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小学数学试卷分析

小学数学试卷分析

宝应县城中小学五年级 5 班数学学科试卷分析
一、整体概述
1、本次五年级数学期末测试全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整卷分六大项,其中填空10题、选择6题、计算分三部分、图形操作题3题、统计实践1题、解决问题6题。

从本次测试的成绩来看,由于试卷的精心设计,避免了以往那种人人90大几分的状况,考试成绩基本符合每个孩子的平时实际成绩。

2、从试题内容的来看,从概念、计算、操作、理解、应用五个方面进行全面考查。

既考查了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又考查了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试卷难易适中,覆盖面广,重视知识理解与过程的考查;大多数题目基础性强,注意了面向全体学生,试题源于教材又稍有改变,充分体现了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的原则。

二、数据统计
1.整体统计
2.具体统计
三、数据分析
从试卷总体来看,学生基本完成了本学期的数学学习任务,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不同的发展。

基础知识部分也有不少同学存在着对知识点掌握不全面、不准确的情况,在各道试题上都有所表现。

但不少同学的审题能力、应用知识能力有待提高。

(一)优点:基本运算、基础知识部分学生掌握得很好,学得比较扎实,正确率较高。

1、计算方面的口算、梯等式计算和解方程,完成的情况相对好点,得分
率87%以上,说明学生掌握了基本的计算方法,这与教师平时强调练习计算题和学生下功夫提高自己的计算水平有很大的关系。

但仍有少数学生计算马虎,主要表现在口算5+
5
4
×0时不看清运算符号,最后错写成0,还有个别学困生不能熟练运用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

2、基础知识掌握扎实。

从整体上讲,学生对于小学数学中的基础知识掌握较好。

在一二三各大题的基础知识题中,学生得分优秀率均在在85%以上,合格率在96%以上。

这说明在教学中,教师注重了数学基础知识的教学,学生切实掌握了数学课本中的概念、性质、定律、法则、公式、解题方法等基础知识。

(二)典型错误
1.审题不清,缺少良好的作业习惯
①填空题第1题共3小题
(2)“红花x 。

黄花是红花的4.5倍,红花比黄花少( )朵” (3)“张凡去年重y 千克,今年比去年重2.5千克,今年( )千克” 分析:有2 名学困生3题全错。

第(2)题3 人失分,错误答案(4.5x-x ),没有养成化简的学习习惯;第(3)题5人失分,错误答案2.5y 。

主要原因是他们不认真审题。

今后在教学中还需进一步规范学生的学习习惯。

②口算5+
5
4
×0 分析:错误人数28人。

错误答案:0。

错误原因有两个:一、没有看到题中的“+“;二没有看清运算顺序,他们错算成先算加再乘,应该先算乘再算加。

③操作题
分析:错误答案43<86<16
12。

错误原因:没有看清题目要求,要求填的3个
分数不是相等,而是一个比一个大,审题不清。

④统计实践题 “第二门市部全年平均每月营业额是( )”
分析:错误答案:165.错误原因:题目中给出了四个季度的营业额,许多学生习惯性的用(175+125+140+220)÷4,这求的是平均每个季度,而题目要求的是平均每月的营业额。

2.分析、理解能力欠缺。

①填空第8题 “把一根5米长的绳平均分成6段,每段长度是这根绳的( )/( ),每段长( )/( )米,每段长度是1米的( )/( )”
分析:前面的两个问题正确率达85%的学生都会填,但最后一个问题正确答
案是65,全班写对的只有28人,错误率高达50%。

有一部分学生错写成了6
1,
还有5人错写成5
1
,错误原因主要是对分数的意义理解不透彻,因此平时的练习
反三,逐渐在练习中理解、强化。

②求阴影部分的面积。

分析:本题全班的14人做错,其中1 人是因为计算出错,其他错误的学生大部分都在计算小圆面积时:8÷2=4(厘米);4÷2=2(厘米)3.14×22=12.56(平方厘米)。

错误原因:审题不认真,没能正确分析图中所标出的数据8厘米与大圆与小圆之间的关系。

错把8厘米看成大圆的直径。

③解决问题26题 “一课40分钟,准备用了152小时,示范用了3
1
小时,其余自由活动时间是多少小时?”
分析:错误答案:1-152-31=15
8。

本题失分的共有15人。

错误原因有两个:一是有6人因为计算,主要是算错或计算结果没有化简。

二是学生对152、3
1

单位“1”没有认真分析,对这两个分数的意义不清楚。

这提醒教师在今后的教学中要多加强对分数意义的分析。

3、知识的活学活用能力不足
解决问题29题“在一张长36厘米的纸条上,从左端起先每隔3厘米画一个点,再从右端起4厘米画一个点。

纸条的两端都不画。

最后,纸条上共有多少个点?(提示:有困难借助下图画一画)
分析:本题考查了学生对公倍数理解应用能力,同时还考查了学生对间隔问题的应用。

本题全班仅有24人做对。

错误率高达 57.1%,是这次测试中难度最大的一题。

错误原因有三个方面:一方面学生对公倍数的理解只停留在公倍数的表面意义上,不能将公倍数的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说明我们平时的教学灵活常用性不够,今后的教学要注重学生对知识的应用能力的增强。

第二方面,学生对用画图的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远远不够,许多学生不会也不按提示进行画图。

甚至有的学生都不知道怎样画。

第三方面,题目本身的描述也有一点含糊不清,只要求画点,在纸条的什么位置画点没有说明白,这也是导致一部分学生不会画图
原因。

就说画点它可能存在两种不同的情况。

比如在12厘米的地方的画点:一种情况,如果这两种不同间隔的点在同一高度画就会重叠,那只出现一个点。

另一种情况:如果两种不同间隔的点不在同一高度,那么这两个点就不会重复(如图)。

四、提升教学质量建议。

通过本次期末检测,让我认识到在平时的教学中,注重学生对基本知识的掌握,而忽略了学生灵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这也是本次造成学生失分的一个重要原因吧。

针对这些问题,在以后的教学中,应该努力做好以下几点:1.提高质量,先抓习惯平时教学中要培养学生认真审题、化简结果、学会检验等良好的学习习惯,并持之以恒。

2.增强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

在教学中要改变以往的教学模式,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在亲身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中,增强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教师要精选、精编灵活多变性的练习、综合性练习,有目的地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能力。

3.多关注课堂中的后进生,对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教学中多鼓励、多帮助,使他们树立自信,逐步掌握基本知识,形成基本能力。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