债务作为减少政府预算中债务偿付额的途径成本很高,但对于政治不稳定而言还是可以接受的,否则如果加税还债,就会加速政府垮台。
只有当政府稳定时,“偿付能力”才显得重要。
三、国家风险的因素分析1.经济因素分析(1)资源条件(自然资源、人力资源、资金资源)(2)经济体制与经济管理水平(计划经济还是市场经济、经济发展战略、经济政策、和经济管理队伍)(3)对外经济金融地位(国际收支是顺差还是逆差;国家外汇储备的多少;对外借债情况,包括:偿债率、债务率、负债率和偿息率;通货膨胀比率)2.政治因素分析(政府是集体领导还是个人领导;是依靠人民支持还是某些利益集团或者军队支持;政府领导人的能力如何、政绩如何)3.社会因素分析(单一民族还是多民族国家;是否有不同的宗教团体;财富分配是否存在两级分化;就业状况如何)4.外部因素分析(1)一国与他国的关系(2)与邻国有无边界之争(3)有无受到侵略的危险第三节国家风险的管理技术一、风险回避(就是拒绝过大的国家风险,但不是闭关锁国)二、风险分散1.实行“国别限额”管理2.采取银团贷款、共同投资和联合融资三、风险转移1.保险转移(出口信用保险,海外投资保险,汇率风险保险等)2.非保险转移(即外国政府和银行担保)四、风险抑制1.贷款出售(即将境外贷款出售)2.债务转换(将贷款转化为证券)3.债务重新安排(对重债国重新安排债务)4.风险债权管理(对于债务涉及多国的债权管理)五、风险自留1.比较受益与风险(选择性自留)2.建立风险准备金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