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中化学实验实操二氧化硫的性质

高中化学实验实操二氧化硫的性质

1
节约意识,从而培养良好的核心素养。

实验教学本节课是二氧化硫酸性氧化物、漂白性、还原性和氧化性四大性质的研究。

课堂上首先通过学生预习案中准备的“二氧化硫的危害”和“二氧化硫的用途”正反两个视频的展示引入新课,让学生首先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科学世界观。

二氧化硫的制备和四大性质的检验采用学生理论分析性质,并合作探究设计实验方案,然后不断改进方案的方式完成,充分的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了合作探究的能力,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最后通过“如何检验食品中的二氧化硫?和如何做到二氧化硫的减排?”两个问题的研究做到从化学走向社会。

下面详细介绍在课堂上通过和学生不断的探究和改进实验方案后最终确定的二氧化硫的制备和四大性质的检验装置。

一、改进后的实验操作装置图:
二、装置的基本构造及安装方法:
学生活动:分析推理,得出二氧化硫性质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的“微观和宏观联系”、“理论和实际结合”、的分析,培养“理论源于实践,又指导生活”的辩证思想。

探究案活动:
【新课引入】:再请学生展示“十三五计划中北京二氧化硫减排需下降35%”视频和“红酒中二氧化硫的用途”两个视频以及二氧化硫的相关素材引入新课
学生活动:展示收集生活中的二氧化硫素材,总结推测二氧化硫具有漂白性、还原性和氧化性。

教师活动:指导学生认真展示及观看,引导学生总结二氧化硫可能具有的性质。

设计意图:通过导入生活情景,从众所周知的身边知识入手,熊正反两个角度入手,培养学生总结概括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首先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科学世界观。

【探究活动一】
指导学生根据预习案中推测的二氧化硫的性质,根据已给药品,设计单一性质的检验方法(药品:70%硫酸、亚硫酸钠粉末、品红试液、硫化钠溶液、氯化钡溶液、石蕊试液、高锰酸钾溶液、酚酞溶液、NaOH溶液)
教师活动:指导学生设计验证单一性质时所需要的方法,以及细节关注。

学生活动:积极思考,讨论交流,制定方案
设计意图:温故知新,理论联系实际,逐步引导学生思考、递进,得出结论,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

【展示】:传统方法制取二氧化硫及验证性质的视频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分析这套之气装置有什么优点,又有什么缺点?
学生活动:学生思考并进行并讨论,结合该装置的缺点,提出并设计合适的改进方案。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问题,为创新和发展思维做铺垫。

【探究活动二】:
提出合理化的改进方案
教师活动:指导学生在画图时的思路,提醒对各种仪器的注意事项的理解
学生活动:再次讨论,设计出合理化方案,如图1
设计意图:通过对一种性质的多种装置方法的讨论,拓展学生的思路,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

图1
【拓展迁移】
质疑:用矿泉水瓶的收集方式的确起到了在验证时环保的作用。

但二氧化硫的
产生量很大,而且制取的过程还没有解决,如何再改进?
教师活动:对已制定方案中选择最好的实验方案,再次引导、分析、朝着微型化的方向改进,帮助确定最后的实验方案
学生活动:学生模拟原实验中的制取装置,选择从生活中寻找材料改进。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综合思维能力
【探究活动三】
分组实验,合作探究,二氧化硫的还原性、氧化性、漂白性。

教师活动:结合学生设计的实验,给出合理化建议,确定改进后的装置,进行分组实验。

学生活动:小组合作,动手探究、积极主动、认真细心,学生改进后,图2 教师指导共同讨论后的全新改进最终确定方案,如图3
设计意图:将实验设计微型化,可以节约药品、充分利用生活中的器材、一套装置的多元化使用,减少环境污染,培养学生的“绿色化学”思想,理论联系实际,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效果。

学生改进后的设计图2
教师指导共同讨论后的全新改进图3
【书写方程式】
教师活动:指导学生方程式的书写,注意细节
学生活动:动手写方程式,并加深理解,顺利完成方程式的书写。

教师活动:引导分析从实验角度证明
学生活动:设计实验方案,动手操作
设计意图:以问题为主线,层层递进,环环相扣,引导探究并给予适当的诱导点拨,可达到最佳的学习
【课堂小结】:
1、从二氧化硫的性质角度
2、从实验探究的角度
3、从化学重新走向生活的角度
教师活动:注重化学用语的准确性,给予适当的指导和鼓励、赞赏!
学生活动:总结二氧化硫的性质、实验探究的方法、以及在生活中如何检验二氧化硫。

设计意图:实验的成功、结论的得出使学生能尝试到科学探究的乐趣。

从微观到宏观,从理论到实践,从零散到系统的总结,切实感受本节课的收获,使他们学会科学研究与探究的方法。

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归纳总结的能力。

训练案活动
1、对应知识点习题的快速训练
教师活动:限定时间
学生活动:认真完成,快速反馈
设计意图:及时巩固,加强理解。

2、课后拓展探究:
运用已有的知识探究今天的实验方法,还可以去验证哪些气体,如何设计?。

相关主题